這位年輕的優秀教師用親身感受和經曆警醒世人:沒有什麼比活著更重要、更美好、更幸福。我們活著,活蹦亂跳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沐浴著陽光晚霞,享受著當下的生活。生命如此絢爛,還計較什麼呢?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在喬治的記憶裏,父親走路的時候,始終是瘸著一條腿的。在喬治看來,父親的一切都平淡無奇。因此,他經常琢磨:“母親為什麼會跟這樣的一個人結婚呢?”
有一次,市裏要舉行中學生籃球賽。喬治是隊裏的主力。他找到母親,講出了他的心願。他希望母親可以陪同他一起去。母親聽後,微笑著說:“那當然。你就算不提這個條件,我和你父親也會陪你去的。”喬治聽完母親的話,使勁搖頭,說:“我不想讓父親去,我隻希望你去。”聽到喬治的話,母親非常驚訝,問是什麼緣故。喬治勉強地笑了笑,說:“我總覺得,一個殘疾人站在場邊,會讓整個氣氛變了。”母親長歎一口氣,說:“你是嫌棄你的父親了?”父親這時恰好走過來,說:“這些天我得出差,有啥事情,你們母子倆商量著去辦就可以了。”
比賽一晃就到了尾聲。喬治所在的隊拿了冠軍。在回家的途中,母親心情甚好,對兒子說:“要是你父親知道了這個消息,他肯定會引吭高歌的。”喬治拉下了臉,說:“媽媽,我們現在不提那個人,行不行?”母親接受不了兒子這種說話的態度,尖叫起來,說:“你必須要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喬治毫不在乎地笑了笑,說:“沒什麼原因,就是不想在這時提到他。”母親的神情變得凝重起來,說:“兒子,這話我原本不想告訴你的,然而,我要是繼續隱瞞下去,很可能就會傷害你的父親。你知道你父親的腿是為什麼瘸的嗎?”喬治搖了搖頭,說:“我不曉得呢!”
母親回憶說:“那一年,你才兩歲。你父親帶你去花園裏玩,在回家的途中,你左奔右跑。突然,一輛汽車快速駛過來,你父親為了救你,左腿被軋在了車輪下。”喬治聽完這一消息,瞬間呆若木雞,說:“這怎麼可能呢?”母親說:“這怎麼不可能?不過這些年你父親不讓我給你說罷了。”
母子倆步伐緩慢地在路上走著。母親說:“有件事可能你也不曉得,你父親就是布萊特,你最喜歡的作家。”喬治詫異地跳了起來,說:“我不信你說的話!”母親說:“這件事,其實你父親也讓我瞞著你的。你要是不相信,不妨去跟你的老師打探打探。”喬治匆忙地跑到學校。老師麵對喬治的疑問,笑了笑,說:“這件事千真萬確。你父親不讓我們告訴你這些,擔心會對你的成長造成影響。不過呢,現在你既然知道了,那我就不妨跟你直說,你父親是一個偉大的人。”
這位年輕的優秀教師用親身感受和經曆警醒世人:沒有什麼比活著更重要、更美好、更幸福。我們活著,活蹦亂跳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沐浴著陽光晚霞,享受著當下的生活。生命如此絢爛,還計較什麼呢?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在喬治的記憶裏,父親走路的時候,始終是瘸著一條腿的。在喬治看來,父親的一切都平淡無奇。因此,他經常琢磨:“母親為什麼會跟這樣的一個人結婚呢?”
有一次,市裏要舉行中學生籃球賽。喬治是隊裏的主力。他找到母親,講出了他的心願。他希望母親可以陪同他一起去。母親聽後,微笑著說:“那當然。你就算不提這個條件,我和你父親也會陪你去的。”喬治聽完母親的話,使勁搖頭,說:“我不想讓父親去,我隻希望你去。”聽到喬治的話,母親非常驚訝,問是什麼緣故。喬治勉強地笑了笑,說:“我總覺得,一個殘疾人站在場邊,會讓整個氣氛變了。”母親長歎一口氣,說:“你是嫌棄你的父親了?”父親這時恰好走過來,說:“這些天我得出差,有啥事情,你們母子倆商量著去辦就可以了。”
比賽一晃就到了尾聲。喬治所在的隊拿了冠軍。在回家的途中,母親心情甚好,對兒子說:“要是你父親知道了這個消息,他肯定會引吭高歌的。”喬治拉下了臉,說:“媽媽,我們現在不提那個人,行不行?”母親接受不了兒子這種說話的態度,尖叫起來,說:“你必須要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喬治毫不在乎地笑了笑,說:“沒什麼原因,就是不想在這時提到他。”母親的神情變得凝重起來,說:“兒子,這話我原本不想告訴你的,然而,我要是繼續隱瞞下去,很可能就會傷害你的父親。你知道你父親的腿是為什麼瘸的嗎?”喬治搖了搖頭,說:“我不曉得呢!”
