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把握人際交往的關鍵

了解魚的需求

卡耐基金言

◇成功的人際關係在於你能捕捉對方觀點的能力;還有,看一件事須兼顧你和對方的不同角度。

◇天底下隻有一種方法可以影響他人,那就是指出他們的需要,並讓他們知道怎樣去獲得。

◇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了解別人心裏想些什麼的人,永遠不用擔心未來。

每年夏天,我都會去梅恩釣魚。我喜歡吃楊梅和奶油,然而基於某些特殊原因,我發現水裏的魚愛吃水蟲。所以在釣魚的時候,我就不作其他想法,而專心一致地想著魚兒們所需要的。

我也可以用楊梅或奶油作釣餌,和一條小蟲或一隻蚱蜢同時放入水裏,然後征詢魚兒的意見——“嘿,你要吃哪一種呢?”

為什麼我們不用同樣的方法來“釣”一個人呢?

有人問到路易特·喬琪,何以那些戰時的領袖們,退休後都不問政事,唯獨他還身居要職呢?

他告訴人們說:“如果說我手掌大權有要訣的話,那得歸功於我的心裏明白,當我釣魚的時候,必須放對魚餌。”

我們怎麼會扯到這上麵來,那是無知的、不近情理的?世上唯一能夠影響別人的方法,就是談論人們所要的,同時告訴他,該如何才能獲得。

明天你希望別人為你做些什麼,你就得把這件事記住,我們可以這樣比喻:如果你不讓你的孩子吸煙,你無須訓斥他,隻要告訴孩子,吸煙不能參加棒球隊,或者不能在百碼競賽中奪標。不管你要應付小孩,或是一頭小牛、一隻猿猴,這都是值得你注意的一件事。

有一次,愛默生和他兒子想使一頭小牛進入牛棚,他們就犯了一般人常有的錯誤,隻想到自己所需要的,卻沒有顧慮到那頭小牛的立場……愛默生推,他兒子拉。而那頭小牛也跟他們一樣,隻堅持自己的想法,於是就挺起它的腿,強硬地拒絕離開那塊草地。

這時,旁邊的愛爾蘭女傭人看到了這種情形,她雖然不會寫文章,可是她頗知道牛馬牲畜的感受和習性,她馬上想到這頭小牛所要的是什麼。女傭人把她的拇指放進小牛的嘴裏,讓小牛吸吮著她的拇指,然後再溫和地引它進入牛棚。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天開始,我們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個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都是為我們的需要而做。

哈雷·歐佛斯托教授,在他一部頗具影響力的書中談到:“行動是由人類的基本欲望中產生的……對於想要說服別人的人,最好的建議是無論是在商業上、家庭裏、學校中、政治上,在別人心念中,激起某種迫切的需要,如果能把這點做成功,那麼整個世界都是屬於他的,再也不會碰釘子,走上窮途末路了。”

明天當你要向某人勸說,讓他去做某件事時,未開口前你不妨先自問:“我怎樣使他要做這件事?”

這樣可以阻止我們,不要在匆忙之下去麵對別人,最後導致多說無益,徒勞而無功。

在紐約銀行工作的芭芭拉·安德森,為了兒子身體的緣故,想要遷居到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去。於是,她寫信給鳳凰城的12家銀行。她的信是這麼寫的:

敬啟者:

我在銀行界的十多年經驗,也許會使你們快速增長中的銀行對我感興趣。

本人曾在紐約的“金融業者信托公司”,擔任過許多不同的業務處理工作,現在則是一家分行的經理。我對許多銀行工作,諸如:與存款客戶的關係、借貸問題或行政管理等,皆能勝任愉快。

今年5月,我將遷居至鳳凰城,故極願意能為你們的銀行貢獻一己之長。我將在4月3日的那個星期到鳳凰城去,如能有機會做進一步深談,看能否對你們銀行的目標有所助益,則不勝感謝。

芭芭拉·安德森謹上

你認為安德森太太會得到任何回音嗎?11家銀行表示願意麵談。所以,她還可以從中選擇待遇較好的一家呢!為什麼會這樣呢?安德森太太並沒有陳述自己需要什麼,隻是說明她可以對銀行有什麼幫助。她把焦點集中在銀行的需要,而非自己。

但是仍然有許多銷售人員,終其一生不知由顧客的角度去看事情。曾有過這樣一個故事:幾年前,我住在紐約一處名叫“森林山莊”的小社區內。一天,我匆匆忙忙跑到車站,碰巧遇見一位房地產經紀人。他經營附近一帶的房地產生意已有多年,對“森林山莊”也很熟悉。我問他知不知道我那棟灰泥牆的房子是鋼筋還是空心磚,他答說不知道,然後給了張名片要我打電話給他。第二天,我接到這位房地產經紀人的來信。他在信中回答我的問題了嗎?這問題隻要一分鍾便可以在電話裏解決,可是他卻沒有。他仍然在信中要我打電話給他,並且說明他願意幫我處理房屋保險事項。

他並不想幫我的忙,他心裏想的是幫他自己的忙。

亞拉巴馬州伯明翰市的霍華德·盧卡斯告訴我,有兩位同在一家公司工作的推銷員,如何處理同樣一件事務:

“好幾年前,我和幾個朋友共同經營了一家小公司。就在我們公司附近,有家大保險公司的服務處。這家保險公司的經紀人都分配好轄區,負責我們這一區的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做卡爾和約翰吧!

“有天早上,卡爾路經我的公司,提到他們一項專為公司主管人員新設立的人壽保險。他想我或許會感興趣,所以先告訴我一聲,等他收集更多資料後再過來詳細說明。

“同一天,在休息時間用完咖啡後,約翰看見我們走在人行道上,便叫道:‘嗨,盧克,有件大消息要告訴你們。’他跑過來,很興奮地談到公司新創了一項專為主管人員設立的人壽保險(正是卡爾提到的那種),他給了一些重要資料,並且說:‘這項保險是最新的,我要請總公司明天派人來詳細說明。請你們先在申請單上簽名,我送上去,好讓他們趕緊辦理。’他的熱心引起我們的興趣,雖然都對這個新辦法的詳細情形還不甚明了,卻都不覺上了鉤,而且因為木已成舟,更相信約翰必定對這項保險有最基本的了解。約翰不僅把保險賣給我們,賣的項目還多了兩倍。

“這生意本是卡爾的,但他表現得還不足以引起我們的關注,以致被約翰捷足先登了。”

這是個充滿掠奪、自私自利的世界,所以,少數表現得不自私、願意幫助別人的人,便能得到極大益處,因為很少人會在這方麵跟他競爭。歐文·楊是個著名律師,也是美國有名的商業領袖。他說過:“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了解別人心裏想些什麼的人,永遠不用擔心未來。”

許多推銷人員,每天踏破鐵鞋,疲累沮喪,所獲卻並不多。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心裏想的都是自己的需要。他們不知道你我並不想買什麼東西,如果想的話,也一定會自己出門。顧客總喜歡主動采買——而非被動購買。

“注意別人的觀點,引起別人的渴望”,這並不能解釋為“操縱別人,使他去做對你有益,而對他卻有害”的事。而應該是說“雙方都能因為此事而獲利”。在安德森太太發給鳳凰城12家銀行的信裏,在約翰向盧卡斯推銷人壽保險的交易行為當中,雙方都因處理事務的方式得當而彼此獲利。

我曾為一些大學畢業生開講《有效談話》的課程。這些畢業生剛進入“開利公司”工作,其中一名學生想利用休息時間打打籃球,於是他便這樣去說服其他人:“我要你們出來打籃球。我喜歡打籃球。但是,前幾回我到體育館的時候,人數總是不夠。我們當中的兩三人,一直把球傳來傳去——我還被球打得鼻青眼腫。希望你們明天晚上都過來打,我喜歡打籃球。”

這名學生談到別人的需要了嗎?我想,假如別人都不願去體育館的話,你也不一定會去的。你不會在意那名學生想要什麼,你也不想被打得鼻青眼腫。這名學生有沒有辦法讓你們覺得,假如你們到體育館去,可以得到許多東西,像更有活力、會更有胃口、腦筋更清醒、得到許多樂趣等等。

我們再重複一遍歐佛斯托教授充滿智慧的忠言:“要首先引起別人的渴望,凡能這麼做的人,世人必與他在一起。這種人永不寂寞。”

訓練班有名學生,一直為自己的小兒子操心不已。他的小男孩體重過輕,而且不肯好好吃東西。這對父母用的是大家最常用的方法——責備和嘮叨。“媽媽要你吃這個和那個。”“爸爸要你以後長得高大強壯。”這個小男孩聽得進多少這類的要求?這就好像把一撮沙子丟到海濱沙地一樣。

