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reference_book_ids":[7257455404219632694,7078173519258864676,7283444243484380214]}],"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start_container_index":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quote_content":"《西遊記》reference_book_ids":[7345722444667161662,6838936304063876104,7230760648060177408,7311275374325795880,7227019292271709217,7280731567012449338,7229533199024524348,7342292125670722622,7315417076745636904,7316396779325361163,7329734256958131262,7316405974531574836,7316473094430788618,7315371265399720994,7291614099564137511,7340897933081971774,7316402362812206095,7220723696556575804,7367280403234704446,7234082226822974479,7340521904312159294,7330836898774010942,7340899454574152766,7340577584461122622,7220723696376220675,7268600161616530491,7316033857185123337,7185526065354247226,6890728371928435725,7294567301045554191,7316473187061992500,723630740049022469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在心裏撒播一顆希望的種子
有人說,一個人最大的破產是絕望,最大的資產是希望。事實上的確如此,人活著,除了需要陽光、空氣、水和食物外,還需要有希望。
沒有希望的人,就像沒有舵手的船,這艘船隻會在大海中漫無目的地漂泊,但不會到達彼岸。
希望是燈塔,照亮你前行的方向;希望是號角,喚醒你心中奮鬥的力量。每天在心裏撒播一顆希望的種子,成功就會生根發芽,最終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無論何時何地,永遠都不要放棄你心中的希望,這樣,所有的困難必將一步步地迎刃而解,人生的局麵也會轉化成你夢想中的模樣。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中唐僧和他的徒弟們,經受了西行路上嚴酷自然環境的考驗和幻化的妖魔鬼怪的百般刁難,才最終取得了真經。
起初,唐僧是懷著普度眾生、永固皇土的目的,去西方靈山取經的。但當他剛剛踏上遙遠取經之路不久,便遇到了一連串令他心驚肉跳的場麵。後來,他收了孫悟空為徒,偶爾仍然還會有麵對路遙遙而路途艱險的感歎。烏巢禪師擔心西行之路多坎坷,魔障難消,會動搖唐僧取經的決心,所以在唐僧西行不久,在浮屠山授予了唐僧一卷《多心經》。
正是這本《多心經》,給了唐僧無限的精神慰藉和力量。每當他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或者感歎靈山還有多遠時,就會默誦《多心經》。當然,這卷《多心經》的教義非常深奧,我們不知道唐僧參透了多少,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他常常告誡自己:“靈山在心頭。”正因心中存在如此的信念,所有的艱難險阻都變得渺小起來,每次遭遇困境也都能化險為夷,逢凶化吉。
“靈山”是一方神聖的土地,但是,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傳誦,圍繞在“靈山”周圍的解脫人生苦難的佛教色彩漸漸地消失了,而作為了希望的同義語,大放光彩。簡單地說,“靈山”就是目標所在,就是希望所在。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希望,就是那種想要獲得成功的迫切心情,隻要心中有了希望,就會努力朝著那個所希望的目標靠近。當你為自己心中所向往的目標努力時,會覺得身上仿佛有用不完的勁兒,一步一步地,你的希望終將變成現實。
據說在魯西南深處有個小村子,出了不少大學生,四鄰八縣的人都把這個村子叫“大學村”。這個村子廣出人才,原因何在?記者去采訪,可是村子裏誰也說不清楚。要說知道其中原因的隻有一個人,那就是最早在這兒教書的老師。這位老師曾在大學裏教過書,後來不知何故被下放到這個村子裏來教小娃娃。
村子裏的人說,這位老師不但書教得好,還能掐會算,預測學生的未來。原因是有的學生回到家裏對父母說,老師說我將來能當作家;有的學生對大人說,老師說我將來能當科學家。不久,家長們發現他們的孩子與以前大不一樣,個個變得勤奮好學了。
10年後,奇跡發生了。這些學生到了參加高考的時候,凡是過去說自己將來能當作家、能當科學家的學生,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這位教師退休時,又將自己的秘密傳授給接他班的老師,接他班的老師又用這個方法來點燃孩子們心中的希望之火。
由此可見,希望是催促人向前的動力,也是生命存在的最主要的激勵因素。
哈佛大學最傑出的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士說:“不管什麼事情,隻要滿懷希望就會成功。你真誠地希望某種結果,就可能得到它。你希望行為善良,你便會為人善良;你如果想富有,你就會富起來;你希望博學,你就將會博學。”是的,希望是你邁向成功的動力,是推動你不斷向前的力量。隻要你把一個個美好的希望鎖定,然後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接近目標,這時你會感到,不是你在走向成功,而是成功在向你走來。
有了希望,你就會有嚐試的勇氣,有了勇氣,你就有了成功的可能,而一旦喪失希望,你就隻能是個失敗者。
想要成功,就需要適時點燃心中希望的火花,建議大家從以下方麵點醒自己:
1.有什麼樣的希望,才能有什麼樣的人生。隻有滿懷希望,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將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陸續地轉化為可能。
2.隻有希望是不夠的,還要付出實際行動。
3.在希望轉化為現實的過程中,失敗仍然是在所難免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輕易放棄希望,因為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4.希望不一定是多麼偉大的目標,它完全可以是平淡生活中一些可以帶給你快樂的小期待、小滿足。
5.將自己的希望寫在本子上,經常進行自我檢查。這樣堅持下去,你不但天天有進步,還可以通過行動、體驗等內化過程,增強成功的信念。
改變自己的“災難心相”
有時候看看我們周圍的同學、朋友、同事、戰友,你會感慨:當年都處於同一個起跑線上,可是,若幹年以後的今天,他們為什麼比我更優秀、更出色,生活得更好?你為此感到心理不平衡,感到手足無措,甚至埋怨命運的不公。其實,你並不比他們差。也許隻是差在了心態上,他們可能隻是比你更加積極,更加自信,更加陽光,更有勇氣,更有意誌力。
有三個建築工人,在烈日炎炎之下,揮汗如雨地工作,有人走上前去問他們:“你們在幹什麼?”
甲工人說:“我在砌磚!”
乙工人高興地說:“我在蓋一座雄偉的摩天大廈!”
而丙工人則充滿憧憬地說:“我在建設一座美麗的城市!”
光陰流轉,二十年後,甲工人仍然是一名安守本分的建築工人,他的人生境遇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乙工人卻已經成了小有名氣的包工頭,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富貴生活;丙工人,他的人生境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居然成為了這個城市的市長!