母親回憶說:“那一年,你才兩歲。你父親帶你去花園裏玩,在回家的途中,你左奔右跑。突然,一輛汽車快速駛過來,你父親為了救你,左腿被軋在了車輪下。”喬治聽完這一消息,瞬間呆若木雞,說:“這怎麼可能呢?”母親說:“這怎麼不可能?不過這些年你父親不讓我給你說罷了。”
母子倆步伐緩慢地在路上走著。母親說:“有件事可能你也不曉得,你父親就是布萊特,你最喜歡的作家。”喬治詫異地跳了起來,說:“我不信你說的話!”母親說:“這件事,其實你父親也讓我瞞著你的。你要是不相信,不妨去跟你的老師打探打探。”喬治匆忙地跑到學校。老師麵對喬治的疑問,笑了笑,說:“這件事千真萬確。你父親不讓我們告訴你這些,擔心會對你的成長造成影響。不過呢,現在你既然知道了,那我就不妨跟你直說,你父親是一個偉大的人。”
過了兩天,父親出差歸來,喬治問父親:“你就是著名的布萊特嗎?”父親愣了一下,然後就笑了,說:“我正是創作小說的布萊特。”喬治拿出一本書來,說:“那您先給我簽個名吧!”父親看了兒子一小會兒,然後拿起筆來,在扉頁上寫道:“贈喬治:生活其實比什麼都重要。——布萊特。”
很多年過去了,長大後的喬治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每當有人請他介紹自己美好人生路的時候,他就會念叨父親的那句話:“生活其實比什麼都重要。”
人的欲望總是永無止境的,得到了這個,還想擁有那個。不要等到生命走到最後,才發現萬事皆空,一切都是身外之物。趁活著的時候,安於生活的一切吧。安於生活的一切,不等於讓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而是對生命洞察之後的冷靜,積極努力之後的知足和感恩。學會滿足和珍惜生活中的一切,知足常樂,這便是生活的真諦。
知足常樂,欲望的溝壑永遠填不滿
法國傑出的啟蒙哲學家盧梭認為現代人物欲太盛,他曾指出:“10歲時被糖果,20歲被戀人,30歲被快樂,40歲被野心,50歲被貪婪所俘虜。人究竟到何時才能隻追求睿智呢?”可見,人心不能清淨是因為物欲太盛所導致的。
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誰都有欲望,但假如一個人欲望太多就成了貪心;無欲又會被視為沒有追求。因此,人既要滿足應有的欲求,又要懂得適可而止。滿足了基本的欲求才會生活得安穩、順利;不過分追求貪欲才會使內心安然、淡定,做到知足常樂。
古時候,有個人無意間獲得了一張藏寶圖。藏寶圖上有明顯的標記,指示出了在茂密的叢林深處有一係列的寶藏。他馬上準備好了旅行所必需的東西。特意拿個大袋子,準備用來裝寶物。
準備就緒後,他便朝著那片密林走去。他斬斷了阻擋道路的荊棘,蹚過了一條條小溪,走過了泥濘的沼澤地,終於找到了第一個藏寶點,滿屋子的金幣。他趕緊掏出袋子,將全部金幣統統裝進了大袋子裏。離開的時候,他注意到了門上的一行字:知足常樂,適可而止。
他笑了笑,心想:“這點不算什麼吧?因為按照藏寶圖的標記,還有更多的寶藏呢!”
然後,他一笑了之,便扛著大袋子,按照圖示,找到了第二個藏寶點。這時,出現在眼前的是成堆的金條。他見到這番景象,手舞足蹈起來,仍然將所有的金條裝進了大袋子。離開之際,他注意到這道門上也寫著一行字:“放棄一些,你會得到更多。”
他笑了笑,心想:“放棄就等於失去,到手的東西我憑什麼要放棄呢?傻子才那樣做呢!”
