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司馬懿殺被天下群臣認為是有理有據有節的合法行為,甚至說是為國除害的行為。鑒於此,司馬師把持朝政,沒有收到太大的阻力。曹芳堅信隻要把自己現在的慘狀公布於眾,那天下群臣必然會雲集起兵誅滅司馬師,自己又能當回自己的皇帝。曹芳為什麼這麼自信?中書令李豐這麼說的。
李豐揚言憑借自己的才氣加上皇帝的信物,必然能召集天下諸侯共伐司馬師。被奪了兵權的夏侯玄也在旁表示支持。還聲稱隻要滅了司馬師,那他叔叔夏侯霸就能從西蜀回來為魏國效力。這期間隻有張輯沒有發表意見。因為他覺得別管這事行不行,保密是最重要的。
張輯的想法是有道理的。當他們三人帶著曹芳用血寫成的詔書剛離開大殿,就被司馬師攔住了。這仨人心理素質都不怎麼樣,尤其是夏侯玄,沒說兩句就擼胳膊挽袖子要揍司馬師。結果還沒到司馬師麵前,就被司馬師的保鏢打倒在地。後來這三人被司馬師處死,曹芳跟司馬師徹底決裂。
司馬師這些年看夠了曹氏家族迫害他們司馬氏。他可沒有司馬懿那好脾氣,進宮先殺了張皇後,又去找老太後商議廢立之事。老太後和司馬師經過博弈,最終在司馬師的叔叔司馬孚的調解下各退一步,太後同意廢曹芳再立新君,但是司馬師也同意讓太後選擇新君的人選。就這樣,曹丕的孫子高貴鄉公曹髦被推上了前台,成為了魏國第四任皇帝。
司馬師的這個動作震驚國內外。薑維看到了新的機會,可以準備第三次北伐了。薑維這次出兵的理由很奇特,說司馬師搞廢立,他這個當鄰居的都看不下去了,理應興師問罪。
此時的司馬師日子也不好過。其實原文中介紹司馬師的外貌時就曾說過,這哥們眼皮上長了一顆肉瘤,上麵還有毛。從醫學的角度上講,這是一個腫瘤,而且像是惡行的。司馬師血性漢子,不管病理如何,他決定先做手術拿掉這個瘤子。
就在司馬師剛做完手術養病,而薑維正在積極準備的這個空檔中,魏國的南方出大事了,
三伐中原
在《三國演義》中,每當有窮凶極惡的權臣出現,也總會伴隨著大批站在權臣對立麵的忠臣出現。在這些人中,敢於直麵死亡的是真忠臣,比如當麵要揍董卓的伍孚,可惜這類人的反抗沒有什麼作用。也有一些人遠遠的叫囂,這批人主要是為了取權臣而代之,即使他們成功了,無非是做權臣第二罷了,比如十八路反董聯盟。
漢朝畢竟是四百多年的老牌帝國了,所以他的遺老遺少還是不少的。魏帝國沒多少年,因此忠於魏國的人那就屈指可數了。包括大部分姓曹和姓夏侯的,多數沒什麼實權,想對抗司馬師也沒那實力。尤其是姓曹的那批人,早年間被曹丕打擊的都夾起尾巴做人,把手上的權利扔的幹幹淨淨,生怕被皇帝給弄死,因此才會出現曹爽這樣的遠枝曹氏掌權。至於曹操的直係子孫,當他們看到曹丕的子孫被人這麼欺負,是高興的包餃子呢?還是痛快的一醉方休呢?真是傷腦筋。
也正是這樣,司馬師廢掉曹芳,改封他為齊王,非奉召不得入京。曹氏宗族對此沒有任何的反應,太後選擇的高貴鄉公曹髦入朝為帝,司馬師完成了曹操都沒敢做出的事情。不知道同在山東混的山陽公劉協有沒有給齊王曹芳來封賀電,上麵就寫倆字就行:報應!