同樣都是砌磚,因心態不同,因誌向與夢想不同,三個人的人生格局也產生了巨大的不同。心態主宰命運,心態不一樣,人生的結果注定不同。
人生在世,必然都會有成功與失敗,如意與磨難,歡樂與悲苦等不同的經曆與感受,這本是生命的常態。然而往往還有不少人懷抱著一種灰色的心態,將自己的痛苦和失敗歸咎於命運的不公,蒼天的捉弄。其實,隻要你能改變自己的“災難心相”,認識到風雨之後必然迎來彩虹,挫折之後必然贏得轉機,你就能將命運緊緊地攥在自己的掌心中,使得一切盡在把握之中。
世界著名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也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椅,誰是騎師。”是的,成功之中往往蘊含著失敗,失敗之中更加孕育著成功,成功與失敗,得到與失去,都取決於自己的心態。你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思維,形成什麼樣的思想,產生什麼樣的言行,養成什麼樣的習慣,造就什麼樣的性格,導致什麼樣的命運。
如今被奉為日本經營之聖、一手締造了兩家世界500強公司的稻盛和夫,在他年輕的時候,災難好像一直尾隨於他。
他高中升學考試兩年失利,好不容易才考上了鹿兒島大學工學部。
臨近畢業,找工作又成為一個難題。許多公司對這所不知名大學的畢業生都關上了大門。稻盛和夫的親戚當中也沒有什麼權勢人物,找工作更難。出於義憤,稻盛和夫幾次徘徊在一個黑社會武館門口,險些加入黑社會。
費盡周折,稻盛和夫終於在教授的幫助下加入了鬆風工業。可是沒想到,他抱有很大期待的鬆風工業,卻是一個由銀行管理的虧損公司,家族政治搞得公司分崩離析。鬆風工業發不出工資,沒有人氣,同期進入工廠的5個大學生有4個離開了。之後,稻盛和夫考試通過,想當國民自衛隊員,隻是戶口本不在身邊,被哥哥扣住不寄給他。
哥哥的一句話點醒了稻盛和夫:“在這樣沒人幹活的公司你都做不出點成績來,你還能幹什麼?要是這樣就辭職的話,到哪裏都一樣。”
憤然脫離惡劣環境去尋找新天地而成功的,大有人在。可是在惡劣的環境中堅守本位,成功的也不乏其例。無論到什麼環境,牢騷滿腹是什麼事也幹不成的。再糟糕的環境也能幹事。這個想法像雷電一樣擊中了他。
他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願望,要改變自己的“災難心相”!調整心態以後,一切都變得爽朗起來了,精氣神也完全不同。願望是一粒種子,隻有願望是不行的,還必須有忘我的投入。稻盛和夫把鍋碗瓢盆都搬進了實驗室,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別人鬧罷工,他卻想的是如何給工廠減少損失。他認為罷工、向公司發泄不滿根本就沒有意義。就算發泄不滿、罷工,工資也不會漲,公司財政赤字確實沒有錢,還不如努力把自己的目標研究搞好,並把研究成果投入生產。別人罵他“工賊”、“公司的走狗”,他感到孤單寂寞,但一想起故鄉,想起父母的容顏,想起弟妹們也在家鄉困苦的環境中努力工作,稻盛和夫就又有了勇氣,繼續努力進行研究。
他入廠後第一年就研製開發出了一種被稱為“U字形絕緣材料”的新型陶瓷材料,為瀕臨破產的工廠帶來了大量訂單。因此他成為新成立的特陶科的生產負責人。他所領導的特陶科是整個公司中唯一贏利的部門。
一次,日本第一銀行的一位業務負責人來到鬆風工業調查工作,驚異於一個死氣沉沉的工廠中,竟有這樣一支士氣高昂的隊伍。這位高管還特別邀請稻盛和夫在酒店裏吃飯。在與24歲的稻盛和夫的攀談中,他聽到的不僅是未來電子工業的發展趨勢,還有如何采取措施使人才得到有效利用、增添活力等問題。這位高管興奮地說:“你有自己的哲學。”
在看不到生機和出路的環境裏,稻盛和夫撐起了一片天。這段經曆為稻盛和夫在以後的企業實踐中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從這裏出發,稻盛和夫後來才白手起家做成了兩家世界500強公司。
這個世界上縱然有不少人一生都相對順心如意,也獲得了成功,但是遭遇生活的磨難和困苦,遍嚐世間的艱辛與酸澀,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成功者總是善於用積極的思維與言行、樂觀的心態和精神、成功的經驗與方法來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而失敗者則恰恰相反,他們往往沉溺於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之中,難以擺脫,難以重振旗鼓,用悲觀失望去引導支配自己的人生,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
改變自己的“災難心相”,人生的命運必然會有大的不同!
有夢不覺人生寒
邁克爾·喬丹9歲那年,在電視上看到了當時美國籃球國家代表隊在奧運會上獲得金牌時的轉播畫麵,立刻跑過去對正在廚房洗碗的媽媽說:“媽媽,我長大後也要像他們一樣,贏一個金牌回家!”媽媽不但沒有打擊他,反而微笑著對他說:“喬丹,祝你成功!”
比爾·蓋茨在學生時代就有一個美麗的夢想:要讓全世界每一個地方,每一個房間,每一個桌子上都有一台個人電腦。結果正是借由這個夢想所產生的推動力,他和他的合夥人保羅·艾倫共同成立了微軟公司(微型電腦及軟件公司),二十幾年後成為了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富人。
同喬丹、蓋茨一樣,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孩童時代都有一個偉大的夢想,夢想是我們對自己未來的美好設計。那時的我們在談到自己的夢想時,往往會神采飛揚、滔滔不絕。但是,隨著我們慢慢地長大,在現實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逐漸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覺得那無異於一個遙遠的天方夜譚般的童話。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夢想,有夢不覺人生寒。夢想是對生活積極進取的態度,對人生深深的企盼。一個人,他可以失敗,可以遭受挫折,可以忍受孤獨和不幸,但不可以失去夢想。沒有夢想的人生就像鳥失去了雙翼,船失去了雙槳。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具有啟發意義的小故事: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考試得了第一名,老師送給我一本世界地圖,我高興極了,跑回家就開始看這本地圖。很不幸,那天輪到我為家人燒洗澡水。我一邊燒水,一邊在灶邊看地圖。看到一張埃及地圖,想到埃及很好,埃及有金字塔,有埃及豔後,有尼羅河,有法老王,還有很多神秘的東西,心想長大以後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埃及。
正當看得入神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從浴室衝出來,胖胖的身體圍著一條浴巾,用很大的聲音跟我說:“你在幹什麼?”我抬頭一看,原來是爸爸,我說:“我在看地圖!”爸爸很生氣,說:“火都熄了,看什麼地圖!”我說:“我在看埃及的地圖。”我父親就跑過來“啪、啪”給我兩個耳光,然後說:“趕快生火!看什麼埃及地圖!”打完後,還踢了我屁股一腳,把我踢到火爐旁邊去,很嚴肅地跟我講:“我給你保證,你這輩子不可能到那麼遙遠的地方去!趕快去生火!”
