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逐步邁向成功

《物種起源》reference_book_ids":[7280731568161688634,7263389528902077452,7176958861872466999,7280731566794345491,7299766168267525161,6959122740787825671,6931966736845523982,7257371397461118013,7280731566815317007,7293416252188396607]}],"2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4,"start_container_index":2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9},"quote_content":"《草葉集》reference_book_ids":[6983297409694567432,7280456575771216907,7263389536804146187,736812611015383759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跌倒不算失敗

卡耐基金言

◇跌倒不算失敗,跌倒了站不起來,才是失敗。

◇世界上有無數人,已經喪失了他們所擁有的一切東西,然而還不能把他們叫做失敗者,因為他們仍然有著不可屈服的意誌,有著堅忍不拔的精神。

要檢驗一個人的品格,最好是看他失敗以後如何行動。失敗以後,能否激發他的更多的策略與新的智慧?能否激發他潛在的力量?是增強了他的決斷力,還是使他心灰意冷呢?

愛默生說:“偉大高貴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強的意誌,不管環境變化到何種境地,他的初衷與希望,仍然不會有絲毫的更改,而終至克服障礙,以達到所企望的目的。”

“跌倒了再爬起來,從失敗中求勝利。”這是曆代偉人的成功秘訣。

有人問一個孩子,他是怎麼學會溜冰的?那孩子回答道:“哦,跌倒了爬起來,爬起來再跌倒,就學會了。”之所以個人成功,之所以軍隊勝利,實際上就是這樣的一種精神。跌倒不算失敗,跌倒了站不起來,才是失敗。

可能過去的一切,對一些人來說是一部非常痛苦、非常失望的傷心史。所以,有的人在回憶從前時,會覺得自己處處失敗、碌碌無為,他們竟然在非常希望成功的事情上失敗了,或是他們所至親至愛的親屬朋友,竟然離他而去,或是他們已經失掉了職位,或是營業失敗,或是因為各種原因而不能使自己的家庭得以維係。在這些人看來,自己的前景似乎是十分的渺茫。然而即便有上述的種種不幸,隻要你永不甘屈服,那麼勝利就在前方,就在向你招手。

失敗是對一個人人格的考驗,在一個人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失去的情況下,潛在的力量到底還有多少?沒有勇氣繼續奮爭的人,自認失敗的人,那麼他所有的能力,就會全部消失。而隻有毫無畏懼、勇往直前、永不放棄人生責任的人,才會在自己的生命裏有偉大的進展。

有人也許要說,早已失敗多次了,所以再試也是徒勞無功,這種想法真是太自暴自棄了!

對意誌永不屈服的人,根本就沒有所謂失敗。無論成功是多麼遙遠,失敗的次數是多少,最後的勝利仍然在他的希望裏。狄更斯在他小說裏講到一個守財奴斯克魯奇,最初是個愛財如命、一毛不拔、殘酷無情的家夥,他甚至把全副的精神都鑽在錢眼裏。可是到了晚年,他竟然變成一個慷慨的慈善家、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一個真誠愛人的人。狄更斯的這部小說並非完全虛構,世界上也真有這樣的事實。人的根性都可以由卑鄙變為善良,人的事業又何嚐不能由失敗變為成功呢?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許多人失敗了再起來,沮喪而又不認輸,抱著不屈不撓的無畏精神,向前奮進,最終竟然獲得了成功。

世界上有無數人已經喪失了他們所擁有的一切東西,然而還不能把他們叫做失敗者,因為他們仍然有著不可屈服的意誌,有著堅忍不拔的精神。

世間真正偉大的人對於世間所說的種種成敗並不介意,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類人無論麵對多麼大的失望,絕不失去鎮靜,這樣的人終能獲得最後的勝利。在狂風暴雨的襲擊中,那些心靈脆弱的人們唯有束手待斃,但這些人的自信精神、鎮定氣概、卻仍然存在,而這種精神使得他們能夠克服外在的一切境遇,去獲得成功。

溫特·菲力說:“失敗,是走上更高地位的開始。”許多人所獲得最後的勝利,隻是來自於他們的屢敗屢戰。對於沒有遇見過失敗的人,有時反而讓他不知道什麼是大勝利。一般來說,失敗會給勇敢者以果斷和決心。

從做愚人開始

卡耐基金言

◇艾爾特伯·哈伯特說過:“每個人一天起碼有5分鍾不夠聰明,智慧似乎也有無力感。”

◇我們經常把自己的錯誤怪罪到別人身上,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將會發現:最應該怪罪的是我們自己。

我要告訴你關於一位深諳自我管理藝術的人物的故事,他的名字是豪威爾。1944年7月31日,他在紐約大使酒店突然身亡的消息震驚了全美。華爾街更是騷動,因為他是美國財經界的領袖,曾擔任美國商業信托銀行董事長,兼任幾家大公司的董事。他受的正式教育很有限,在一個鄉下小店當過店員,後來當過美國鋼鐵公司信用部經理,並一直朝更大的權力地位邁進。

我曾請教豪威爾先生成功的秘訣,他告訴我說:“幾年來我一直有個記事本,登記一天中有哪些約會。家人從不指望我周末晚上會在家,因為他們知道,我常把周末晚上留作自我省察,評估我在這一周中的工作表現。晚餐後,我獨自一人打開記事本,回顧一周來所有的麵談、討論及會議過程。我自問:‘我當時做錯了什麼?’‘有什麼是正確的?我還能幹什麼來改進自己的工作表現?’‘我能從這次經驗中吸取什麼教訓?’這種每周檢討有時弄得我很不開心。有時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莽撞。當然,年事漸長這種情況倒是越來越少,我一直保持這種自我分析的習慣,它對我的幫助非常重大。”

