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似變幻莫測,時代日新月異,如果能掌握變化背後的規律,從萬變中找出不變,就會發現:再大的風浪,再大的變遷,也不過如此。
先來看一個現狀:2004年以來,北、上、深房價大概上漲了十幾倍,所以,凡是在一線城市能有立足之地的,無論你能力多麼平庸,很多都是千萬富翁。
再換一個角度看社會:2004年以來,無數製造業企業的日子越來越難,很多企業家當時擁有億萬身家,今天卻負債累累。
同樣的時代,同樣是十幾年,同在一個國度,有人平步青雲,有人卻跌落穀底。
這究竟是為什麼?
研究了幾年之後,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我們身處一個跌宕起伏的大時代,短短十幾年卻經曆了一個大周期。凡是踏準了周期節點的人,都被送到了浪潮之巔;凡是一腳踏空的人,都被巨浪掀翻。
這跟你的智商、你的天賦以及勤奮的程度沒有任何關係。千萬別再說你很努力、勤奮。你要知道,在一個各種變化不斷來襲的時代裏,我們就像是在大浪裏航行的船,麵對洶湧的波濤,我們無論多麼拚命地劃船,其作用都微乎其微。
人生福禍得失,皆因時代周期而起。人和人的命運確實有很大不同,有的人順風順水,有的人艱難坎坷。之所以有這種差別,更大程度應該歸結於一個人能不能借勢發力。命運最大的不同,其實是人發力原理的不同。
我們再來看看宇宙的樣子吧,它就像一個大旋渦,可以看成一股正在旋轉的能量。
它蘊含著巨大的“勢能”,如果我們能跟順應宇宙的能量一起運轉,就是順勢而為,就可以“坐地日行八萬裏”。而如果我們的方向和宇宙大勢的方向相反,必定會在無形中受到一股很大的阻力。
這種無形的力量就叫規律,它是宇宙的勢能,也是一股股時代發展的浪潮。
在時代規律麵前,我們真的很渺小,我們的想法,我們的努力,我們的犧牲,根本不值一提。
我們就像時代洪流中的一葉浮萍,我們的命運輕如鴻毛。無論你多麼才華橫溢,無論你多麼拚搏上進,都無法逆轉這個巨大的規律旋渦。
很多人說,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而現實情況卻是: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觀規律,沒有人能改變世界。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為神人呢?人一旦看透了規律,順應規律辦事,踩準每一個變化節點就是神人。
大多數人隻適合埋頭做事,這叫謀事;一部分人學會了見機行事,這叫謀時;極少數人善於審時度勢,這叫謀勢。
舉兩個例子來說明。現在流行的新能源電動車,早在1881年就被發明出來了,這比卡爾·本茨發明的汽車還要早5年。然而直到100多年後的今天,特斯拉的出現,才讓人們對電動車燃起熱情,還說這是新能源。
人們把特斯拉的發明人馬斯克奉為英雄,卻對100多年前發明電動車的人毫不知情。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汽油是100多年前的新能源,它取代了煤,符合當時的曆史潮流。而電力隻有在現在才是最與時俱進的新能源。
所以,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一定要考慮自己所處的曆史進程,要考慮整體的大環境,還要考慮所處時代的需求,而不是隻顧埋頭自己幹。
再看一個例子:凡·高和畢加索,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都才華橫溢,職業都是畫家,他們倆的命運卻有天壤之別:凡·高一生窮困潦倒,有生之年隻賣出過一幅畫……最後他還自殺了。而畢加索活到了91歲,人生燦爛輝煌,有很多的豪宅和巨額現金,總遺產約395億元,是史上最有錢的畫家。
同樣的才華,同樣的時代,兩人的命運竟然如此迥異,真的隻是造化弄人嗎?