曹髦做皇帝也好,做高貴相公也好,其實都是夾著尾巴做人,謹小慎微做事。因此曹髦剛繼位就給司馬師“入朝不趨,奏事不名,帶劍上殿。”三大特權,隨他折騰去吧。
其實司馬師廢立皇帝這事,客觀來講跟大多數人沒有關係。老百姓該幹嘛幹嘛,該窮還是窮,該服役還得服役,所以老百姓不關心這個。但是這件事惹起了兩個手握重兵的將軍,這倆人要問司馬師造反之罪,因此起兵反叛司馬師,一時間淮南大亂。這倆人一個是魏國新生代名將,鎮東將軍毋丘(音貫秋,複姓)儉,一個是揚州刺史文欽。
曹操起兵掙的第一桶金就是從揚州出兵平定青州黃巾之亂,當時朝廷給的官職就是鎮東將軍,總領青、徐、兗、揚四州軍務。如今公然反叛司馬師的毋丘儉就是鎮東將軍,地地道道的實力派大將,再聯合上揚州刺史文欽,絕對是軍政結合,師出有名。但是要說他倆造反是為了給曹氏討回公道,那純屬是瞎掰。真有那忠心,夏侯霸造反的時候他們就響應了。這哥倆之所以造反,完全是瞅準了一個機會。司馬師廢立皇帝,同黨們肯定說這是效仿霍光。反對派一定會說是相仿董卓。如果毋丘儉、文欽滅了這個董卓式的國賊,那麼毋丘儉和文欽的官位就很容易和當年的李傕、郭汜相當。毋丘儉和文欽聯合,有實力、有借口,成功幾率很大,實在是找不到不造反的理由。
為什麼說他成功幾率大呢?因為此時的司馬師癌症發作,剛剛做了腫瘤切除手術,可謂是病入膏肓。反觀朝中戰將,還真沒有幾個人能是毋丘儉的對手。就這樣,毋丘儉和文欽矯詔起兵,聲討司馬師的叛逆之罪。司馬師躺在病榻之上,想了想手下這幫人也隻有諸葛誕能跟毋丘儉比劃比劃。論用兵,司馬昭還遜色一籌。因此在鍾會的建議下,司馬師彙合諸葛誕、王基、胡遵三將,帶病南征。
這票人南征毋丘儉,其實是不占優勢的。都是當年的老戰友,誰不知道誰啊。論帶兵,毋丘儉拔了尖了。論武功,文欽、文鴦爺倆英雄無敵。尤其是小將文鴦,手藝跟《水滸傳》裏的孫立差不多,鞭槍雙絕,在當時絕對是第一流的武將。不過我們知道毋丘儉和文欽最終敗了,那麼這麼聲勢浩大的起義敗在哪呢?
我認為毋丘儉之敗,原因有五:
其一,司馬師可謂是烈性漢子,在重傷不治,眼珠蹦出,血流不止的情況下,咬住被子不發一聲,因此而穩定住了軍心。
其二,諸葛誕善於用兵,及時攻取了戰略要地壽春。
其三,盟友文欽是個廢物,都不認道還學人家帶兵打仗,結果走做了路,沒能及時接應文鴦,錯過了活捉司馬師的大好時機。另外文欽不明時勢,沒能及時參透尹大目送出的情報,敗得理所當然。
其四,新人鄧艾異軍突起,打亂了毋丘儉的戰略部署。
其五,東吳趁機襲擊毋丘儉的後方。
就這樣,毋丘儉兵敗身亡。而司馬師也在這場戰爭中熬得油盡燈枯,死於軍中。司馬師臨死前召來自己的弟弟司馬昭,把大權全部交給司馬昭後,語重心長的告誡司馬昭。司馬家族既得大權不得分給他人,否則就是滅族之禍。司馬昭聽了哥哥的話,迅速搶班奪權掌握了軍隊,然後再給司馬師發喪。司馬師的死,讓很多人看到了機會。比如魏國皇帝曹髦和蜀漢衛將軍薑維。
曹髦雖然年紀小,但是可不傻,完全和東吳的二代皇帝孫亮的聰明才智有一拚。這倆人如果有個孝莊那樣的好老師,都是極有潛力的好君主。可是康熙這樣的皇帝不多,孝莊這樣的老師更少。曹髦和孫亮隻能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拚插上毛比猴都精的成年人,悲劇也就不可避免。曹髦一直表現的唯唯諾諾,對司馬師也畢恭畢敬。但是當他知道司馬師病亡之後,馬上就看到了奪回大權的機會。
這頭司馬昭正給司馬師發喪呢,皇帝的詔書突然到了。上諭是這麼說的:“東南未定,暫留司馬昭屯軍許昌,以為外應。”司馬昭接到皇帝詔書蒙圈了,這是什麼意思?一向不發一言的曹髦突然給自己下旨,其中必有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