豪威爾的這種做法可能是向富蘭克林學來的。不過富蘭克林並不等到周末,他每晚都自我反省。他發現過13項嚴重的錯誤。其中3項是:浪費時間、關心瑣事及與人爭論。睿智的富蘭克林知道,不改正這些缺點,是成不了大業的。所以,他一周訂一個要改進的缺點作目標,並每天記錄贏的是哪一邊。下一周,他再努力改進另一個壞習慣,他一直與自己的缺點奮戰,整整持續了兩年。

如果有人罵你愚蠢不堪,你會生氣嗎?憤憤不平嗎?我們來看看林肯如何處理。林肯的軍務部長愛德華·史丹頓就曾經這樣罵過總統。史丹頓是因為林肯的幹擾而生氣。為了取悅一些自私自利的政客,林肯簽署了一次調動兵團的命令。史丹頓不但拒絕執行林肯的命令,而且還指責林肯簽署這項命令是愚不可及。有人告訴林肯這件事,林肯平靜地回答:“史丹頓如果罵我愚蠢,我多半是真的笨,因為他幾乎總是對的。我會親自去跟他談一談。”

林肯真的去看史丹頓。史丹頓指出他這項命令是錯誤的,林肯就此收回成命。林肯很有接受批評的雅量,隻要他相信對方是真誠的,有意幫忙的。

我的檔案中有一個私人檔案夾,標示著“我所做過的蠢事”。夾中插著一些我做過的傻事的文字記錄。我有時口述給我的秘書做記錄,但有時這些事是非常私人的,而且愚蠢到我沒有臉請我的秘書做記錄,因此隻好自己寫下來。

每次我拿出那個“愚事錄”的檔案,重看一遍我對自己的批評,可以幫助我處理最難處理的問題——管理我自己。

一般人常因為受到批評而憤怒,而有智慧的人卻想辦法從中學習。《草葉集》的作者惠特曼曾說:“你以為隻能向喜歡你、仰慕你、讚同你的人學習嗎?從反對你、批評你的人那兒,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訓嗎?”

我們經常把自己的錯誤怪罪到別人身上,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將會發現,最應該怪罪的是我們自己。連偉大的拿破侖被放逐到聖海倫島時,也曾經說過:“我的失敗完全是自己的責任,不能怪罪任何人。我最大的敵人其實是我自己,也是造成我悲慘命運的原因。”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各種各樣的缺點。與其等待敵人來攻擊我們或我們的工作,倒不如自己動手,我們可以是自己最嚴苛的批評家。在別人抓到我們的弱點之前,我們應該自己認清並處理這些弱點。達爾文就是這樣做的。當達爾文完成其不朽的著作——《物種起源》時,他已意識到這一革命性的學說一定會震撼整個宗教界及學術界。因此,他主動開始自我評論,並耗時15年,不斷查證資料,向自己的理論挑戰,批評自己所下的結論。

同樣,來自他人的批評,也可以記入我們的“愚事錄”,這同樣對我們管理自我有很大的作用。

一位成功的推銷員,甚至主動要求人家給他批評。當他開始推銷香皂時,訂單接得很少。他擔心會失業,他確信產品或價格都沒有問題,所以問題一定是出在他自己身上。每當他推銷失敗,他會在街上走一走想想什麼地方做得不對,是表達得不夠有說服力?還是熱忱不足?有時他會折回去,問那位商家:“我不是回來賣給你香皂的,我希望能得到你的意見與指正。請你告訴我,我剛才什麼地方做錯了?你的經驗比我豐富,事業又成功。請給我一點指正,直言無妨,請不必保留。”他這樣做的結果,是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法國作家拉勞士福古曾說:“敵人對我們的看法比我們自己的觀點可能更接近事實。”

我了解這句話常常是正確的,可是被人批評的時候,如果不提醒自己我還是會不假思索地采取防衛姿態。每次我都對自己極為不滿。不管正確與否,人總是討厭被批評,喜歡被讚賞的。我們並非邏輯的動物,而是情緒的動物。我們的理性就像在狂風暴雨的情緒汪洋中的一葉扁舟。

聽到別人談論我們的缺點時,想辦法不要急於辯護。因為每個沒頭腦的人都是這樣的。讓我們放聰明點也更謙虛一點,我們可以氣度不凡地說:“如果讓他知道我其他的缺點,隻怕他還要批評得更厲害呢!”

我曾討論到如何應對惡意的攻訐。現在提出的是另一個想法:當你因惡意的攻擊而怒火中燒時,何不先告訴自己:“等一下……我本來就不完美。連愛因斯坦都承認自己99%都是錯誤的,也許我起碼也有80%的時候是不正確的。這個批評可能來得正是時候,如果真是這樣,我應該感謝它,並想法子從中獲得益處。”

美國一家大公司的總裁查爾斯·盧克曼曾經用100萬美元請鮑伯·霍伯上廣播節目。鮑伯從不看讚賞他的信,因為他知道不可能從中學到一點東西。

福特汽車公司為了了解管理與作業上有何缺失,特地邀請員工對公司提出批評。

不行動,隻會讓事情更糟

卡耐基金言

◇成熟就是在需要行動的時候,立即采取行動。要能果斷,並付諸實行,這才是成人應有的表現。當然,我們對問題本身要研究清楚,要從各個角度去看問題,然後,便是采取行動去解決。