究其本質,凡·高的作品不屬於那個時代,他隻顧自己內心感受,過度沉溺於自己的世界。
而畢加索非常識時務,他很懂得抬頭看天,是一個很能認清自己所處時代的人。19世紀西方的金融體係還不太完善,但畢加索已經學會了利用信用創造財富,他的一生便印證了中國的一句話:識時務者為俊傑。
北宋名臣呂蒙正有一篇奇文叫作《命運賦》,呂蒙正居丞相的高位審視人生,寫出了如下絕妙的總結:蜈蚣雖有上百隻足,卻不如蛇爬得快;雄雞的翅膀雖很大,卻不能像鳥一樣飛行;馬有日行千裏的本領,沒人駕馭也不能到達目的地;人有遠大的理想,缺乏機遇就不能實現。
漢將李廣雖有射虎中石的威名,卻終身都未獲封侯;馮唐雖有治國的才能,卻一生懷才不遇;韓信時運不濟時,連飯都吃不上,運氣一來就成為一代大將軍,而運氣衰敗之後,又死於陰謀詭計。
有人先富後窮,也有人先窮而後富。
貌美的女子經常嫁給蠢笨的丈夫,俊秀的青年也經常娶到醜陋的媳婦;蛟龍沒有機遇的時候,隻能藏身於魚鱉之間;君子沒有機會時,隻能屈從於人。
呂蒙正也這樣反思了自己的命運:以前我在洛陽,白天到寺廟裏吃齋飯,晚上住在寒冷的窯洞裏,大家都說我卑賤,是我沒有機遇啊。
現在我入朝為官,官職做到最高層,地位達到三公,隻在皇帝一人之下。別人都說我能力強,其實隻不過是我的時運到了而已。
呂蒙正發出這樣的感慨:“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周而複始焉。”
既然,按照規律辦事可以成功,那麼,這世間最大的規律是什麼呢?
比如,中國社會有一種天然的調節功能,它不斷地讓社會洗牌,不斷地讓富人變窮,讓窮人變富,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就是這個意思。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否極泰來。沒有永遠的強者,也沒有永遠的弱者。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絕對公平的,隻是每個人所處的階段不一樣而已。
規律就是這樣反複無情。在這一過程中,那些立於不敗之地的人,往往都是恰到好處地掌握了規律拐點的人。他們在事物即將發生反轉的那一刻選擇收手,從而使自己人生的最高點永遠都處於一種“似到未到”的狀態,這才是一種大智慧。
比如範雎當退則退,曾國藩適可而止。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其實大部分人的成功都是時代的成功,或是時代助推的結果。沒有個人的成功,隻有時代的成功。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然而,有很多富人總以為自己成功了就是大功告成了,他們開始高枕無憂、不思進取,越來越貪婪,不懂感恩時代,不懂得及時反哺社會,等待他們的很可能是災難。
其實中國才是一個最公平的社會,因為有這樣一隻無形的手在調節社會的公平。
最大的規律是人心。雖然大眾的品位也許不高,但大眾在大是大非麵前從來不會犯錯。
誠然,大眾總有不理性和不成熟的一麵,甚至愛看熱鬧,愛起哄。但不可否認的是,芸芸眾生總能醞釀出一股股正氣,在大眾口碑折射出的一股股精神思潮裏,永遠都蘊含著邪不勝正的理念,這一點從未出過錯。
很多故事的結尾總是為富不仁的富人被查處,正直善良的草根可以逆襲成功,這才是一股無形的力量,操控著社會前進。
最後做個總結,人的成就究竟是從哪裏來的?
我認為都是修出來的。一個人要想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唯有不斷加強自己的人品修養。
就像《命運賦》裏的一段話:“時遭不遇,隻宜安貧守分;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初貧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
意思是:時運不好的時候,隻要踏實努力就好了;不卑不亢,總有一天會有所成就;心中坦蕩的人,即便貧窮也會有浩然正氣;一時得誌的小人,永遠擺脫不了猥瑣的形態。
世界變幻莫測,若想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做到小我,懂得感恩,辛勤耕耘,紮紮實實地去創造。
未來的時代,隻埋頭拚命已經越來越沒有用了,“廣結善緣”比“埋頭苦幹”重要,“心態端正”比“頑強奮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