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廣播電台或電視台上節目的時候,有一個習慣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一定會說出以下這段話:“給我五分鍾,我就能預測你下半輩子的財務狀況。”
致富宣言:
給我五分鍾,我就能預測你下半輩子的財務狀況。
我如何做到呢?隻要跟你聊幾句,我就可以看出你對於金錢和成功到底懷抱著一份怎樣的“藍圖”。每個人都有一份自己的金錢和成功的藍圖,它深植在我們的潛意識裏。這張藍圖比其他所有東西的總和都更能決定你的財富命運。
什麼是財富藍圖?就像建築藍圖是在蓋房子之前所做的計劃或設計,你的財富藍圖就是你對金錢所擬訂的計劃,或是所采取的態度。
以下要介紹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它會決定你如何創造你的生活和財富。這個公式,被多位開發潛能的知名講師用作教學的基礎。它叫作“實現程序”(Process of Manifestation):
想法→感覺→行動u003d結果
致富法則:
想法產生感覺,感覺產生行動,行動產生結果。
你的財富藍圖,包含了你對金錢的想法、感覺和行動。
那麼你的財富藍圖是如何形成的呢?答案很簡單,它主要是由你所接收到的資訊或是“程式設定”而形成的,特別是你在小時候所接收到的資訊。
是誰造成了這些程式設定或者製約?對大部分人來說,它們來自父母、兄弟姊妹、朋友、權威人士、老師、宗教領袖、媒體以及文化背景。
拿文化來說,某些文化對於金錢有某種觀點,而另一種文化對金錢的觀點卻可能截然不同。你以為小孩是帶著自己的金錢觀出生的嗎?當然不是。孩子對金錢的想法和行為,都是教育的結果。
這對所有大人來說也一樣。你對錢的想法和行為是被教導出來的。這些教導,會變成製約,再變成自動反應,一輩子控製著你。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金錢觀,除非你能介入並修正你心中的金錢檔案,才可能做到—這正是這本書的目的。年年有數千人在我的訓練課程上做到這一點,而且是在深入又持久的層次得到改變。
前麵說過,想法產生感覺,感覺產生行動,行動產生結果,所以現在有一個有趣的問題:你的想法是從哪裏來的?你的想法為什麼跟別人不一樣?
你的想法來自你心靈儲藏櫃中的“資訊檔案”,而這些資訊又是從你過去的“程式設定”而來。沒錯,你過去所受到的製約,決定了你心裏會出現哪些念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說某人的心靈受到了製約。
為了反映這樣的認知,現在我們可以將“實現程序”修改為以下這個形式:
設定→想法→感覺→行動u003d結果
你的設定會產生想法;你的想法產生感覺;你的感覺產生行動;你的行動產生結果。
因此,就像處理個人電腦一樣,隻要先改變你的程式設定,就是跨出了重要的一大步,朝向新的結果前進。
我們是如何被製約的呢?我們在生活的每一個領域中都被三個主要的方式製約:
語言設定:你小時候聽到了什麼?
模仿:你小時候看到了什麼?
特殊事件:你小時候有哪些遭遇?
這三方麵的製約非常需要我們深入了解,所以現在就逐一來討論。(在這本書的第二篇,你會學到如何重新把自己設定為“追求財富和成功”。)
第一種影響:語言設定
首先討論語言設定。你在成長的過程中聽過哪些和金錢、財富、有錢人有關的話?