我當時看著爸爸,呆住了,心想:“爸爸怎麼給我這麼奇怪的保證,真的嗎?這一生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嗎?”
20年後,我第一次出國就是去埃及。我的朋友都問我:“到埃及去幹什麼?”我說:“因為我的生命不要被保證。”朋友表示不解,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有一天,我坐在金字塔前麵的台階上,買了張明信片寄給我爸爸。
我寫道:“親愛的爸爸,我現在在埃及的金字塔前麵給你寫信。記得小時候,你打了我兩個耳光,踢了我一腳,保證我不可能到這麼遠的地方來,現在我就坐在這裏給你寫信。”寫的時候感觸非常深。
我爸爸收到明信片時對我媽媽說:“哦!這是哪一次打的,怎麼那麼有效?一巴掌打到埃及去了。”
由此可見,夢想在我們的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東西。為什麼非常重要?因為隻有夢想可以使我們溫暖,隻有夢想可以使我們對人生充滿希望,隻有夢想可以使我們保持充沛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對於年輕人來說,夢想具有更大的牽引和激勵作用,能促使我們在學習、工作過程中創造不輟,並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他具有勤勞和節儉的美德,並因此而獲得了許多讚賞,但他的一項舉動使他的朋友都認為他瘋了。究竟是什麼舉動呢?他從銀行取出他所有的存款,到紐約去參加汽車展覽會,回來時還買了一輛新車。更糟糕的是,他回到家之後便立刻把車停到車庫中,並將每個零件都拆卸下來,在檢視完每個零件之後,他才把車子組裝了回去。那些旁觀的鄰居都認為他的行為實在太不正常了,而當他一再反複拆卸組裝的動作時,這些旁觀者就更加確定他瘋了。這個人就是克萊斯勒,全球著名的汽車製造商。
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夢想,可是能將夢想變為現實的人、卻不多。
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外界的種種因素成為了我們內心的羈絆,其實,隻要我們再勇敢一些,成功可能就會迎麵走來。
不要因為別人的懷疑而放棄自己的夢想,更不要因為別人的懷疑而否定自己的能力。既然成為一粒種子,就要萌發出希冀的胚芽;既然成為一個音符,就要奏響屬於自己的旋律;既然成為一個有生命的靈魂,就要散發出生命的光芒,讓自己的靈魂飄香!
開啟智慧最重要的一個方法是保持一顆夢想的心。在日常生活中,你要時時這樣提醒自己:
1 .沒有夢想的人生是可悲的人生,成功的首要因素在於“敢於夢想”。
2.不要總是認為自己老了,談夢想有點不切實際了,“肯德基”的開創者山德士在成立肯德基連鎖店的時候已經年屆65歲!
3.相信夢想已經實現,到最後就一定能實現。
4.夢想碰壁後,不要輕易選擇低頭、放棄。要知道,能勇敢迎頭而上的人,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5.你的人生是你持續不斷重複思考的結果,有的時候讓思維轉個彎,生活也許就會抵達柳暗花明的境地。
隻要相信,期待就會成真
“隻要相信,期待就會成真。”這句話是一部青春偶像劇裏的台詞,在故事中被用來表達對戀人的期待,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也是一句耐人尋味的話。
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預想一個好的結果。隻要充滿信心地去期待這個好的結果,隻要相信事情真的會順利進行,那麼,這個好的結果就會出現,事情也一定會順利進行;相反,如果你相信事情會不斷地受到阻力,這些阻力就會產生。
的確,很多時候,如果你在生活中時時提心吊膽於厄運的到來,你就會常常和它們邂逅。因為,一顆消極的心好比透過一麵扭曲肮髒的透視鏡看世界,你的眼睛是灰暗的,那麼你看到的世界就是灰暗的。相反,隻要你積極地麵對生活,生活定會如你所願。因為積極的心態能讓你看到許多事情中閃光的一麵,這樣即使麵對悲傷和挫折時,你也能迅速地找到崛起的力量。
喬·吉拉德在介紹產品給顧客時經常會說:“我現在就向你介紹全世界最棒的產品,同時向你介紹一個全世界最棒的人,那人就是我——喬·吉拉德。”喬·吉拉德說:“假如你都不認為你是最棒的,那誰還會認為你是呢?”喬·吉拉德的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吉尼斯世界紀錄中的汽車推銷冠軍,平均每天銷售6輛汽車的人。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心態決定成敗。”這確實是很有道理的。人的潛意識的力量是非常巨大且神奇的。當你覺得自己不行的時候,你就會在心裏否定自己,你就會在潛意識裏一遍一遍地對自己說“我不行”,“我不行”,“我不行”。那樣你就沒法開發你的潛力,那樣你就隻能利用到你本身所具有的能力的1%左右。而積極心態的人就不一樣。由於他在潛意識裏一遍一遍地鼓勵自己,一遍一遍地對自己說自己一定行,然後他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問題,他的潛力就會一點一點地被開發出來。通過解決困難,他的自信心也會越來越強。
以前有一個企業家,是亞洲創業楷模。有一天,一個人問他:“XX董事長,你是多大成為億萬富翁的?”他說:“16歲。”“不會吧!”“那請問你多大的時候開上了奔馳汽車?”“16歲。”“哇!不可思議,不會吧!你怎麼會這麼厲害?”他說:“我16歲就下定決心開奔馳,成為億萬富翁,隻是我在25歲把奔馳開回來而已,所以當我在下定決心的那一天,我就已經是億萬富翁了。”
在每個人心中,在心靈的某個角落,總有期待。期待一句話,一個承諾,一個心願。隻要相信,期待就會成真。
心態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人生。生活的快樂與否,完全取決於你對事物的看法如何。天空中飛翔著一隻小鳥,一位正在鋤田的老人歎氣道:“它真苦,四處飛翔隻為覓一口食。”
可是,另一位看見小鳥的少女卻感慨地說:“它真幸福,有一雙美麗的翅膀,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翔。”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看待事情要從積極的一麵出發,凡事都要多往好處想一想,時常保持著一種美麗的心情,燦爛、自信的笑容就會掛在臉上,寫在心間。
其實,心態便是一座不停歇的鍾表,悲觀的人隨著它的擺動感慨太陽東升西落,樂觀的人卻會在它的節奏裏感知太陽西落還會東升。快樂是一天,傷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選擇快樂呢?充實是一生,頹廢也是一生,為什麼不選擇充實呢?再重的擔子,笑著也是挑,哭著也是挑。
再不順的生活,微笑著撐過去了,就是勝利。
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往往不是遭遇不幸,而是當你遭遇了不快樂、不幸的事情後,以一種消極的心態麵對,這樣你就永遠沒有辦法尋找到振奮的理由了。相反,隻能日複一日地沉淪在痛苦之中,忽略掉許多美好的東西。
所以,無論你正在經曆怎樣的痛苦蛻變,都要記住,即使遇到不快樂、不開心、不幸、不順利的事情,也要積極麵對。隻有你積極麵對,積極扭轉生活的局麵,生活才能如你所願,你才能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期待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精心嗬護下,最終將美麗綻放。而相信是花朵最重要的養料,缺少了它,一切皆是徒勞。
所以,隻要相信,期待就會成真。
每天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
生活中,我們有絕對控製權的唯一對象就是我們的內心想法,如果能做好這一點,每天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我們就會獲得很大的快樂,得到更多的力量。
所謂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人人都會受到暗示的影響,它是人的一種本能。
有這樣一個事例:一位工人下班後被鎖在“冷庫”裏,第二天被人們發現時已經凍死了,而令人驚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沒有通電,冷庫裏的溫度是常溫!
