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屯田

隨著張郃的陣亡,魏軍的追擊也結束了。再往後出現的事情就非常奇怪了。李嚴告訴諸葛亮東吳入侵,讓他退兵。然後李嚴又告訴後主劉禪,說不知道為啥丞相突然退兵。等諸葛亮和皇帝一對詞才發現,李嚴說謊。於是諸葛亮把李嚴廢為庶人。

問題來了,李嚴說這個謊有什麼用?除了召回諸葛亮把自己置於險地之外,別無它用。如果說李嚴用這招是為了開脫自己延誤軍糧,完全說不過去。延誤軍糧怎麼了?都知道蜀道難,運糧不便是非常正常的。再說了,苟安延誤軍糧都是看在沒判死刑。事實上自從諸葛亮五出祁山,李嚴的軍糧一直都是在延誤狀態之中,諸葛亮也沒有發怒。

所以說延誤軍糧完全沒有說謊召回丞相罪責大,這裏邊還有欺君之罪。除非李嚴是個傻子,要不然斷然不會因為軍糧的延誤而撒這種彌天大謊。李嚴是個傻子嗎?很明顯不是的。李嚴是個軍、政業務都過硬的人才。當將軍時能和魏延扳腕子,當尚書令時能讓劉備另眼相待,堂堂托孤大臣被毫無理由的排除在蜀國核心權力層之外能隱忍不發,李嚴絕對不是個簡單的人物。他之所以這麼做,自然是另有深意。

我們看到李嚴撒這個謊,對李嚴是沒有任何一丁點好處的。他這麼做隻達到了一個效果,那就是召回了諸葛亮即將勝利的北伐之師。他為什麼要召回諸葛亮的勝利之師?那是因為這是他作為托孤大臣的一種責任,他不能眼睜睜看著諸葛亮功高震主。哪怕諸葛亮是個忠臣,立下滅國之功後的諸葛亮,會得到什麼?位極人臣的諸葛亮再立大功,封個王爵也不為過。就眼下情況看,大多數朝臣都是緊密圍繞在丞相的周圍。他日諸葛亮功蓋天下,誰能保證諸葛亮身邊沒有華歆、王朗這樣的人?

李嚴受先帝托孤之中,本來與諸葛亮沒有根本矛盾,但是職責所在,諸葛亮的目標是完成自己的偉業,李嚴的目標是要保證皇帝的安全。那李嚴隻好說聲,不好意思哥們,實在是不得不掣你的肘。

在這一事件中,我們很難用常理來判斷個是非對錯。我們不得不說當時蜀國是劉禪的私人產業,當劉禪的目標、諸葛亮的目標發生衝突時,誰對誰錯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意願做符合自己利益的事。你可以說劉禪胸無大誌,但是不要忘記,當世英雄孫仲謀也是這樣的人,隻想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好好活著而已。

李嚴冒著生命危險當了次忠臣。他對不起同僚,但是對得起皇帝。諸葛亮萬萬沒有想到,一向逆來順受的李嚴會在關鍵時刻在背後給自己下刀子。不要輕視身邊任何一個逆來順受的老實人。對於諸葛亮來說,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李嚴的職業生涯劃上了句號,被廢為庶人。而諸葛亮又將執著的踏上北伐之路,這一次北伐,最終成為了諸葛亮的絕唱。在下一節中,還有很多謎團有待解開。

六出祁山逆天行

自從諸葛亮五出祁山被李嚴設計召回之後,中華大地上突然有了三年的寧靜。在這三年中,諸葛亮沒有北伐,魏國樂得太平,更不可能南征。東吳上下早在攻下荊州後就完成了“東吳夢”。後來孫權僭越稱帝,霸業已成,全國上下坐享太平,斷無妄動刀兵的理由。