你有沒有聽過以下這些說法?錢是萬惡的淵藪,儲蓄是為了不時之需,有錢人都很貪婪,有錢是一種罪過,錢很髒,你要努力工作才能賺到錢,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你不可能又有錢又有內涵,金錢買不到快樂,有錢能使鬼推磨,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我們不該奢望得到那個東西,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錢,錢永遠不夠用,以及一句最惡名昭彰的—我們買不起。
我小時候,每次向父親要錢時總會聽到他大叫:“我是錢做的嗎?”我總會開玩笑地回答:“我希望是呀。那我會要一條手臂、一隻手,或是一根手指頭。”他從來沒有笑過。
這就是問題所在。你年幼時聽到的任何有關金錢的話,都會留在你的潛意識裏,成為支配你金錢觀的一股力量。
語言的製約力實在太強大了。我兒子傑西三歲的時候,有一次很興奮地跑來對我說:“爸爸,我們去看《忍者神龜》的電影,就在我們家附近上映。”我已經活了半輩子,可還是想不通,這個路還走不穩的小娃竟然通曉地理。幾個小時後,我在宣傳這部電影的電視廣告上找到了答案,這廣告的最後一句話這樣說:“現正在你家附近的影院上映。”
另一個關於語言製約力的例子,出現在我們訓練課程的一個學員斯蒂芬身上。斯蒂芬的問題不是他賺不到錢,而是他留不住錢。
來上課的時候,斯蒂芬的年收入九年來都超過八十萬美元,但他還是覺得錢不夠花。不知道為什麼,他就是有辦法花錢、借錢,或是因投資不當而慘賠。總之,他來上課的時候,財產淨值幾乎是零。
斯蒂芬告訴我們,在他成長的階段,母親總是說:“有錢人都很貪婪,他們靠窮人的血汗賺錢。賺的錢夠用就好,多賺就是豬了。”
就算你不是科學家也能猜出斯蒂芬的潛意識會上演什麼樣的戲碼。難怪他會變成窮光蛋,因為他被母親的語言製約了,他相信有錢人都很貪心。所以他在心裏把有錢與貪婪畫上等號,如果他不想變成貪婪的人,他在潛意識裏就會不想變得富有。
斯蒂芬愛他的母親,不希望被母親否定。但按照母親的信念,斯蒂芬變得有錢之後,母親是不會肯定他的。所以他隻好把手上的錢都花掉,否則他就會變成一頭豬!
你可能會想,被問到是要選擇當有錢人,還是要選擇贏得媽媽(或相似意義的人)的認同時,大部分人會選擇當有錢人。才怪!人的心靈不是那樣運作的。當然,選擇財富似乎才是符合邏輯的決定,可是假如我們的潛意識必須在深植的情感和冷硬的邏輯之間做出抉擇,情感幾乎是每戰必勝的。
致富法則:
假如我們的潛意識必須在深植的情感和冷硬的邏輯之間做出抉擇,情感幾乎是每戰必勝的。
回到斯蒂芬的故事。課程開始不到十分鍾,斯蒂芬運用了幾項非常有效的體驗技巧之後,他的財富藍圖馬上有了戲劇性的變化。後來不到兩年,他就變成了大富翁。
斯蒂芬在這堂課上開始了解到,自己那些灰色的觀念並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他母親的,而他母親的觀念又是從她過去所受到的製約而來。然後,我們幫斯蒂芬擬出一項策略,讓他在變成有錢人之後也不會失去母親的認同。
這項策略其實很簡單。
斯蒂芬的母親很喜歡夏威夷,所以斯蒂芬在夏威夷的毛伊島投資了一棟海濱公寓大廈。他把母親送到那裏住了一整個冬天。母親開心得不得了,斯蒂芬也是。首先,母親現在很喜歡兒子有錢,還到處宣揚兒子的慷慨;其次,斯蒂芬有半年時間不必招呼母親。真是兩全其美!
以我自己來說,我的事業在一開始的緩慢起步之後漸漸有了起色,不過我投資的股票完全沒賺錢。後來我開始觀察自己的財富藍圖,才想起小時候我爸爸下班後就坐在餐桌前,讀著報紙的股市版,然後捶桌子大吼:“那些該死的股票!”接下來他會大罵股市這套製度是多麼愚蠢,去賭城玩吃角子老虎贏錢的概率都比買股票賺錢來得高。
你既然知道了語言的製約力量,應該不難明白我為什麼在股市賺不到錢了吧?我的程式就是被設定成投資股票失敗,而我的潛意識注定了我會選到錯誤的股票、價錢和時機。為什麼?因為啊,我這是在配合我潛意識裏的財富藍圖,也就是那句:“那些該死的股票!”
