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א虞鬆給鍾會說司馬師要見他,鍾會問虞鬆司馬師是一個什麼樣的主子。虞鬆回答,司馬師不僅博學,而且明察分毫,對一切事務都融會貫通。鍾會就閉門謝絕一切賓客,認真思考了整整10天,然後去見司馬師,早上去,一直和司馬師談到深夜,等鍾會走後,司馬師歎息說道:“真是一個配得上輔佐皇帝級別的人才啊!”毌丘儉叛亂的時候,鍾會追隨司馬師東征,成為司馬師的軍師。等到司馬師突然死去,鍾會拒絕了皇帝曹髦的命令,把軍隊交給了司馬昭,為司馬昭順利過渡立下了汗馬功勞,鍾會的舉動立即受到司馬昭的信任,隨後,鍾會堅決拒絕了皇帝升任自己為太仆的拉攏,全身心地投入司馬昭的懷抱。諸葛誕叛亂,鍾會設下計策,促使吳國將領全懌等人的投降,從此,被人們譽為司馬昭的張子房,成為司馬昭的得力助手。
薑維的反複騷擾,雖然象跳蚤叮咬一樣使魏國所損不多,但是的確讓人感到十分討厭,司馬昭曾經想派刺客刺殺薑維,但被從事中郎荀勖勸阻,促使司馬昭下定了討伐蜀國的決心。但是,反對之聲不僅在朝堂上不絕於耳,一直在蜀漢前線的征西將軍鄧艾也屢屢上疏,表示異議。司馬昭派遣大將軍府主簿師纂前去監視並督促鄧艾,鄧艾隻得奉命。
司馬昭一口咬定:
平定諸葛誕以來,已經過去了6年,吳國地廣低濕,確實難打,因此,要打,也得先打蜀國,打下蜀國三年以後,順流而下,水路並進,就可以一舉滅吳。估計蜀國也就10萬兵馬,除去駐守成都以及四境的防守部隊,機動兵力也不過5萬人。現在讓鄧艾等人在西北遝中牽製住薑維,我軍主力從東部遠程奔襲漢中,一定可以得手。
說得有點道理,其實,司馬昭對於能否一戰滅亡蜀國也並非如此有把握。不過,司馬昭如此熱衷於在境外建功立業還有著更深一層的原因: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司馬昭內心是多麼渴望得到九錫之禮,又是那麼羞羞答答地數十次的拒絕就知道了。得到相國和九錫之禮,無疑是邁向禪讓的關鍵一步。早在甘露三年夏五月,司馬昭就讓曹髦下詔以其為相國,封晉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錫,可是又假惺惺地前後九讓。到甘露五年四月,司馬昭終於不再“禮讓”,當上了相國,晉公,加九錫,明擺著要走曹操代漢的老路。
可是,本來平穩過渡的事態突然間卻發生了意外。
少帝曹髦忍無可忍,於同年五月初七,驅車聲討司馬昭,並被成濟刺死於南闕。
出了刺死皇帝這樣的大事,司馬昭權衡再三,雖然曹操也得到了九錫,但人家曹操可沒把漢獻帝刺死,並且曹操平定四海的功業也非自己可比,自己臉皮怎麼厚也不好意思為得到九錫,就把皇帝給捅了,那自己以前的反複推讓不是顯得太假了嗎?於是,司馬昭隻得戀戀不舍地於當月二十一日“固讓”相國、晉公、九錫之命,一來平息民憤,二來給自己的臉上多多少少地擦點五彩粉黛,最後,郭太後“詔許之”。
等到曹奐上台以後,這種“封九錫——固讓”的把戲又玩了幾次,司馬昭還是一直羞答答地不肯上台。主要原因還是:司馬昭需要來一次類似平定諸葛誕一樣的勝利,隻有這樣,自己才堂而皇之地拿回來自己曾經當了一個月、屁股還沒暖熱的相國、九錫之位——即使打不下蜀國,哪怕是占領漢中,或者有一次像模像樣的勝利就成!
——這就是國家大事嘛。
鍾會深刻理解了司馬昭的意圖。
自然的,鍾會被司馬昭任命為伐蜀的主力部隊總指揮。
縝密部署
漢中,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漢水橫貫全境,形成漢中盆地,是蜀漢的重要屏障。向北由秦嶺險隘,如果魏蜀各自駐守險隘,雙方都難以進攻對方;但是,一旦魏國攻占了漢中,四川盆地將直接置於敵人的威脅之下。而蜀漢全據漢中,可以以此為跳板,北進困難,也可以西進隴西,威脅魏國隴上地區。此前,薑維所做的就是這樣。——
但是,這裏的關鍵點在於,要首先確保漢中這個基地的安全。
也就是要有張有馳,有攻有防,
你薑維駐守遝中,全然一副進攻的態勢;但是,你的背後漢中,可是要全力防守的啊!
