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華麗的文采

拋盈郊野之戈甲,撇棄滿道之刀槍。都督心崩而膽裂,將軍鼠竄而狼忙!無顏見關中之父老,何麵歸相府之廟堂!史官秉筆而記錄,百姓眾口而傳揚:仲達聞陣而惕惕,子丹望風而遑遑!吾軍兵強而馬壯,大將虎奮以龍驤;掃秦川為平壤,蕩魏國作丘荒!天書既下,速來歸降!

咱們看這篇文章,感受的是辭藻的華麗,如虹的氣勢,巧妙地比喻,以及充斥全文的蕩氣回腸。但是曹子丹同誌看了這封信,隻能總結出四個字:氣煞我也。這封信句句話都往曹真傷口上撒孜然。這封信今天能送到曹真手上,明天就有可能貼在洛陽城門口。就曹真而言,這封信陰損至極,但是他能說這封信哪句話不對?確實是“(曹真)走殘兵於斜穀,遭霖雨於陳倉。。水陸困乏,人馬猖狂。拋盈郊野之戈甲,撇棄滿道之刀槍。”而曹真自己也確實是“都督心崩而膽裂,將軍鼠竄而狼忙!無顏見關中之父老,何麵歸相府之廟堂!”

這篇文章這麼上口,很快就能有小孩會背誦成童謠。曹真不敢想下去,一口氣沒上來,當晚死於軍中。曹真這也算是為國捐軀,犧牲在了工作崗位上。

當我們讚歎諸葛亮殺人於無形的時候,往往容易忽略一個問題。諸葛亮真的是為了氣死曹真才寫這封信嗎?不是的。曹真死不死,完全對諸葛亮構不成威脅。而且曹真的存在多少還能影響司馬懿的發揮,其實諸葛亮沒必要非得逼死曹真。諸葛亮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逼魏明帝。逼魏明帝就是為了逼司馬懿出兵決戰。而諸葛亮的不世之功,就在這封信上。

曹真的死訊傳到洛陽,魏明帝勃然大怒。堂堂的托孤大臣,魏明帝的皇叔,居然被諸葛亮活活氣死。司馬懿不許堅守,出兵去滅了諸葛亮報仇。

司馬懿不敢怠慢,奉旨給諸葛亮下戰書,諸葛亮批複:來日決戰。之前我就說過,咱們中國人打仗,戰書這個東西不像歐洲那麼神聖。我答應你明天上午九點決戰,很有可能頭一天夜裏就行動了。咱們不像歐洲人,不下戰書就開戰的將軍極有可能被本國的法律處罰。比如鴉片戰爭中英國的第一任總督懿律,就是沒能把戰書送到中方將領手中,被中途罷免。

諸葛亮批複了來日決戰,也就意味著絕對不可能來日決戰。司馬懿奉命出戰,天真的認為諸葛亮會按江湖規矩辦事,可惜事情跟他想的不大一樣。

轉過天來,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準點準時到了約定地點決鬥。既然要決鬥,那麼鬥什麼呢?諸葛亮大度的任司馬懿挑選,鬥陣、鬥兵、鬥將都可以。司馬懿依靠平生所學,要和諸葛亮鬥陣。隻見司馬懿發出指令,魏軍擺出一陣,讓諸葛亮有獎競猜。諸葛亮眼皮都不翻一下,說混元一氣陣。司馬懿一看認識,就讓諸葛亮擺個陣。諸葛亮擺了個最基礎的陣型,就是當初連曹仁都會的八卦陣。一般來說八卦分內外,外八卦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內八卦為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內八卦也叫八門,是《三國演義》中常用陣法,司馬懿一看就認識,覺得這是小兒科。諸葛亮說你既然認識就來打啊。結果司馬懿看到的隻是表象,真正派人攻打的時候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一代名將張遼、樂進的兒子張虎、樂綝慘遭活捉,被扒了裝備侮辱一番放回。司馬懿剛想發作,背後關興、薑維分兩路殺來。司馬懿服了,看來諸葛亮真的不按江湖規矩辦事。魏軍被諸葛亮三路兵馬夾擊,大敗虧輸。司馬懿失了渭水,堅守不出。諸葛亮一破渭水防線,就意味著一腳踏進了關中。長安就在眼前,司馬懿無力阻止諸葛亮進兵。看上去諸葛亮的不世之功即將完成。