幾乎就在我重新設定我的語言設定的隔天,我挑的幾隻股票就開始上漲,後來也持續獲利,一直到現在。我隻能說,直到我把這株巨大的有毒植物從我內在的“財務花園”裏挖掉之後,我才有機會欣欣向榮,開花結果!這聽起來好像不可思議,不過隻要你了解財富藍圖的運作方式,就會覺得一切都有道理可循。
我要再強調一次: 你的潛意識所受到的製約,決定了你的思想;你的思想決定了你的選擇;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行動,而你的行動就決定了你的結果。
關於改變有四個關鍵因素,每一個因素都在你重新設定財務藍圖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們都很簡單,但都很有威力。
第一個關鍵因素是 “察覺”。你要先知道某件事存在,才談得上改變它。
第二個關鍵因素是 “理解”。理解了你的“思考方式”從何而來之後,你就會知道:一切都是從你的內在而生。
第三個關鍵因素是 “劃清界限”。隻要你知道了這種思考方式不等於你自己,你就可以脫離它,並且選擇保留它或放棄它。至於是要保留它還是要放棄它,就看你希望明天的自己是什麼樣子了。你可以觀察自己這種思考方式,把它看個清楚;這是一個深藏在你心中很久很久的“檔案夾”,而這個檔案夾裏麵的資訊對你可能早就不是真理,或不具任何價值。
第四個關鍵因素是 “重新設定”。這個因素會在本書第二篇詳加討論,說明哪些是可以創造財富的“心靈檔案”。
認識了這四個關鍵因素的意義之後,我們來談談如何開始改變你的財富藍圖。
第一個改變的步驟:修改語言程式
一、察覺:寫下你小時候聽過的所有描述金錢、財富和有錢人的話語。
二、理解:寫下你認為這些說法如何影響你的財務生活。
三、劃清界限:你有沒有看出來,那些關於金錢的想法隻代表了你所學來的東西,而不是你自己的想法,也不是現在的你?你能不能看出來,你現在的所有選擇都可以改變?
四、提出宣言:請把手放在你的心上,說出以下幾句話:
“我所聽到的關於金錢的看法,不見得都是真實的。我要選擇新的思考方式,讓它幫助我得到快樂和成功。”
第二種影響:模仿
第二種製約的方式叫作模仿。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的父母或監護人對於金錢的態度是什麼?是把財富管理得很好,還是很失敗呢?他們是很愛花錢呢,還是很節儉?他們善於從投資中獲利,還是根本不投資?他們會在人生中冒險,還是態度保守?他們的收入很穩定,還是時有時無?錢,在你家裏是歡樂的源泉,還是痛苦的根源?
為什麼要知道這些?因為,你可能聽過一句話:“有樣學樣。”沒錯,人類差不多都是這樣。小時候,我們是靠著模仿來學習幾乎所有的事物。
雖然大部分人不願意承認,但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老話實在太有道理了。
我想到一個小故事。有個女人在煮晚餐,把一塊火腿的頭和尾切下來丟掉。她丈夫看了覺得疑惑,女人解釋說:“我媽媽都這樣做。”她母親那天剛好到女兒家吃飯,女兒夫妻倆就問她為什麼把火腿的兩端切掉,母親回答:“我媽媽都這樣做。”於是他們決定打電話問外婆為什麼要把火腿的兩端切掉,你猜外婆怎麼回答?“因為我的鍋子太小了!”