隻要你對動物還有一點認識,你就不會要求一名3歲小孩對他30多歲父親的看法會有什麼反應,更不要說完全依照父親所期待的去做,那是荒謬無理的。這名學員後來也發現錯誤,便告訴自己:“我的兒子想要什麼?我如何能把自己的需要和他的需要聯結起來?”隻要這位父親一開始想,問題就變得容易多了。小男孩有一部三輪車,他最喜歡在自家門口附近騎著到處跑。但是街的另一頭住了一個喜歡欺負弱小的大男孩,常常把小男孩從車上拉下來,然後把車子騎走。自然,小男孩會哭叫著跑回家去,然後媽媽便會跑出來,先把大男孩從三輪車上趕開,再讓小男孩騎著車子回家。這事幾乎每天發生。所以小男孩想要什麼,這並不需要偵探福爾摩斯來回答。小男孩的自尊、憤怒和渴望具有重要性——所有他性格中最強烈的情緒——都促使他要采取報複行動,最好能一拳把那大男孩的鼻子打扁:這時,這位父親就趁機向小男孩解釋,假如他能把媽媽所給的食物吃下去,終有一天能足夠強壯得把大男孩痛揍一頓。此法果然奏效,小男孩從此不再有飲食方麵的問題。他肯吃菠菜、泡菜、醃鯖魚——凡是可以讓他快快長大的食物都吃。因為他實在太渴望早日把那個大男孩狠揍一頓,好一解長久以來所受的怨氣。

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這對父母又得處理另一個問題:原來小男孩一直有尿床的壞習慣。小男孩與祖母同睡,每天早上,祖母醒過來發現被單是濕的,便會說:“強尼,看,你昨晚又尿床了!”小男孩就會回答:“不是我,是你自己尿床。”

責備、處罰、取笑或一再警告,所有能用的方法都用遍了,就是無法讓他改掉這個壞習慣。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自己想要不尿床?

小男孩調皮地回答,他想要一套像爸爸一樣的睡衣,而不是現在所穿的睡袍,那看起來像祖母穿的。老祖母早已受夠小男孩尿床的壞習慣,所以很樂意買一套那樣的睡衣送給他。他還想要一張自己的床。祖母也不反對。

小男孩的母親帶他到家具店去。她先對店裏的女店員眨眼示意,然後說道:“這位小男士想要買些東西。”

“年輕人,我可以幫什麼忙嗎?你想要什麼東西?”

這話使小男孩深覺自己的重要。他盡量站得使自己看起來高些,然後回答:“我要給自己買張床。”

女店員便帶小男孩看了好幾張床。等男孩的母親示意哪一張比較合適,女店員便說服小男孩把它買下來。

第二天,床送來了。當天晚上,父親回家的時候,小男孩就趕緊拉著爸爸到樓上看他的床。

父親看了那張新床,然後真誠而慷慨地發出讚美之言:“你不會把這張床尿濕吧,會嗎?”

“哦,不會的,不會的,我不會再把床尿濕了。”小男孩果然遵守諾言,因為這裏麵有他的尊嚴,而且,這是他自己買的床。他現在穿著和父親一樣的睡衣,完全像個小大人了,所以他也要舉止行為像個小大人一樣。

另一個電話工程師,他無法叫3歲大的女兒吃早餐,無論怎麼責備、哄騙或要求,都無濟於事。這個小女孩喜歡模仿母親,喜歡覺得自己已長大成人。所以,有天早上,這對父母就把小女孩放在椅子上,讓她自己準備早餐。果然小女孩弄得十分起勁,一看見父親進到廚房便叫道:“爸爸,看,今天早上我自己調麥片!”她吃了兩份麥片,完全不用哄騙,因為這不但使她興趣盎然,更使她覺得“深具重要性”。她完全在調製麥片的過程當中,找到了自我表現的途徑。

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需求。我們也可以把這項心理需求適用在商業交易上。當我們想出一個好主意的時候,別讓其他人以為那是我們的專利。不妨讓他們自己去調製那些觀念,他們會認為那是自己的主意,也會因特別喜愛而多攝取了好些的分量。

我們應記住:要首先引起別人的渴望。凡能這麼做的人,世人必與他在一起。這種人永不寂寞。

我要喜歡你

卡耐基金言

◇外交的秘訣僅在5個字:我要喜歡你。

◇隻是我們把次序弄錯了——我們是希望別人先來喜歡我們,卻不曾想到如何才能讓人喜歡。

當然,為了要得到友誼和情愛,我們必須先認清“施比受更有福”,然後把這種認知用實際行為表現出來。我們不能隻是把金礦藏在內心,黃金必須使用才能顯示其價值,像《聖經》所說的:“由所結的果子,便可認出他們來。”

我常聽到許多人埋怨:“我性情過於羞怯,很難引起別人注意”,“沒有人會對我感興趣”,或是“別人並不想認識我”等。

不錯,別人為什麼要喜歡你呢?這世界並沒有義務非要喜歡你或我,或任何一個人。有什麼特別理由別人會特別選中你(無論是工作或社交的理由)?除非我們具有他們所要的特質,否則,他們沒有必要特別注意到你。

瑪麗安·安德遜曾經很生動地描述她早期的生活——她那時事業失敗,整個人很不得誌,幾乎就要放棄歌唱生涯。後來,憑借禱告和心靈的追求,她才逐漸恢複勇氣和信心,準備繼續為自己的事業奮鬥下去。有一天她興致勃勃地向母親說道:“我要再唱下去!我要每個人都喜歡我!我要繼續追求完美!”

母親回答道:“很好啊!這是很好的誌向——但是,要知道,我們的主耶穌以完美的形象到這世界上來,卻還是有人不喜歡他。人在成就偉大的事業之前,必須先學會謙卑。”瑪麗安聽了深受感動,因此決心在音樂造詣上“力求”完美,而不是“想要”完美。“謙卑先於偉大”,這是母親給她的最好贈言。

名作家荷馬·克洛伊是我的好朋友,十分懂得交友之道。凡是碰到他的人,無論是清道夫、百萬富翁、婦孺老幼——都會在與他相處15分鍾之內對他產生好感。為什麼呢?他既不年輕,又不英俊,更不是百萬富翁,他有什麼魅力可以吸引人呢?很簡單,因為他一點也不矯揉造作,並且能讓別人感覺到他真的喜歡、關心他們。

小孩會爬到他的膝上,朋友家的仆人會特別用心為他準備餐點,而且,假如有人宣布:“今晚荷馬·克洛伊會到這裏來!”則當天的宴會一定沒有人缺席。除朋友間深厚的感情之外,荷馬·克洛伊的家人也都十分敬愛他。他的妻子、女兒,還有好幾個孫兒女,全都對他稱讚不已。

究竟這位作家是如何贏得這種幸福的?說來也很簡單——就是待人誠懇、熱愛人類而已。對他來說,對方是什麼人,或做什麼事,他都不會在意。隻要是身為一個人,對他便意義重大,值得付出關愛。每次他遇見陌生人,很快就能像老朋友一樣交談起來——並不是專談自己的事,而是盡量談對方的事。他借由問一些問題,可以知道對方是從哪裏來,做什麼事,有沒有什麼家人,等等。他也不會嘮叨個不停,隻是向對方表示自己的興趣和關心,借以建立起友誼。

這種方法,連最愛嘲笑人生的人,都會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吐露芬芳。正像約瑟夫·格魯大使所說的:“外交的秘訣僅在5個字:我要喜歡你。”

得到友誼的最佳方法,是必須注重施予,而不是獲得——但應該是親自贏取得來的,而不是靠一時的吸引或哄騙。所謂贏取友誼的能力,並不是指勾肩搭背、與人攀談、動作滑稽或講些逗趣的笑話等。那應該指的是一種心境、一種處世的態度或是一種願意把自己的愛、興趣、注意力及服務精神獻給他人的願望。

一個有經驗的推銷員懂得對自己能否成功推銷產品的擔心會給心理造成障礙,這樣會影響他適當地介紹他的產品。通用製造公司的董事長哈瑞·布利斯在大學期間靠推銷縫紉機為生,他總結說:要想在推銷員這個崗位上取得成功,就要忽略自己渴望銷售出去的數量,而應該集中心思向客戶介紹自己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如果一個人將精力用在為他人服務上,內心就會充滿難以抗拒的力量。你怎麼會拒絕一個企圖幫你解決問題的人呢?

