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發難

反正閉口不影響升職,誰叫曹丕是以舊人為標準提拔人才,而不是以功勞和能力呢?

7年,整整7年,司馬懿沒出什麼主意,但是官職卻步步高升,從督軍,到撫軍,到假節。

回過頭來,再說說曹丕的虛榮。

劉曄每次的預言總被證明是正確的,曹丕不采納,結果被事實證明錯誤,曹丕卻把劉曄叫到跟前,教訓一通:你別總是這樣看問題都看的很清楚,(這固然很好啦)但是,還是多想想有什麼辦法把二賊(指吳蜀)滅了。意思是,別給我得意,別以為你每次都說準了,你就聰明了?你聰明你怎麼不給我說清楚怎麼把他們滅了?(卿策之是也。當念為吾滅二賊,不可但知其情而已。《三國誌,劉曄傳》)

簡直是不可理喻。

你選擇性失憶了?劉曄老人家沒給你說過怎麼滅吳嗎?你聽懂了嗎?!

還有黃初6年,曹丕因為孫權不送質子,雙方又成敵國,此時吳蜀已經捐棄前嫌,和好如初了,曹丕要征討吳國,其實時機已經失去,沒有成功的希望,但是還是固執己見,並且不聽蔣濟意見,一定要以戰艦從淮入江,結果因冰凍戰艦入不了江,10餘萬人馬困在冰天雪地中,並且被吳軍偷襲,本人險些落入吳軍之手。

回頭給蔣濟說:其實你每次的計策都和我內心想的一樣的,(每得所陳,實入我意)以後還要繼續努力。(自今討賊計畫,善思論之)

天作證,你總趕不上人家的思路,總聽不進正確的意見,堅持你的錯誤意見,開頭是說的是東,人家說的是西,老兄,到頭來,還腆著臉說,開頭我們說的是一樣的!!

有意思?

在位7年,給吳國動過3次刀兵,都是虛張聲勢,吆五喝六的亂撞一通,就打道回府。

是當太子的時候留守鄴的時候多了,想學爸爸,親自帶帶兵?反而叫司馬懿留守許昌,其實,您老留守洛陽,叫司馬懿帶兵去一次也成啊。

我甚至懷疑他對人的品質和事物有沒有起碼的判斷力,對司馬懿不用說了,曹操曾經提醒過他,他反而回護,這可能是基於當時培養自己勢力的需要,不能自剪羽翼,但等爸爸死後,卻對司馬懿委任甚重,不能不說他根本就沒把老爸的警告當回事;對孟達不僅喜愛,而且還委以西南邊防重任,不能不說是無知;對於黃權投降過來以後,風傳蜀國殺了黃權一家,就匆忙想為黃家舉哀,也是對事體不明。

難怪陳壽評道:……曹丕如果“加以曠達之度,(你大氣點)勵以公平之誠,(你處事再公平點)邁誌存道,(再要點高邁的誌向、存心於大道,)克廣德心(您再心底多一點道德),則古之賢王,何遠之有哉!

其實,就是說您隻是個文人,既沒有胸懷,又不公平,還心底齷齪!

初試鋒芒

終曹丕之世,司馬懿一直作為曹丕藩邸舊人而被委以重任,直到黃初的7年(公元226年)曹丕駕崩,而與曹真、曹休、陳群四人被任命為顧命大臣。這一年,司馬懿47歲。

這年8月,孫吳因為曹魏有大喪而興兵攻擊魏國的江夏、襄陽,魏明帝曹睿派遣司馬懿所部擊退進攻襄陽的吳國諸葛瑾所部,並殺掉吳國將領張霸。同年,12月,進封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至此,司馬懿可以開府治事,有了自己的辦事機構,和統歸自己指揮的軍隊,可以培植自己的力量。同時,司馬懿的搖尾係統吳質等人也在洛陽大肆稱讚稱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在洛陽聲望日隆。

第二年,曹睿改元為太初元年,即公元227年,司馬懿被排擠出朝廷,任命為都督荊州豫州諸軍事,駐軍宛城(今河南南陽),負責帝國西南邊境地區的安全。而此時,司馬懿以後的老對手諸葛亮也剛剛寫完《前出師表》,領兵駐屯漢中,為第一次北伐做著準備。

就在這一年的年尾到第二年的年初,司馬懿第一次展現出過人的軍事才能。這是因為,在曹丕在位的7年裏,雖然司馬懿被委以留守的重任,但還從來沒有獨立統兵立過戰功,而在明帝繼位之初,司馬懿就為曹魏立下了戰功,為曹魏後期的“戰神”地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都與一個人有關,那就是孟達。