這個故事的重點是:一般來說,在與錢有關的事情上,我們的態度通常會和爸爸或媽媽相同,或者是結合了雙親的做法。
譬如我爸爸自己創業,從事建築業,每一次所蓋的房子從十幾戶到幾百戶不等,而每一次都要動用巨額的投資。在房子賣出去之前,爸爸必須傾盡家裏全部財產向銀行貸一大筆錢。所以,每一次他隻要展開新項目,我們家就過得很拮據,而且是欠一屁股債。
你可以想見,在這段時間內我爸的脾氣不會太好,花錢也不會太慷慨。如果我向他要任何一個會花到錢的東西,他先是說“難道我是錢做的嗎”,然後是“你瘋了嗎”,最後我當然一毛錢都沒拿到,隻得到一個“再問你就給我試試看”的瞪眼。
這個場景會持續一兩年,直到我爸蓋的那些房子都賣出去,然後我們就會快樂得像是在天堂一樣。我爸會突然判若兩人,他變得十分開心、和藹可親,而且非常慷慨闊綽。他會主動問我需不需要錢,我雖然很想“以眼還眼”,回瞪他一眼,不過我沒那麼笨,所以我就說:“當然囉,謝謝爸。”
好日子會一直持續到可怕的那一天,當他回家宣布:“我發現了一塊不錯的地。我們要開始蓋房子了。”我記得很清楚這時我會對他說:“太好了,爸,祝你好運。”但是我的心會沉到穀底,因為我知道,又要開始掙紮了。
這個模式從我六歲左右,我有記憶以來就開始,一直持續到我二十一歲搬出父母家才結束—我那時以為這模式已經結束了。
二十一歲那一年我從學校畢業,你猜我從事哪一行?建築業。後來我改行做了其他幾種專案類型的營生。很奇怪,我通常會小賺一筆,但沒多久就變得一窮二白。然後我再做其他事業,自信滿滿,覺得自己可以再度站上世界的頂端,直到一年後又跌入穀底。
這種起起伏伏的模式持續了將近十年,一直到我發現了問題的症結可能不是我所選擇的行業不對、夥伴不對、下屬不對、大環境不好,也不是我在情況大好的時候選擇要休息一陣子。我終於明白了,可能啊,可能,我是不自覺地重複著我爸那種時好時壞的賺錢模式。
我隻能說,謝天謝地,我學會了你在這本書裏將會學到的東西,把自己從“溜溜球”的模式拉出來,重新設定為收入穩定增長的模式。今天,我還是會像以前一樣,在一切都很順利的時候冒出很衝動的念頭,想要改變什麼(然後毀了我自己),不過我的腦子裏有了一個新的檔案來幫我觀察這種感覺,並對這種感覺說:“謝謝你的建議,但是現在我們要重新聚焦,回去工作。”
另一個例子發生在我舉辦的一場討論會上。這場討論會結束後,一如往常,學員們排著隊到台前找我簽名,向我打招呼,或是說謝謝。我永遠忘不了一個老先生,他哭著走向我,哭得上氣不接下氣,不斷用袖子擦眼淚。我問他怎麼了,他說:“我今年六十三歲了,一直在看書,隻要有相關的課程我就去參加。每一個有名的講師我都見過,也試過他們教的東西。我試過股票、房地產,還有十幾種其他的生意,後來回學校念MBA(工商管理碩士),我學到的知識比十個人加起來都多,卻從來沒有在賺錢這件事上成功過。每次總是開始很棒,到最後卻一無所有,這麼多年來我從不明白為什麼,我想我大概是個笨老頭吧……
“直到今天聽完你的演講,體驗了你所帶領的這整個過程之後,我終於豁然開朗。我本身的資質沒有問題,隻是我被洗腦了。我父親的財富藍圖不斷在我身上帶來報應。我父親經曆過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最低潮,每天出去找工作或是做生意,然而回家時總是兩手空空。假如我四十年前就知道你這個關於模仿和藍圖模式的理論就好了。我實在浪費太多時間去學習其他知識了。”說完,他哭得更厲害了。