可是,事實上,薑維對於漢中卻采取誘敵深入的策略!這一重大失誤,後人眾說紛紜,雖然也有個別人可能是基於對薑維人品的仰慕等等原因而為薑維百般辯解,但是,大多數的人還是對薑維的這種不量敵我,異想天開的做法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並甚至懷疑薑維在戰略思想上的能力和實戰的能力(實戰上屢屢敗於鄧艾),從薑維曆次北伐可以看出,即使在魏國東部發生重大戰役,關中兵力空虛的情況下,薑維也是對自己的老對手魏國老將鄧艾束手無策,眼睜睜地看著機會白白溜走,如果薑維足夠聰明的話,就應該審時度勢,按兵息甲,“先為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如果這樣思考的話,就應該知道漢中對於蜀漢帝國是多麼的重要,自己還是要把主力放置於漢中,采取固守策略,為上啊。
在司馬昭“征四方兵”大舉準備伐蜀的時候,薑維還逗留在遝中,而不是主動撤退至漢中,也說明了其人隻知進,而不隻退的狷急性格。
如今的漢中,北麵天險根據薑維原來的部署,早以放棄;實際上,放棄秦嶺險隘,就等於是放棄了漢中平原;而放棄了漢中平原,你薑維所在的遝中也好,漢中西部的武都、陰平等等,也都難以獨立存活,成了無源之水。
而司馬昭就是瞄準了蜀漢大將軍的主力部隊深處遝中,漢中兵力空虛的情況,避實擊虛,以鍾會10餘萬大軍分三道平行南下,進入漢中。而以鄧艾、諸葛續、王頎、楊欣等偏師,合圍薑維主力,即便不能全殲薑維,也使其不能回救漢中。
可以說,司馬昭的這一軍事部署十分成功,即便達不到滅蜀目的,起碼也能取得擊潰薑維主力或者占領漢中平原的勝利——為自己拿回相國之位奠定基礎。
計劃確定以後,隨之而來的就是選將。
按理說,66歲的老將鄧艾是伐蜀的最合適人選,此人長期以來在魏蜀前線,熟悉地形;同時,在和蜀國大將軍薑維的交戰中,也是勝多敗少。可是,此人開始時候卻是極力反對伐蜀的。——是為了養蜀自重?抑或是擔心滅蜀以後功高震主?還是與蜀國有什麼交易?司馬昭決不能允許下屬對自己的決策有絲毫的異議,不僅沒有叫鄧艾擔任主攻,相反的,還給他派去了師篡監軍。
鍾會做東部主力的主帥也有障礙。雖然鍾會讚成伐蜀大計,但是,畢竟鍾會年輕,沒有子嗣,按照法令,作為一方主帥,必須要有兒子留在中央作為人質,以免反叛;其次,鍾會一直處於幕僚地位,還從未單獨帶領大軍出征過,常言道:說的好,不一定就做的好;第三,鍾會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不咋地。司馬昭的夫人就多次說過鍾會不可靠,王元姬當時說:“會見利忘義,好為事端,寵過必亂,不可大任。”;西曹屬邵悌也提出疑問,建議司馬昭另派他人。司馬昭卻是笑著說:“若蜀以破,遺民震恐,不足與圖事;中國將士各自思歸,不肯與同也。若作惡,祗自滅族耳。”並且從平時鍾會的為人來看,雖然這廝小時候十分機敏可愛,但是長大以後卻屬於是那種才掩德或者叫有才無德的人,比如他總是對人耍點小聰明,連家庭關係都處不好,《世說新語》記載:鍾會是荀勖的堂舅,兩人感情不睦。荀勖有一把寶劍,大約值一百萬錢,常常放在母親鍾夫人那裏。鍾會擅長書法——爸爸太傅鍾繇就是大書法家,他摹仿荀勖的字跡,寫信給荀勖母親(自己的堂妹)要那把寶劍,於是騙取到手便不再歸還。荀勖知道這事是鍾會幹的,但卻無可奈何,就一直想著報複。後來鍾氏兄弟花一千萬錢蓋了一座住宅,剛剛建成,很精致漂亮,尚未搬過去住。荀勖極擅長繪畫,便偷偷地跑到新宅門堂上畫了一幅鍾會爸爸鍾太傅的肖像,衣冠容貌與活著時一樣。鍾氏兄弟進入大門,見後極度悲痛,致使這所住宅建成後便一直荒廢未用。雖然是親戚,但是,鍾會和荀勖的關係卻十分惡劣,從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鍾會不是什麼厚道的人,人際關係並不怎麼樣。難怪有人說鍾會:“(看到鍾會)如觀武庫森森,但見矛戟在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