◇做出決定進而采取行動的這種能力是做好自我保護的要素之一。

許多人害怕負起做決斷的責任——決定不下要采取什麼樣的行動。因為他們擔心,事情若是做不成功,他們便要成為承擔者的對象。因此,他們盡可能避免負責,如有必要,他們會陷入憂愁、疑懼,或不知所措。這種焦慮和緊張,往往使身體和精神趨於崩潰。1942年,有位住在加拿大尼加拉瓜瀑布地區的年輕小夥子,名叫柯思迪羅。他退伍之後,立刻在“安大略水力發電代辦處”找到一份修理機械的工作。18個月以來,他一直表現良好,而且工作得很愉快。一天,上司告訴他一個好消息——他被升任為領工,負責管理廠內重機油的設備。

“從那時起,我便開始憂愁了。”柯思迪羅描述道,“我曾是個快樂的機械工,但調升為領工之後,日子便不再快樂了。我所負的責任帶給我許多壓力,不論是清醒時或在睡夢裏、不論在廠內或家裏、焦慮常是我最親密的伴侶。

“然後,事情發生了——我一直埋怨的緊急變故終於發生了。我當時正走向一個碎石坑,那裏應有四部牽引機在工作。但坑裏那時是一片寧靜,我急忙跑過去看,原來四部牽引機都發生故障。

“我從沒碰到這樣的大事故,因此腦子空空不知如何是好。我跑去找監督,告訴他這個天大的不幸消息,然後靜等著他向我大發雷霆。

“但屋頂並沒有掉下來,相反,這位監督轉過身來,若無其事地向我微微一笑,然後說了幾個字眼——假如我有幸活到1000歲的話,也永遠不會忘記這些字眼。他對我說:‘把它修好啊!’

“就從那一刻開始,我所有的憂愁、恐懼和焦慮,完全一掃而空,整個世界又恢複了正常。我急忙拿了工具出去,馬上開始修理那四部牽引機。這幾個神妙的字眼可說是我一生的轉折點,並且改變了我的工作態度。感謝那位監督,我不但再度對工作燃起了熱忱,也下定決心——遇事不要驚慌,不要憂煩,隻要趕緊‘把它修理好’,就可以了!”

住在印第安納州的泰德·史坦堪普先生便是位幸運人士。他的父親不僅了解積極行動的價值,並且知道如何把這個觀念和習慣傳授給兒子。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泰德·斯坦坎普12歲時曾被鄰居一個孩子欺負,所以,他決心不再出門,這樣比較保險。過了幾天,作為他幫忙割草的獎勵,泰德的父親給了他一些錢要他去看電影和買冰淇淋。泰德把錢放進口袋,但沒有去看電影——雖然他是那麼渴望去看電影——怕會遇見那個鄰居的孩子。

“我父親以為我是生病了,”泰德·斯坦坎普說,“我含糊地回答他的問話。第二天傍晚我到巷子裏去玩彈子。這時候我發現了我的敵人——他此時像《聖經》裏被大衛王殺死的菲利斯丁巨人那樣可怕——向我衝來。我嚇得調過頭拚命跑回我家的車庫,誰知我爸爸正站在我麵前。他問我究竟是怎麼了,我謊稱我們在捉迷藏。這時候一個聲音傳進來:‘出來,膽小鬼。’

“我爸爸手中多了一根兩英尺長的厚厚的汽車皮帶,語氣平靜地對我說,如果我不敢麵對那個大塊頭,就必須等著挨皮帶。我稍一猶豫,皮帶就打在我的屁股上,那種疼痛比打架時挨過的拳頭厲害多了。

“我像炮彈被發射般竄出車庫,出其不意地衝向那個家夥。第一拳打得他沒有心理準備,接二連三地又是幾下,他隻有狼狽逃竄。

“後來的幾天成為我童年最快樂的記憶,勇氣帶給我的報償是一種享受,我重獲自尊,而且我得出一個有用的結論——不要逃避現實,要勇敢地麵對它。一條汽車皮帶和一個睿智的父親叫我明白了一個真理。”

做出決定進而采取行動的能力是做好自我保護的要素之一。雖然多數人在大半生的時間裏都循著常規生活,但沒有人能預知緊急情況的發生,所以時刻準備行動,權衡利弊。選擇最有利的辦法付諸實施的習性的養成,可能會成為未來某天掌握我們自己以及以我們為支柱的人的生死關鍵。

住在俄亥俄州春田市的艾爾·比夏先生便曾遇到這樣的危機。比夏先生和妻子及3歲大的女兒一同開車到科羅拉多歡度聖誕佳節。那一天,風雪交加,高速公路上的車子都減速慢行。忽然,開在他們前麵的幾部車子都停住了,比夏也急忙煞車停下來,並試著倒轉車子往回開。但風雪實在太大了,他們一不小心便陷入車道的積雪當中,動彈不得。

“我們停在那裏幾乎有一個鍾頭,內心實在焦慮不已。”比夏先生回憶當時的情況時說道,“在那一個鍾頭裏,我們擔憂的程度超過了所有以往的經曆。夜色降臨了,氣溫愈來愈低,風雪也變得更厲害了。路上的積雪愈來愈厚,我們的車子是絕對無法再開動了。我望著太太和女兒,心裏知道必須趕緊采取行動,以求取生存。

“我記得方才開車的時候,曾路過一棟農舍,距離我們停留的地方約1/4英裏遠。假如我們能走到那裏,生存或許有望。於是,我把女兒抱在懷裏,便和太太一同向農舍出發。這真是一趟艱苦的路程!積雪高到我們的臂部,得費極大的力氣才能向前走一小步。那真是痛苦的經曆,但我們終於走到了農舍!

