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葉小天終於科普完海龜交易法,會講一下為什麼第二次開倉不是十分之二或者十分之三,沒想到葉小天好像科普上癮了,繼續開始科普什麼塔式建倉法。
隻聽葉小天繼續說道
“相對於海龜交易法,還有一種交易方法是市場上大家經常談及到的,那就是塔式建倉法。
這種方法大家應該也是有所了解的吧?”
剛講完,就看到李颯等人一臉迷茫,葉小天苦笑一聲,算了,自己問了也是白問,於是繼續說道
“期貨交易中的塔式建倉法,又稱金字塔式建倉,是一種倉位管理策略,其核心理念在於隨著已有倉位的盈利增加,逐步增加新的倉位,但每次新增倉位的數量少於前一次,形成一個類似金字塔形狀的倉位分布。這樣做的目的是在市場趨勢對自己有利時,通過加倉來放大盈利,同時盡量減少因市場反轉可能導致的風險。
具體操作上,塔式建倉法遵循以下原則:
初始大倉位的建立,首先建立一個較大的初始倉位(底倉),這是金字塔的基礎。
其次就是盈利加倉的問題,隻有當初始倉位開始盈利,表明判斷市場趨勢正確時,才考慮加倉。
每次加倉的數量應少於前一次,這樣即使後來的加倉遭遇市場回調,也不會對整體倉位造成過大損失。
風險控製的問題,通過逐步加倉,可以保持良好的風險回報比,因為隨著價格的上漲(或下跌,對於空頭倉位),每增加一份倉位的成本也在上升,這自然限製了過量加倉的衝動。
當然這些都不是死板的,如果市場趨勢發生逆轉,應當及時停止加倉並考慮減倉,以保護已有的盈利或限製損失。
通過這種方式,交易者能夠在控製風險的同時,利用趨勢延續的潛力來增加盈利。值得注意的是,塔式建倉法要求交易者具備良好的趨勢判斷能力和嚴格的紀律性,以確保在正確的時間執行加倉和減倉操作。”
說到這裏,葉小天看了一眼趙天一,看著他抓耳撓腮的樣子,微微一笑,隨即話鋒一轉
“剛才趙天一猜測我後續如果棕櫚油的價格繼續下跌的話,我會繼續平倉十分之二或者十分之三,這就有點類似剛才說的海龜交易法和塔式建倉法。
不過任何交易方法都要掌握核心思想,他的做法在我這裏看來是錯的,因為我是雙向建倉,所以我平倉就相當於打開多頭頭寸,也就相當於加倉了,一點點加倉,雖然聽起來非常合理,但是不要忘記了,我的目的是在相對的高位建立一些空頭,等到期之後進行交割。
如果真的這樣一點點的進倉,雖然能保證我的空頭是盈利的,但是我空頭的成本也在逐漸攀升。
所以這種方式對我並不適用,不過他開始說對了,我先用少量的頭寸平倉,是有一定的試盤作用的,既然都試盤了,如果沒有問題,我會直接全部都把多頭倉位都平掉。
你們以後在做盤的過程中,可以借鑒海龜交易法還有塔式建倉法,這兩種方法都是教你先試探,當市場驗證了你的猜想之後再加倉。
我一樣是教你們先試探,但是並不是像海龜交易法一樣一個單位一個單位的加倉,也不是像塔式建倉法一樣,加倉的倉位比前一筆開倉少一半。
而是當你試探成功之後,全力出擊,不要猶豫,這種方式最適合你們資金量小的交易員去做。
這也符合我經常說的有風使盡帆的思想原則。”
葉小天講完之後,趙天一眼睛一亮,不過隨即就有些疑惑
“那豈不是跟這些交易原則相違背了?聽起來有點像是用了海龜交易法和塔式建倉法,但是感覺有點奇怪。”
葉小天看了趙天一一眼
“所有的交易原則和交易方法,都要不能拋開背景來單獨看,就好像你應該聽過胡先生說的,我寧願亡國也不主張抗日這樣的話?
這話聽起來就好像胡先生不是什麼好人,但是任何事情你都要結合背景去思考。
農學家董某在大公報上發文,動員全民對日作戰,那時國力與軍力,根本沒有辦法抗衡小日子的實際情況下,他說到必要時,我們不妨利用百姓的弱點,使用軍閥慣用的手段,去榨取老百姓的錢,拉他們的夫,反正我們的百姓好對付,能吃苦,肯服從,就拉他們上前線去作戰,盡其所有以供軍需,他們也不敢說出一句怨言,如果膽敢有異議,一律處決。
堂堂農學家,卻說出這樣的話。胡先生對此非常憤慨,他在4月16日出版的獨立評論中說道,“老實說,我讀了董某的發文後,真的很生氣,我要很誠懇的對董先生說,如果這才是救國,那亡國又是什麼?董先生發文中的【我們】究竟是誰?董先生是不是【我們】中的一員?而【他們】又是誰?董先生是不是【他們】中的一員?這樣毫無心肝的【我們】牽著那些好對付,能吃苦肯服從的【他們】上前線去死,如果這叫作戰,那我情願亡國,也絕不願學這種豪言壯語,去主張對日本作戰” .......
所以胡先生的原意,是說自己是百姓的一員,如果自己唱著高調,引誘老百姓去死去作戰,壓榨剝削老百姓,這樣的救國與亡國又有什麼不同?不料卻禍從口出,被斷章取義的人們扣上一頂寧願亡國,也不抗日的漢奸帽子。
這與交易有異曲同工之處,你看待一個交易理論和方法,一定要弄清楚其背景,不能盲目的遵從聽信。
就如巴菲te說不能持有一個股票十年,就不要持有十天是一樣的道理,原意都被曲解了。
我問問你,海龜交易法好和塔式建倉法是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又適合用在什麼樣的市場裏?用在我們的市場中會不會水土不服?
這些都是你應該要去好好考慮的問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才是學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