然後,他就馬不停蹄地趕往第三個藏寶點。這個藏寶點藏的是一塊磐石般大小的鑽石。他發紅的眼睛中閃著亮光,他不知足地將這塊鑽石拿起,也裝進了大袋子裏。然後,他觀察到,這塊鑽石下麵有一道小門,猜測道:“下麵肯定有更多的寶物。我要瞧瞧去!”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打開門,跳了下去。沒想到,在門內等待他的並非什麼金銀財寶,而是一片流沙。他在流沙中使勁兒掙紮著,但他越掙紮,身體就陷得越快,陷得越深。最終,這個人和金幣、金條、鑽石一並長埋在了流沙中。
故事很簡單,卻耐人尋味。如果這個人能在看了警示後離開的話,能在跳下去之前多想一想,那麼他就會平安而返,成為一個富足而快樂的人。
民間流傳著一首《十不足詩》:終日奔忙為了饑,才得飽食又思衣。冬穿綾羅夏穿紗,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並四妾,又怕無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麵南做皇帝。一朝登了金鑾殿,卻慕神仙下象棋。洞賓與他把棋下,又問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還嫌低。
永不知足是一種病態心理,其病因多是權力、地位、金錢等不良因素誘發的。假如任由這種病態發展下去,就是貪得無厭、欲壑難平,其結局是自我毀滅。而知足、放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能夠賦予自己一個生存的空間。有了生存的空間,才可能享受世界上的美好。
我們再看下麵這個故事。
方丈下山遊說佛法。在一家店鋪裏看中一尊釋迦牟尼像,鑄造材料是青銅的,形體逼真,神態安然,方丈非常喜歡,心想:“我要是將它帶到寺中,開啟其佛光,永世供奉,實在是—件幸事。”然而,店鋪老板索價5000元,一分錢都不能少,加上見方丈對它如此喜歡,更是死死咬住原價,毫不鬆口。
方丈回到寺中,跟其他僧人談起這件事,眾僧非常著急地問:“方丈,您想花費多少錢買下它呢?”方丈回答說:“500元已經夠多了。”眾僧聽完唏噓不已:“那怎麼可能呢?”方丈說:“天理猶存,當有辦法。萬丈紅塵,芸芸眾生,欲壑難填,則得不償失啊!我佛慈悲,普度眾生,可以給他500元足矣!”
“如何普度他呢?”眾僧疑惑地問。
“讓他懺悔。”方丈笑著說道。眾僧更是迷糊了。方丈說:“你們盡管依照我的吩咐去行事就是了。”
接下來,方丈讓弟子們喬裝打扮了一下,派下山去。
第一個弟子走進店鋪中跟老板談價錢,這個弟子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
次日,第二個弟子進店鋪跟老板談價錢,這個弟子咬定4000元,亦未果回山。
就這樣,直到最後一個弟子在第9天走進店鋪跟老板談價錢,他給出的價已經低到了200元。
老板很是著急:“日子一天天過去,買主給的價錢卻一個比一個低。這可如何是好?”事實上,每一天買主走後,這個老板都後悔不如以前一天的價格賣給前一個人了。他深深地自責不懂得知足,貪心太大。到第10天時,他在心裏說:“今天若再有人來,無論給多少錢我也要立即出手。”第10天,方丈親自下山,說要出500元買下它,老板一陣竊喜——竟然又反彈到了500元,馬上成交!老板興奮之餘,還格外贈送了方丈一具龕台。
方丈如願得到了那尊銅像,謝絕了龕台,單掌作揖笑曰:“欲望無邊,凡事有度,凡事要懂得知足,懂得適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在現實生活中,能夠讓我們快樂的途徑之一,就是隨遇而安,知足常樂。少欲知足非常重要,輪回中的痛苦及生死疲勞都來源於貪欲。比如,你總是想要得到更多的財富,這表示你心裏一直不滿足,有了還要更多,多了還要更好……結果會達到一個極限,最後你就會變得和現實抗爭。如果你的抗爭不如己願了,你就會跌入失望的深淵,變得沮喪不已。這就是欲望最可怕之處。
事實上,就算我們擁有了大千世界中的全部,或者是我們麵前天天降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各種珍寶,凡夫的欲望依舊是難以獲得滿足的。正像《因緣品》中所指出的那樣:“雖降珍寶雨,貪者不滿足。”假如隨著貪欲放任自流的話,不但生死疲勞,還會成為欲望的奴隸,在輪回的苦海中沒有出路。這樣的話,快樂又從何處來呢?