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不得不說在當時諸葛亮可以稱得上戰爭機器。李嚴事件過去三年了,諸葛亮按捺不住內心的悸動,決定再次北伐。這一年是蜀漢建興十三年,劉禪已經三十歲了。三十歲的劉禪一直生活在相父的陰影下,從未親政。這一次諸葛亮再度要求北伐,劉禪簡單談了一下自己的看法:“方今已成鼎足之勢,吳、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這是一個皇帝在跟臣子用商量的語氣說話。在劉禪看來,北伐就是勞民傷財,剛消停三年,怎麼又要北伐?而且劉禪對諸葛亮其實沒有信心,跟八年前相比,雖然說蜀國的國力恢複的差不多,要兵有兵,要糧有糧,但是人才儲備上差的太遠了。比起八年前,趙雲沒了,張苞沒了,關興重病(不久身亡),這八年中沒有新鮮血液注入。再看魏國,雖然這些年損失了王雙、郝昭、張郃等人才。不過魏國尚有郭淮、孫禮兩大名將,司馬師、司馬昭兩大人精。張虎、樂綝兩個名將之後。還有即將補充上的夏侯氏四兄弟。此消彼長,這仗怎麼打?最關鍵一點,八年了,糧道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怎麼辦?

諸葛亮不管這個那個的,執意要北伐。

這時候,太史譙周出班啟奏,此番北伐必敗。為啥呢?天象如此,此時出師大不利。諸葛亮深通天文,也能看出這一點來。丞相大人不管這些,把先帝搬出來震懾朝臣,必須北伐。劉禪不管這事,反正自己說了也沒用,想去就去吧。

那麼說深通天文的諸葛亮為什麼非要在這個時候北伐呢?司馬懿對此有個非常準確的解答:”今孔明負才智,逆天道,又來入寇,乃自覓死也。“  諸葛亮為什麼會自負呢?那是因為前五次北伐勝敗的經驗教訓他都總結了一遍,能想到的麻煩他都找到了解決之道,按規矩用兵,司馬懿又不是自己的對手,怎麼可能不勝?

對於諸葛亮來說,前五次北伐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有糧食運不過去。為此,諸葛亮嚐試過街亭、陳倉道、劍閣等路線運糧,效果都差強人意。因為這個短板的存在,無論諸葛亮前期占領多少土地,後期糧食告急,所占土地都得乖乖再還回去。這一次北伐諸葛亮之所以敢逆天而行,那就是因為他找到了解決糧食問題的雙保險法門。在五出祁山的時候,後方一粒糧食都沒運來,但是諸葛亮作戰風生水起,差點就滅了司馬懿。原因就是諸葛亮就地取糧,割了隴西的小麥。因此這次諸葛亮北伐決定步步為營,以戰養戰,以魏製魏,每占一處土地就不走了,就地屯田,這樣就不怕後方的糧食運不過來。當然了,屯田是有時間周期的,前期還是要從漢中運糧。怎麼辦?諸葛亮也解決了運糧的問題,他發明發了木牛流馬。木牛流馬有兩大優點,第一是可以走山路。第二是路上不消耗糧食。有木牛流馬運糧,再加上就地屯田,諸葛亮再也不用擔心糧食問題。

除了糧道問題之外,諸葛亮還擔心皇帝在後方隨時召喚自己。這回也不用怕了,誰召喚也不回去,就算回去,有了屯田的據點,也不用班師回朝,派個靠譜的大將鎮守,自己解決完問題再回來都不耽誤事。

下一個問題就是有異己同僚在後方掣肘,這次也解決了。李嚴已經被貶為庶人,再沒有元老級人物能搞出事端了。眼下把持朝政的是蔣琬、費禕、董允等鐵杆荊州係,在益州地麵上再沒有重量級益州係官員出現。即便是蔣琬、費禕、董允辦事不力,再有人告訴諸葛亮東吳入侵也不怕了。因為諸葛亮決定去找孫權遞交國書,約定一起北伐。東吳就算不去北伐,也斷無入寇西川的道理。

下一個問題就是司馬懿這個人。仲達同誌是諸葛亮此生最為忌憚的一個人,倒不是司馬懿有多厲害可以讓諸葛亮害怕,他再厲害也不是諸葛亮的對手。關鍵是這人能屈能伸,軟硬不吃。別的問題都解決了,諸葛亮隻需要專心對付司馬懿即可。

最後還有一個小問題,此戰如果成功,必殺魏延!不要問丞相為什麼,殺他還有理由麼,就衝腦袋後邊有反骨,他就該死!那麼什麼叫反骨?不知道吧,丞相說有那就是有。就跟當初華歆說司馬懿鷹視狼顧一樣,說你是天生的反賊,那你就是天生的反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