“我對推銷員們說,”布利斯先生說,“如果他們一天到晚想的都是‘我今天要盡力多幫助一些人’而不是‘我今天要盡力多賣出一些產品’的話,就會發現接近買主不是那麼困難了,然後銷售業績會出奇地好。能夠幫助同胞獲取快樂、輕鬆生活的人,是最高級的推銷員。”

打高爾夫球時,會有人叮囑我們不要讓眼睛離開球;向成年人傳授說話技巧時,我們告誡學生要把精力集中心思在他想要傳達的信息上。緊張、害怕都是擔心結果的表現,這是不可取的。

我自己就是從吃過的苦頭中學到這一點的。我曾經是一個害羞的人,天生不善於公開講話,要我麵對一群聽眾就好比要一個普通人麵對國會調查委員會一樣費力。

好幾年前,我準備發表演講,當時的聽眾據說相當難纏。我事前與一位好朋友共餐,免不了流露出緊張的情緒。“假如聽眾不同意我講的話,那怎麼辦?”我神經兮兮地問那位朋友,“假如他們不喜歡我,該怎麼辦?”

“不錯,”朋友回答道,“他們為什麼要喜歡你呢?你能給他們幹什麼?你認為自己要講的話很重要嗎?”

我承認那些東西對我來說的確意義十分重大。

“很好,”她繼續說道,“我倒不覺得聽眾喜不喜歡你有什麼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把想講的信息傳達出去。至於他們喜歡或討厭你,又有什麼關係呢?至少,你已完成了任務。”

朋友的這番話,改變了我對演講的整個看法。現在,每當我準備發表演講的時候,都會在事前先靜心禱告:“神啊,求你幫助我傳達出對這些聽眾有益的信息來,讓他們有所收獲,滿心歡喜地回家。”這樣的禱告對我十分有用,而我也的確希望能對聽眾有幫助。這樣的禱告使我謙卑地體會到自己隻不過是個傳達某些信息的演講員,而不是要顯露自己的學問或風采。我的目的是要帶給聽眾一些鼓舞性的思想,以期對他們的生活有助益。

好萊塢的J.艾倫·布恩是著名的喜劇片《狗明星“強心”》的主演,他在觀察“強心”表演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東西,因而他又為此寫了一本名叫《給“強心”的信》的暢銷書。據布恩先生介紹,這是一隻很了不起的狗,總是欣然地執行他的命令,在電影中表演為劇情所需的各種動作。難得的是它這麼做,從來不是為了得到報酬,而是出於愛和享受把事情做好而帶來的快樂。有好幾次,“強心”都純粹是為了自身的樂趣而表演。這也許正是它能成為電影明星的原因。

布恩先生還曾談到有一次他麵對一個跳舞的年輕女孩。她第一次試跳的時候,緊張得像新娘出嫁,怕自己會失敗!於是他安慰她:“不要在乎結果,隻當是純粹為了享受跳舞的樂趣而跳,為了上帝而跳吧。”

很快地,她的心態來了個徹底的轉變。

同理,獲得友誼的全部秘訣也在於不要擔心結果,不要在意別人是否會喜歡我們,現在就著手去做所有能激發愛和友情的事。在這方麵,威廉·奧斯勒爵士的話很值得我們思索,他說:“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張望縹緲的未來,而是腳踏實地做好眼前的事。”

現實的情形是:

當我們還是處在做夢年齡的時候,常常夢想有朝一日要寫出最偉大的小說來。想象別人是如何欣賞那本書,如何聽到掌聲,如何得到那永遠的榮耀。

想象自己要穿什麼樣的衣服,所到之處,別人是如何讚美、追求、不斷引用自己講過的話。我們想了許許多多,就是從來不曾想過可能會遭到的困難,或是那些沉悶辛苦的工作,那些在創作過程中所要流出的淚和汗。我們想的都是有關榮耀的報償,而不是如何努力去贏得這份榮耀。

像這種幼年時期的稚氣行為,可說是典型的“一顆寂寞的心靈想要得到友誼”,或是“想要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心理表現。隻是,我們把次序弄錯了——我們是希望別人先來喜歡我們,卻不曾想到要如何才能讓人喜歡。

管住自己的舌頭

卡耐基金言

◇你如果沒有好話可說,那就什麼也別說。

◇要記住,不愉快的時刻遲早會過去,如果我們的舌頭沒有闖禍,就不會留下需要醫治的創傷。

大衛的父母離婚後,協議規定他和母親一起生活。由於手頭拮據,母子二人隻好搬到另一個城市去。大衛於是也要到一所新的學校去上課,結交新的朋友。這種種變化叫他傷透了心。他開始對那些父母沒有離婚的孩子感到反感,而且經常因為很小的緣故或無緣無故跟人打架。在這種痛苦的生活中,他養成了對人過分苛求的習慣。他幾乎對誰都沒有一句好話。

一天,有個對大衛的情況十分了解的同學走到他身邊。“我父母也離婚啦。”他輕聲地說,“我知道你心裏難受。不過,你得拋棄你的怒氣和痛苦。你跟別人過不去,這隻能傷害你自己。要是你沒法說點兒什麼好話,那你最好什麼也別說。”

由於痛苦,大衛最初的確很難接受這位同學的建議,但既然情況似乎變得越來越糟,他就對自己的談吐變得比較謹慎了。他經常把馬上就要衝口而出的話咽回去;若是在以前,他的這些傷害人、挖苦人的話簡直是沒遮沒攔的。他開始意識到他從前對身邊同學的關心是多麼不夠。隨著理解的擴大,他開始明白,像他一樣遭受家庭變故的不隻他一個人,許多其他孩子也經曆過令人難堪的家庭解體。大衛開始想辦法去鼓勵他們,幫助他們處理好自己的痛苦與茫然。到學期結束時,大衛的態度產生了180度的根本轉變,並獲得了那些當初由於他管不住自己的脾氣而與他疏遠了的同學的好感。

我們無論是誰,在家裏、學校裏或工作中,都可能經曆過精神上受到壓抑的情形。當事情進展不順利時,我們就往往忍不住責怪別人,我們或許認為,找別人的錯,能使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狀況覺得好受點兒。但也可能是這樣想的:我不好過,你也別想好過。

在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曆過的“沮喪”時刻裏,如果我們不能對人說有益的好話,那我們最好還是什麼也別說。破壞性的語言,往往會產生破壞性的結果。除了會給周圍的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之外,從我們口中說出的那些消極性的話語往往隻會使問題變得複雜起來。

在生活中遇到了難於應付的挑戰,我們就可能認為,說些粗野和傷人的話是有道理的。上文提到的那個父母離了婚的孩子,受著許許多多他無法理解、無法解決的感情和情緒的折磨。但他終於還是發現,貶低和傷害他人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客氣和富於理解的言詞,或幹脆懷著同情聽別人說話,他終於學會了幫助他人;反過來,他又受到了周遭人們的幫助,而他終於在自己身上找回了生活的勇氣。

當我們遇到災難或煩心的事兒,倘若我們還記著應與麵前的事物保持一定距離,直至能夠看清與之相聯係的背景為止;倘若我們學會了“管住自己的舌頭”,那麼,我們也許就能避免說出許多具有破壞性的話。在生活的各個方麵,倘若人們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這對他們自己和其他人,都會產生致命的影響,因為這些思想問題所強調的是否定的而不是積極的方麵。因此,重要的是我們要懂得,創造性的思想產生於不斷尋找答案的過程之中。

有句久經時間考驗的名言:“你如果沒有好話可說,那就什麼也別說。”這實在是你在一天之中該說些什麼話的座右銘。倘若你出於某種原因而感到沮喪,如有必要,可以找朋友或師長談談。每個人都有不順心的時候。當你感到情緒有些不對頭時,千萬別發作,以免傷害別人,因為別人也同樣需要聽到些表示理解和支持的話。對自己要說出的話,要時刻保持警惕。要記住,不愉快的時刻遲早會過去,如果我們的舌頭沒有闖禍,就不會留下需要醫治的創傷。

如要采蜜,不可弄翻蜂巢

卡耐基金言

◇人就是這樣,做錯事的時候隻會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責怪自己。

◇善解人意和寬恕他人,需要修養和自製。

美國鼎鼎有名的黑社會頭子,後來在芝加哥被處決的阿爾·卡龐說:“我把一生當中最好的歲月用來為別人帶來快樂,讓大家有個好時光。可是我得到的卻隻是辱罵,這就是我變成亡命之徒的原因。”卡龐不曾自責過。事實上他自認為造福人民——隻是社會誤解他,不接受他而已。達奇·舒茲的情形也是一樣,他是惡名昭彰的“紐約之鼠”,後來因江湖恩怨被歹徒殺死。他生前接受報社記者訪問時,也自認為造福群眾。

我曾和在紐約辛辛監獄擔任過好幾年典獄長的路易·羅斯就關於罪犯不曾自責的問題通過幾次信,他表示:牢裏的犯人很少自認為是壞蛋。他們和你一樣,都是人,都會為自己辯解。他們告訴你,為什麼要打破保險箱,為什麼要開槍殺人。大多數人都能為自己的動機提出理由,不管有理無理,總要為自己破壞社會的行為辯解一番。因此,他們的結論是:他們根本不應該被關進牢裏。

假如阿爾·卡龐這幫歹徒,以及許多關在監獄裏的亡命男女,他們從不為自己的行為自責過,我們又如何強求日常所見的一般人?