還有這樣一個事例:某醫院因填錯了編號使兩個胸部透視的病人互相取走了對方的檢查報告單,這兩個病人,其中一人患有肺結核,一人健康。後來,那個真正患有肺結核的病人卻不藥而愈了,而另一個根本就是健康的人,因受到錯誤的報告單的暗示,最終住進了醫院。
這是消極的心理暗示,消極的心理暗示顯然會無端破壞、幹擾人的正常心理和生理狀態。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心理暗示的影響,因此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災難臨頭時,我們要暗示自己“一切都會過去的”,從而減少承受不幸的痛苦;在追求成功時,可設想目標實現時美好、激動人心的情形,這個美好的情形就會對人產生一種暗示,可為人們提供動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查某校,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學校的教師,極為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過半年,羅森又來到該校,發現這18名學生的確超過一般,長進很大,再後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幹出了非凡的成績。
顯然,羅森塔爾的“權威性謊言”發生了作用,因為這個謊言對教師產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能力的評價;而教師又將自已的這一心理活動通過情緒、語言和行為傳染給了學生,使他們強烈地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熱愛和期望,變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強,從而使各方麵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由此可見,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
每天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想象美好的事物,在自己的心中勾勒成功的藍圖,你會發現事情真的會越來越好,成功也在逐步靠近;反之,如果你總想不好的事物,你會發現事情也會越來越糟,成功似乎更加虛無縹緲。換種說法,積極心態的人能夠不斷地取得進步,他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得到他人的認可,這樣的變化累積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會產生質變,他成功了。而消極心態的人則永遠都沒有進步,永遠待在一個位置,停滯不前。所以,多想一些積極的事物,多想一些美好的事物,你會離成功更近一些。
每個人的內心都渴望得到來自於他人的讚美和肯定,當別人對你說“你真能幹”“你真棒”時,你會感到自己信心十足,而且往往也會變得更加能幹,因為別人對你的肯定,將變成你對自己的期望,你的行為也會盡力去回報這一期望。其實,我們何不自己肯定自己,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呢!
1.用語言暗示自己。每天對自己說:“我能行”、“我能成功”、“我有潛力”、“我能落實計劃”等等。這樣,也許你就真的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優秀了!
2.要知道,真正能夠擊倒你的人有時恰恰正是你自己。因此,不要總是給自己貼上“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標簽”。
3.在狀態最好時迎接挑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周期”,有時人們難免會莫名的情緒低落。這時就應該先做些簡單的工作,不要給自己增添過重的負擔。
屢戰屢敗,仍要屢敗屢戰
據說,屢戰屢敗與屢敗屢戰來源於一個經典的奏章。清朝末年,曾國藩與太平軍作戰時總打敗仗,有一次向鹹豐皇帝乞求增援,上的折子中有一句是“臣軍屢戰屢北(敗)”,師爺馬家鼎看了後,提意見說,“屢戰屢北”詞意頹唐,不妨易為“屢北屢戰”。朝廷看到奏章後,認為曾國藩雖然連遭失敗,但仍堅持戰鬥,其忠心可嘉,不僅沒有嚴議,反而予以重用。但也有的記載說,上奏折的不是曾國藩,而是一個叫德興阿的官吏。還有人傳說,把“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的,不是某個師爺,而就是曾國藩本人。
不管“屢敗屢戰”的著作權究竟屬於誰,已無多大意義。將“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不僅僅隻是一種詞序上的簡單顛倒,而是反映了對待失敗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態度。前者反映出的是心灰意冷、意誌消沉的悲觀情緒,而後者則反映的是一種毫不氣餒、百折不撓的頑強意誌。
有位哲人說過:“失敗和成功好比樂曲中的兩個不同的音符,人生如歌,不可能永遠失敗,也不會總是成功。”是的,失敗常常是成功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失敗和成功總是相隨而來,相伴而生。在生活中,經曆了失敗的人不一定能取得成功,但取得成功的人,必定是經曆過許多失敗。
美國曆史上與華盛頓齊名的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亞伯拉罕·林肯,在他的一生中布滿了一長串“失敗”的清單:1832年,林肯失業了,這使他很傷心,但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接著,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
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經磨難。
隨後,林肯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訂婚了。但離結婚的日子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數月臥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
1838年,林肯覺得健康狀況良好,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他失敗了。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林肯雖然一次次地嚐試,但卻是一次次地遭受失敗:企業倒閉、情人去世,競選敗北。要是你碰到這一切,你會不會放棄?放棄這些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事情?
林肯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
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繼續選舉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
因為這次競選他賠了一大筆錢,林肯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上麵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
接連又是兩次失敗。在這種情況下你會堅持繼續努力嗎?你會不會說“我失敗了”?