我回答道:“你所學到的知識沒有浪費你的時間。它隻是潛藏在‘心靈銀行’中等待機會施展。現在你已經建立了一個‘成功藍圖’,你所學到的每一項東西都有用處,而且你會一飛衝天。”
在聽到某些話的時候,人們會知道那是真理。隻見他的臉色逐漸開朗,深深一呼吸,然後臉上浮出一抹燦爛的笑容。他緊緊擁抱著我說:“謝謝你,謝謝你,謝謝你。”
我後來收到他的信,他說一切都好。他在過去十八個月所累積的財富比過去十八年加起來還多。我真高興聽到這個消息。
所以,你或許擁有了全部的知識和技能,但如果你的“藍圖”不是以成功為目標的話,那麼你的金錢與財務狀況仍然不會好看。
來參加我們課程的學員,有許多人的父母經曆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或熬過經濟大蕭條。當這些學員聽到父母親的經驗會影響他們的觀念和處理金錢的習慣時,往往大為震驚。有些人揮霍無度,因為他們認為“你可能一夜之間就失去所有的錢,所以不如在有能耐的時候盡量享受”。有些人則完全相反,他們把錢都儲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這裏要送你一句金玉良言:“未雨綢繆”固然是一句好話,卻可能帶來後患。我們另一套課程裏教導了一項法則:“意念”的力量很驚人。如果你存錢是為了不時之需,那麼你不會得到別的,你就是會等到那個有狀況的“不時”出現!所以別再那樣想啦,與其未雨綢繆,不如專心為了將來的快樂日子,為了終於不必再擔心錢的那一天做準備— 根據意念法則的原理,你所預期的,你一定會得到。
前麵提到,在金錢方麵,大部分人的態度會和父母親相似,或者完全相同。可是另一些人卻與父母的方式截然不同。為什麼會這樣?這和憤怒、叛逆有沒有關係?其實,簡單講,這完全跟你有多生他們的氣有關。
可惜我們小時候沒辦法對父母說:“爸,媽,我想跟你們說一件事。我不喜歡你們處理金錢的方法,不喜歡你們的生活方式,所以,等我長大,我的方法會跟你們完全不一樣,我希望你們能了解。晚安,祝你們好夢。”
事情沒有那樣發生,相反地,如果時機不對,我們被惹惱了,通常我們會氣急敗壞,說出狠話:“我恨你。我永遠都不要變成你這樣。我長大以後會很有錢,可以買任何我想要的東西,才不管你喜不喜歡。”然後我們會跑進房間,用力摔門,砸枕頭或是把手邊的任何東西到處亂丟,以此發泄怒氣。
許多出身貧窮家庭的人會對自己的背景感到憤恨,心生叛逆,這些人通常會外出打拚變成有錢人,或是至少懷著要出人頭地的動機。不過,他們喉嚨裏會哽著一口氣—不管賺了多少錢,不管是不是沒日沒夜地拚命工作想要成功,他們通常都不快樂。為什麼?因為那股驅使他們追求財富的原動力是憤恨。因此,金錢和怨恨在他們的心裏糾結,越是有錢,越是想多賺一點錢,他們就越滿懷怨氣。
後來,他們內心的自我會說:“我受夠了老是這樣發脾氣,把自己搞得很累。我隻想過幸福平靜的日子。”於是他們自問—問那製造出這種心態的同一個心靈—應該怎麼辦。所得到的答案是:“如果你想擺脫怒氣,應該先把燙手山芋給扔了。”他們接收到這個指引,在潛意識裏想把錢給甩掉。
結果他們花費超支,投資錯誤,為了離婚付出巨大代價,或者因為某些原因而毀了自己的事業。不管如何,這些人現在總算高興了—是嗎?錯!現在情況更糟了,因為他們仍然怨氣衝天,而且還花光了錢。
他們丟錯東西了!
