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拿到這本書,我並不是在通讀一遍之後才開始翻譯的,而是邊譯邊讀,所以,我逮著了一個大懸念,著實被吊了幾個月的胃口。

什麼懸念呢?

按照我們中國出版業的“慣例”,像這類以教人致富為目的的書裏麵一定會有不少“秘籍”,也就是具體的操作方法。

人到底做哪行;到底怎麼做;第一步怎麼走,第二步怎麼走;遇到什麼問題,應該如何應對……這些才是此類書籍的精華所在,也是吸引讀者的關鍵所在。

換言之,一般來說,“傻瓜式操作術”是這類書最大的賣點。

我以為,這應該是出版業的常識。

沒想到,帶著這個巨大的懸念翻譯了大半本書,我也沒見到這方麵的內容。隨著所剩篇幅越來越少,離終點越來越近,我知道,這件事已經很渺茫了。最後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不過,我心中的不解依然存在。

這是為何?

作者沒有素材嗎?不可能。最起碼,他寫一個自傳式的東西總不會太難吧?他把自己創業過程的細節記錄、解釋抑或分析一番,便是一篇極佳的指南啊!畢竟作者本人就是成功地從工薪族變身為身家億萬的富豪,成功地實現了人生的小目標,達到了財務自由境界的親曆者,寫出來應該得心應手啊!而且既然是親身經曆,他寫出來也必然會極具說服力和吸引力,會讓這本書更有魅力,更具賣點,不是嗎?

作者為什麼不寫呢?

真是奇怪,難以理解!

我後來好好想了想,又豁然開朗了,甚至開始為作者的用心良苦深表敬佩。

很顯然,對指南或者傻瓜式操作手冊之類的東西心有期待,這件事本身就是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礙。

這就叫心術不正。而心術不正之人,無論得到多麼詳細的指南或操作手冊,他也成功不了,甚至有可能根本不會照著書上的內容做。理由很簡單,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一來不容易有真正深刻、透徹的理解,二來也不會被真正重視乃至珍惜。

一旦得到了這本指南或操作手冊,大多數人恐怕會這麼做:

其一,扔到一邊,一切照常。因為他們會這麼想:“反正這本書寫得這麼清楚,什麼時候照做都行,不著急!”然後,那本被棄於角落裏的書一萬年也不會再有出頭之日。

其二,依葫蘆畫瓢,立馬照做,遇到挫折,立馬放棄。其行為的邏輯是:既然是指南或操作手冊,必須一試就靈。它一旦不靈,必是騙人的!

可見,你給讀者指南或操作手冊,其實是害了他們。你的行為在某種意義上與詐騙無異,其本質是用迷藥灌暈讀者,然後通過某種東西掏他們腰包裏的錢——明知這個東西對他們一無是處。換言之,你的目的是賺錢。

總之,至少在發家致富、改變人生這件事上,指南、操作手冊之類的貨色是完全不靠譜的。同一個項目,同一套方法,在同樣的條件下,兩個人去做,結果也可能會有天壤之別。

為何如此?

心也,腦也,思維也。

你的心態、你的態度、你的思考,決定了你的行為以及行為的結果。這才是根源所在,才是真正重要的地方。

難怪作者會舍棄如此重要的寫書賣點,全程專注於思想解放的主題——正因為是過來人,是親曆者,他才會深刻地理解哪些東西有用,哪些東西沒用。

因此,他寧可違背市場規律,也不願迎合市場,違背初心。這就意味著此書的潛在讀者可能未必會有那麼多。

當然,作為一個成功人士,他必然不差錢,不指望著寫書發財,所以這一點也肯定給他提供了不少底氣。

其實話又說回來,即便有那麼一本真正管用的指南或操作手冊,最重要的依然是如何改變思想。指南或操作手冊與本書的最大區別,可能在於對重塑思維結構的具體操作方法會有一些更為細致、具體的描寫。

即便如此,該操作方法的核心也必然離不開兩個關鍵詞:理論和實踐。

讀者一方麵要看書,一方麵還要試一試。他試對了,繼續;試錯了,再來;一錯再錯,就多去看幾本書,多找幾個高人指點。

除此之外,他別無他途。

創業難,守業更難;創業精,守業更精。

所有這些關於創業和守業的精髓與艱難,均可從本書中窺見一斑。此是為經典。

南勇

於河北石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