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話時,那仆婦一臉的喜氣,還亮了亮手腕上的玉鐲子:“這就是許婆子的當家的從遼東帶回來的,許婆子連眼睛都沒眨就送給我們了。”
簡書山一見那玉手鐲反的光,就發現水頭不錯,雖算不得稀罕,可也值得七八兩銀子了。
想著那灶上的許婆子竟出手如此闊綽,也不知她當家的到底發的什麼財。
在屋裏聽得動靜的王氏也跟了出來,聽得仆婦的這一番說辭後,就讓人將許婆子給叫了過來,同那許婆子打聽起她男人發財的事。
也不知那許婆子是毫無城府,還是她在故意炫耀,不過三言兩語的功夫簡書山兩夫婦就從那許婆子的口中得知她男人跟著一群人闖關東,結果在關外發現了一個金礦。
去的人都發了財,而她男人這次回來,就是想帶更多的人去關外挖金礦。
天下還有這樣的好事?
夫妻倆均在對方的眼中看到了驚喜。
夫妻倆困在這京城裏,正是苦於沒有發財的機會,沒想機會就這樣送上門來了。
“你男人有沒有說要帶什麼樣的人去?”王氏就同那許婆子仔細打聽了起來。
“這我男人沒說。”許婆子很是幹脆地道,“不過總得是扛得動鋤頭,挖得了地的吧!”
扛鋤頭挖地?
簡書山也動了心,他在洛城不就是扛鋤頭挖地的麼!
他要是能跟著這許婆子的男人去了遼東挖金礦,說不定隻要得一兩年,自己也能像許婆子的男人一樣,衣錦還鄉。
到時候他看誰還敢小瞧了他!
“不如,讓你男人也帶我一個吧!”簡書山就試探著問。
那許婆子就一臉驚訝:“東家您這是在說笑吧!像您這樣的人家哪裏還需要像我們這樣出門賺營生。”
王氏卻生怕錯了這個發財的機會,同那許婆子道:“我們也是苦人家出身,到這京城來原本是想來投靠妹妹妹夫的,沒想妹妹妹夫靠不住,眼看著就要坐吃山空了,不得不想法子賺錢了!”
“既然是這樣的話,我回頭去和我們家那口子商量一下。”許婆子一臉為難地道,“我去問問他能不能帶上東家。”
得了許婆子的這句話,王氏這才放了那許婆子出府。
夫妻倆又合計了一晚上,覺著光聽許婆子一個人這麼說,有些不放心。
簡書山便決定第二天一早,出去親自訪一訪。
簡書山這一去就是一整天。
王氏就在家等得心浮氣躁。
等到晚上簡書山回來後,王氏就迫不及待地問:“怎麼樣?”
“那許婆子家是真的發財了!”簡書山就感慨著,“她男人這次回來,是為了給大兒子娶媳婦的,特意買了個新宅子,還買了四五個仆婦,今日一堆人上他們家祝賀呢!”
“我也隨意買了點東西上了門,”簡書山就指使著王氏給他倒了茶,“屋裏一水的新家具!待客用的都是京城榮寶齋的果子糕點,就連那茶,我嚐著都和妹夫家的差不多。”
“到了吃飯的時候,上的是春熙樓的席麵!聽說是他們家特意從春熙樓請的廚子做的!”
王氏聽著就開始咋舌:“這有錢,也不是這麼禍禍的吧?”
“你懂什麼,人家有錢!就不在乎這個了!”簡書山就白了王氏一眼,“而且我今日還打聽到了,那許婆子的男人,隻是去了一年,就賺了這麼多錢回來!”
王氏一聽,竟隻要一年,就更加眼熱了。
“我特意同那許婆子的男人私下談了談,他說可是可以帶我們去,不過就是得年前就走!說是去晚了,趕不上春風化凍,到時候好地方就都被別人搶了。”簡書山就同王氏商量著道。
王氏哪裏還顧得上這麼許多。
“年前走就年前走!”她就慫恿著簡書山,“咱們一家人在哪不是過年,何必留在京城裏看別人的臉色?等我們發了財回來,看誰還敢輕瞧了我們。”
簡書山覺得也是這麼個理。
過了一夜,他又去尋了許婆子的男人。
許婆子的男人卻告訴他,求著要跟去遼東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而他又帶不了那麼多人,因此隻能悄悄地走,若真想跟著去遼東,那就趕緊回去收拾好,這兩日就準備出城。
若覺得沒有異議,就同許婆子的男人簽下一份文書,大意是他是自願去遼東的,以免有人以為許婆子的男人是人販子。
簡書山一想,覺得許婆子的男人說得很在理。
這發財的事,去的人多了,還能發什麼財?
當然是人越少越好。
他就大筆一揮,簽了名。
回了向陽街胡同的簡書山給簡氏寫了封有些含糊的信,隻說自己帶著王氏還有小寶兒發財去了,勿念。
當簡氏拿到這封信的時候,簡書山等人早就隨人離了京。
而得知這一消息的石錦繡則是輕輕地笑了笑,她沒想到唐全他們還真把這事給辦成了。
唐全以前在鎮撫司當差時,就沒少幹過挖坑給人跳的事,算是輕車熟路。
可這一次能進行得這麼順利,主要還是簡書山太過貪心,一聽到有財可發,就顧不得其他了。
好在石錦繡隻想將他們弄出京城,而不是想要他們的命,此去遼東的路上,又有林燮的人一路打點,簡書山在路上倒也沒吃什麼苦頭。
等到了遼東後,許婆子的男人幫著簡書山一家人落了戶,就在簡書山心心念念等著去挖金礦時,當地的縣尉卻帶人上了門告知他,他們一家已入了當地的籍,以後就算他們當地人了。
說完,他們還拿出了之前簡書山同那許婆子男人簽的文書,那竟是一份自願將戶籍遷入遼東的同意書。
簡書山整個人都懵了,就有些後悔當年沒能跟著父親好好讀書識字。
他就趕緊去尋許婆子的男人。
這才發現人家早就人去樓空了。
他又去尋了與他同來遼東的人,才知道根本沒有什麼挖金礦的事,大家都是為了能分到田種地,才願意背井離鄉地遷徙來這兒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