他們把錢丟開,而不是把憤怒扔掉;他們丟的是“果”而不是“因”。他們對父母和家庭的憤恨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除非能消解這份怒氣,否則不管他們是貧是富,都不可能真正感到快樂或平靜。
追求財富和成就的原因或動力,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如果你的動力來源並不是正麵的,例如你是出於恐懼、憤怒而想致富,或者隻是為了“證明”自己而想成功,那麼你的錢永遠不會帶給你快樂。
為什麼?因為你不可能用錢來解決這其中的任何一個問題。以恐懼為例,我在訓練課上詢問學員:“認為恐懼是追求成就的最大動力的,請舉手。”沒有幾個人舉手。然而當我問道:“認為安全感是追求成就的主要動力的,請舉手。”幾乎所有人都舉手了。要知道,“追求安全感”和“恐懼”這兩種動機,說穿了其實是很相似的東西。追求安全感,是出於不安全感,而不安全感基本上便是一種恐懼心理。
致富法則:
如果你的動力來源並不是正麵的,例如你是出於恐懼、憤怒而想致富,或者隻是為了“證明”自己而想成功,那麼你的錢永遠不會帶給你快樂。
那麼,賺更多的錢可以消除恐懼嗎?別異想天開了!為什麼?因為金錢不是問題的根源,恐懼才是。更糟的是,恐懼不隻是一個問題,它還是一種習慣。因此,賺大錢隻是改變了你的恐懼的樣子。
假如我們破產了,往往會害怕無法東山再起,或是錢賺得不夠多。但是,一旦我們成功了,內心的恐懼通常會轉變成“萬一我失去了我已經賺到的一切,該怎麼辦?”,或是“所有人都想拿走我的錢”,或是“我會被國稅局榨幹”。簡單來說,除非我們能找到這個問題的根源,把恐懼消除,否則再多的錢也幫不上忙。
當然,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大部分人都寧願在有錢的時候擔心會失去一切,也不願口袋空空。不過,這兩種生活方式都不是一般人承受得了的。
很多出於恐懼心理而拚命想賺錢的人,是把獲得財富當作一種證明自己“夠好”的方式。這個難題在本書第二篇會詳加討論,然後你就會明白,再多的錢也不可能讓你對自己滿意。你會成為現在的樣子,並不是金錢造成的。而你心中那個“永遠必須證明自己”的課題,變成了你習慣的生活方式,你根本沒有察覺到它在折磨你。你說自己是功成名就人士,苦幹實幹,意誌堅決—這些特質都不錯,唯一的問題是:你為什麼會這樣?推動這一切的根本動力到底是什麼?
那些被某種力量驅使著要證明自己夠好的人,覺得生活中一切的人事物都“不夠”,而再多的錢也不能減輕這種痛苦。再多的錢或其他物質,都不可能使這種人的內心得到滿足。
我要再強調一次:問題都在你自己身上。記住,你的內在世界決定了你的外在世界,如果你認定自己不夠好,你就會把這個想法合理化,並且創造出那個“不夠”的現實狀況。相反地, 如果你相
信自己是富足的,你也會把那個信念合理化,並且創造出富足豐盛。為什麼?因為“豐盛”會變成你的根源,自然而然成為你的生活方式。
你要在心中劃清界限,不要讓憤怒、恐懼成為你追求財富和證明自己的動力,然後你就可以建立新的聯結,讓你賺錢賺得很有目標,覺得自己有所貢獻,而且從中得到喜悅。這樣一來,你就永遠不必以擺脫金錢來得到快樂。
與父母相背而行,不盡然都是錯的。如果你是個叛逆的孩子(排行老二的孩子往往如此),而家人的理財習慣不好,那麼你跟他們不同反而可能是好事。但如果你的父母很有成就,而你卻反抗他們,那麼你可能會陷入嚴重的財務問題。不管你是哪種狀況,重要的是你要認清楚一件事:你的生活方式,與雙親的金錢觀,或者其中一人的金錢觀,有密切的關聯。
第二個改變的步驟:你在模仿誰
察覺:想一想父母處理金錢的方式和習慣是怎樣的,你跟他們有哪些地方是完全一樣的,哪些是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把這些寫下來。
理解:這個模仿步驟如何改變你的財務生活?把它寫下來。
劃清界限:你明白這個方式隻是你後天學習的,並不是你自己原本有的嗎?你明白現在你有權利選擇改變嗎?
