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吳之役以賈充等人的失策而告終,主張伐吳的張華更受到了司馬炎的器重。
但是,這引起了荀勖等所謂的高門的進一步嫉恨,《晉書馮紞傳》記載,“吳平,馮紞內懷慚懼,疾張華如仇”,並且張華曾經非議過馮紞哥哥馮恢德行不好,一時間,張華成為他們攻擊的重點。而就在這個時候,張華卻得罪了司馬炎。一次,司馬炎問張華,如果自己死了,誰是輔政大臣的合適人選?張華回答說:論才能,論遠近,都不如齊王司馬攸——照理說,張華說的都對,可是,司馬攸是司馬炎最擔心的人物,找輔政大臣就是為了防備司馬攸篡位,你還叫司馬攸來輔佐,那不是瘋了嗎?——當即,司馬炎就有點不爽。再加上荀勖、馮紞等人的離間,司馬炎終於決定把張華趕出朝廷,去對付北方的慕容涉歸。
太康3年(283年)的正月,司馬炎正式任命張華為使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領護烏桓校尉、安北將軍,啟程前去北方,對付慕容部落。
張華安北
張華到任以後,立即組織了對慕容部的打擊。
晉太康三年(282年)三月,張華命令安北將軍嚴詢出兵攻擊慕容部,嚴詢率兵在昌黎郡大敗慕容涉歸,慕容部落的士卒被斬殺、俘虜將近萬人,沉重地打擊了慕容部。
受到晉軍打擊的慕容涉歸一病不起,很快於第二年的12月死去。慕容涉歸的嫡長子叫慕容廆,雖然慕容廆不是老大,他還有一個庶兄叫慕容吐穀渾,但是,慕容廆因為是嫡長子,所以是理所應當的繼承人,在慕容涉歸在世的時候,就曾分給慕容吐穀渾一千七百戶作為部眾,讓他單過。
可是,慕容涉歸死後,他的弟弟也就是慕容廆的叔叔慕容耐卻篡奪了政權,慕容廆逃到了遼東的徐鬱家。
在這一段時間裏(2到3年),慕容部的內亂,加上張華采取了以武力為後盾,以安撫為目的的策略,慕容部的侵擾被平息了下來。
逃亡中的慕容廆在此時見到了東北最高軍政領導張華。
慕容廆見張華當然是要尋求幫助,而張華呢,自然要結好這個被驅逐的儲君,為以後北部邊境的穩定做打算。
據史書記載,慕容廆容貌俊美,身長八尺,近2米的個子,安北將軍張華一見之下,就嘖嘖歎賞,說:“您長大以後一定是一個能左右河山,匡扶社稷的人才啊。”對慕容廆十分看重,也十分關心,盡量和他拉好關係。流亡在外的慕容廆一刻也沒閑著,在他的努力下,到太康六年(285年)慕容部的部眾殺了慕容耐,迎慕容廆繼承了大位。
話還說回到張華。張華不僅僅成功地安撫了慕容部,而且,朝鮮半島上的馬韓,以至於更遠地方距離幽州4000多裏的國家,都紛紛前來貢獻。晉國北部邊境從未如此安定過。
隨著張華聲望日隆,朝廷中要求召回張華做宰相的呼聲很高,但是,馮紞卻對司馬炎進讒言,一次,在司馬炎身邊,說起鍾會反叛的事情,馮紞似乎是不經意間說:“其實啊,要我說,鍾會的反叛原因還在於陛下您的爸爸司馬昭身上。”
司馬炎一聽有點沉不住氣,臉色都變了,帶著強忍著的怒火忙問:“你今天怎麼說話呢你。”
馮紞趕緊把帽子去掉,謝罪著說:“罪該萬死,但是,你聽說說我的道理。”
司馬炎說,“那你說。”
馮紞回答道:“善於駕駛車輛的人一定很清楚拉著哪個馬的繩子該鬆哪個該緊,為政也是一個道理,因此,孔子的學生子路因為好勇而常常被孔子壓製著,而冉求則因為本身懦弱而常常被孔子激勵,漢高祖劉邦的8個孩子都是因為寵愛太過才被殺完,光武帝劉秀的28宿大將,也都是因為壓抑著他們才使得他們能夠壽終正寢。這並不是皇帝有的仁愛,有的粗暴的原因,下麵的臣子有的智慧有的愚蠢才有不同的結局的,隻是因為是不是對其加以很好的控製。鍾會的才能也就那樣,但是,您爸爸卻對他太過寵愛了,結果他開始自以為是,飛揚跋扈起來了。如果一開始您老爸對鍾會有所警戒,既利用他的才能,卻又讓他懂規矩的話,就不會有後來的反叛事情的發生。”司馬炎勉強回答說:“是啊。”
誰知,馮紞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可不是說死去的人的,接著,他緊逼一句:“皇上你既然采納了我的意見,請您想想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就不能是現在的鍾會一樣的人再犯錯了。”
司馬炎有些摸不著頭腦,問:“當今也有鍾會這樣的人嗎?”
看到司馬炎的胃口給掉上來了,馮紞開始賣關子說:“東方朔說過,談何容易。易經也說過,臣不密則失身。”
司馬炎連忙讓身邊的人都退下,接著問:“你就盡情地說吧。”
馮紞說:“我指的那個人就是當今立下大功,海內都知道,並且經常參與陛下您的國家大政方針的,現在是一方大員的那個人啊,陛下心裏有數了吧。”
司馬炎不說話了。很快的,張華就被召回了京城,但是,不是當尚書令,而是當太常,負責祭祀事宜,並且,很快的,因為太廟的房梁折斷了,被免官賦閑在家,終武帝之世,張華再沒有出任任何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