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鍾會接到司馬昭的命令,聰明的腦袋立即想出了一個一石兩鳥的好主意,他想到了衛瓘這個老狐狸,你不是兩個部隊的監軍嗎?現在鄧艾出現問題,你監軍的使命就是防止發生將領或者部隊的叛亂,因此,當然你要去履行你的職責,具體實施逮捕鄧艾的行動。
鍾會找到了衛瓘,把這個想法也是命令傳達給了衛瓘。——我是主將,總不能叫我親自去逮捕鄧艾吧?並且,如今鄧艾並沒有實際反叛,所以,你去成都實施逮捕行動,隻能帶著你自己的親兵1000人!
鍾會的意思是,象鄧艾這樣的強人,是不可能輕易就範的,即使鄧艾能夠輕易就範,也難保鄧艾的部下不會殺掉衛瓘,如果衛瓘被殺的話,那麼,僅次一條殺掉監軍,就足以就此認定你鄧艾叛亂,到時候,我10萬大軍兵臨城下,殺你1萬叛軍易如反掌!不僅借此殺掉鄧艾,也順便把這個和我“情投意合”的討厭監軍除掉了。嗬嗬……
衛瓘不會不知道鍾會的如意算盤,但是,又不好拒絕。如今司馬昭的命令還隻是密令,鄧艾並不知道,因此,不可能鍾會大軍先期開拔到成都,那樣,自然會打草驚蛇。隻有拿下鄧艾以後,才接管成都,並且這也的確是監軍的職責,同時,鍾會說,根據司馬昭的命令,我是鎮軍將軍,人家鄧艾是征西將軍,相互不存在隸屬關係,如今,人家是太尉,我是司徒,我和人家鄧艾是平級,您衛大人做為監軍,您有權力,就去逮捕鄧艾吧!
因此,鍾會的命令不好拒絕。衛瓘隻得暗暗叫苦。那不是叫我去送死嗎!……
然而,衛瓘是何等樣人?過去我們似乎說過,衛瓘(220-291),字伯玉。河東安邑人(今山西夏縣北)。今年他已經44歲了,衛瓘小的時候就聰明過人,長大以後,以善於觀察別人而著稱,他的孫子衛玠(世說新語上說被“看殺”的那個美男子)五歲時,衛瓘就斷定這孩子將來極有出息,並感歎:“這孩子與眾不同,可惜我老了,不能看到他長大的樣子了。”後來身在朝廷,唯獨他長袖善舞,左右逢源,《世說新語》還記載一個衛伯玉奇樂廣的故事:衛伯玉擔任尚書令時,看見樂廣在與洛陽的名士們清談,認為樂廣很有奇才,對他說:“自從過去那些善於清言的人去世以來,我常常擔心這些精妙的言論將要斷絕,不想現在卻又從您這裏聽到了這些話!”於是命令自己的子侄後輩去拜訪樂廣,並且說:“這個人,就好像人中的水和鏡一樣,見到他如同撥開雲霧而見到了青天。”(人之水鏡也),以水的清明比喻人物的明鑒爽朗。
這個難題同樣難不倒智慧的衛瓘。他當即帶領自己的親兵,就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趁著夜色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了成都城外。他向全城的鄧艾官兵發布命令:我奉命來逮捕鄧艾父子,其餘的將官沒你們的事,如果現在就來我這裏報到,還一樣地要受到封賞,膽敢不出來報到的,將要誅滅你們在洛陽的三族!等到雞鳴天還未明的時候,鄧艾的全部手下將領都離開了各自統領的部隊,集體來到衛瓘的城外駐地報到來了。估計是年夜飯喝得多了,隻有鄧艾父子還在自己的帳中睡大覺(竟然沒人報信,也從一個側麵說明鄧艾在軍中並不十分得人心)。衛瓘一一安撫了全部的將領,等到天明,打開了成都大門,衛瓘乘上使者的車子,一直來到鄧艾的住所,在床上把鄧艾父子拿下,裝入了囚車。
夜裏懵懵懂懂的將領們,當真的看到和他們朝夕相處的最高統帥被捕,裝入囚車北去的時候,軍人們那種因為長期的集體生活而產生的友情突然間爆發了出來。
他們吵嚷著朝廷的不公,群情激憤,場麵隨時有失控的可能!甚至有人已經回營帶兵來要劫囚車!殺使者!
