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罷官

一同“借”出的,還有雞肋武陵。孫權借出南郡後,武陵就完全被劉備的地盤隔在西邊失去了軍事價值,再加上武陵人口稀少,沒有多大經濟效益,隻好順水推舟做個人情,一起讓給劉備。

很快,孫權的南郡太守程普調往江夏,再次出任江夏太守;繼任周瑜統領軍隊的魯肅,調任漢昌太守。漢昌郡,是孫權將周瑜占領的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等長沙郡北部地盤分出來增設的一個郡。

交州,自然被孫權逐步收入囊中。蒼梧太守吳巨等不聽話的人,都被送到了另一個世界。

劉備此時顧不上老相識吳巨,正忙著接手南郡,準備大幹一番。

多少年的等待,多少年的漂泊,多少年的蟄伏,多少年的奮鬥,才換來今日的收獲!

蛟龍得大海,從此不再受製約!

張飛封侯,龐統罷官(1)

有了荊州牧的頭銜,有了東漢荊州七郡中的南郡、武陵、長沙、零陵、桂陽五郡之地(曹操手中有南陽郡和從南郡分出的襄陽郡;孫權手中有江夏郡和從長沙郡分出來的漢昌郡),劉備感到腰粗了,真粗了。

此時的荊州牧劉備不同於擔任徐州牧時期有地無兵,不同於在小沛當豫州牧時期無地無兵,更不同於多年漂泊寄人籬下仰人鼻息。劉備名正言順地占據了荊州三分之二的地盤,手下擁有數萬將士。更為重要的是,他贏得了荊州的人心。

從此,劉備除了以天下大義為感召之外,還能開出招攬人才的薪水,又是一支發展前景看好的潛力股,擺脫了他看得上人才、人才看不上他的局麵。原先劉表手下的荊州幹部和名士,除投靠曹操的以外,其他人才大部分投效劉備,史載“荊楚群士從之如雲”(《三國誌》)。其中較為著名的有伊籍、馬良馬謖兄弟、廖立、魏延、霍峻、陳震、向郎、殷觀、鄧方、輔匡、習禎、郝普、潘濬、廖化、宗預、黃柱、張存、劉邕、馮習、張南、傅肜等人。

多年的辛勤耕種,總會有收獲的一天。

為了保衛勝利成果,也為了激勵新老員工,劉備大規模選拔任命幹部,加強根據地建設。

戰爭年代,軍事是第一位的。何況劉備又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當然忘不了多年患難與共一路走來的老弟兄關羽和張飛。關羽被任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軍江北,表明進攻曹操北取襄陽的意圖。張飛被任命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宜都是劉備分割南郡增設的一個郡。關羽、張飛兩員大將鎮守南郡附近,再加上原本的大本營公安,劉備調集重兵將江陵包圍在中心,可見對南郡的重視。

張飛封侯,透露出一個強大的信號,這不隻是劉備有福同享不忘老弟兄的表現,更表明與曹操把持的中央政府分庭抗禮的決心。因為隻有中央政府才有封侯的權力,比如劉備的宜城亭侯、關羽的漢壽亭侯,都是以中央政府的名義分封的。

不論曹操是否情願,劉備注定做他的競爭對手。

玩過《傲世三國》等戰略遊戲的朋友們都知道,軍事很重要,內政建設也很重要。沒有糧食沒有錢,是沒辦法打仗的。

這個道理,劉備當然懂,做了不少相關工作。

經濟建設方麵,由軍師中郎將諸葛亮負責。這絕對是把合適的人用到了合適的地方。諸葛亮是個不世出的人才,但絕對不是《三國演義》中神機妙算、用兵如神的形象,實際上他最擅長的正是理民,抓經濟,搞建設,附帶弄點科技創新,那才是得其所用,發揮特長。

組織建設也加快了步伐。南取四郡時,為了減少進軍阻力,劉備隻好對投降的地方幹部照舊錄用。等到統治比較穩固的時候,就可以進一步加強組織建設,裁汰不幹活不忠心的地方幹部,選拔勤勞可靠的新幹部上任。地方幹部經過一次大換血,劉備對地方的掌控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這一時期劉備的內政建設,史料上有記載的不多。值得一提的是龐統同誌的事跡。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號鳳雛,在荊州士人中間名氣很大,被水鏡先生司馬徽稱為“南州士之冠冕”。後來他跟隨周瑜,擔任南郡人事處處長(功曹)。周瑜死後不久,南郡歸屬劉備,他才投到劉備的帳下。