心理學家史金諾經通過動物實驗證明:因好行為受到獎賞的動物,其學習速度快,持續力也更久;因壞行為而受處罰的動物,則不論速度或持續力都比較差。研究顯示,這個原則用在人身上也有同樣的結果。批評不但不會改變事實,反而隻有招致憤恨。

另一位心理學家漢斯·希爾也說:“更多的證據顯示,我們都害怕受人指責。”

因批評而引起的羞憤,常常使雇員、親人和朋友的情緒大為低落,並且對應該矯正的事實狀況一點也沒有好處。

西奧多·羅斯福和塔夫脫總統之間有段廣為人知的爭論——他們的不和睦導致共和黨的分裂,而將伍德洛·威爾遜送進了白宮。讓我們簡單地回憶一下這段曆史:1908年,羅斯福搬出白宮,共和黨的塔夫脫當選為總統,然後,羅斯福到非洲去獵獅子。當他回到美國後,看到塔夫脫的保守作風,很是震怒。羅斯福除了公然抨擊塔夫脫,還準備再度出來競選總統,並打算另組“進步黨”,這幾乎導致老共和黨的瓦解。果然,緊接而來的那次選舉,塔夫脫和共和黨隻贏得了兩個區的選票——佛蒙特州和猶他州,這是共和黨有史以來遭受的最大失敗。

羅斯福譴責塔夫脫,但是塔夫脫承認自己有錯嗎?他曾含著眼淚說道:“我不知道所做的一切有什麼不對。”

俄克拉荷馬州的喬治·約翰遜是一家營建公司的安全檢查員,檢查工地上的工人有沒有戴上安全帽是約翰遜的職責之一。據他報告,每當發現工人在工作時不戴安全帽,他便用職位上的權威要求工人改正,其結果是:受指正的工人常顯得不悅,而且等他一離開,便又常常把帽子拿掉。

後來約翰遜決定改變方式。第二回他看見有工人不戴安全帽時,便問是否帽子戴起來不舒服,或是帽子尺寸不合適,並且用愉快的聲調提醒工人戴安全帽的重要性,然後要求他們在工作時最好戴上。這樣的效果果然比以前好得多,也沒有工人顯得不高興了。

人就是這樣,做錯事的時候隻會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責怪自己。明天你若是想責怪某人,請記住阿爾·卡龐等人的例子。讓我們認清:批評就像家鴿,最後總會飛回家裏。也讓我們認清:我們想指責或糾正的對象,他們會為自己辯解,甚至反過來攻擊我們,或是像塔夫脫所說:“我不知道所做的一切有什麼不對。”

當林肯咽下最後一口氣時,陸軍部長史丹頓說道:“這裏躺著的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完美的統治者。”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林肯找到了與人相處的秘訣——不為任何事指責任何人。而且,這個秘訣是林肯在差點丟了性命後獲得的。

年輕時的林肯特別喜歡批評他人。林肯喜歡批評人嗎?不錯。他住在印第安納州灣穀的時候,年紀尚輕,不僅喜歡評論是非,還寫信寫詩諷刺別人。他常把寫好的信丟在鄉間路上,使當事人很容易發現。

1842年秋天,林肯寫文章諷刺一位自視甚高的政客詹姆斯·席爾斯,並在《春田日報》上發表了一封匿名信嘲弄席爾斯,全鎮哄然引為笑料。自負而敏感的席爾斯當然憤怒不已,終於查出寫信的人,他躍馬追蹤林肯,下戰書要求決鬥,林肯本不喜歡決鬥,但迫於情勢和為了維持榮譽,隻好接受挑戰。他有選擇武器的權利,由於手臂長,他選擇了騎兵的腰刀,並且向一位西點軍校畢業生學習了劍術。到了約定日期,林肯和席爾斯在密西西比河岸碰麵,準備一決生死。幸好在最後一刻有人阻止他們,才終止了決鬥。

這是林肯終生最驚心動魄的一樁事,也讓他懂得了如何與人相處的藝術。從此以後,他不再寫信罵人,也不再任意嘲弄人了。也正是從那時起,他不再為任何事指責任何人。

1863年7月1日,“蓋茨堡戰役”展開,到了7月4日晚上,李將軍開始向南方撤退。當時烏雲密布,隨即暴雨傾盆而至。李將軍帶著敗兵逃到波多馬克河邊,隻見前方是高漲的河水,後方是乘勝追擊的政府軍,李將軍進退無據,真是陷入了絕境。林肯見了,知道是天降的大好良機,隻要打敗李將軍的軍隊,戰爭很快就可以結束。於是,他滿懷希望地下了一道命令給米地將軍,要米地立刻出擊李將軍,不用通知“緊急軍事會議”。林肯不但用電報下令,並且另派專差傳訊,要米地馬上行動。

米地將軍有沒有馬上行動呢?正好相反。他完全違背林肯的命令,先行通知“緊急軍事會議”。他遲疑不決,故意拖延時間,用盡了各種借口,拒絕攻打李將軍。最後,水退了,李將軍和軍隊越過波多馬克河,順利南逃。

林肯勃然大怒。“這是怎麼一回事?”林肯對著兒子羅伯特咆哮,“老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他們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隻要我們伸出手,他們必定跑不掉的。難道我說的話不能讓軍隊移動半步?像這種情況,什麼人都可以打敗李將軍,就是我也可以讓李將軍俯首就擒。”

極端失望之餘,林肯坐下來給米地寫了一封信。記住,這時的林肯,言論措辭都比前以保守自製。所以,這封寫於1863年的信,已相當表達了林肯內心的極端不滿。

親愛的將軍:

我不相信你對李將軍逃走一事會深感不幸。他就在我們伸手可及之處,而且,隻要他一就擒,加上我們最近獲得的勝利,戰爭即可結束。現在,戰爭勢必延續下去,由於上星期一你不能順利擒得李將軍,如今他逃到波多馬克河之南,你又如何能保證成功呢?期盼你會成功是不智的,而我也並不期盼你現在會做得更好。良機一去不再,我實在深感遺憾。

亞伯拉罕·林肯

你以為米地將軍讀了這封信之後,會有什麼表示?

米地將軍從沒有見過這封信,因為林肯並沒有把這封信寄出去。這封信是他死去後,別人在一堆文件中發現的。

我們的猜測是,林肯在寫完這封信之後,望著窗外,左思右想,把信擱到一邊。慘痛的經驗告訴他:尖銳的批評和攻擊,所得到的效果都是零。

泰德·羅斯福說,在他當總統的時候,凡是遭遇到難解的問題,就會望著掛在牆上的林肯像自問:“如果林肯處於我的現況,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我年輕時,總喜歡讓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寫了一封可笑的信給理查·哈定·戴維斯。他當時方出現美國文壇,頗引人注意。那時,我正好幫一家雜誌社撰文介紹作家,便寫信給戴維斯,請他談談他的工作方式。在這之前,我收到某人寄來的信,信後附注:“此信乃口授,並未過目。”這話留給我極深印象,顯示此人忙碌又具重要性。於是,我在給戴維斯的信後也加了這麼一個附注:“此信乃口授,並未過目。”雖然,我當時一點也不忙,隻是想給戴維斯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他根本不勞心費力寫信給我,隻把我寄給他的信退回來,並在信後潦草地寫了一行字:“你惡劣的風格,隻有更增添原本就惡劣的風格。”的確,我是弄巧成拙了,受這樣的指責並沒有錯。但是,身為一個人,我覺得很惱羞成怒,甚至10年後我獲悉戴維斯去世的消息時,第一個念頭仍然是——“我實在羞於承認——我受到的傷害”。

假如你想引起一場令人至死難忘的怨恨,隻要發表一點刻薄的批評即可。

讓我們記住:我們所相處的對象,並不是絕對理性的動物,而是充滿了情緒變化、成見、自負和虛榮的人。

本傑明·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並不圓滑,但後來卻變得富有外交手腕,善與人應對,因而成了美國駐法大使。他的成功秘訣是:“我不說別人的壞話,隻說大家的好處。”

隻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的確,很多愚蠢的人都這麼做。

但是,善解人意和寬恕他人,需要修養和自製的功夫。

卡萊爾說過:“偉人是從對待小人物的行為中顯示其偉大。”

鮑伯·胡佛是個有名的試飛駕駛員,時常表演空中特技。有一次,他從聖地亞哥表演完後,準備飛回洛杉磯。根據《飛行作業雜誌》所描述,胡佛在300英尺高的地方時,剛好有兩個引擎同時出故障。幸虧他反應靈敏,控製得當,飛機才得以降落。雖然無人傷亡,飛機卻已麵目全非。