然而,林肯沒有服輸。1854年,他競選參議員,但失敗了;兩年後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結果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
林肯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終於當選為美國總統。
並不是每個人在遭遇挫折和失敗後都能迅速調整狀態,迅速崛起的,但是,隻要不輕言放棄,成功的希望就一直屬於你。
人生成功的秘訣之一就在於如何麵對失敗。麵對失敗,苦惱和沮喪隻會使自己在消沉的泥沼裏越陷越深,難以衝出自設的牢籠。人生之路漫長而坎坷,我們不能因一次失敗而失意,也不能因兩次失敗而失誌,更不能因三次失敗而徹底放棄、偃旗息鼓。失敗,隻是對奮鬥過程中某一環節的努力的評價。而失敗者,卻是對一個人一生的論斷。前者使人覺得有希望,後者卻隻給人帶來失望與消沉。因此,一個人屢戰屢敗並不表示他就是個失敗者;一個人能夠屢敗屢戰,就表示他並未失敗!隻要一個人的鬥誌還在,他就不是一個失敗者。
屢敗屢戰是一種不輕言放棄的孜孜追求,是忘我的奮鬥。人生不怕屢戰屢敗,隻怕沒有上戰場的勇氣。
遇到挫折和失敗,我們要告誡自己:1.允許自己失敗,但不允許自己停下追求成功的腳步。
2.對付屢戰屢敗的最佳方法,就是屢敗屢戰。
3.我們要時刻保持這樣一種鬥誌:困難麵前不低頭,逆境之中不動搖,艱險麵前不退縮,失敗麵前不氣餒。
戰勝心中的自卑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自卑往往伴隨著懈怠,會讓你陷入人生黑暗的深淵。”是的,在人生崎嶇的小路上,自卑這條毒蛇隨時都會悄然出現,特別是當人勞累、困乏、困惑的時候,更要加倍警惕。我們隻有戰勝心中的自卑,才能積極進取,成為一個有主動創造精神的人,才能開拓事業的新局麵,也才會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活得自在、開心。
自卑的根源往往在於,你總是把自己認為的劣勢時時刻刻放在腦子裏,提醒著自己的不足,並把這些不足和他人的優勢相比較。因而,越比越覺得己不如人,越比越覺得無地自容,從而忽略了自己的優勢,泯滅了自信心。事實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你的眼裏比較優越的人並不一定占絕對優勢。相反,在別人的眼裏可能你比他更優秀。
美國作家愛默生就曾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是的,成功永遠屬於自信者,自卑者注定與成功無緣。當你真正戰勝了自卑,建立了自信,才能一步步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領略到人生的無限風景。
有這樣一個女孩,她的皮膚又黑又粗糙,她還有一個塌鼻子,厚嘴唇,她的眼睛很小;而且她很胖,無論怎麼減肥都沒有辦法讓自己瘦下來;她的聲音很不好聽,有些粗啞,感覺就像是男人的聲音一樣。最讓她尷尬且無地自容的是,她的媽媽給她取的名字,竟然是叫“美麗”!
從小到大,每個人都拿這個名字來嘲笑她,給她取外號,叫她“醜八怪”。隻有她的媽媽不這樣認為,在她媽媽眼裏,她是一個很出色的女孩。媽媽總是樂嗬嗬地告訴她,她非常聰明,學習很棒;她做的一手好菜,她心地善良、樂於助人,這樣的她是最美麗的!
然而,這個女孩卻看不到自己的這些優點,她認為媽媽隻是在安慰她。到了如花一般的年齡時,她更加自卑和沮喪,因為從來沒有一個男孩願意追她,她暗戀過一個男孩,對方卻嘲笑她醜得讓人看見就倒胃口。她隻好拚命地學習,她從小成績就名列前茅,後來她讀了大學,讀完碩士,最後讀到博士,依然是一個人形單影隻。
不過,她反倒不那麼在意容貌的缺陷了,那些嘲笑她的人多半都沒有她有才,早早地結婚生子了,當初她暗戀的那個男孩,現在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而已。她卻成為博士班的優等生,在她所學的專業上小有成就。
命運在這個時候給了她一個驚喜。
令她感到非常意外的是,就在她讀博士班即將畢業的時候,同班一個男孩向她遞送了情書,並且認真地告訴她,她真的很漂亮:皮膚不是黑,是那種很健康的小麥色;她笑起來很可愛,博士班的聯誼會,她做的一手好菜讓人回味無窮;他看到她十幾年如一日地照顧一位孤寡老太太,覺得她非常善良……
這個女孩終於知道了,媽媽沒有騙她,原來是金子總會發光,原來總有一個人會看得到自己的努力和美麗。再後來,這當然沒變成一個惡作劇的玩笑,一個女孩雖然外表不美麗,可是心靈卻足夠美麗,她善良上進,為什麼不能稱之為成功呢?
古往今來的成功者都有一個顯著特征,那就是他們無不對自己充滿了極大的信心,無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而那些沒有做出多少成績的人,其顯著特征則是缺乏信心。正是這種信心的喪失,使得他們卑微怯懦、半途而廢。
戰勝自卑和怯懦,是取得事業成功的內在力量,是獲得人生快樂的重要法寶。在逆境中,不但要手提智慧的寶劍,身披忍辱負重的鎧甲,還要勵精圖治,借助自信的巨大力量推動自己前行。
古人雲:“人不自信,誰人信之。”自信是對自我能力和自我價值的一種肯定。在影響人生成功的諸多要素中,自信是居於首位的。有自信,才會有成功。戰勝自卑,建立自信,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麵:1.建立自信,應該從相信自己、賞識自己做起。哪怕做了一件微不足道卻值得稱道的小事,也要及時地獎勵自己,這種獎勵可以是言語的、精神的、物質的。
2.多看自己的長處,不要將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這樣隻能越比越沒有自信。
3.給自己設立目標時,要量力而行,不要太大。
4.放下“我”的架子,不要對自己太在意,對自己過分的在意就可能導致自卑。
5.每天想想自己的優點,如善良、勤奮等。這些都是你巨大的財富!