這是我的宣言:
請你把手放在你的心上,大聲說:
“我所模仿的金錢觀念是他們的。我現在要選擇自己的方式。”
現在,摸著你的頭說:
“這是有錢人的腦袋!”
第三種影響:特殊事件
第三種使我們受到製約的重要因素是特殊事件。你小時候,對於金錢、財富和有錢人有什麼經曆或體會?這些經曆太重要了,因為它們會形成你一生的信念或是幻想。
讓我舉個例子說明。有個名叫喬希的護士來參加密集訓練課程。她的收入很高,但不知為什麼總是會把錢花光。我們深入了解後發現,她十一歲的時候,有一次與父母和姐姐去中餐廳吃飯,這期間,她父母又為了錢的事而針鋒相對。她父親站起身,大吼大叫並捶打桌子。她記得父親的臉一會兒泛紅一會兒發青,然後心髒病發,倒在地上。喬希是學校的遊泳校隊隊員,學過心肺複蘇術,於是立即為父親做急救,但仍然回天乏術。父親死在她的懷裏。
因此,從那一天起,在喬希的心裏,金錢就和痛苦緊密相連。也難怪她成年以後會出於潛意識揮霍掉所有的錢,以減輕內心的痛苦。有意思的是,她選擇了當護士。為什麼?也許她還想要挽救她父親的生命?
在我們的訓練課程裏,我們幫喬希找出她舊的財富藍圖,並且加以修正。今天,她正大步邁向財務自由之路,也不再當護士了—並不是她不喜歡護士這份工作,而是因為她從事這份工作的原因是錯誤的。她現在是財務規劃師,也是一份助人的工作,不過是一對一的工作—深入了解客戶過去的程式如何控製了他們今日的理財方式。
我再舉一個更接近核心的例子。我太太小時候隻要聽到賣冰激淩的貨車接近的叮當鈴聲,就會跑去找媽媽要硬幣,她媽媽總是回答她:“對不起,親愛的,我沒有錢,你去找爸爸要。爸爸才有錢。”我太太便跑去找爸爸要,然後開開心心地去買冰激淩吃。
日複一日,同樣的狀況不斷重複,那麼,我太太最後會學到什麼樣的金錢概念呢?
第一個就是,男人才有錢。所以我們結婚後,你猜她會期待我怎麼做?沒錯,拿錢回家。我告訴你,這回她要的可不僅僅是硬幣而已,她的段數已經提高了。
她學到的第二個概念是,女人沒有錢。如果她媽媽(她的模仿對象)沒有錢,顯然她也應該如此。於是她在潛意識裏就會想花掉所有的錢。這件事,她做得十分徹底。你給她一百美元,她花一百美元;你給她兩百美元,她就花兩百美元;如果你給她五百美元,她就把五百美元花光;如果你給她一千美元,她會花一千美元。後來她來上我的課,學會了各種財務杠杆的技巧。我給她兩千美元,她可以花掉一萬美元!我試著向她解釋:“親愛的,你這樣不對。財務杠杆的意思是我們應該拿到那一萬美元,而不是花掉它。”不知為何,她就是聽不進去。
我們不會為別的事吵架,隻會為錢的話題爭執。這差一點使我們賠上了婚姻。當時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對於金錢的看法如此截然不同。對我太太來說,金錢意味著立即的享受(就好像她小時候享受她的冰激淩一樣)。我則相反,從小就相信必須不斷累積金錢,才能換取自由。
對我來說,不管我太太什麼時候花了錢,她花掉的都不是錢,而是我們未來的自由。但是對她而言,不管何時,我隻要阻止她花錢,就是在剝奪她人生中的享受。
感謝老天,我們後來都學會了修正自己的財富藍圖,更重要的是,我們為了兩人的婚姻而創造了第三份財富藍圖。
這一切努力有用嗎?這麼說吧,我這輩子至今遇到過三項奇跡:
第一,我的女兒出生。
第二,我的兒子出生。
第三,我太太和我不再為錢而爭吵!
