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現在唯一能做的隻能是在地上插一根香默默地祈禱。除此別無他法。
可惜,禱告無用。關羽最終被孫權殺害了。
孫權為什麼殺關羽呢?他不知道殺掉關羽就和劉備徹底決裂了嗎?
其實孫權殺關羽也是不情願的。他也不想得罪劉備太深以至於沒有了後路,但是曹操在背後給了他相當大的政治壓力與軍事壓力,使他很為難。
曹操大軍還在樊城周圍,而且後麵的援軍仍然源源不斷地向這裏增援,很明顯,曹操都擊敗了關羽卻仍舊增援樊城,這說明曹操的戰略計劃已經改變,他想圖謀整個荊州。如果這時候把關羽放了,曹操很可能抓住這個借口,興兵討吳。
孫權剛剛拿下南郡,尚立足未穩,兵力還比較分散,一旦這個時候與曹操交戰,必定會吃虧!
所以孫權必須要向曹操表示衷心,如果曹操沒有討伐東吳的借口,他也就出師無名了,所以孫權隻能將關羽殺害。
孫權殺死關羽之後,把關羽的屍體送給了曹操,意圖把罪過轉移到曹操身上。曹操也不傻,他給關羽辦了一場隆重的喪禮,並且厚葬了關羽的屍身,並把首級送還給了劉備。
曹操使的不僅是一招離間計,同時還在劉備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
要說劉備不想報仇,鬼才相信!可惜現實是殘酷的,國力貧弱,經過多年的戰爭,家底基本都拚光了,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休養生息。但是關羽的死,劉備還必須要站出來表個態。
考慮到綜合國力,劉備隻能強忍怒火,暫時安撫一下關羽的家屬以及荊州的舊部,並且殺死了劉封這個替罪羊,卻並沒有下達出兵伐吳的命令。
這一下,劉備軍有些人不幹了!荊州被敵人占領了,在荊州的家人都被淪落到了敵占區,生死未卜,一路跟隨劉備入川的荊州兵甚至開始罷工!荊州的一些官員也整天吵吵嚷嚷地要為關羽報仇,這其中鬧的最凶的恐怕就是張飛。
劉備沒有辦法,隻好先下令整頓軍備,然後伺機伐吳。
就在劉備大張旗鼓地忙乎伐吳準備工作的時候,從洛陽那邊傳來了一條震驚的消息,一代英雄曹操病逝了。
曹操死後,兒子曹丕繼承了他的基業,自此,三國的第一代群雄就隻剩下劉備了。
又過了幾個月,從洛陽又傳來一個更為震驚的消息,曹丕竟然把漢獻帝廢掉了,自己當了皇帝,起國號為“魏”,這就是曆史上的魏文帝,曹丕又把曹操追加為魏武帝,遷都於洛陽,並把漢獻帝貶為山陽公。自此,四百多年的大漢王朝宣布滅亡。
沒過多久,竟然從蜀中傳出了漢獻帝被曹丕殺害的消息,劉備立即發表聲討書聲討曹丕的過錯,並且還在益州為漢獻帝辦了一場風風光光的葬禮。
緊接著,劉備在孔明以及一大堆顧命大臣拚命的勸說下,委曲求全地樹立起了大漢的旗幟,劉備自立為皇。這就是曆史上的“昭烈皇帝”,他的國號仍然為“漢”,後稱“蜀漢”。
那麼漢獻帝到底死沒死呢?
沒有!他活的好好的,活的反而更加瀟灑自在了,劉協沒有了思想負擔,做起了舒心王爺,直到曹丕去世八年後,才離開了人間。
那怎麼會在蜀中傳出了他死的謠言呢?不用說也能猜的到這是誰在背後搗鬼!
想當年,楚國大將項燕的後人項梁是討秦起義軍中實力最強的,他都不敢擅自自立為楚王,甚至滿世界去尋找楚王之後,最終找到了淪落放牛為生的楚國後人熊心,尊他為義帝,是為“楚懷王”。
如果漢獻帝真死了,劉備怎麼著也得派人去打探打探消息,辯個真偽吧?就算尋找不到任何線索,劉備至少也要學項梁那樣,去尋找漢獻帝的子嗣吧?可惜,劉備根本就沒有去尋找過,因為劉備說了:“我就是漢室後人,還尋找什麼?”
