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個樸實而深刻的字眼,一個為自己而創造的過程;一個讓自己發光發熱的瞬間。人生如書,一本深沉厚重的書,一本用一輩子才能寫完的書。
也許,一本書,你隻翻開了頭,就能猜出下麵是什麼結局;可是生活,隻能走一步看一步。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去摸索、攀爬,甚至由自己來決定人生是喜劇還是悲劇。
許多人都感歎命運不公,遇人不淑,難成大業;也有許多人在追尋中迷茫,在迷茫中迷失。拋開種種外部因素,這些感歎與迷失,關鍵原因是沒有能夠掌握恰當的活法,不懂為什麼而活,如何去活,以及活著的意義。
人生好比是爬山,有的人上一座山,剛上一小段,就發現另一座美麗壯觀,於是匆匆跑下來又開始登那座“美麗壯觀”的山;剛登上一小段,又發現一座更美麗壯觀的山,於是又匆匆跑下來去登新發現的山;或者爬上一段兒,因為不得要領而倍感艱辛,於是匆匆退下又去尋找更平坦的山……如此下去,這些人跑來跑去,跑了幾十年卻仍在“山”腳下徘徊,當然又是命苦又是心累地叫個不休,可這又能怪誰呢?
稻盛和夫曾用企業家做例子說:“人們在每個成長過程中最終還是涉及到人的問題,走到探索人的階段,所以學習宗教也好、哲學也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企業家成功之後不能持續下去最後失敗了,就是因為他沒有達到對人的深層理解。”同樣,每個人的生命都需要對自己有深層次的理解,而不是簡單活給他人來評價的。
也許你隻是一粒石子,隻能仰慕山的逶迤,但不要自慚形穢,因為你能鋪路搭橋;也許你隻是小草一棵,羨慕大樹之偉岸,但不可妄自菲薄,因為你能為大地增添綠色。也許你隻是一條小溪,感歎海的博大,但不可垂頭喪氣,因為你能滋潤一方土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也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座“山”。關鍵是選擇哪座“山”,借助何種方法去登頂。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要麼是永遠隨潮流跑來跑去,要麼就是一直找不到上山的道路,他們匆忙一生到頭來卻兩手空空,艱辛奔走到頭來卻發現自己在原地踏步。
人活一世,無外乎兩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做人做事固然是沒有一定的法則和標準,但它存在一定的通則,一定有它的技巧與規律。
不懂做人之道,就不會遊刃有餘;不懂做事之道,就不能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這就需要:做人講究謀略,善於審時度勢,張馳有道,才能在社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做事遵循規律,不盲目奔波,不過於狡詐,絕不可走極端或著一味求捷徑,否則隻會處處碰壁,甚至是自毀前程。
因此,會做人並不等於會做事,會做事也不等於會做人,兩者之間雖然有著緊密的關係,但決不能簡單地畫等號。會做人不會做事,是一個殘缺的人;會做事而不善於做人,在做事的過程中也容易犯錯誤,甚至處處碰壁。因此,在人生的路上,每個人必須學會把這兩個方麵結合起來,互為促進,相輔相成。
所以,人的一生,最好的活法就是找準目標並努力去奮鬥,學會做人做事。既不感歎命運,也不抱怨時代,是魚就遨遊在水中,是虎就奔跑在深山,是鷹就飛翔在天空……明白自己是什麼也就明白了自己該走的路,也就可以心安理得去堅定地走在自己選定的人生路上了。也就會在生活中創造出無窮的樂趣,也就會在前進中開發出無盡的幸福與歡樂。
做人做事需要我們窮盡一生的時間來學。在我們成長的路上或是人生任何的時刻,都需要不斷地去校正自己的言行,讓自己以真善美的心態融入到生活的大舞台上,進取、攀登,然後贏得幸福、豐碩、有意義的人生。
《活法全書》分為三篇30個章節,分別是:上篇——發現生命的喜悅;中篇——尋求成功的道路;下篇——走向心靈的回歸。30個章節均以一組組的對應詞組開篇,從不同的境況不同的側麵來闡述生命的本質和含義,指明人生的方向,使讀者能夠輕輕鬆鬆學會做人做事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為自己的成功增加更多的籌碼。更重要的是,在對立統一的矛盾人生中,找好自己的位置,活出風采,活出特色,活得豐滿而有意義……
書中難免錯謬之處,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