胡佛在緊急降落之後,第一個工作是檢查飛機用油。正如所料,那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螺旋槳飛機,裝的是噴射機用油。

回到機場,胡佛要見那位負責保養的機械工。年輕的機械工早為自己犯下的錯誤痛苦不堪,一見到胡佛,眼淚便沿著麵頰流下。他不但毀了一架昂貴的飛機,甚至差點造成3人死亡。

你可以想象出胡佛的憤怒。這位自負、嚴格的飛行員,顯然要對不慎的維護工大發雷霆,痛責一番。但是,胡佛並沒有責備那個機械工人,隻是伸出手臂,圍住工人的肩膀說道:“為了證明你不會再犯錯,我要你明天幫我的F-51飛機做修護工作。”

記住:“如要采蜜,不可弄翻蜂巢。”讓我們盡量去了解別人,而不要用責罵的方式吧!讓我們盡量設身處地去想——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比起批評責怪還要有益、有趣得多,而且讓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約翰博士也說過:“上帝本身也不願論斷人,直到末日審判的來臨。”

抓住每一個機會

卡耐基金言

◇隻要他願意探取,凡與他結交的每一個人,都能告訴他若幹個秘密,若幹聞所未聞卻足以輔助他的前程、加強他的生命的東西。沒有人能孤獨地發現他自己,別人總是他的發現者!

◇錯過與一個勝過我們自己的人相交往的機會,實在是一個很大的不幸,因為我們常能從這個人身上得到許多益處。

一個人從別人那裏所吸收的能量愈大、質量愈好、種類愈多,則其個人的力量愈大。假使他在社交上、精神上、道德上同他的同輩有多方麵的接觸,那麼他一定是個有力量的人。反之,假使他在人我之間斷絕關係,那麼他一定會成為弱者。

人類需要各種精神食糧,而這各種精神食糧,隻有在同各種各樣的人們相處相交中得來。這就像枝頭上葡萄累累,其汁液的甜蜜,其色香的醇美,都是從葡萄藤的主藤上來的一樣。樹枝本身不能生存,把樹枝從樹幹上砍掉,樹枝定會萎黃枯死。個人的力量也是從“人類樹幹”中得來的。

在同一個人格堅強偉大的人相麵對、相接觸的時候,常常能覺得自己的力量會突然增加幾倍,自己的智慧會突然提高幾倍,自己的各部分機能會突然銳利了幾分,仿佛自己以前所夢想不到的隱藏在生命中的力量,都被他解放了出來,以至於自己可以說出、做出在一人獨處時、在沒有同他接觸時,所決不能說出、不能做出的事情。

演說家的演講詞可以喚起聽眾的同情,因而發出偉大的力量。但是假使他在“沒有人”或者和個別人的情況下講話,則決不能生出這種大力量來;正像化學家決不能使分貯在各隻瓶中的藥品發生化學作用一樣。新的力量、新的影響、新的創造,隻有在“接觸”和“聯係”中才能得來。

常能同他人相處相交的人,仿佛永遠在他的“發現航程”中能發現自己生命中的新的“力量島嶼”,而若是他不常同別人接觸,這種“力量島嶼”是會永遠埋沒無聞的。

隻要他願意探取,凡他結交的每一個人,都能告訴他若幹的秘密,若幹聞所未聞卻足以輔助他的前程、加強他的生命的東西。沒有人能孤獨地發現他自己,別人總是他的發現者!

我們大部分的成就總是蒙受他人之賜。他人常在無形之中把希望、鼓勵、輔助投入我們的生命中,在精神上振奮我們,使我們的各種能力趨於銳利。

我們生命的生長,都依靠我們的心靈從四處吸收營養,而這種營養,我們的感覺是不能覺察、測量的。從表麵上看,我們是從耳目中吸收進“力量”的,但在事實上,這種力量的吸收絕不是取道於官能的視覺、聽覺神經的。

一幅名畫中最偉大的東西,不在於畫布上的色彩、影子或格式上,而是在這一切背後的畫家的人格中——那黏著在他的生命中,那為他所傳襲、所經曆的一切的總和所構成的一種偉大力量!

大學教育的大部分價值,都是從師生同學間感情的交流、人格的陶冶中所得來的。他們的心相摩擦,刺激起各人的誌向,提高各人的理想,啟示新的希望、新的光明,並將各人的各種機能琢磨成器。書本上的知識是有價的,然而從心靈的溝通中所得來的知識是無價的。

假使你不能同別人的生活發生密切的關係,不能培養起你的豐富的同情心,不能在別人的事上發生興趣,不能輔助別人,不能分擔別人的痛苦、共享別人的快樂,則不管你學問怎樣好、成就怎樣大,你的生命仍是冷酷的、無友的、孤獨的、不受歡迎的。

試著常同比你優越的人交往。這並不是說,你應當和比你更有錢的人交往,而是說你應當同人格、品行、學問、道德都勝過你的人交往,因為這樣你就能盡量吸收到種種對你的生命有益的東西,就可以提高你自己的理想,可以鼓勵你趨向高尚的事情,可以使你對事業激起更大的努力來。

腦海與腦海之間,心靈與心靈之間,有著一種偉大的“感應”力量。這種“感應”力量,雖無法測量,然而它的刺激力、它的破壞及建設力是十分巨大的。假使你常同比你低下的人混在一起,則他們一定會把你拖陷下去,一定會降低你的誌願和理想。

錯過與一個勝過我們自己的人相交往的機會,實在是一個很大的不幸,因為我們常能從這個人身上得到許多益處。隻有在“交往”中,生命中粗糙的部分才可以擦去,我們才可以琢磨成器。同一個能夠啟發我們生命中的最美善的部分的人相交的機會,其價值遠過於發財獲利的機會,它能使我們的力量增加百倍。

擴大交際範圍

卡耐基金言

◇善於交際的人,總是在不停地擴大自己的交際範圍。

◇定期舉辦的各種活動可為其成員提供充分的交往機會,所以,不要放棄你感興趣的任何團體。

善於交際的人,總是在不停地擴大自己的交際範圍,認識一個新的朋友,等於進入他的社交圈,從而又認識一批人,不斷地產生倍數效應。我經常鼓勵我的學員這樣做,並給了他們相應的一些建議:

1.廣泛參加各種團體活動。

對於參加聯誼會、集訓、研討會或誌趣相同者的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都是許多人在一起的集體活動,即便你興趣不濃也還是積極參加為好。

因為,此類活動所創造的交際機會是非常多的。比如,有些不喝酒的人,稍微喝了一點,就把心裏話全都倒了出來,從此與這些人結成了好朋友。如果你總是說“亂哄哄的有什麼意思”之類的拒絕之辭,那麼以後就不會有人再邀請你了。

各類社團組織、學術團體聚集著各種人才,大家誌趣、愛好相投,有共同語言,可以相互切磋技藝,研究學問。定期舉辦的各種活動可為其成員提供充分的交往機會,所以,不要放棄你感興趣的任何團體。

2.好好利用與人合作的機遇。

與人合作的過程也是交友的過程,為擴大交際範圍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因為共同的事業是尋覓知心朋友的前提條件。

不可錯過與人合作的項目,而且還要積極尋找共同完成的事業,才可廣交朋友。

3.培養自己的好奇心。

愛好、興趣廣泛的人,易於同各種人交朋友。一個人如果會打橋牌、跳舞、遊泳、滑冰、打球、下棋等,愛好一多,與大家“湊趣”的機會就多,結交朋友的機會也就多了。

即使自己並不擅長某一方麵,但若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博得對方的歡心,肯定了他的特點,也能引發共鳴。

抱有好奇心,集體活動時,不管誰邀請都一起活動。自己感興趣的要去,不感興趣的也要去,不管男性和女性都要興致勃勃地活動。隻有這樣才能讓人感受你的魅力,並讓人感受快樂的氣氛。當大家聚到一起時,不要忘了這一點。

此外,要關心各種問題。常關心大家所關心的事,特別是關心你結交的人們所感興趣的事情。

4.不要讓性格差異成為障礙。

常言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誌趣相投的人容易接近,反之,則容易疏遠。但要記住,社交與選擇朋友不完全是一回事。社交圈中,更多的不是朋友,或者隻是普普通通的朋友。因此,在社交過程中,不要用選擇朋友甚至是知心朋友的條件來作標準,凡是誌趣不符、性格不合的人一概拒之門外。

在社交圈中認識的新朋友應是與你有較大差別的人才好。朋友之間在知識結構、興趣愛好、生活經曆、氣質性格等方麵存在差別,有助於雙方廣泛地了解形形色色的社會生活層麵。新朋友的見解即使與你大相徑庭、迥然不同,也是一大幸事,這可以補充、豐富你的思想。