別說“不可能”
生活中總能聽到一些人說:“那是不可能的”、“我沒有那種能力”、“我不行的”、“我做不到”。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卻讓人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一個人為什麼要這樣悲觀地看待自己?為什麼不說“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我相信自己!沒有什麼不可能!”人不能自高自大、狂妄不羈,但是也不能妄自菲薄。
漫漫的人生路上,隻有相信自己才能走得更遠一些,才能欣賞到一些更美的風景。沒有嚐試,沒有實際的行動,你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
相信自己——這是你向成功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最為堅實的一步。隻有相信自己的能力,你才能有進一步向前走的可能,否則,隻能委靡不前,一蹶不振。
當然了,自信並不等於自負。在自信的前提之下,你要善於聽取意見,因為隻有這樣你才會汲取百家之長,來不斷地提高自己。
美國著名作家查爾斯在55歲時還沒有寫過小說,也沒有寫作的打算。在向一個國際財團申請電纜電視網執照時,他才有了這樣的想法。
當時,一個在管理部門的朋友打電話來,說他的申請可能被拒絕,查爾斯突然麵臨著這樣一個問題:我今後該怎麼辦?查閱了一些卷宗後,查爾斯用潦草的字體寫下了十幾句話,那是一部電影的基本情節。他在辦公室裏靜靜地坐了一會兒,思索著是否該把這項工作繼續下去,最後他拿起話筒,給他的朋友、小說家阿瑟·黑利掛了個電話。
“阿瑟,”查爾斯說,“我有一個自認為不尋常的想法,我準備把它寫成電影。我怎樣才能把它交到某個經紀人或製片商或是任何能使它拍成電影的人手裏?”“查爾斯,這條路成功的機會幾乎等於零。即使你找到某人采用你的想法並把它變為現實,我猜想你的這個故事梗概所得的報酬也不會很大。你確信那真是個不同尋常的想法嗎?”“是的。”“那麼,如果你確信,哦,提醒你,你一定要確信,為它押上一年時間的賭注。
把它寫成小說,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會從小說中得到收入,如果很成功,你就能把它賣給製片商,得到更多的錢,這是故事梗概遠遠不能做到的。”
查爾斯放下話筒,開始問自己:“我有寫小說的天賦和耐心嗎?”他沉思後,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他開始自己進行調查、安排情節、描寫人物……為它賭上了一年還要多的時間。
一年零三個月後,小說完成了,在加拿大的麥克萊蘭和斯圖爾特公司,在美國的西蒙公司、舒斯特和艾瑪袖珍圖書公司,在大不列顛、意大利、荷蘭、日本和阿根廷,這部小說均得到出版。結果,它被拍成電影——《綁架總統》,由諸位明星聯袂出演。查爾斯也因此獲得了巨大成功。
55歲,在許多人看來,已經是退休的年紀,可以好好打算一下怎樣度過一個幸福安詳的晚年了,轉而成為作家,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但是,生活是一位很嚴肅的老人,隻要你肯相信自己,隻要你肯付出行動和努力,那麼他一定不會辜負於你。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夠撬動地球。”這是多麼豪邁而自信的語言。自信,確實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
堅定地相信自己,絕不容許任何東西動搖自己有朝一日必定事業成功的信念,這是所有取得偉大成就人士的基本品質。許多極大地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的人開始時都落魄潦倒,並經曆了多年的黑暗歲月。在這些落魄潦倒的黑暗歲月裏,別人看不到他們事業有成的任何希望。但是他們卻毫不氣餒,始終如一地、兢兢業業地刻苦努力,他們堅信終有一天會柳暗花明。
當初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後,有很多人反對他的觀點,甚至連他的導師也嘲笑他不務正業。但門捷列夫沒有因此而放棄他的科學觀點,他根據周期律科學地預言了一些當時還沒有發現的元素和它們的性質。正因為他的預言和後來的實驗結論完全一樣,周期律才被科學界所承認並引起了廣泛的重視。
居裏夫人為了證實鐳的存在,曾終日穿著沾滿灰塵和汙漬的工作服,在極其簡陋的棚屋裏,用和她差不多一般高的鐵條攪動冶鍋,從堆積如山的瀝青礦的廢渣中尋覓鐳的蹤跡。條件極其艱苦,但她心裏卻充滿自信。她對友人說:“我們應該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代價多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她最終獲得了成功。
無數成功者的經驗給我們以啟示:成功固然有種種因素,但自信是必不可缺的條件,失去了自信必將導致失敗。因此,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別再對自己說:“那不可能”,要相信自己,經常對自己說:“嚐試一下,也許就會成功!”
相信自己!你將贏得勝利,創造奇跡!
請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不斷地挑戰自己,戰勝自己!
別忘了隨時為自己鼓掌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讚美和欣賞。當一個人的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讚揚和鼓勵的時候,他就會產生一種新的向上的力量。但是,光靠別人的讚揚顯然還不夠。因為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人給你更多的可能是責難、譏諷和嘲笑。在這時,你一定要學會自我激勵,學會為自己鼓掌!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不會讚美自己成功的人,就激發不起向上的願望。”是的,不要小看這種“自我讚美”,它往往能給你帶來歡樂和信心;信心增強了,又會激勵你獲得更大的成功,自信心也會再度增強。
現實生活中,誰都會遇到艱難坷坎、曲折磨難、痛苦彷徨、失意迷茫,但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打倒自己,自己摧毀自己!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為自己鼓掌。為自己鼓掌,是贏得成功的最佳方式。如果說為他人喝彩是一種鼓勵、一次獎賞的話,那麼為自己喝彩則是一種自信、一次運籌。
古往今來,許多人之所以失敗,究其原因,不是因為無能,而是因為不自信。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永遠是那些相信自己,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人。
缺乏自信心的人總是自憐自怨,認為自己從頭到腳,從裏到外,一無是處,甚至不敢昂首走路。其實這種人並不是真的沒有優點,沒有可愛之處,隻是他們缺乏自信罷了。自信是一種力量,有自信的人總是魅力無窮,自信讓人生變得美麗。
自信的力量是其他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正如莎士比亞所說:“自卑者體會不到也永遠不能體會到自信者身上煥發出的那種榮光。”
無論何時,我們必須堅信,命運的鑰匙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如何靈活使用這把鑰匙開啟那扇成功的大門,除了執著的追求外,還須注重信念的力量。
法國著名作家巴爾紮克,年輕時做事浮躁,經營出版印刷業破了產,欠下了巨額債務,幾乎陷入了絕境。但是,他沒有頹喪沉淪,而是認真總結教訓,充分運用自我鼓勵的手段,重新振作,發揮自己在文學創作方麵的潛能,終於成為一代文豪。
青年楷模張海迪,5歲時因病而截癱,可是,她並沒有在輪椅上虛度時光,也沒有沮喪和沉淪,而是不斷地進行自我鼓勵,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病魔做鬥爭,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等多種語言,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為了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她還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虛心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次。
巴爾紮克和張海迪無疑都是懂得自我鼓勵的人。所謂的自我鼓勵,就是自己鼓勵自己戰勝困難,向更高更遠的目標前進。自我鼓勵的精神,表現了一個人戰勝困難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是一種積極、奮發、向上的心理狀態。
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生存環境越來越艱難,擁有自信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隻有自信了,你才能以一種良好的心態麵對挑戰與競爭,你才能更加快樂地工作和生活。