“接著的24小時,我們都留在那棟有四間房的農舍裏,還有另外33個人也因風雪而困在那裏。但我們都覺得十分溫暖、安全,簡直就像到了天堂一樣。事過境遷之後我們回想,假如那時我們沒有毅然決然采取行動,而隻呆坐在車裏等候,相信我們早就凍死在風雪中了。”

是的,緊急的情況往往迫使我們要當機立斷,及時采取行動,不能多有猶豫、考慮的時間,否則情況將難以補救。

英雄總是謙卑的

卡耐基金言

◇曆史上曾出現過的那些最受人尊敬的偉人們承認,他們的偉大並非來自他們自己,而是一種更強大的力量在他們身上起作用的結果。

◇為了在生活中顯示出我們的偉大,我們應該學會謙卑。

在現代西方文化中,人們普遍低估了謙卑的價值。流行的觀點認為,謙卑隻適用於與宗教有關的方麵;至於在“現實”世界,它就不能對你有所助益了。許多人將驕傲與無所畏懼視為美德,而將謙卑視作軟弱。這也許是由於他們並不懂得謙卑的真正含義。他們將謙卑與自視過低或自卑等量齊觀了,事實上,真正的謙卑並非如此。

其實,真正的謙卑恰好與此相反。真正偉大的人物都是十分謙卑的。曆史上曾出現過的那些最受人尊敬的偉人們承認,他們的偉大並非來自他們自己,而是一種更強大的力量在他們身上起作用的結果。真正的謙卑即是認識到個人不過是這個更大的力量作用的工具罷了。耶穌曾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乃是住在我裏麵的父親做他自己的事。”許多宗教導師也都承認這一點,真正的天才人物大都懷有很深的謙卑。猶太教最偉大的學者本·西拉說:“人越偉大,行事越謙卑。”

世界上一位最偉大的自然科學探索者伊薩克·牛頓爵士暮年曾慨歎道:“我就像個在沙灘上戲耍的小孩子,麵前則是一片未知的真理的海洋。”另一位自然科學的巨人愛因斯坦也以其孩子般的樸素而著稱於世。沃爾特·拉塞爾博士,一位在許多領域都獲得成就的科學家說道:“一個人隻有學會了忘掉自我,他才可能發現自我。個人的自我必然消融,而由宇宙的自我所取代。”他的話簡直就是耶穌上麵所說的話的回聲。

什麼是宇宙的自我,它與個人的自我又有哪些不同呢?首先,個人的自我即我們大多數人所認同的“自己”,即我們相信,我們就是這個“自我”,它包括我們賦予自我評價的各種顯現方式。個人的自我與我們的外貌、我們的成就及我們的私有財產相一致,就是我們自身的這個自我傾向於與他人競爭;如果未能達到它所希望的目標,就會感到惱怒或受到了傷害。這個本性的自我要求受人尊重,喜歡顯得正確,並喜歡控製他人,這個本性的自我還促使人們僅僅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轉而求助於他人的智慧。這個自我聽起來有些熟悉嗎?

有些人可能會說:“你說的恰好就是人類的天性。”也許,我們上麵所說的正是人類天性中我們最熟悉的部分。然而,我們的天性中還有另一部分,一個“更高的自我”,它像神聖的火花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不幸的是,在大多數時間裏,這個更高的自我被我們上麵描述的那個自我掩蓋住了。我們往往看不到這個宇宙的自我或稱“更高的”自我,因為,我們的雙眼往往被個人的自我這個身份所蒙蔽。這就好比我們仰視天空,天空中一直布滿著群星,但在白天,它們被太陽的強光遮掩,我們用肉眼是見不到的;直到太陽落山之後,我們才會看到星鬥滿天。

為了在生活中顯示出我們的偉大,我們應該學會謙卑。隨著我們日漸變得謙卑起來,我們便開始明了謙卑的真正內涵。謙卑地承認,我們對真理的認識還所知不多,這不會使我們變成不可知論者。如果一位醫生能夠坦率承認,他並不通曉所有的疾病、症狀與治療方法,那麼,我們當然也應謙卑地承認,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更多地學習真理。

對不公正的批評——報之一笑

卡耐基金言

◇我可以決定是否要讓我自己受到那些不公正批評的幹擾。

◇讓批評的雨水從身上流過而不是滴在脖子裏。

有一次我去訪問史密德裏·柏特勒少將——就是綽號叫做老“錐子眼”、老“地獄惡魔”的柏特勒將軍。還記得他嗎?他是所有統帥過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人裏最多彩多姿、最會擺派頭的將軍。

他告訴我,他年輕的時候拚命想成為最受歡迎的人物,想使每一個人都對他有好印象。在那段日子裏,一點點的小批評都會讓他覺得非常難過。可是他承認,在海軍陸戰隊裏的30年使他變得堅強很多。“我被人家責罵和羞辱過,”他說,“罵我是黃狗,是毒蛇,是臭鼬。我被那些罵人專家罵過,在英文裏所有能夠想得出來的而印不出來的髒字眼都曾經用來罵過我。這會不會讓我覺得難過呢?哈!我現在要是聽到有人在我後麵講什麼的話,甚至於不會調轉頭去看是什麼人在說這句話。”