孟達,字子度,扶風(今陝西興平東南)人,父親叫孟他,東漢靈帝時候,大太監張讓當權,但是大太監公務多了,一忙,就叫自己手下的家奴負責家裏的一些迎來送往,孟達父親因為當不上官,家財也不多,根本巴結不上張讓,就整天和張讓手下的家奴一起吃吃喝喝,家財很快散盡,張讓的家奴們也覺得不好意思,就問:那你想要什麼?孟他說:隻要你們見人拜拜我就行。當時求見張讓的人每天幾百,家奴們一見孟他,統統下拜,並讓孟他先進,其他要求見張讓的,一見這樣,都以為孟他和老張關係非同一般,就給他送禮巴結,等到孟他收了一大堆的禮物以後,就把自己收來的禮物又給張讓行賄,還給張讓一斛葡萄酒,(1石(斛)是10鬥。《關於古代糧食鍾畝、石的問題》“古代常用容量單位由小到大有升、鬥、斛(石)、鍾,通常學者們認為斛和石相通,自秦漢開始它們之間都是十進製。......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濟通史_秦漢經濟史(上)》也認定:漢代1石=2市鬥,1市鬥=13.5斤,1石=27市斤粟。漢代1石為20000毫升,1鬥為2000毫升,即秦漢時期1鬥禾重2.7斤,這也是以實物測量所得數據。...”)立即就被拜為涼州刺史(治所姑臧,今甘肅武威),成為封疆大吏,因此,我們可以說孟達的老爸叫“10鬥葡萄酒刺史”。是一個善於鑽營,投機取巧,唯利是圖,厚顏無恥的人。

有其父必有其子。孟達小的時候就入川,大約是跟著老鄉法正一起去的,和益州別駕(刺史的副手)張鬆關係很好。建安16年(公元211年),劉璋在張鬆的鼓動下聯絡劉備,先派了法正和孟達各率2000人馬去迎接劉備,見到劉備以後,法正建議劉備趁機占領,劉備先派法正回成都複命,留下孟達統領法正留下的共4000人馬駐紮江陵(今湖北荊州),幫助劉備守備老巢。然後劉備帥軍入川,並於建安17(公元212年)年舉兵反攻劉璋,經過建安18年一年的圍攻,終於於建安19年(公元213年)攻下了成都,任命孟達為宜都太守。建安24年(公元218年),為了配合關羽進攻襄樊,牽製湖北西北部曹軍兵力,劉備命令孟達從秭歸北攻房陵(湖北房縣),房陵太守蒯祺為達兵所殺。為製約孟達,又派遣劉封從漢中東下作為孟達的上司,與孟達一起攻下上庸(湖北竹山縣),魏上庸太守申耽、申儀兄弟(本為當地土豪,後被曹操任命)投降,當關羽在襄樊激戰正酣之時,曾派人到劉封、孟達處請求救兵,但二人以山城新附,拒不發兵相救,等關羽敗亡,劉備對劉封和孟達十分惱火;另外劉封和孟達之間也水火不容,甚至於劉封把孟達的儀仗都搶了過來,(估計孟達的儀仗好看?哈哈)孟達有其父的遺傳基因,連宦官的家奴都能巴結,還有什麼人不能侍奉啊?孟達立馬率領自己的部隊4000餘眾投降剛剛擊敗關羽的曹魏。當時的曹魏,曹操剛剛去世,曹丕繼位,剛繼位就有遠來敵國之人歸附,這對於一個沉溺於“舜舞幹戚而有苗服”等偉大傳說的文人曹丕來說,簡直就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更何況,孟達長相很好,一副溫文爾雅之態,曹丕一見立即喜愛異常。(有人就是不相信“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道理)提前承諾把上庸、房陵、西城合為新城郡,任命孟達為新城太守,(前已任命達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派夏侯尚、徐晃趕跑了還在上庸的劉封,申耽、申儀重新叛蜀歸魏。至此,經過一年多的折騰,蜀漢失去了原有的荊州和荊州全部的兵丁大臣(見孟達給劉備書:“荊州覆敗,大臣失節,百無一還”),也湖北西北的上庸等地得而複失,大將關羽等被殺,蜀漢受到了建立以來最為沉重的打擊。

孟達的命運和曹丕相終始。孟達於黃初元年曹丕繼位投降魏國,又於黃初7年曹丕去世而內懷不安,另外,魏興太守申儀是地頭蛇,孟達是外來戶,兩人在一起難免有摩擦,蜀丞相諸葛亮知道這個情況以後,即暗中與孟達通信,諸葛亮使用反間計,派郭模到申儀處詐降,有意泄露孟達欲投降蜀國的事。

申儀將此事密告司馬懿後,司馬懿怕孟達立即發難,就給他去信,假裝不相信流言,信中說:“將軍昔棄劉備,讬身國家,國家委將軍以疆埸之任,任將軍以圖蜀之事,可謂心貫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齒於將軍。諸葛亮欲相破,惟苦無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豈輕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晉書·宣帝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