劉備自然也聽過龐統的大名。也許是對龐統與眾不同投靠東吳一事心懷芥蒂,劉備隻給了他一個普通幕僚的職務(從事),下放到耒陽縣(今湖南耒陽)擔任縣令,在基層掛職鍛煉。

龐統的才學謀略不在諸葛亮之下,自認為做一個小小的縣令根本就是高射炮打蚊子(事實也是如此)。你不重用我,我就罷你工。於是,他在耒陽縣令的任上天天睡大覺,玩起了罷工。

你敢罷工,我就罷你的官。劉備此時正在紮紮實實搞內政建設,也是一點都不含糊,直接把龐統開除出公務員隊伍了。

《三國演義》中把魯肅寫成和事老是有道理的。魯肅聽說龐統被罷官後,本著聯盟利益至上、幫劉備就是幫自己的精神,連忙給劉備寫了一封信,說“龐士元非百裏才也”,隻有加以重用,才能顯示出他的才能。

對於老朋友龐統的能力,諸葛亮自然心中有數,他也勸老板劉備重用龐統。

鑒於諸葛亮和魯肅二人的聯袂推薦,劉備特意給龐統安排了一場麵試,並親自擔任麵試主考官。

人才,怕的是懷才不遇沒有機會,隻要機會到來,他們不會錯過。

龐統抓住了老板親自麵試的機會,表現十分優異。

麵試過後,劉備發現果真是自己唐突了人才,從此對龐統大為器重,任命他為荊州省人事廳廳長兼機要秘書(治中從事),享受與諸葛亮同等的待遇,不久也升遷為軍師中郎將。

臥龍、鳳雛,從此都歸於劉備帳下。

他們注定為這個風生水起的時代,上演更多的精彩。

劉備可以說不(1)

風正一帆懸,一日行千裏。

劉備同誌以親身經曆,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隻要有個好班底好團隊,打好基礎,一旦時機到來,發展的速度那叫一個一發不可收拾。

劉備軍事、內政兩手抓,人才、士卒一起招,實力已經悄然做大。強大起來的劉備,不隻可以守衛已經占領的地盤,而且有足夠的力量擴張新的地盤。

此時,孫權占領交州,曹操進軍關中戰馬超。劉備明白,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留給自己的地盤很少了。

劉備在心底將目標定為益州。不隻因為這是諸葛亮在隆中對策提出的發展戰略,還因為這是天下最後的一塊肥肉。

既然是肥肉,想吃的人就不止一個。鞭長莫及的曹操,甚至隸屬益州的漢中張魯,都打起益州的算盤。

先動手的卻是劉備的大舅子孫權。

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年輕人孫權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這一真理。

剛接班時,孫權考慮的是如何為父報仇;報仇成功後,考慮的是如何吃下肥肉交州;吃下交州後,考慮的是如何拿下益州。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勝舊人。周瑜雖死,還有孫瑜。孫權準備派這位堂兄,為自己開拓新的疆土。

在派遣孫瑜出兵之前,孫權不得不解決一件頭疼的事——妹夫劉備的荊州恰好擋在東吳的地盤和益州之間。看來繞是繞不開了,隻能另想辦法。孫權的辦法是忽悠妹夫劉備,讓他跟自己一起出兵。這樣既能解決自己單獨動手被劉備切斷後路的問題,又能二打一增加勝算。當然得到新蛋糕益州,免不了要切給劉備一塊,不過至於怎樣切蛋糕,孫權以為還是自己這個帶頭大哥說了算。

便滿懷信心派人前去聯合劉備。

便難以置信地遭到了無情拒絕。

劉備拒絕孫權的理由很單純,動機卻很不單純。

劉備首先一臉誠懇地指出孫權的計劃既無可行性,也無必要性。為否定可行性,劉備說什麼益州富強,劉璋不弱,萬裏征伐,難保成功,即使吳起、孫武這樣的軍事天才活過來,也不可能完成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為否定必要性,劉備說什麼所有曹操之外的力量都是盟軍,劉璋是,張魯也是,曹操正在虎視眈眈,我們怎麼能同盟操戈?盟軍正在窩裏鬥的時候,曹操一動手,那大夥隻有一起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