也許是老“錐子眼”柏特勒對羞辱太不在乎,可是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我們大多數人對這種不值一提的小事情都看得過分認真。我還記得在很多年以前,有一個從紐約《太陽報》來的記者,參加了我辦的成人教育班的示範教學會,在會上攻擊我和我的工作。我當時真是氣壞了,認為這是他對我個人的一種侮辱。我打電話給《太陽報》執行委員會的主席季爾·何吉斯,特別要求他刊登一篇文章,說明事實的真相,而不能這樣嘲弄我。我當時下定決心要讓犯罪的人受到適當的處罰。

現在我卻對我當時的做法感到非常慚愧。我現在才了解,買那份報的人大概有一半不會看到那篇文章;看到的人裏麵又有一半會把它隻當做一件小事情來看;而真正注意到這篇文章的人裏麵,又有一半在幾個星期之後就把這件事情整個忘記。

我現在才了解,一般人根本就不會想到你我,或是關心別人批評我們的什麼話,他們隻會想到他們自己——在早飯前,早飯後,一直到半夜12點過10分。他們對自己的小問題的關心程度,要比能置你或我於死地的大消息更關心1000倍。

即使你和我被人家說了無聊的閑話,被人當做笑柄,被人騙了,被人從後麵刺了一刀,或者被某一個我們最親密的朋友給出賣了——也千萬不要縱容自己隻知道自憐,應該要提醒我們自己,想想耶穌基督所碰到的那些事情。他12個最親密的友人裏,有一個背叛了他,而他所貪圖的賞金,如果折合我們現在的錢來算的話,隻不過19塊美金;他最親密的友人裏另外還有一個,在他惹上麻煩的時候公開背棄了他,還3次表白他根本不認得耶穌——一麵說還一麵發誓。出賣他的人占了1/6,這就是耶穌所碰到的,為什麼你跟我希望我們能夠比他更好呢?

我在很多年前就已經發現,雖然我不能阻止別人對我做任何不公正的批評,我卻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我可以決定是否要讓我自己受到那些不公正批評的幹擾。

讓我把這一點說得更明白些,我並不讚成完全不理會所有的批評,正相反,我所說的隻是不理會那些不公正的批評。有一次,我問依蓮娜·羅斯福,她怎麼處理那些不公正的批評——老天爺知道,她所受到的可真不少。她有過的熱心的朋友和凶猛的敵人,大概比任何一個在白宮住過的女人的都要多得多。

她告訴我她小時候特別靦腆,很怕別人說她什麼。她對批評,害怕得使她去向她的姑媽,也就是老羅斯福的姐姐求助,她說:“費姑媽,我想做一件這樣的事,但是我怕會受到批評。”

老羅斯福的姐姐正視著她說:“無論別人怎麼說,隻要你自己心裏知道你是對的就行。”

依蓮娜·羅斯福告訴我,當她在多年後住到白宮之後,這一點點忠告,還一直是她行事的指路明燈。她告訴我避免所有批評的唯一方法,就是:“隻要做你心裏認為是對的事——由於你反正是會受到批評的。‘做也該死,不做也該死。’”這就是她對我的忠告。

逝去的馬修·布拉許,當年還在華爾街40號美國國際公司任總裁的時候,我問過他是否對別人的批評很敏感?他回答說:“是的,我早年對這種事情特別地敏感。我當時急於要使公司裏的每一個人都認為我特別完美。要是他們不這樣想的話,就會使我憂慮。隻要哪一個人對我有一些怨言,我就會想法子去取悅他。可是我所做的討好他的事情,總會使另外一些人生氣。然後等我想要補足這個人的時候,又會惹惱了其他的一兩個人;最後我發覺,我越想去討好別人,以避免別人對我的批評,就越會使我的敵人增加。因此最後我對自己說:‘隻要你超群出眾,你就肯定會受到批評,所以還是趁早適應這種情況的好。’這一點對我幫助很大。從那以後,我就決定隻盡我最大能力去做,而把我那把破傘收起來。讓批評我的雨水從我身上流下去,而不是滴在我的脖子裏。”

狄姆士·泰勒更進一步,他讓批評的雨水流下他的脖子,而為這件事情大笑一番——而且當眾如此。有一段時間,他在每個星期天下午到紐約愛樂交響樂團舉行的空中音樂會休息時間,發表音樂方麵的評論。有一個女人寫信給他,說他是“騙子、叛徒、毒蛇和白癡”。泰勒先生在他那本叫做《人與音樂》的書裏說:“我猜她隻喜歡聽音樂,不喜歡聽講話。”在第二個星期的廣播節目裏,泰勒先生把這封信宣讀給好幾百萬的聽眾聽。幾天後,他又接到這位太太寫來的另外一封信,“表達她絲毫沒有改變她的意見,”泰勒先生說,“她仍然認為,我是一個騙子、叛徒、毒蛇和白癡。”我們實在不能不佩服用這種態度來接受批評的人。我們佩服他的沉著,他毫不動搖的態度和他的幽默感。

查爾斯·舒偉伯對普林斯頓大學學生發表演講的時候表示,他所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是一個在他鋼鐵廠裏做事的老德國人教給他的。那個老德國人跟其他的一些工人為戰事問題發生了爭執,被那些人丟到了河裏。“當他走到我的辦公室時,”舒偉伯先生說,“滿身都是泥和水。我問他對那些把他丟進河裏的人怎麼說?他回答說:‘我隻是笑一笑。’”

舒偉伯先生說,後來他就把這個老德國人的話當做他的座右銘:“隻笑一笑”。

當你成為不公正批評的受害者時,這個座右銘尤其管用。別人罵你的時候,你可以回罵他,可是對那些“隻笑一笑”的人,你能說什麼呢?