台灣“狂人”李敖說過:“大丈夫不能靠別人的掌聲而活,大丈夫要自己給自己鼓掌。”自我鼓勵的人生哲理即在於此。
自我鼓勵要有效,需做到以下幾點:1.自己為自己療傷。當你遭遇挫折和迷惘時,不應自怨自艾,自卑自憐,而是應該持積極的心態鼓勵自己:“你一定會好起來的!”當然了,傷痛的愈合亦需要時間,所以要給自己一定的時間消化痛苦,重整旗鼓。
2.不要怕犯錯。有時候我們不做一件事,是因為我們沒有把握做好。
勇敢去做,不要害怕犯錯誤,而且沒有從錯誤中汲取和領悟到的經驗和教訓,往往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功。
3.“行動勝於空談”,有些事情你可以慢慢來,一點一點取得進步,獲得成就感和自信。
4.離開舒適區。不要總是躺在自己的心靈舒適區。舒適區隻是“避風港”,不是“安樂窩”,你不能一直沉溺其中,否則就會不思進取,自取毀滅。
盯住目標不放手
《動物世界》欄目裏有這樣一個片段,一隻狼在草叢中埋伏了幾天之後,卻連一隻羊也抓不到。但這隻狼並沒有因此而退縮、屈服,它甚至沒有一點沮喪。它深深地明白自己要做的隻是默默地承受失敗,忍受饑餓,然後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以便在下一次捕獵時避免重蹈覆轍。最終,它獲得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獵物。
狼的經曆告訴我們:成功並非是唾手可得的,在成功之前,往往還會遇到各種坎坷和失敗,但隻有不放棄成功的想法和信念,盯住預定的目標不鬆懈、不放手,才能最終取得成功,迎來勝利。現代社會,在異常激烈的競爭中,有人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率先獲得了成功,也有人因為種種失誤經受著失敗的痛苦。但成功和失敗都不是注定的,最終的結果究竟是失敗還是成功,就看你是否能像狼那樣把握自己。
把握自己,最重要的是把握目標。任何有目標的計劃都必須堅持到底,否則你就永遠無法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也就是說,目標一經確定,你就需要全力以赴。請切記:你是你目標的主人,盯住目標不放手,成功一定會屬於你。
24歲的約翰遜是一位平凡的美國人,他以母親的家具作抵押,得到了500美元貸款,開辦了一家小小的出版公司。他創辦的第一本雜誌是《黑人文摘》。為了擴大發行量,他有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組織一係列以“假如我是黑人”為題的文章,請白人在寫文章的時候把自己擺放在黑人的地位上,嚴肅地來看待這個問題。他想,如果請羅斯福總統的夫人埃莉諾來寫一篇這樣的文章是最好不過了。於是,約翰遜便給羅斯福夫人寫了一封請求信。
羅斯福夫人給約翰遜回了信,說她太忙,沒有時間寫。約翰遜見羅斯福夫人沒有說自己不願意寫,就決定堅持下去,一定要請羅斯福夫人寫一篇文章。
一個月後,約翰遜又給羅斯福夫人發了一封信。夫人回信仍說太忙。此後,每過一個月,約翰遜就給羅斯福夫人寫一封信。夫人也總是回信說連一分鍾的空閑也沒有。約翰遜依然堅持發信,他相信,隻要他堅持下去,總有一天夫人是會有時間的。
一天,他在報上看到了羅斯福夫人在芝加哥發表談話的消息。他決定再試一次。他打了一份電報給羅斯福夫人,問她是否願意趁在芝加哥的時候為《黑人文摘》寫那樣一篇文章。羅斯福夫人終於被約翰遜的耐性感動了,寄來了文章。
結果,《黑人文摘》的發行量在一個月之內由5萬份增加到15萬份。這件事成為約翰遜事業的重要轉折點。後來,約翰遜的出版公司成為美國第二大黑人企業。1973年,約翰遜又買下了芝加哥市的廣播電台,還經營起了新潮婦女化妝品。
約翰遜認為他的成功得益於母親的教誨:“取得成功總得去努力。
有時候要經過許多失敗。你應該像長跑運動員那樣,不斷向前,堅持下去,也許你會勤奮地工作一生而一事無成,但是,如果不去勤奮地工作,你就肯定不會有成就。”
在奔向成功的路上,我們會遇到許多挫折,會麵臨許多意想不到的挑戰。這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成功學家們考察了那些具有傑出的個人品質並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得出了下麵的結論:能夠製訂目標,並按照計劃堅定不移地去執行目標,是所有成功者共同具備的優良品質。
定目標,定計劃容易,實施和堅持卻比較困難。但是,成功恰恰在於堅持,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任何成績的取得、事業的成功,都源於人們不懈的努力和執著的追求;淺嚐輒止,一曝十寒,朝三暮四,心猿意馬,隻能望著成功的彼岸慨歎,隻能兩手空空,什麼也得不到。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多多少少總會有一些坎坷和波折。世界上之所以有強弱之分,究其原因是前者在接受命運挑戰的時候說:“我會堅持下去。”後者說:“算了,我承受不住。”
所以,你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條件、所長、興趣,製訂相應的實際的目標,並在製訂目標後,堅持把一件事做下去,積跬步以成千裏,彙細流以成江海。這樣,成功就一定會向你走來。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抱怨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特別愛抱怨,他們看世界永遠看最糟糕的一麵,想問題永遠想最難解的症結。其他人可以一笑了之的事情,在他們眼裏,比天塌下來還要難過。他們經常抱怨孩子不懂事,抱怨家人不體諒自己,抱怨付出多、薪水低,抱怨上級不公平,抱怨公司製度不合理,抱怨人生不如意……這些抱怨多是說給別人聽的,但是,幾乎沒有人抱怨過自己: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抱怨呢?
祥林嫂每次一開口總會說:“我真傻,真的……”然後就會說:“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野獸在山坳裏沒有食吃,會到村裏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她喋喋不休地向人們訴說自己的不幸,卻不知道人們在反複咀嚼了她的故事後,已經從同情變為可憐,從可憐變為不屑了。
抱怨給人的感覺,就和祥林嫂差不多。所以說,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發生了不幸的事件,而是你不停地咀嚼不幸,對不幸發表抱怨之辭。
其實,很多你並不期待的事情一旦發生了之後,無論你怎樣抱怨都是於事無補的,反而會讓你的心情越來越壞,反而會讓事態的發展越來越糟糕。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這是個物欲橫流、自由寬容的時代,人要想生活得快樂幸福,眼睛裏就必須能容得了你不喜歡的東西,心裏麵就必須放得下你不喜歡的事兒。
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困境的時候,正確的應對方法是,不要片麵地看待這些不利的因素,而應該正視它們,不回避它們。同時,我們也不應該老想著別人收獲了什麼,而應該認真地反思一下自己:我付出了多少?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更多的情況是付出和所得成正比的。不要整天盯著那些利益和名譽不放,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辦事,這才是你所應該做的。
湯姆是一名修理工,在經濟不景氣時,他和幾名同事一起接到了老板的解聘通知書。麵對這一無情的打擊,早就對老板懷有怨恨的幾名同事跑到老板那裏,對老板進行了一番辱罵,臨走時還踹破了公司的大門。老板很理解這些失業者的心情,因此沒有和他們過分計較,但令老板吃驚的是,在解聘的人當中,唯有湯姆沒有參與這次“辱罵”行動,他便決定找湯姆問個明白。
當老板找到湯姆時,他還穿著那身油膩的工作服,正在車間修理一台機器;那認真地工作勁頭,像沒有接到解聘書一樣。
“你不怨恨我嗎?”老板問。
“哦,不,先生。我一直都非常非常感激你,感激你為我提供了這個工作機會,而你今天之所以這樣做,我想是因為公司受大環境的影響,我相信你做出這個決定也是迫不得已的。因此,我很理解你,也很同情公司目前的處境。你看,現在離下班時間還有半個小時,我得抓緊時間幹完活再走。”湯姆說完,又埋頭工作起來。
3個月後,正在街頭尋找工作的湯姆忽然接到了前任老板的電話,說公司經濟開始好轉,隻要他願意,馬上可以回去上班。當湯姆興奮地回到公司時,才發現這次公司隻招聘了他一個人,而當初和他一起被解雇的同事,現在依然在人才市場上奔波。
阿裏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馬雲曾說:“永不抱怨的人生態度才是第一位的。”毫無疑問,湯姆之所以再一次得到這份工作,與他不抱怨的態度是分不開的,因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他始終如一地感激自己的老板,而不是把他當成自己的對立麵,不把他當成自己的敵人。
無休止的抱怨,是對自己、對別人的不尊重;無休止的抱怨是對生活缺乏熱情和感恩之心的表現。想一想,人生是那麼短暫,生命是那麼寶貴,我們已經承蒙生命的恩寵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理由為生活中的一地雞毛蒜皮而抱怨不止呢?
