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曠野之蕭條兮,息餘駕乎城隅。踐二子之遺跡兮,曆窮巷之空廬。
歎黍離之湣周兮,悲麥秀於殷墟。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
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歎黃犬而長吟。
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托運遇於領會兮,寄餘命於寸陰。
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複尋。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
密謀伐蜀(1)
曹芳是曹睿的名義上的兒子,曹髦是曹丕的仇昭儀生的兒子東海定王曹霖的兒子,可以說都是曹丕的直係後裔。而曹髦被殺以後,司馬昭看中的皇帝人選卻是曹操環夫人生的曹宇的兒子曹璜。似乎司馬家對於環夫人生的兩個兒子都比較友善。曹操的環夫人一共生了三個兒子,老大就是大名鼎鼎的曹衝,老二是彭城王曹據,老三就是曹宇。在曹芳被廢的時候,司馬師就想把曹據立為皇帝,隻是因為論輩分曹據還是郭太後的叔叔,郭太後為了自身的利益,堅決予以反對,並且提出了適當的理由:曹髦是文皇帝的直係子孫,並且聰明,好學;大宗還有繼承人,就要先選擇大宗的人選。說得頭頭是道,司馬師沒有辦法,隻好答應。
實踐證明,大宗的人都比較牛,他們以為皇位理所應當是他家的,因此,責任心比較重。比如,曹髦竟然用自己的生命去維護皇權,這樣的結局確實不好收場。司馬昭需要的是平穩的過渡,而不是激烈的鬥爭。
假如選擇一個文帝曹丕以外的曹氏子弟呢?
也就是說,選擇一個曹操其他兒子的後代是不是要好一點呢?
眾所周知,曹丕對自己的兄弟們是十分刻薄的,甚至可以說王淩企圖立曹彪,其實也可以隱約看出文帝係統和曹操其他兒子係統對皇位的爭奪。那麼,立這些個對皇位沒有任何感情,甚至對我司馬昭立他還感恩戴德的旁係子孫,是不是對我更加有利呢?對於他們而言,被立為皇帝,終於離開了近乎禁錮的鄴縣,等於是撿到了一個天上掉下的大餡餅。即使,以後我取而代之,僥幸當上皇帝的這個人,也不至於象曹芳、曹髦們那樣情緒激動吧?
於是,司馬昭打定主意要立文帝係以外的一個人。
司馬昭和曹據、曹宇關係都很好。這次,司馬昭要立曹宇的兒子曹璜。
郭太後應該努力過。但是,今天,已經不是5年前的時候了。
5年前,在立曹髦還是曹據的時候,郭太後努力過,最後勝利了。
僅僅過去5年,司馬家的勢力已經今非昔比,朝中遍布司馬家的人,哪有一個人為曹氏說話?大家對於將來要發生的事情都心知肚明,不少還熱切地盼望著那一天的到來,好弄個開國元勳當當呢。
司馬昭什麼也沒有說。
隻是所有的公卿大臣們說應該立曹璜。
郭太後已經老了,也管不了許多了。
於是,決定下來。有趣的是派到鄴縣迎接曹璜的是司馬昭的長子中領軍司馬炎。
在即位以前,司馬昭又想了一個歪主意,那就是給曹璜改個名字。
曹璜,好像很夠味。得改改。
理由是:曹璜這個名字不好避諱。
那改成什麼呢?
曹奐。奐與璜。一字之差。璜是黃王,奐是換。
時時刻刻提醒你:讓你坐這個位置,可不是別的,為的是,讓你換位呢!別象曹髦一樣想的太多了,弄得大家都不好意思。
曹奐很識相。真的也很配合。
從260到265在位的5年中,唯一時時刻刻放在心上的事情,就是,隔三差五的發出詔書,請求給司馬昭加九錫,封晉公,封晉王。
這裏簡單介紹一下曹魏的封爵製度。自曹魏起正式廢除了秦漢以來的二十等爵,實行公侯伯子男五等製度,黃初年間,定爵製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最初在鄉侯之下還有亭侯,後省)、關內侯。王為皇室宗親獨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宗室、功臣都有,均有封地;縣侯、鄉侯、關內侯為功臣及子弟起家封爵,無封國,食租稅。王至男視官一品,縣侯視三品,鄉侯視四品,亭侯視五品,關內侯視六品。黃初三年始封皇子為王,並封王之庶子為鄉公,嗣王之庶子為鄉侯,公之庶子為亭伯;黃初五年改封諸王皆為縣王,以縣為國;明帝太和六年再調整,改封諸侯王,以郡為國。王國置相、都尉(以上五品)、傅、保、友(以上六品)、郎中令、中尉、大農、司馬(以上七品)、家令(八品)各一人;公國職員如王國;侯國置相(八品,相當縣令)一人以及家令、家丞、傅等家臣。
因此,當曹魏最後一個皇帝也就是魏元帝曹奐給予司馬昭王的封號的時候,其實,已經意味著把祖宗家法背棄了,要把祖業讓人了。
司馬昭卻一直顯得很矜持,再三再四,甚至於十次八次的拒絕接受皇帝給予的恩寵。
那是為什麼呢?