林肯要不是學會了對那些罵他的話置之不理,恐怕他早就受不住內戰的壓力而崩潰了。他寫下的如何處理對他批評的方法,已經成為一篇文學上的經典之作。在二次大戰期間,麥克阿瑟將軍曾經把這個抄下來,掛在他總部的寫字台後麵的牆上。而丘吉爾也把這段話鑲了框子,掛在他書房的牆上。全段話是這樣的:“如果我隻是試著要去讀——更不用說去回答所有對我的攻擊,這間店不如關了門,去做別的生意。我盡我所知的最好辦法去做——也盡我所能去做,而我打算一直這樣把事情做完。如果結果證明我是對的,那麼即使花10倍的力氣來說我是錯的,也沒有什麼用。”

走出失敗者的陰影

卡耐基金言

◇失敗者失敗的一個原因在於他們在潛意識裏把自己當做是一個永遠的失敗者。

◇隻有具有積極心態的人才能抓住機會,甚至從厄運中獲得利益。

事業失敗者失敗的一個原因在於他們在潛意識裏把自己當做是一個永遠的失敗者,不能走出這個陰影。他們根本就無法正視自己並且為改善付出努力。

一個叫南茜的女學生,原來最大的願望是成為一名女演員。在她的房間裏塞滿了戲劇方麵的書籍;牆上貼滿好萊塢偉大傳奇人物的海報;那些登載有明星秘聞的期刊雜誌南茜更是多不勝數。然而她的願望卻沒有實現。她說:“我痛恨辦公室的工作,可是我沒有別的選擇。我知道我是個失敗者,可是我已無力挽回什麼,我感到到處都是失敗的氣味!”

我們來看看南茜的父母和朋友的態度,他們也隻把她的夢想視為是不可理喻的、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幻想。於是南茜現在的文書工作,成為她傾瀉生活中各種不滿的容器。她自己認為,也許她樂於做個失敗者,並且在一事無成中找尋自怨自艾的滿足。

這個女學生的遭遇中有意義的是:南茜自認在事業上“一敗塗地”,而她自己卻沒有做到這幾點:

1.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認清自己真正的長處與短處;

3.沒有有計劃地發展自己的優勢;

4.沒有有計劃地改正錯誤,改善短處;

5.沒有努力為理想尋找機會;

6.沒有全心全力追求成功;

7.沒有建立自己的信心;

8.沒有協調希望與現實。

南茜對理想的態度是消極的,她隻是一個命運的接受者而不是一個挑戰者。

美國南方的一個州,一直用燒木柴的壁爐作為冬天取暖的主要工具。在那裏住著一個樵夫,他給某一人家供應木柴已經兩年多了。這位樵夫知道木柴的直徑不能大於18厘米,否則就不適合那家人的壁爐。可是,一次這位樵夫給這家人送去的木柴直徑卻大部分都超過了18厘米。當主顧發現後,打電話要求調換或重新把那些不合標準的木柴拿回去加工。但樵夫卻沒有答應主顧的要求。

這個主顧隻好親自來做劈柴的工作。他卷起袖子,開始勞動。大概在這項工作進行了一半的時候,他發現了一根非常特別的木頭。這根木頭有一個很大的節疤,節疤明顯地被鑿開又塞住了。這是什麼人幹的呢?他掂量了一下這根木頭,覺得它很輕,仿佛是空的。他就用斧頭把它劈開了。一個發黑的白鐵卷掉了出來。他蹲下去,拾起這個白鐵卷,把它打開。他吃驚地發現裏麵包有一些50美元和100美元的鈔票。他數了數恰好有2250美元。

很明顯,這些鈔票藏在這個樹節裏麵已有許多年了。這個人唯一的想法是使這些錢回到它真正的主人那裏。他拿起電話找那位樵夫,問他從哪裏砍了這些木頭。這位樵夫的消極心態讓他采取一種排斥態度。他回答道:“那是我自己的事,沒有人會出賣自己的秘密。”然後他不問個究竟就把電話掛斷了。那位主顧無法知道錢的來曆隻好無可奈何地接受這份“禮物”了。

這個故事並不是為了諷刺,而是讓人們認識到機會在每個人生活中都存在的,然而以消極的心態對待生活卻會阻止佳運造福於他。隻有具有積極心態的人才能抓住機會,甚至從厄運中獲得利益。

從許多事例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凡是把自己的事業列為成績平平或不成功的人,都是早就把成功的理由,置於他們控製力之外的人。他們覺得自己是永遠的失敗者,而這種逆來順受的心態是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不少家庭為了謙虛,當別人誇獎自己孩子聰明時,經常反駁:“哪裏,哪裏,這孩子笨得很。”這些謙虛的父母不知道這種美德也許會使自己孩子的自我觀向畸形方向發展,最終真的如父母“所願”變得毫無鬥誌。

人們給自己下定義的方式可以稱之為自我觀,自我觀對於從個人角度去解釋“成”與“敗”非常重要。而人給自己下定義當然是極富於主觀性的。有的人認為自己富於智慧與能力,有的人則認為自己智力平平無所作為,而這種自我感覺即使與事實不符,卻大多數與結果相符。曾經有一位大學教授做過這樣的實驗,他教的兩個班中學生的智力水平基本上一樣,但是他在甲班上課時,不斷稱讚甲班學生聰明。而在乙班時則不時諷刺、嘲笑乙班學生。結果受到鼓勵、自信心大增的甲班在成績上大大超過了自信心受到打擊的乙班。這事實上也是一種自我感覺的影響作用。