與其徒勞無益地把時間浪費在抱怨上麵,不如轉變心態,寄放憂愁,化解怨氣,采取積極的行動,做一些行之有效的努力。葡萄牙作家費爾南多·佩索阿說:“真正的景觀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因為我們是它們的上帝。我對世界七大洲的任何地方既沒有興趣,也沒有真正去看過。
我遊曆我自己的第八大洲。”就像費爾南多·佩索阿所說的那樣,在生活中,我們才是拯救自己的上帝。遠離抱怨的世界,我們才能在自己生活的原點改變自我,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收獲成功的喜悅和幸福的生活。
1.抱怨就像一種慢性毒藥,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
2.人生本來就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3.一個人抱怨太多,不僅會吞噬自己的生命之光,還會吞沒友誼的綠樹,吞沒愛情的鮮花,吞沒自己建造的樂園。
4.走出抱怨的世界,還自己的心靈一分自由靈動。
熱忱,是鑄就成功的有力武器
成功學的創始人——拿破侖·希爾說過:“若你能保有一顆熱忱之心,那將會給你帶來奇跡。”是的,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唯有以樂觀、熱忱的精神去迎接生活的挑戰,生活才會給你帶來奇跡。
促使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居於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熱忱。
熱忱的心燈一經點燃,其報償必然是積極的行動、成功、快樂和幸福。
在一本名為《熱忱——它能為你做什麼》的小書中,作者皮爾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美式足球史上最偉大的教練之一溫士·龍哈迪的故事:“龍哈迪到達綠灣的時候,他麵對著的是一支屢遭敗績而失去鬥誌的球隊。他站在他們前麵,靜靜地看著他們,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之後,他以沉靜但是很有力量的聲音說:‘各位,我們就要有一支偉大的球隊了,我們要戰無不勝,聽到了沒有?你們要學習阻擋,你們要學習奔跑,你們要學習攔截。你們要勝過你們對抗的球隊,聽到了沒有?’”
“‘如何做到呢?’他繼續說,‘你們要相信我,你們要熱衷我的方法。一切的秘訣就在這裏(他敲著自己的印堂)。從此以後,我要你們隻想三件事:你的家、你的宗教和綠灣包裝者隊,就按照這個次序——讓熱忱充滿你們全身!’”
“隊員都在他們的椅子上坐正。‘我走出會議室’,之後,他寫下他的感想,‘覺得雄心萬丈’。那一年中他們打贏了七場球,球員還是去年的球員,但是去年卻敗了十場。第二年他們贏得區冠軍,第三年贏得了世界冠軍。怎麼會呢?原因不隻是球員的辛苦學習、技巧和對運動的喜愛,還有熱忱才會造成這樣的不同。”
皮爾繼續寫著:“發生在綠灣包裝者隊身上的情形,也可以發生在教室、公司、國家或一個人身上。頭腦想什麼,結果就會是什麼。一個人真的充滿了熱忱,你就可以從他的眼神裏,從他勤快、感動人心而受人喜愛的為人中看得出來,你也可以從他的步伐中看得出來,你還可以從他全身的活力看得出來。熱忱可以改變一個人對他人、對工作以及對全世界的態度。”
一個人如果不具備熱忱的心,他就很難取得成功。任何偉大的人,不管是音樂家、藝術家,還是領袖,對他的事業,對他所從事的工作,都是滿腔熱忱、興致勃勃、全力以赴地投入。麥克阿瑟將軍在南太平洋指揮盟軍的時候,辦公室牆上也掛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這樣的座右銘:“你有信仰就年輕,疑惑就年老;你有自信就年輕,畏懼就年老;你有希望就年輕,絕望就年老。歲月隻能使你皮膚起皺,如果失去了熱忱,就損傷了靈魂。”
這是對熱忱最好的讚詞。“失去了熱忱,就損傷了靈魂。”點燃你熱忱的心燈,靈魂的火焰才有足夠的力量把造成天才的各種材料熔煉於一爐。
伯特自認為是當音樂家的料。上初中時他演奏手鼓,卻並不怎麼高明,唱歌五音不全,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為實現當歌唱家兼作曲家的理想,伯特去了“鄉村音樂之都”維爾納什。到那兒後,伯特拿出有限的積蓄買了一輛舊汽車,既做交通工具又用來睡覺。他特意找到一份上夜班的工作,以便白天有時間跑唱片公司。在這期間,他學會了彈吉他。10多年的時間裏,他一直在堅持寫歌練唱,不停地叩擊成功之門。
13年之後,伯特的歌唱才華得到了托爾卡皮公司音樂總監的賞識,並為伯特出了專題唱片。
憑借這張唱片,伯特一舉成名,在全國每周流行的唱片選目中名列前茅。
常人難以想象的事,伯特確確實實做到了。這皆是由於他滿腔熱情,專心致誌,全力以赴的結果。這也提示我們,對事物保持熱忱的人,行動力會比別人強,也更容易取得成功。無論從事什麼工作,無論境況如何,一個人都要對生活充滿熱忱。
世界如此美麗,如此動人,如此令人神往,我們必須對她敏感,永遠不要讓自己感覺遲鈍、嗅覺不靈,永遠也不要讓自己的生命失去那份應有的熱忱。熱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給你溫暖,給你自信,讓你對世界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