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必賞,過必罰,嶽公真乃古之賢君也。”
陳叢一記馬屁過後,繼續道:“不如同表袁耀試領揚州,鎮於九江。玄德兄亦試領揚州,鎮於廬江。二人中軍政皆有建樹者則領揚州牧,稍遜一籌者,則遷豫州牧。”
劉備驀然抬眸,怔怔望向陳叢,心裏多少有些感動。
一而再再而三的善意,凡之恩義者,又怎麼可能完全不領情。
道義歸道義,情感歸情感。何一而論?
與上回的斷然拒絕不同,這回劉備未曾拒絕陳叢的善意,隻在袖下抱拳,微躬身以拜之。
名義上,他與袁耀同為代領揚州牧,實際上的待遇天差地別。
無論如何,袁耀為袁術嫡長子,出自汝南袁氏,不僅可以繼承袁術的政治遺產,亦能從汝南袁氏借到名望。
且其勢力本就延展至揚州小半。
其任州牧,一統揚州難,但僅格據一方,也不是誰人都敢招惹的。
而他試領揚州牧,則是交惡董卓所付出的代價。
如今已是損兵折將,再若置身揚州泥潭,以微薄之名鎮南地諸侯,結果隻能是眾矢之的。
而陳叢一句話等於是將他從泥潭中摘了出去。
至於調任豫州牧...
實領也好,虛授也罷,總歸是不能比在揚州更差了。
“少跟咱家打馬虎眼,無論如何袁術也為謀逆之賊!”
“嶽父這就錯怪袁術了,其實袁術也不想反,實在是身邊有小人蠱惑人心。”
“誰?”
“楊宏。”
董卓愣道:“這人呢?”
“死了。”陳叢抬手一指紀靈:“不過有紀靈為證。”
“前陛下所立司徒楊宏確為奸佞,以為末將手刃。”
紀靈一臉坦然,他嘴裏本來就無有半句假話,沒什麼好心虛的。
“...”
李儒適時進言道:“賢上庸下。索性袁氏終是迷途知返,且首惡元凶盡死。子寧所進之言大善,嶽父不妨納之。”
“哦?”
董卓看看李儒,再看看陳叢...
總覺得自家女婿在這孫婿麵前,多少與心目中那冷酷多謀的毒士有些出入...
雖說大家以利益勾連,但起碼的親疏遠近總得分得清楚吧?
偏是最為親近的兩個女婿,整日跟孫婿眉來眼去個沒完。
此時董卓最為慶幸的是留下牛輔長安守家。
李儒再如何,起碼還保留著一定的分寸。牛輔那貨,董卓想起來就腦仁疼。
特別是在他早先默許、放縱過兩次以後。
那廝恨不得一天把泰阿擦拭八百遍!
其實又何止是兩個女婿...
董卓強笑著撈過陳叢,滿臉橫肉抵近,從牙縫中低喝道:“袁術狗賊死了!咱家若是聽到那廝死而複生。”
陳叢若無其事般笑著掃過一眾,小聲回道:“嶽公放心,那廝狗頭不都獻於嶽公了?若他當真死而複生,婿必手刃之。”
“阿白近日生產,無論如何,你為嗣兒生父。”
“無需嶽公提醒,婿自曉得。”
“如此,便依你言。就算咱家托請,還請你這混賬記清自個身份。”
呃...
陳叢早知如此行事必定落下埋怨,好在埋怨不深,大不了以後多送點異域風情唄。
禮多人不怪嘛。
“那就多謝嶽公咯?”
“哼。”
董卓攤開手:“拿來吧。”
“啥?”
“傳國玉璽!”
陳叢:...
......
......
機關算盡太聰明。
陳叢終究是...再一次...弄丟了男人夢想。
原先他還打算攛掇曹操篡位時,學著蜜水兒搞個天授玉璽那一套,好歹混個親王爵回來。
結果...
他當然沒辦法當著董卓麵昧了玉璽。
蓋因為如今的董卓其實和劉跑才是同一路貨色,為正兒八經的大漢忠貞。
他這以玉璽謀前途之舉,看在董卓眼裏恐怕拿著老二的前途為老大鋪路。
畢竟...
陳牘才是承襲陳叢爵位之人。
陳叢是親王還是亭侯,跟董嗣沒有半毛錢關係。
為防徹底惹毛嶽公,陳叢終究還是交了。
隨後。
袁耀大義滅親、仲帝袁術受刺身死的消息,在半日之內傳遍了整個壽春。
人們還來不及惶恐,卻發現城外涼軍開始撤軍了。
壽春如故,隻不過其主從袁術變成了袁術。
豫章如故。
汝南如故,涼軍退去後張勳第一時間前往壽春袁耀處請罪,得免。
汝南未亂也豫州如故。
唯一的變數出在廬江...
涼軍圍城時,時任廬江太守劉勳並未發兵增援袁術任其自生自滅。
事實上也確如劉勳料想一般——二十萬西涼強銳圍城,袁術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死定了!
他又何必為了一個死人搭上自己?
誰承想,袁術確實‘死了’,結果豫、淮之地還能姓袁...
劉勳除了暗罵董卓有病之外,隻能被迫自立門戶。
甭管人家袁耀幹了什麼,是殺了爹還是亡了國。
人家是主,且為當朝相國董卓所表,有陳無敵從中說和,人品爛透了也不會如何。
但他身為人臣不救主危,那就是取死有道。
他若再向壽春示好,莫說重用了,以後袁耀能不能放過他還是另外一說。
袁耀那肯定是去不了了。
但劉勳同樣不想去投另外一個試領揚州牧劉備。
這劉備,本身就是個破落戶,還是北人不習水戰,兵不過三千之數,將不過關張二人。
憑他一郡太守,實力堪稱十倍於劉備。
就這樣一個人,還想試領揚州屯於廬江?
於是。
劉備上任途中毫無意外被劉勳出兵驅離。
“大哥,俺說這劉勳狗賊就是死有餘辜,當初這廝按兵不動,八成就是打著坐等袁術兵敗去投董卓的注意。如今西涼軍退,本就落了個進退兩難的境地,竟還瞧不起咱哥仨。要俺說,直接強攻了廬江全境了事!”
“三弟莫要衝動,咱哥已經有了計較。”關羽捋須笑勸。
張飛再看劉備,見其一副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之姿,奇道:“大哥,你說,我等如何計較。”
撥轉韁繩之際,劉備再觀廬江劉勳軍一眼。
沉聲道:“回轉右北平,借兵,討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