成功並非總是用“贏”來代表

卡耐基金言

◇成功的意義並不總在一個“贏”字。

◇人生有許多時刻,你表麵上輸了,但其實是真正的贏家。

在追求增大我們能力的過程當中,並不需要踩著別人的頭頂往上爬,也不需要賺個幾百萬,或是做到公司的總裁。成功的意義並不總在一個“贏”字。

有一個智能不足的年輕女孩,曾將成功的真諦表達得淋漓盡致。下麵是關於這個女孩的故事:

在一個大城市的精神病患者舉行的運動會選拔賽中,與賽者如同正常人一樣,競爭得非常激烈。在中距離賽跑項目中,有兩個女孩競爭得格外厲害。最後決賽時,這兩個女孩更是備足了力量較勁。

最後有4名選手進入決賽,要決定誰獲得該城的冠軍。比賽開始,女孩子們在跑道上前進。這兩名實力最強的選手很快便將另外兩人拋在後麵。在剩下最後100米的時候,兩名賽跑者幾乎是比肩齊步,都極力要跑贏對方。就在這個時候,稍微落後的那個女孩腳步不穩,絆倒了。按照一般的情況來說,這等於宣布了誰是贏家。但這一回可不是這樣。

領先的跑者停下來,折回去扶起她的敵手,為她拂去膝蓋和衣服上的泥土,此時,另外兩個女孩子已衝過終點線。

贏得比賽是當天競賽的目標,但誰才是這次比賽中真正的贏家,應該是毋庸質疑的。那個小女孩已將她最重要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她愛的能力,而愛的能力使她比一般人贏得更多。

即使我性好競爭,仍然忍不住要想,有朝一日我也能得到同那女孩一樣的成功。但我得先了解,愛的喜悅遠勝過勝利的滋味。若你能兩者兼顧,依我之見,你是個超人。

人生中有許多時刻,你表麵上輸了,但其實是真正的贏家。比方說,某個周日下午,你正和鄰人在起居間共享午茶。糟糕!她的茶杯翻倒了,茶水濺在你價值不菲的地毯上。

你會說:“別擔心!這地毯不容易弄髒的,隻要一會兒便可以把它處理掉。請千萬別放在心上。”

同一天下午,你的小孩不小心把一杯牛奶打翻在同一張地毯中。

你大吼大叫:“你這笨手笨腳的白癡!這塊永遠洗不掉了啦!你是要把這房子裏每一樣東西毀掉才甘心是嗎?你能不能做點好事?”

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孩子們其實是在我們家中短暫停留的客人——他們很快便會搬出去自立門戶。他們是不是應該多少得到一些我們對待鄰居的尊重和友誼?

這樣的成功並沒有立即可見的利益,正如同或許你已費盡心力卻並不能得到什麼金錢的回報。你所贏得的是,知道你最珍視的“客人”在你的家中得到愛、溫柔和尊嚴——他們極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們的下一代。

另一個“家庭劇場”的腳本:“你沒有一次準時過!每一次都要我等你!你不會是要穿‘那’個玩意去參加晚上的派對吧?你到底有沒有品位啊?”

我們結婚時在對方身上看到的優點都到那兒去了?似乎隻要經過幾年的婚姻生活,配偶中便會有一方或雙方隻能在對方身上看到缺點。對方的美德似乎已如塵土般消逝。

讚美對方良好的行為而心懷寬恕——雖然真正地寬恕另外一個成年人絕非易事;即使你做到了,也不會有勝利感。但因此培養的美滿良緣,卻絕對是項勝利。

通常,我們將大部分的精力投注於世俗的目標上,卻不了解人生真正應該追求的目標是默默給予別人幫助,學習得到內心的平靜,以感恩和謙遜去迎接命運所注定的好事,並以勇氣接受並不那麼美好的事。

剪掉多餘的

卡耐基金言

◇對大部分人來說,如果一入社會就合理使用自己的精力,不讓它消耗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那麼你就有成功的希望。

◇如果把心中的那些雜念一一剪掉,使生命力中的所有養料都集中到一個方麵,那麼他們將來一定會驚訝——自己的事業上竟然能夠結出那麼美麗豐碩的果實。

“剪掉”不適合自己幹的事情,剩下的就是適合自己發展的園地。

對大部分人來說,如果一入社會就善於利用自己的精力,不讓它消耗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就有成功的希望。但是,很多人卻偏偏喜歡東學一點、西學一下,盡管忙碌了一生卻往往沒有什麼專長,到頭來什麼事情也沒做成,更談不上有什麼強項。

在這方麵,螞蟻是人們最好的榜樣。它們馱著一大顆食物,齊心協力地推著、拖著它前進,一路上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困難,要翻多少跟頭,千辛萬苦才把一顆食物弄到家門口。螞蟻給我們最好的教益是:隻要不斷努力,持之以恒,就必定能得到好的結果。

明智的人最懂得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唯有如此方能實現目標;明智的人也善於依靠不屈不撓的意誌、百折不回的決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忍耐力,努力在人們的生存競爭中去獲得勝利。

那些富有經驗的園丁往往習慣把樹木上許多能開花結果的枝條剪去,一般人往往覺得很可惜。但是,園丁們知道,為了使樹木能更快地茁壯成長,為了讓以後的果實結得更飽滿,就必須忍痛將這些旁枝剪去。否則,若要保留這些枝條,那麼將來的總收成肯定要減少無數倍。