人生在世,卻也不能沒有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進社會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動力。可是,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要有節製地預防物欲的侵害,時常提醒自己,要淡泊明誌,隻有心幹淨,才不至於腐化變質。而知足恰好可以挪去人的各種貪念。
拋開雜念,保持一顆平常心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會麵臨金錢的誘惑、權力的紛爭、位置的沉浮等問題,這些都讓人殫精竭慮。成敗、是非、得失讓人或喜、或悲、或憂、或懼、或驚、或詫。一旦心中所欲求的未能實現,一旦心中所憧憬的未能成功,一旦心中所期待的落空,化為泡影,就會失落、失意乃至失誌。因此,要想讓事事平常,唯有以平常心看待世間萬事萬物。
步步高總裁段永平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做過演講。在演講時,他指出:“我非常推崇‘平常心’,這不僅對經營企業重要,在做任何事時都特別重要。比如,在企業中,時常有各種各樣的誘惑圍繞著你,麵對這些誘惑就需要平常心。如果有人推薦一個項目,說投入2000萬元,短時間就可以掙2億元,我們肯定沒興趣。我們所做的,就是播種、耕種,然後才收獲。”
什麼是道?平常心就是道。人世間最難得的就是擁有一顆平常心,不為虛榮所誘,不為權勢所迷,不為金錢所動,不為美貌所惑。
有一個人對慧海禪師說:“請問禪師,您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嗎?”
慧海禪師回答說:“有!”
“那您說說自己什麼地方與眾不同吧!”這個人又道。
慧海禪師回答說:“我感覺餓的時候就吃飯,感覺疲倦的時候就睡覺。”
“這算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是如此啊,沒什麼不同吧?”這個人不屑地說。
慧海禪師回答說:“當然不同了!”
“這有什麼區別呢?”那個人不解地問。
慧海禪師解釋說:“他們吃飯的時候總是想著其他的事情,不專心吃飯;他們睡覺的時候也總是做夢,睡不踏實。而我吃飯就是吃飯,什麼也不想;我睡覺的時候從來不做夢,所以睡得安穩。這就是我與眾不同的地方。”
慧海禪師看了對方一眼,意味深長地說:“世人很難做到一心一用,他們總是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於浮華的榮辱,產生了‘種種思量’和‘千般妄想’。他們在生命的表層停留不前,這成為他們最大的障礙,他們迷失了自己,也將‘平常心’丟失了。要知道,生命的意義並不是如此的,唯有將心融入世界,用平常心去感受生命,方可找到生命的真諦。”
在禪宗眼中,一個人能明心見性,拋開雜念,看透功名利祿,看透勝負成敗,看破毀譽得失,就能抵達時時無礙、處處自在的境界,從而進入平常的世界。
慧能大師有雲:“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的這種超脫物外、超越自我的境界正是平常心的最好解釋。平常心也是杜甫“一覽眾山小”式的豁達,更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式的超脫。
平常心是一種大境界。周國平先生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已經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平常心絕非用來自我安慰,也不是拿來自嘲的靶子。有些人遇到困難,便將平常心拿過來掩飾落寞,以為將平常心掛在口上,就能夠實現心理平衡了。其實這樣做反而會導致“消化不良”。
平常心也絕非裝飾品,更不是用來標榜的。有些人隨時尚而動,昨天小資,今日達人,忽然前後左右的人都擁有“平常心”了,自己也就見誰都是一句“平常心”,倘若不如此,就會顯得落伍,不夠品位。但這並不是“平常心”的體現。
平常心,不平常。一個人想要真正擁有一顆純粹的平常心,並非是嘴邊說說那麼簡單。在當今這個時時處處都充滿誘惑和陷阱的社會中,平常心是一種需要長期“修煉”才會擁有的心態,而保持一顆平常心也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生存價值,“由來功名輸勳烈,心中無私天地寬”。我們心中不要有過多的私欲,這樣才不會患得患失。
其次,認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要過於看重得失與成敗,也不要過於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隻要自己努力過、奮鬥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指指點點、說三道四又算得了什麼呢?
再次,無知是不能擁有平常心的,我們要善於學習,因為平常心需要以知識為底蘊。平常心還要以勇氣為後盾,性格懦弱是不敢擁有平常心的;平常心還是不墨守成規、不牽強附會、不察言觀色、不見風使舵、不蹬鼻子上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