5.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有些人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這些人老埋怨自己沒有朋友,實際就是缺少熱情。無論大家做什麼,需要多少時間,就知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絕不與大家一起幹。什麼都是自己決定,自己能領會的才想做,像這樣的個性很強的人是很難交到朋友的。

自己製造交往的機會

卡耐基金言

◇你需時時鞭策自己,設法找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多讓人了解自己,進而建立互相尊敬、信賴的關係。這是交朋友的理想步驟。

關於個人交際,我想說的是:“不要以為漫無目的地出外尋找,就可以找到對自己有益的朋友。交際通常是發生在存有某種目的的時候。當你向自己的目標前進時,所走的路與旁人的交錯,才會產生交際,也才會交到有實際助益的朋友,於是成功的機會才會顯現。”

你需時時鞭策自己,設法找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多讓人了解自己,進而建立互相尊敬、信賴的關係。這是交朋友的理想步驟。

交際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一樣重要。伊麗莎白十分了解這個道理。她是德拉威州唯一的女性眼科醫生,在該州是相當有名望的人物。

這位女醫生是如何建立自己的聲望的呢?一名知識上班族若想建立聲望,除了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外,別無他法。伊麗莎白就是如此獲得既有活力又有愛心的評價的,而這種評價使她成為極受信賴的眼科醫生。

她知道由於工作之故,無法借報紙、廣播做自我推銷,於是,她便選擇了為公眾服務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聲望。果然,這種方法使她深得人心,也將她的事業推向成功。

伊麗莎白23歲時在德拉威州的喬治城開業。開業後,她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整理出所有曾經交往過的朋友名單,同時參加該城的婦女團體。不久,她便當上婦女會會長,並且連任兩屆。稍後,她又當上職業婦女組織州聯合會會長。

她曾一度在主婦學校及業餘劇團中十分活躍。她還經常參加宗教、婦女及其他各類聚會。她抽空把到國外旅遊時的所見所聞製作成幻燈片展示給大家看,這個舉動使她與大家的心更接近。

她的社會生活多彩而忙碌,但她仍然能抽出時間擴大自己的交際範圍。她曾出任視力鑒定協會會長,另外,她還被州長兩次任命為德拉威州的視力鑒定考試委員。目前,她是德拉威州殘疾人協會幹事,並且也是州長直屬高速公路委員會中的三名女性之一。

那麼,她對於參與社交活動的看法又如何呢?她說:“能多參與社會性的工作,被人們信賴的機會就較高,隨時有可能把自己推銷出去。”

就是這樣,伊麗莎白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了大眾的尊敬與信賴,不但生活更為豐富,也為工作帶來了便利。她的聲望可以說,就是不斷擴大交際範圍的成果。

另外,在企業界,愈成功的人愈受重視。人們想加入“成功者俱樂部”很難,但一旦加入,以後便是坦蕩的大道。因為若活躍於其間,能輕易獲得同類的成功意識,同時,對方的知識與經驗,都能使你的腳步更穩健、更紮實。

這裏,我建議所有有雄心、有抱負的年輕人,多與前輩、有成就者接觸是非常重要的。他們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年輕人創業的最好範本。對於他們來說,看到對未來充滿雄心、憧憬的年輕人就好像看到當年的自己,他們通常會特別有好感。所以,相信他們很樂意為年輕人提供自己的見解與經驗。

讓對方有備受重視的感覺

卡耐基金言

◇人類行為有個極重要的法則,如果我們遵從這個法則,大概不會惹來什麼麻煩;事實上,如果我們遵守這個原則,便可以得到許多友誼和永恒的歡樂。但是如果我們破壞了這個法則,就難免後患無窮。這個法則就是:時時讓別人感到重要。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會出現交際的障礙,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或者忘記了一個重要原則——讓他人感到自己重要。他們喜歡自我表現,誇大吹噓自己。一旦事情成功,他們首先表現出的就是自己有多大的功勞,做出了多大貢獻。這樣其實就相當於向他人表明:你們確實不太重要。無形之中,他們傷害了別人。

有一天,我在紐約第32街和第8道交口處的郵局裏排隊等候寄一封掛號信。那位櫃台後麵的營業員顯然對工作感到不耐煩——稱重、拿郵票、找零錢、寫收據,一年複一年都是同樣單調的工作。所以我對自己說:“我要讓那位辦事員喜歡我。而要讓他喜歡,我顯然必須說些好話——不是關於我自己,而是有關他的。”我又自問:“他又有什麼值得讓我稱讚一番的呢?”有時,這實在是個難題,尤其是對方是一個陌生人時。但是,稱讚眼前的這位職員似乎並不讓我感到困難,我馬上找出可以稱讚的地方了。

當他為我的信件稱重時,我熱切地對他說:“我真希望能有你這樣的頭發。”

他抬起頭,半驚訝地看著我,臉上泛出微笑:“啊,它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好啦!”他謙虛地應答。我告訴他,雖然它可能已沒有原來的美觀,但仍然狀況極佳。他十分高興,和我談了一會兒,最後說道:“許多人都稱讚我的頭發。”

我敢打賭這位先生出去吃午飯的時候,一定步履生風,晚上回家的時候,一定會將此事告訴太太,也一定會照著鏡子對自己說:“這頭發是多麼漂亮!”

有次我演講的時候提起這件事,事後有人問我:“你想從那人身上得到什麼?”

我想從那人身上得到什麼?我想從那人身上得到什麼!

如果我們真是這麼自私,一旦沒有從他人身上得到好處,就不對他人表示一點讚賞或表達一點真誠的感謝——如果我們的靈魂比野生的酸蘋果大不了多少,我們的心靈會變得多麼貧乏。

不錯,我是希望從那位先生身上得到一點東西。但那東西是無價的,而且我已經得到了。我得到了助人的快樂,這種感覺會在事過境遷之後,永存在我的記憶裏。

人類行為有個極重要的法則,如果我們遵從這個法則,大概不會惹來什麼麻煩;事實上,如果我們遵守這個原則,便可以得到許多友誼和永恒的快樂。但是,如果我們破壞了這個法則,就難免後患無窮。這個法則就是:時時讓別人感到重要。我們前麵提過約翰·杜威所說的:“人類本質裏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還有威廉·詹姆斯說的:“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我也曾指出,就是這種需求,使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也就是這種需求,使人類產生了文化。

幾千年來,許多哲學家都曾就這個問題深刻思量過。而他們產生的結論隻有一個,這法則並不新穎,可以說和曆史一樣陳舊了。2500年前,所羅亞斯德在波斯用這個原則教導門徒;2400年前,中國的孔子也這麼諄諄勸導過;2500年前,道教的始祖老子,在函穀關也這麼說過;基督降生的前500年,佛陀已在神聖的恒河邊教誨眾生;甚至印度教的經典也這麼記載著;1900多年前,耶穌基督在猶太山上,以此訓誨門徒,並且用一句話做總結——這大概是世上最重要的法則:“你要別人怎麼待你,就得先怎麼待別人。”

你需要朋友的認同,需要別人知道你的價值;你希望在自己的小世界裏,有種深具重要性的感覺。你不喜歡廉價、言不由衷的恭維,而熱望出自真誠的讚美。你喜歡友人正像查理·夏布所說的“真誠、慷慨地讚美”。我們都喜歡那樣。

所以,讓我們衷心服膺這永恒的金律:我們希望別人怎麼待我們,我們就怎麼待別人。

怎麼做?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答案是:隨時,隨地。

住在威斯康星州的大衛·史密斯,也告訴我們他如何處理一個尷尬場麵。故事發生在一個慈善音樂會的點心攤上。

“音樂會那天晚上,我到達公園的時候,發現有兩名上了年紀的女士,站在點心攤旁邊,都顯得不怎麼高興的樣子。很顯然的,她們兩人都認為自己才是那個點心攤的負責人。我站在那裏,正思索著該如何是好,有名讚助委員會的成員走過來,交給我一個募款箱,並感謝我的幫忙。她也介紹那兩位上了年紀的女士——蘿絲和珍——與我認識,然後便匆匆離開了。緊接而來的,是段令人尷尬的靜默。我知道那個募款箱可算是一種‘權威的標記’,便把它交給蘿絲,向她說明自己恐怕不能管理好,希望她能幫忙料理。我又建議珍負責照顧另兩名少年助手,並教他們如何操縱汽水販賣機。於是,整個晚上,蘿絲都很高興地清點募款,珍也很盡責地照料兩名助手。我則很輕鬆地坐在椅子上,欣賞整個音樂晚會。”

你不用等到當上了駐法大使,或是宿舍裏的“聚餐委員會”主席以後,才來運用這個法則,你幾乎每天都可以使用這奇妙無比的魔力。

舉例來說,如果你在餐館裏點了一份炸薯條,而女侍者卻在端給你馬鈴薯的時候,讓我們說:“對不起,麻煩你了,但我比較喜歡炸薯條。”女侍者可能會這麼回答:“不,一點也不麻煩。”而且她還會高高興興地把馬鈴薯換走。因為我們已經對她示以了敬意。

