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番外·鬥富

王衍的弟弟王澄,字平子,曾被哥哥王衍評價為第一,(第二是庾敳庾子嵩,第三是王敦)。並說自己不如弟弟王澄“落落穆穆然”,從此,王澄也是名聲大噪,很多經過王澄評價的人,王衍就不再品評了,總說:已經平子啦。哥哥王衍這樣評介,我們猜測讓族弟王敦心裏肯定不是滋味,大約也為後來王敦殺王澄埋下了伏筆。

中朝名士,是相對於東晉時代的名士而言的,根據《名士傳》的記載,大致有裴楷、樂廣、王衍、庾敳(音:愛)、王承、阮瞻、衛玠、謝鯤八人,其實,這8人隻是當時身處上層的名士代表,上層的名士中,還有郭象、孫楚等人。不過,在我看來,象羊琇、王濟、石崇等人,他們很多言行也斐然可觀,獨具魅力。除此而外,還有地位較低的下層名士,《晉書》將其與阮籍放在一起,他們大致有:胡毋輔之、畢卓、王尼、羊曼、光逸等人。這些名士們形成了晉代獨特的風景。

先說說孫楚,孫楚,字子荊,山西太原人,和王渾兒子王濟從小關係都很好。因為孫楚恃才傲物,年到40還沒個一官半職,萌生隱居之念,對王濟(王武子)說:“我找到了一個絕佳的隱居之地,可以枕流漱石。”本來枕石漱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枕著石頭休息,就著流水漱口,可是孫楚說的快了,給說翻個了。王濟聽罷哈哈大笑,揶揄道:“清水可以當枕頭睡覺,石頭可以當溪水漱口嗎?”孫楚這才發覺自己說錯了話,要改也來不及了,他將錯就錯,即刻應聲說:“我說的枕流就是用水洗耳朵,我說的漱石就是用石頭來磨礪牙齒啊!”從此,枕流漱石成為一個新的典故。王濟是並州的州大忠正,在郡裏中正把品名給王濟的時候,輪到孫楚,王濟說:“此人不是你們能品的,我親自來。”於是品題為:“天才英博,亮拔不群。”讚揚備至。孫楚的老婆死了,孫楚作哀悼詩讓王濟看,王濟看後說:“我不知道文章是來源於感情,還是感情來源於文章,讀罷以後,讓人淒涼,增加了伉儷之情。”

王濟本來是司馬炎的寵臣,曾經一天,和孔恂、王恂、楊濟一起在司馬炎身邊,司馬炎得意地說“這一下子,我身邊可以說是恂恂濟濟啦!”後來,“恂恂濟濟”比喻人才彙集,宋代的詩人曾協的《謝翁子亨惠詩》就有:“為愛高門足鳳麟,恂恂濟濟燕雙親”之句。王濟總是大大咧咧的,他曾經和司馬炎下圍棋,精力集中的時候,不知不覺把腳丫子伸到棋盤下麵,這時,孫皓也在一邊看下棋,王濟問孫皓說:“你怎麼那麼喜歡剝人臉?”孫皓諷刺王濟說:“我看到那些個對君主無禮的,就剝。”因為王濟苦諫不要趕走齊王而得罪了司馬炎,再加上王濟的堂哥王佑和王濟關係不好,經常說王濟的壞話,一次,司馬炎對王濟的姐夫和嶠說,我想把王濟叫來,好好地罵他一通,再給他加官進爵,你看怎麼樣?

和嶠回答:王濟這人英俊而又直爽,恐怕不會屈服。司馬炎不聽,還是把王濟叫到宮中,狠狠地責罵了一通,司馬炎罵舒服了,最後問王濟說:你知不知道內疚?王濟回答:每每想到“尺布鬥粟”這個童謠,我都為陛下您感到羞恥。(《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引民間歌: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王濟還是在說齊王的事情。)他人可以使親戚疏遠(指司馬炎),而我王濟卻不能使親戚親近(指自己和堂兄王佑),因此,我為陛下您感到內疚。說得司馬炎臉上紅一塊紫一塊的,張口結舌。