那些有經驗的花匠也習慣把許多快要綻開的花蕾剪去,這是為什麼呢?這些花蕾不是同樣可以開出美麗的花朵嗎?花匠們知道,剪去其中的大部分花蕾後,可以使所有的養分都集中在其餘的少數花蕾上。等到這少數花蕾綻開時,一定可以成為那種罕見、珍貴、碩大無比的奇葩。

做人就像培植花木一樣,與其把所有的精力消耗在許多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還不如看準一項適合自己的重要事業,集中所有精力,埋頭苦幹,全力以赴,肯定可以取得傑出的成績。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眾人歎服的領袖,成為一個才識過人、無人可及的人物,就一定要排除大腦中許多雜亂無緒的念頭。如果你想在一個重要的方麵取得偉大的成就,那麼就要大膽地舉起剪刀,把所有微不足道的、平凡無奇的、毫無把握的願望完全“剪去”,在一件重要的事情麵前,即便是那些已有眉目的事情,也必須忍痛“剪掉”。

世界上無數的人之所以失敗,並不是因為他們才能不夠,而是因為他們不能集中精力,不能全力以赴地去做適當的工作,他們使自己的精力在許多並無助益的事情上徒耗了,而他們自己竟然還從未覺悟到這一點。如果把心中的那些雜念一一剪掉,使生命力中的所有養料都集中到一個方麵,那麼他們將來一定會驚訝——自己的事業上竟然能夠結出那麼美麗豐碩的果實。

擁有一種專門的技能要比有十種心思來得有價值。有專門技能的人隨時隨地都在這方麵下苦功求進步,時時刻刻都在設法彌補自己的缺陷和弱點,總是想到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而有十種心思的人就和他不一樣,他可能會忙不過來,要顧及這一個又要顧及那一個,由於精力和心思分散,事事隻能做到“尚可”為止,結果當然是一事無成。

現代社會的競爭日趨激烈,所以,你必須專心一致,對自己認定的某一件事某一個目標全力以赴,這樣才能做到得心應手,有出色的業績。

多做阻抗訓練

卡耐基金言

◇記住“當太陽下山時,每個靈魂都會再度誕生”,而再度誕生就是你把失敗拋諸腦後的機會。

◇如果你把失敗看成是——激發你以新的信心和堅毅精神重新出發的契機,那成功隻不過是時間上的問題了,而能否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就是你的積極心態。

我一再強調你對於失敗所抱持的心態,你是否能夠掌握它,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你可以把它看成一種“失”,但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次“得”的機會。

在莎士比亞的劇中,凶手布魯特斯的一段台詞正好表現出以消極心態麵對失敗的情形:

在人類的世界裏有一股海潮,

當漲潮時便引領我們獲得幸福;

不幸的是,他們的一生都在陰影和痛苦中航行。

我們現在就正漂浮在這股海潮上;

當它對我們有利時,就應該充分把握機會,

否則的話,必將在危險的航行中失敗。

這是一位被判處死刑的人所說的話,他根本不了解引領人獲得幸福的機會,或海潮絕不隻有一個而已。

積極心態和上麵的情形完全不同,馬倫在他的一篇名為《機會》的詩中就寫道:

當我一度敲門而發現你不在家時,

他們都說我沒希望了,但是他們錯了;

因為我每天都站在你家門口,

叫你起床並且爭取我希望得到的。

我哭不是因為失去了寶貴的機會;

我流淚不是因為精華歲月已成雲煙;

每天晚上我都燒毀當天的記錄;

當太陽升起時又再度充滿了精神。

像個小孩似的嘲笑已順利完成的光彩,

對消失的歡樂不聞不問;

我的思考力不再讓逝去的歲月重回眼前;

但卻盡情地迎向未來。

如果你發現在每一次失敗中都有等值利益的種子時,你就會接受馬倫對失敗的觀點。記住:“當太陽下山時,每個靈魂都會再度誕生。”而再度誕生就是你把失敗拋諸腦後的機會。

失敗顯露出壞習慣,予以擊敗,以好習慣重新出發。

失敗驅除了傲慢自大,並以謙恭取而代之,而謙恭可使你得到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失敗使你重新檢討你在身心方麵的資產和能力。

失敗借著使你接受更大挑戰的機會增加你的意誌力。

練健身的人都知道,光隻是將杠鈴舉起來是沒有用的;練習者必須在舉起杠鈴之後,以比舉起時慢兩倍的速度,將杠鈴放回舉起前的位置,這種訓練稱為“阻抗訓練”,它所需要的力量和控製力,比舉起杠鈴時還要多。

失敗就是你的阻抗訓練,當你再度回到原點時,不妨主動將自己拉回原點,並將注意力集中到拉回原點的過程上。利用此一方法,可使自己再次出發後能有長足的進步。

恐懼、自我設限以及接受失敗,最後隻會像莎士比亞所說的使你“困在沙洲和痛苦之中”,但是你可借著信心、積極心態和明確目標來克服這些消極心態。

如果你把失敗看成是——激發你以新的信心和堅毅精神重新出發的契機,那成功隻不過是時間上的問題罷了,而能否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就是你的積極心態。

記住,積極心態會帶給你成功。當你在和失敗戰鬥時,就是你最需要積極心態的時候。當你處於逆境時,你必須花數倍的心力,去建立和維持自己的積極心態。同時也應運用你對自己的信心以及你的明確目標,將積極心態化為具體行動。這是從逆境和失敗中所學得的最基本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