另外,我們還可以使用許多日常用語來解除每天生活的單調與忙碌,如“對不起,麻煩你……”、“可否請你……”、“請問你願不願意……”、“你介不介意……”、“謝謝”等。

下麵讓我們再看一個例子。

羅納爾德·羅蘭是我們在加州開課時的講師,也教美工課。他曾提起初級手工藝班裏的學生克裏斯的故事。

“克裏斯是個安靜、害羞、缺乏自信心的男孩,平常在課堂上很少引人注意。一天,我見他正在伏案用功,便走過去與他搭話。他的內心深處似乎有一股看不到的火焰,當我問他喜不喜歡所上的課時,這個年僅14歲的害羞的男孩臉上的表情起了極大變化。我可以看出他的情緒波動很大,想極力忍住淚水。‘你是說,我表現得不夠好嗎,羅蘭先生?’‘啊,不!克裏斯,你表現得很好。’

“那天,上完課走出教室的時候,克裏斯用那對明亮的藍眼睛看著我,並且肯定、有力地說:‘謝謝你,羅蘭先生!’克裏斯教了我永遠難忘的一課——我們內心深處的自尊。為了使自己不致忘記,我在教室前方掛了一個標語:‘你是重要的。’這樣不但每個學生可以看到,也隨時提醒我:每一個我所麵對的學生,都同等重要。”

這是一個未加任何渲染的事實:差不多你所遇見的每一個人都自以為在某些地方比你優秀。所以,要打動他們內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巧妙地表現出你衷心地認為他們很重要。

唐納德·麥克馬亨是紐約一家園藝設計與保養公司的管理人。他向我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

“有一次,我替一位著名的鑒賞家做庭園設計,這位屋主走出來作了一些交代,告訴我他想在哪裏種一片石楠和杜鵑花。我說道:‘先生,我知道你有個癖好,就是養了許多漂亮的好狗。聽說每年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的展覽裏,你都能拿到好幾個藍帶獎。’

“這一小小的稱讚所引起的效果卻不小。鑒賞家回答我:‘是的,我從養狗中得到了很多樂趣。你想不想看看它們?’他花了差不多一個鍾頭的時間,帶我參觀各類的狗和所得的獎品,甚至向我說明血統如何影響狗的外貌和智慧。後來,他轉身問我:‘你有沒有小孩?’‘有的。’我回答,‘我有個兒子。’‘啊,他想不想要隻小狗呢?’他問道。‘當然哪,他一定會很高興的。’‘那麼,我要送一隻給他。’鑒賞家宣稱。

“他告訴我怎麼養小狗,講了一半卻又停下來。‘你大概不容易記下來,我寫一份說明給你。’於是他走進屋裏,打了一份血統譜係和飼養說明給我。他不但送我一隻價值好幾百元的小狗,還在百忙中撥給我1小時又15分鍾的時間。這完全是因為我衷心讚美他的嗜好和成就的緣故。”

柯達公司的喬治·伊斯曼因發明了透明膠片而大發其財,成為舉世聞名的富豪。像他這麼有成就的人,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卻是和你我沒有什麼兩樣。

事情是這樣的:伊斯曼在興建“伊斯曼音樂學校”和“基爾本廳”的時候,紐約一家專做椅子的公司經理詹姆斯·亞當森很想包下劇院座椅的生意,便打電話給建築設計師,希望能通過他安排時間,到羅契斯特去會見伊斯曼先生。

到了見麵那天,建築設計師對亞當森說道:“我知道你很想做成這筆生意。但我先告訴你,伊斯曼是個紀律嚴格的人,十分忙碌,所以你最好長話短說,把來意在5分鍾內解說完畢。”亞當森也正準備那麼做。

進了辦公室,亞當森見到伊斯曼先生正埋頭在一堆文件之中。伊斯曼先生抬起頭,取下眼鏡,然後走過來向亞當森和建築設計師招呼道:“早安,兩位先生,請問有何指教?”

建築設計師為兩人介紹過後,亞當森便說道:“這是間很好的辦公室。雖然我是從事室內木工藝品的生意,卻從沒見過這麼漂亮的辦公室。”

喬治·伊斯曼回答道:“你使我回想起某些往事。是的,這是間很漂亮的辦公室。剛建好的時候,我真喜歡極了。可是後來事情一忙,也就不再有那份感覺,有時甚至好幾個星期也不曾來一趟。”

亞當森移動腳步,用手指撫過窗格的鑲板。“這是英國橡木,是嗎?這跟意大利橡木稍有不同。”

“不錯。”伊斯曼答道,“這是從英國進口的橡木,是我一位木料專家的朋友特別為我選來的。”

伊斯曼便逐一介紹室內的一些建材,不時對結構的比例、材料的色澤和製作的手工等提出批評,並說明當初他如何參與計劃和施行。

後來他們停在一扇窗戶前麵,伊斯曼以他特有的緩和聲調,指出他未來的好幾項計劃:羅契斯特大學、綜合醫院、友誼之家、兒童醫院等。亞當森對他的人道精神又大大讚賞一番。接著,伊斯曼打開一個玻璃箱,取出一個照相機來——那是他的第一部照相機,由一個英國人手中買來的。

亞當森又詢問他從事生意以來的種種奮鬥情形。伊斯曼提到自己童年的貧困和寡母的辛勞,由於對貧窮的恐懼,他因此特別努力工作。亞當森凝神細聽,並不時發出一些問題,如幹性感光盤的實驗等,伊斯曼也都很詳細地回答。

亞當森被引進辦公室的時候,是10點15分。建築設計師曾警告他,麵談最好不超過5分鍾。但現在一個小時過去了。接著兩個小時,他們還是談個不停。

最後,伊斯曼對亞當森說道:“上次我在日本買回幾張椅子,放在陽台上,結果油漆都被陽光曬剝落了。前幾天,我到市區買來一些顏料,自己動手油漆一遍。你想過來看我漆得如何嗎?要不你等一下可以到我家來用點午餐,我可以讓你看看那些椅子。”

用完午餐之後,伊斯曼帶亞當森去看那張椅子。那不過是普通的日本座椅,隻因經由大富豪親手油漆過,便備受珍惜。

劇院座椅的訂單高達90000元,你猜誰會做成這筆生意呢?

莫與小人較勁

卡耐基金言

◇敵人本來並不存在,隻是由於某種原因才出現。

◇你不要欺負人,也不可隨便讓別人踩到你的頭上,這才是正確的人生觀。

“沒有敵人的人生太寂寞。”這位先哲真是好大的口氣,試想誰希望以敵人的存在來充實自己的人生經曆?其實,如果仔細想想,你的敵人是誰呢?是不是從出生開始就有敵人存在或存在的僅僅隻是你的假想敵人?敵人本來並不存在,隻是由於某種原因才出現。或者是原來的朋友反目成現在的敵人,也許將來還會變成朋友。不打不相識,你們為什麼不能彼此間成為朋友呢?把你的敵人看做你的朋友,如果你這樣做了,說明你每天在一點點地提高自己,開闊自己。

但是,禮讓並不是無原則的一味退讓,並不是對所有的事都保持沉默。不要以為這樣你才有深度、有內涵,是一個襟懷博大、有容人之量的人。事實恰恰相反,如果你這麼做,別人隻會把你看做懦弱無能、愚笨無知的代名詞,絕對不會正視你的存在。在某些時候,你不得不去爭取、去辯論,去實現自己存在的價值,去批評、反擊自己認為是忍無可忍的事情,別人絕對不會說你膚淺狹隘,有些事情,如果你不去做,別人又怎麼會知道?

一個人的口才十分厲害,人人對他退避三舍,唯恐被他當眾取笑一番。碰上這種人,不管你反唇相譏或沉默不語,別人隻會含笑欣賞這一幕鬧劇。最難纏的人物,莫如那些生性淺薄而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他們以攻擊人家的弱點為樂事,得理不饒人,叫你丟盡麵子才肯罷休。如果在你的周圍剛好出現這樣一個人物,他說話的聲音特別嘹亮,每句話像飛刀一樣直插聽者的心中,令人又驚又怒,你應該如何做出適當的反應,讓對方曉得你並不好欺負,而又不失自己的風度?