司馬昭想的是,要立下足以震懾住國人人心的功業,才接受水到渠成的晉王封號,瓜熟蒂落的果子吃起來才香甜。
什麼樣的功業?
滅國。
景元三年,(公元263年)司馬昭的眼睛投向了時時騷擾邊境的西南撮爾小國——蜀國。
就在嵇康、阮籍死的前後,司馬昭密謀著伐蜀事宜。
在探討司馬昭的伐蜀理由之前,我們且看看,這些年來蜀國究竟幹了些什麼?
從234年諸葛亮去世以後,直到238年年底,蔣琬出屯漢中,其間,蔣琬曾經企圖從漢中東進,但遭到否決,以後,就任命薑維為司馬,“數帥偏師西入”,從西邊企圖聯絡羌胡,占領隴西。派給薑維的多是小股部隊,基本上是做試探性的攻擊,或者借助魏國羌胡叛亂,進行支援性質。比如,《三國誌,郭淮傳》記載:魏正始元年(240年)“蜀將羌維出隴西。淮遂進軍,追至強中,維退,遂討羌迷當等,按撫柔氐三千餘落,拔徙以實關中。”
魏國正始初年即從正始元年(公元240年)到正始6年(公元245年),蜀國第一人蔣琬去世,由於蔣琬長期有病,所以,蜀國沒有進行大的北伐行動,唯一一次是在公元244年,魏國曹爽派遣10萬大軍進攻蜀國,薑維和費緯出兵興勢,派王平襲擊魏將曹爽,取得漢中保衛戰的勝利。
但是,遺憾的是,蜀軍沒能擴大優勢,采取進一步的進攻手段,原因在於:蜀國本來就沒有打算主動進攻,所以,糧草等根本就沒有什麼準備,隻是被動防禦。其間,蜀國主力部隊都退守到綿陽。
這是諸葛亮死後的11年,蜀國基本上是在一個病秧子的領導下度過。
接著蔣琬死後,費禕執政。從245年到253年8年時間,費禕更是抑製薑維做大的軍事進攻,每次僅僅給薑維1萬多人馬。其間,主要還是利用魏國隴西的羌胡反叛力量,擾亂魏國社會穩定。
比如:魏正始8年(247年),也就是曹爽和司馬懿關係惡劣、司馬懿裝病的那一年,薑維率兵出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大戰洮西,涼州胡王白虎文,治無戴投降薑維,薑維把他們遷移到蜀國,而其他小種的反叛羌胡卻被魏國郭淮擊敗。
到249年魏國高平陵事變以後,夏侯霸逃亡蜀國,成為薑維的一個得力助手。那年的秋天,薑維派句安、李歆在隴西曲山修建了兩個城池,被郭淮、陳泰攻下,損失慘重;後又派廖化企圖進攻洮水,也被鄧艾識破,無功而返。
250年,薑維又進攻西平,沒有攻下。但受降了一個郭修的人,此人心懷魏國,多次想刺殺劉禪未果,終於在253年刺殺了費禕。——這年的正月費禕被刺殺,這年的夏天,薑維就帶領數萬人進攻石營,圍著了狄道。
以上是費禕當政的8年中,大致的一些軍事行動。
從253年的夏天算起到263年蜀漢滅亡的10年時間,薑維一共進行了6次比較大的西征。
第一次,就是253年的夏天,薑維率領數萬兵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三國誌,薑維傳》,這次由於同時有吳國諸葛恪率20萬大軍進攻魏國,魏國也集結20萬兵力迎擊,因而西線兵力不足。魏軍集中了西線的所有兵力,前往南安的狄道解圍,薑維卻因糧草不足而撤退,可以說是浪費了一次很好的機會。
第二次,是第二年的254年,狄道長李簡投降蜀國,導致薑維出兵隴西。薑維占領狄道以後,又進而攻下河間、臨洮。但是,在交戰中,魏國將軍徐質斬殺蜀國蕩寇將軍張嶷,薑維隻好把攻下的三個地方的人民遷移入蜀,草草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