這時候,出了個小件事。壓運糧草的苟安延誤了十天軍糧。按照諸葛亮的軍法,延誤三日發配,延誤五日斬首。這都耽誤十天了,都夠斬兩回了。但是參軍楊儀認為,苟安怎麼說也是李嚴的人。眼下李嚴被排除出朝廷的權力核心,對諸葛亮完全夠不成威脅。怎麼說李嚴也是先帝欽點的托孤大臣,多少給個麵子。

鑒於此,諸葛亮沒殺苟安,打了八十軍棍放回。就這八十軍棍,也就是象征性的拍幾下,根本沒有真打。但是苟安認為這是奇恥大辱,必須報複。所以苟安連夜騎馬投奔了司馬懿。注意,打完軍棍還能騎馬,說明沒怎麼打。司馬懿讓苟安去成都散布流言,說諸葛亮有廢主自立的想法。苟安馬上又折回成都找宦官黑諸葛亮。

後主劉禪上朝,下令召回諸葛亮。成都誰說了算呢?是蔣琬。劉禪越過蔣琬召回諸葛亮肯定沒戲,於是劉禪告訴蔣琬,他找諸葛亮有機密大事。蔣琬一琢磨,皇上說有機密大事,還跟丞相有關,這事不是自己能管得了的。劉禪隨即下詔,讓諸葛亮班師回朝。

聖旨下到前線,諸葛亮蒙圈了。回還是不回?肯定得回啊。按說朝中有事蔣琬能夠處理。如今蔣琬、費禕等人hold不住,看來不回去不行了。就算這一次不回去,肯定還會有下次,下下次。後方已亂,諸葛亮不得不回去。

司馬懿讓苟安散布謠言這招,跟諸葛亮讓人去鄴城城門粘貼司馬懿造反的大字報如出一轍。雖然看上去比較弱智,但是都獲得了不錯效果。還是那句話,諸葛亮造反這事,有沒有證據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寧願信其有。從劉禪的角度講,他的訴求就是能在蜀地稱王,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就不錯了。什麼攻克二京,什麼統一大業,都太虛無縹緲,自己要的就是眼下的生活。也就是說北伐時諸葛亮一廂情願的事情,劉禪並不想北伐。北伐活動對於皇帝劉禪來說是非常危險的,諸葛亮真立了不世之功,就算他不造反,他的部下來出黃袍加身也夠要命的。所以劉禪就借這個由頭召回了諸葛亮,北伐個毛啊,老老實實呆著多好。

劉禪不擔心諸葛亮生氣嗎?不擔心,到時候把責任往太監身上一推,有事找太監,還是跟自己半毛錢關係都沒有。誰讓咱是出了名的傻呢。

就這樣,諸葛亮憤怒的進行回師成都。臨走的時候,為了避免司馬懿追擊,諸葛亮反用孫臏的增兵減灶之法,減兵增灶。給司馬懿增兵的假象,然後從容的退兵,回到了成都。

回到成都的諸葛亮召集朝臣跟皇帝三頭對案,為啥召回北伐之師?劉禪說了,想你了總可以吧。諸葛亮迫切的希望知道,召回北伐之師,是皇帝的本心還是朝臣的鼓動。皇上先把太監給出賣了,說是太監教的。諸葛亮大怒,斬了進讒言之人,剩下的太監全部逐出皇宮。

接著諸葛亮問蔣琬、費禕倆廢物,怎麼就沒阻止皇帝下旨?這哥倆也很鬱悶,誰知道皇帝找你啥事?諸葛亮安頓了朝政內政,再次回到漢中,準備北伐。

老北伐,別說皇帝了,底下士兵也受不了。古代一提起暴君的暴政,首當其衝的就是兵役徭役繁重。諸葛亮執政期間兵役徭役也都夠繁重的。連年征戰不說,光給這幫丘八爺準備衣甲、刀槍、大炮、攻城車的徭役就很繁重。不過這些比起運糧的徭役,又差了很多。老這麼幹,動輒二三十萬大軍北伐,民力逐漸疲軟,快到極限了。

為了不讓軍心浮動,諸葛亮決定每次出兵隻帶十萬人,一百天以後再來十萬人跟前期出征的十萬人換崗,始終保持有十萬人是休息狀態,也讓後勤輜重部隊的負擔減輕了一半。

準備停當之後,諸葛亮就要開啟第五次北伐,而他的對手,隻剩下司馬懿一人,在下節中,我們來看一下,有個大忠臣是怎樣用生命盡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