喜歡圖一時之快,嘲笑別人,以求達到傷害對方自尊心目的的人,都有一個通病——欺善怕惡。由於缺乏涵養,認為別人無言以對,把對方踩在腳下,自己便會升高一級,增加自我的價值,結果慢慢地便形成一種暴戾習氣,對人對事一味挑剔,還自認為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見識過人。別人越是顯出畏懼,他們越是得意洋洋,尖酸刻薄的話,一吐為快,毫不知道收斂。

麵對這種自以為口才很好,卻是令人討厭的人時,你既不要隨便示弱,也無須自我降格,跟他針鋒相對。你應該這樣做:

1.在對方說得起勁,更難聽的話也衝口而出的時候,你實在不必再忍受這樣膚淺的人,你可以站起來禮貌地說:“對不起,請繼續你的演說。我先走了。”如果對方還有一點自尊的話,他應該感到羞恥。

2.當他正在心情興奮地把你的弱點一一挑出來取笑時,你隻須平靜地定睛看著他,像一個旁觀者,興味盎然地欣賞眼前這個小醜每一個表情,對方便會難以再唱獨角戲。

3.當他實在太惹人討厭,總是找你的麻煩,每句話都是針對著你時,你要盡量抑製怒氣,裝聽不見,切勿中了對方的詭計,跟他唇槍舌劍。如果你根本不理會他,他便無法再獨白下去,他的弱點會因此而暴露無遺,有目共睹,同時顯出你的涵養,非比尋常。

有些人是天生的“瘋子”,你對他的所作所為非常厭惡,但又無可奈何,你隻能用“不可理喻”4個字來形容他。如果他特別針對你,像一隻瘋狗似的到處吠你,窮追不舍,你的煩惱自然大大增加,他甚至可能做出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你既沒有足夠的精力與時間跟他周旋到底,以牙還牙,看看鹿死誰手,又不願與這種人糾纏下去,以免降低人格。麵對這種矛盾的情形,什麼才是最明智的處理方法?或者,你會說:“我不會跟這種人計較,不願為他浪費我的寶貴光陰,我想他瘋夠了便會停下來,永遠對這個人敬而遠之才是。”你也可能會說:“我會找他出來當大家麵說清楚。請其他朋友主持公道,看看誰是誰非,我不要自己蒙上不白之冤。”其實這種人之所以可惡可恨,完全是因為他們心術不正,滿腦子是害人的歪念,以致麵目也變得奸險猙獰,看見受害者攤上麻煩、心緒不寧,他們便樂不可支。對付這種卑鄙小人,你不能動真氣、講道理,或妄想以情義打動他們的心。對方故意跟你過不去,除了自歎遇上惡人,你所能做的,便是對著鏡子做一下深呼吸,長籲一口氣,承認你交錯這樣一個朋友。盡管內心隱隱作痛,還是要努力控製情緒,表麵上不動聲色,從此對這個人不存半點希望,不讓他再有機會影響自己的生活,任由他到處亂吠好了。既然他已失去了常性,你又何必跟一個瘋子苦苦理論?

如果你對某些不可理喻的人已經束手無策,無奈之餘隻得說一聲“我不生氣”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要掌握一些技巧來正確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呢?你肯定有這個願望,那麼你又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意願呢?

在公共場合裏,我們時常會遇到一些不受歡迎的人物。例如,在電影院裏,年輕人忘情地大叫大笑,高談闊論;在音樂會中,鄰座的觀眾不停地講話,令你十分苦惱,你想出聲請他們安靜下來,卻礙於禮貌,不願當眾指責對方,隻有強自忍受。這樣,你會變得越來越內向怕事,不敢據理力爭,凡事得過且過。

你不要欺負人,也不可隨便讓別人踩到你的頭上,這才是正確的人生觀。一味遷就自私自利的人,容忍對方對自己造成的間接傷害,沒有人會因你的仁慈而心存感謝;相反,懦弱無能或許是人家對你的形容。其實,一個真正有涵養的人,麵對上述情形的時候,他會有這些表現:當對方的行為實在太過分,令人忍無可忍之際,他不害怕挺身而出,告訴對方他帶給他人的不良影響,由於其態度是誠懇而義正詞嚴的,對方會感到慚愧。

如果你出言不遜,大聲怒斥道:“你這個自私的人,知不知道你說話的聲音太大,惹人討厭。”對方的反應必然是怒目而視,反唇相譏,不但不會合作,反而故意跟你作對,引起激烈的爭執。你應該這樣說:“先生,請你說話小聲一點好嗎?”或者“請你保持安靜,謝謝。”與其直斥其非,不如清楚地告訴對方你要他怎樣做,更能使他明白自己帶給人家的不良影響,樂意與你合作。

培養說話技巧,在不傷害他人自尊心的情況下,達到你心目中的效果,何樂而不為?一個人在憤怒的時候,他的言行通常會出錯,無論何時何地,你必須切記這一點。

無事也登“三寶殿”

卡耐基金言

◇所謂的路子,是指遇緊急情況或需要某種情報時,可以靈活動用的東西,如果在這種“萬一”的情況下不能為自己的利益發揮作用,則缺乏擁有路子的意義。

盡管如此,隻有遇上求助場合才會打電話的行為,未免太自私,鮮少打電話來的人一旦打電話來時,心裏正想著不知有何貴幹,不料閑聊30分鍾後,對方忽然說:“你能否替我要幾張演奏會的入場券?”這種情形時常可見。這絕對不是令人愉快的事情。有事相托才會打電話來的人,不免令人懷疑對方隻是在利用自己。至少,這種情形無法發展成健全的人際關係。

自己與他人聯絡時,如果突然就向平常疏於招呼的對象提出懇求時,由於明白對方心裏感覺“遭到利用”,因此自己也會變成愈來愈不好意思打電話給對方。

對方萬一是自己想請求幫忙的對象,即使是平常無事相托時,也有必要認真地保持聯絡。倘若是平時保持著聯係的對象,即使是困難的請求也容易開口提出,而對方也必定不會覺得自己遭利用,並能輕快應允協助。

反過來說,所謂路子,如能保持無事相求時也能輕鬆相互聯絡的關係,才是最理想狀態。為了聯絡,必須一一捏造出理由才能打電話的關係,在萬一的情況下無法發揮作用。

即使是男女之間,夜裏心血來潮撥電話給對方時,“有什麼事?”再也沒有比對方提出這種問題更令人傷心的了。由於不是工作上的電話,如果被問及這樣的問題,大致可以確定是無希望可言。如果不能成為沒事也能通電話的對象,絕對無法建立戀愛關係。

路子的情形亦相同,所謂真正可以親密往來的對象,愈是無事相求時愈能盡情通電話。反之,遇上有事相托時,即使三言兩語,彼此也能明白對方想說的話,“0K,你不用多說”,通話時間也相對縮短。遇上有事相求時,可以開門見山地提出請求。

為了讓路子發揮作用,你應盡量儲備許多這種對象。在萬一狀態下,可以當做網絡加以活用,是完全取決於“無事也登三寶殿”的功夫。

該告別時就告別

卡耐基金言

◇聰明的人曉得如何利用時機提出告別,他們的告別往往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又達到交際的目的。

◇即使是關係較好的朋友,也要控製好交談的時間,要為對方考慮,掌握好告別的時間。

以前曾參加我課程訓練班的學員詹姆斯感到自己學到的東西還不夠用,就又一次進了我的課程訓練班,要求再進行學習。我對他表示歡迎之後,問他:“你認為自己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詹姆斯老老實實地回答道:“說實在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從你那兒我確實學會了熱忱、自信、勇氣以及如何讚揚別人……這一切都使我獲益匪淺。”

我也奇怪了,就繼續問他:“你一定贏得了許多朋友吧?”“是的,確實如此,但朋友們往往不歡迎我第二次上他們家做客。”

“這是為什麼呢?”“我不知道。”詹姆斯接著往下說,沒想到他從朋友的性格一直說到阿拉斯加的天氣、風土人情……口若懸河地講了近3個小時。

我早已滿臉倦意,不過這下我可知道詹姆斯的朋友不歡迎他的原因了。詹姆斯太健談了,毫無休止,根本不懂告別的藝術,於是我打斷詹姆斯的話說:“詹姆斯先生,我已經明白你的朋友不歡迎你的原因了。”“噢,那太好了,你趕快教教我吧。”詹姆斯興奮地叫道。

我不忍當場說出他的缺點,使他沒麵子,就婉轉地說:“明天你來上培訓課吧,看看其他學員怎麼做,你就會明白的。”

詹姆斯急切地問道:“你能今天就告訴我嗎?我實在是太想知道了。”我微笑著勸道:“不要著急,明天知道對你有好處,反正也不在乎一天半天的了。”

詹姆斯見我把話說到這個份上,隻好戀戀不舍地戴好帽子,遺憾地說:“哎,要等到明天才能知道。”

第二天,詹姆斯來到班上。我給學員們布置任務,讓他們訓練說話的藝術,互相讚美對方。詹姆斯見我一直沒有說他的事,就有點坐不住了。但我微笑著示意他不要動。他隻好耐著性子在那兒看其他學員們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