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衛瓘一邊“真誠”地平息著將士們的憤怒,一邊也替鄧艾說好話,並且,當即寫下奏表,把鄧艾的功勞和鄧艾的冤屈全部按照軍人們的要求一一寫明,對大家說自己一定保證向朝廷申明鄧艾絕對沒有謀反的事情,保證你們親愛的太尉不會有事。
頭腦簡單的軍人們終於被衛瓘說服了,他們相信了他,一一和他們的主帥含淚道別。
如果此時的鄧艾發一言,將立刻使得衛瓘的勸說化為烏有,但是,鄧艾也堅信,自己沒有反叛,回到洛陽,一切都會大白,因此,他和自己的兒子被衛瓘押著,等待著鍾會的到來。
那麼,為什麼鄧艾不辯解呢?上麵說的自己心底無私堅信無罪的動因以外;另外可能還有自己口吃,也說不過衛瓘吧;那麼,就此謀反嗎?根據《晉書,唐彬傳》的記載,鄧艾死後,司馬昭擔心西北邊境鄧艾的老部下們會發生騷亂,就派相府鎧曹屬唐彬去暗訪,結果唐彬回報:“鄧艾忌克詭狹,矜能負才,順從者謂為見事,直言者謂之觸迕。雖長史司馬,參佐牙門,答對失指,輒見罵辱。處身無禮,大失人心。又好施行事役,數勞眾力。隴右甚患苦之,喜聞其禍,不肯為用。今諸軍已至,足以鎮壓內外,願無以為慮。”——總之,一句話,鄧艾有很多的性格缺陷,比如,對下屬無恩;自以為是等等,到他出事以後,根本沒人真心幫助他。回過頭來看,那些個手下將領企圖劫持鄧艾的舉動也不過是一時之氣的莽撞之舉罷了,真的鄧艾要號召大家去謀反,估計沒幾個人聽他的,這一點,似乎鄧艾本人也十分清楚。
就在衛瓘完成了使命以後,正月十五日,鍾會率領大軍抵達成都,派軍押解鄧艾前往京師(首都洛陽)。鍾會心中最畏懼的,隻有鄧艾一人;鄧艾父子既被排除,近20萬龐大的遠征軍和蜀漢降兵完全落到自己掌握之中,鄧艾那點兵馬,即使想動彈也無可奈何,於是,鍾會派兵押解著鄧艾父子,踏上了漫漫得不歸之路,而此時的鍾會,卻後來居上,聲威震懾西土(四川省),遂決心叛變。
鍾會早就計劃好了:他打算命薑維率五萬人當先鋒,從褒斜穀出擊,自己率主力繼進;占領長安後,騎兵從陸路,步兵從水路——由渭水進入黃河;計算五天時間,就能抵達孟津(河南省孟津縣東黃河渡口)。然後,步騎兵在首都洛陽城下會師,一夕之間,就可推翻以司馬昭為首的中央政府,平定天下。
然而,一個意外的情況,打亂了鍾會從容布兵的計劃……
鍾會謀反(1)
鍾會為什麼要反?按道理說,司馬昭待鍾會不薄,即使是司馬昭也對鍾會是否要反持懷疑態度,司馬昭肯定想到他們過去多麼美好的相處生活。《世說新語,排調》記載:晉文帝與二陳共車,過喚鍾會同載,即駛車委去。比出,已遠。既至,因嘲之曰:“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會答曰:“矯然懿實,何必同群。“帝複問會:“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堯、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時之懿士。”意思是:司馬昭和陳騫、陳泰同乘一輛車子,路過鍾會門前時,他們呼喚鍾會上來,喊罷就丟下他駕車跑了(完全是逗鍾會玩呢)。等鍾會出來時,他們已經走遠了。鍾會緊趕慢趕地趕到後,他們嘲笑鍾會說:“和人約好了出行,為什麼那麼慢呢?看見你在遠處也不追上來?(“遙遙不至”的遙遙是調侃鍾會,因為鍾會的父親鍾繇,“繇“與“遙”同音)鍾會答道:“我矯然出眾,懿美豐盈,何必要和你們同群。“(陳騫的父親陳矯,司馬昭的父親司馬懿,陳泰的父親陳群,鍾會反過來調侃他們三個……)司馬昭又問道:“皋繇是什麼樣的人?”鍾會答道:“他前不如堯、舜,下不及周、孔,不過也是當時的懿德之士。”想想完全是一副嫻雅的四個名士,好朋友,他怎麼會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