由此可見,劉備創業之前的口號都是騙人的。
劉備喊了一輩子的複興漢室,喊了一輩子的重振漢室河山,這隻不過是他用來宣傳的手段而已。
董卓是接近皇位最近的人,但是他寧可廢立也沒自己當皇帝;袁紹是當時北方的第一霸主,他寧願另立劉虞當皇帝,也沒敢自立;曹操一直都代天子發號施令,但是他到臨死的那一天,也僅僅是個魏王,魏武帝還是後來他兒子追認的。而在三國第一代的群雄中,隻有袁術與劉備這兩個人稱帝了!
劉備稱帝後,很多人站出來表示反對,其中費詩就大聲地對劉備說:“曹操他協天子令諸侯,都被世人罵為漢賊,您要自立為帝,比曹操有過之無不及!您這是自毀招牌啊!”
費詩說的道理很對,但劉備這時是死活都聽不進去了。他自小的最高理想就是這個,為了這一天,他從北轉南、由南奔東、由東向西幾乎遊走了大半個中國;為了這一天,他經曆了界橋之戰、官渡之戰、徐州會戰、袁術討伐戰、赤壁之戰、漢中血戰,幾乎所有的戰役都有他的身影;為了這一天,他投公孫、投陶謙、投呂布、投曹操、投袁紹、投劉表、投孫權,處處依附在別人的門下,受了不少的窩囊氣;為了這一天,他除陶謙、征呂布、誆劉表、騙孫權、滅劉璋、敗曹操,犧牲了無數的生命,連情若兄弟的關羽也永遠地離開了自己身邊。
現在距離目標隻差一步之遙了,你說他還能放棄嗎?
劉備已經六十多歲了,再不稱帝恐怕就要遺憾終生了,現在是天賜良機,錯過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所以劉備是絕對要把革命事業進行到底的!所以他絕對不會對出言反對的人客氣的。於是乎,費詩被貶到遙遠的地方賣苦力去了。
劉備要稱帝,那麼孔明這個戰略遠深的政治家為什麼不製止,反而會支持他呢?他們難道不知道在這個時候成立國家有多大風險嗎?為什麼劉備仍舊一意孤行呢?難道僅僅為他個人的夢想嗎?
其實,這裏也有一些政治原因。劉備經過益州之戰、漢中之戰、荊州之戰後,國立貧乏,他要在這個亂世中立足,必須要打腫臉充胖子,顯示自己仍舊有足夠強大的實力,讓敵人望而生怯。這也是後來孔明不斷北伐的原因之一。
第二,劉備還想用這次機會在搞一次宣傳活動,讓天下人都知道漢室仍舊存在,畢竟那個時候人們接受的都是儒家思想的傳統教育,這樣做才能使那些欲匡扶漢室的忠良之士相繼來投,從而擴張自己的實力。
第三,震懾孫權。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隻不過是因為針對劉備不還荊州而引發的矛盾,如今性質就不一樣了,劉備代表的是大漢王朝了,所有的土地應該歸漢室所有,孫權藐視王法,搶國家的土地,殺害國家的子民,這就是造反!他孫權就是亂臣賊子!這也為劉備日後出兵討伐孫權有個合法的理由!
那麼劉備做的這些手段管用嗎?這麼做短時間就能獲得巨大的收益嗎?他就能攢足討伐孫權的資本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劉備稱帝是在一種最不合時宜的時候勉強而為之的,本來就搖搖欲墜的江山,現在突然又加了一頂分量及其沉重的帽子,無疑會給劉備的困難處境雪上加霜。
此時正是多事之秋,劉備不大力提倡發展農業、工業、建設軍事強國,最起碼也要恢複劉璋統治時期的“天府之國”時代。但是他為了一己私利,為了震懾孫權,不惜得自立為帝,這隻不過是拔苗助長,自欺欺人而已!
劉備稱帝之後,立即就提出了興兵討吳的計劃。提出這個計劃之後,立即引起了蜀國的軒然大波,蜀國上下分成兩派,一派讚成出兵,一派極力反對。這個事後最應該站出來主持大局的孔明竟然托病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