王濟比自己的老爸王渾還早死,死的時候,洛陽所有的名士都來吊喪,而孫楚一生隻敬重王濟,卻最後一個到來,《世說新語》記載,他“臨屍慟哭,賓客莫不垂涕”。哭畢,孫楚對著靈床說:“你經常喜歡揶揄我,讓我學驢叫,今天我就為你好好地叫一回。”然後,俯下身子,模仿驢的樣子,做出驢的叫聲,學得惟妙惟肖,弄得吊喪的賓客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孫楚抬起頭來,對所有的人惡狠狠地說:“(老天)竟然讓你們這樣的人活著,讓這個人死啊!”——用驢鳴送葬的事,還有一次:那是在曹魏時期,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在217年去世的時候,當時的曹丕還是世子,帶著大家為王粲送葬,曹丕對大家說:“王粲生前喜歡聽驢叫,我們大家各學一聲驢叫為他送葬吧。”

於是,一片驢叫之聲。

《名士傳》中記載的王承,我個人認為還不能算做是中朝名士,他的爸爸王湛(王渾的弟弟,王濟的叔叔,王濟和王承是堂兄弟)倒可以算作是中朝名士,因為,根據《晉書衛玠傳》記載:“於時中興名士,唯王承及玠為當時第一雲”,把王承和衛階作為東晉中興名士看待,被推許為東晉初年第一名士,在王導、衛玠、周顗、庾亮等名臣名士之上,,因此,王承王安期(王渾的侄子)的故事,我們留作以後再說。倒是他的爸爸王湛言行也有可觀,後代的人稱太原王家王湛這一支中,王湛最優。

開始的時候,王濟看不起他這個叔叔,吃飯的時候,大家麵前都有菜,就不給王湛麵前放。王湛隻是從容地讓人把菜端來而已,沒有任何不悅之色。有一次,王濟去王湛家,看到王湛在看《周易》,很不以為然地問:“叔父還看這?”王濟讓王湛說說易理,王湛說的都是王濟聞所未聞的道理,王濟從來沒把這個叔叔放在眼裏,聽過之後,肅然起敬,流連忘返,悵然若失,歎道:“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這是我王濟的罪過啊。”

王濟有馬癖,曾經看到一匹馬遲遲不前,王濟對馬的主人說,這是因為馬害怕把披在身上的擋泥布弄髒了。把布除去以後,馬就踏泥而去,王濟識馬可見一斑。王濟有一匹馬最愛,王湛卻說,“此馬雖快,但是力薄不能堅持走長路。近見一匹督郵的馬比這個好,隻不過糧草喂的不到位而已。”王濟把那匹拿來試養。王湛又說:“這馬任重才能知道他的本領,在平路上比賽比不出來。”結果果然王濟原來的那匹馬不行。從此,王濟對這個叔叔佩服有加。

司馬炎曾經問王濟,你那個傻子叔叔死沒有?過去王濟總是無話可說,後來,司馬炎又問,王濟理直氣壯地說:“臣叔根本不傻。”司馬炎問:“能和誰有一比?”王濟回答:“在山濤以下,魏舒以上。”

王湛的兒子王藍田王承,就是東晉第一名士,孫子也是王藍田王述,就是《世說新語》裏麵說的那個和雞蛋過不去的急性子,他繼承了爸爸王承的藍田侯的爵位,雖然都是藍田侯,但是,書上一般把王承稱作王安期,(王承,字安期),而把他的兒子王述,稱為王藍田,不要混淆啦,他們的事情,我們在東晉的時候再詳細說。

而窮奢極欲的石崇呢?也決不象我們想象的那樣是個隻知道吃喝享樂的酒囊飯袋。

他在洛陽西北建了一個很大的莊園金穀園,在元康6年(297年)和歐陽建等人在此歡聚,石崇寫下了著名的《金穀詩序》。《世說新語品藻》記載了全文,同為《世說新語》的企羨篇,記載東晉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聽到人們把自己寫的《蘭亭集序》能和石崇寫的《金穀詩序》媲美,把自己和石崇相比,自己臉上十分高興。(“甚有欣色。”)當然,王羲之後來居上,《蘭亭集序》不論從意境上或是情調上都比《金穀詩序》要高,誠如蘇東坡的評論:“蘭亭之會或以比金穀,而以逸少比季倫,逸少聞之甚喜。金穀之會皆望塵之友也;季倫之於逸少,如鴟鳶之於鴻鵠。”(見《東坡題跋,右軍斫膾圖》)

但是,石崇也不是一個隻會鬥富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