統計數字顯示,導致婚姻破裂的頭號殺手就是錢。人們會為錢吵架,背後最大的原因不是錢本身,而是夫妻兩人的“財富藍圖”無法配合。重點不在於你有多少錢,或者你根本沒有錢,重點是,如果你的財富藍圖與對方不一致,那就麻煩了。這個道理,對於夫妻、情侶、家人,甚至商業夥伴都可以成立。所以,你要了解的是財富藍圖的問題,而不是金錢的問題。一旦你能看出對方的財富藍圖,你們就能用適合你們雙方的方式來相處。
如何看出對方的財富藍圖?首先你要開始知道並接受,你夥伴的“財富檔案”可能與你有所不同。知道之後,不要覺得沮喪,而要用諒解的態度麵對。盡可能去理解你的夥伴在錢這件事上最在乎的是什麼,並找出他的動機是什麼,有沒有哪些恐懼。用這種方式,你就可以從原因下手,而不是一味去對付結果,這樣才可能改善彼此的關係。如果不這樣做,你根本別想改善你與對方的關係。
我們的密集訓練課程會讓你學到,如何辨識你合作對象的財富藍圖,如何創造你們倆的嶄新財富藍圖,讓它來幫助你們,得到你們想要的好處。它可以幫助大多數人解除人生幾種重大痛苦中的一種。
寄件人:黛柏拉·查米托夫
收件人:哈維·艾克
主旨:我在錢這件事上得到了自由!
哈維:
今天,我坐著什麼都不必做就可以有十八份收入進賬,而且我不需要再工作了。是的,我很富有,不過重要的是我的生命變得富裕、快樂而充足!可是以前不是這樣。
以前,金錢一直是我的負擔,我把理財的事情交給陌生人打理,所以我不需要自己花心思。上一次股市崩盤,我幾乎失去了全部,而我竟然是等到一切都遲了才發現自己快要完蛋。
更嚴重的是,我失去了自尊。恐懼、羞恥和絕望把我擊垮了,我躲開所有的人,一直在懲罰我自己,直到我被拖去參加你的訓練課程。
在那個讓人脫胎換骨的周末,我重新拿回自主權,決定要自己掌握自己的錢和自己的理財命運。我采用了財富宣言法,原諒了我過去的錯誤,從心底相信自己值得擁有財富。
現在,我覺得管理自己的錢是很有意思的事!我在錢這件事上得到了自由,也知道我永遠都會這樣自由,因為我像有錢人一樣思考!
謝謝你,哈維。謝謝你。
第三個改變的步驟:特殊事件的影響
你可以和夥伴一起做以下的練習。
坐下來,回想你們關於金錢的記憶—你小時候聽到的話、你家庭的習慣模式,以及曾經發生過的重大事件。另外,要知道錢對於你的夥伴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是享樂,還是自由?是安全感,還是身份地位?這麼做,可以幫助你們找出雙方目前的財富藍圖,也能幫助你們發現彼此在這個問題上的衝突。
接著,討論你們想要一起得到什麼—不是你們個人的目標,而是你們兩人以夥伴關係想得到什麼。一起決定你們倆在金錢和成功方麵的共同目標是什麼、態度是什麼,然後把你們協議遵守的態度與行動寫下來,貼在牆上。日後如果發生了問題,就用溫和的方式提醒對方,當初你們在客觀而理性、不被舊的財富藍圖所困的時候,曾經一起決定的事情。
察覺: 你小時候曾經遇到哪些與錢有關的事,在情緒上或情感上產生了重大反應?
理解: 這個事件如何影響了你目前的財務生活?把它寫下來。
劃清界限: 你知不知道,這種生活方式隻是你後天學習來的,並不是你原本有的?你知道你現在可以選擇改變它嗎?
這是我的宣言:
請你把手放在你的心上,說:
“我要放開我以前那些沒有正麵意義的金錢經曆,
我要創造新的富裕的未來。”
現在,摸著你的頭說:
“這是有錢人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