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駐軍

就這樣,何進在袁紹、曹操、袁術帶兵護衛下,昂首挺胸來到皇宮門口。宮裏傳出話來,太後召何進議事,其他人不得入內。何進毫不懷疑,孤身一人昂首闊步進入了長樂宮。

等待何進的是張讓埋伏好的屠刀,殺豬無數的何進被張讓的刀斧手一刀斬落頭顱。袁紹在宮門外等的很著急,大呼“請大將軍上車!”。太監們把何進的頭扔出來,說何進造反,已經誅殺。袁紹再也按耐不住了,帶領大軍進宮進宮行凶,見太監就殺。十常侍被殺的殺,跑的跑。

袁紹這一宿是殺過癮了,帶人關上宮門,見太監就殺。殺紅了眼的軍士甚至連何進的弟弟何苗也給殺了。屠殺過後的袁紹不過癮,又帶人去殺十常侍的家屬。一夜之間,官軍殺了兩三萬人,很多不長胡子的無辜路人也被殺害。在那樣一個恐怖的夜晚,年輕男人想要活命,乖乖的提前脫下褲子讓官兵檢閱,否則就是個死。

那天晚上,隻有兩個人幹了正事。一個是盧植親自披堅執銳保護了太後,另一個就是曹操,指揮手下人充當了119的角色,四處滅火。等到太後安全了,火被撲滅了,袁紹的人殺過癮了。大家忽然發現,皇上沒了!大家趕緊請何太後出來主持大局,派人尋覓十常侍餘黨和皇帝、陳留王的下落。下一節,將講述袁紹、曹操、董卓之間的故事。

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夜,在這一夜裏,漢朝兩大勢力:外戚和宦官同歸於盡。這場政變讓袁紹攢足了政治資本,逐漸成為漢朝的理想新貴,風頭蓋過了袁氏家族所有人,包括那個大老婆生的袁術。在這個血與火淬煉的一夜,袁紹帶人殺了個夠本,曹操幹好了本職工作。等大家忙活完了,發現皇上沒了。那麼皇上去哪了?

原來緊急情況下,張讓、段珪帶著皇帝和陳留王衝出洛陽。不料追兵跟的太緊,情急之下張讓投河自盡,餘者作鳥獸散。皇帝和陳留王藏在河邊亂草之中。這一年,皇帝13歲,陳留王8歲。皇帝劉辯自幼養尊處優,陳留王劉協可謂命運多舛。幼年母親被毒死,後來疼愛自己的父親去世,再後來疼愛自己的奶奶又被何進害死。一個8歲的孩子經曆這麼多慘劇,過早的顯示出了自己的老誠。比如此刻,陳留王認為在這呆著會被餓死,不如走出去找一條生路。小哥倆往外走,邂逅了前司徒崔烈的弟弟崔毅,總算是撿了一條命。後來司徒王允、太尉楊彪、中軍校尉袁紹尋到崔毅莊上,保著皇帝和陳留王還京。路上遇到了在澠池按兵不動,聽見城中大亂來湊熱鬧的董卓。

董卓嗅覺的靈敏,讓袁紹措手不及。可見董卓早就有探子在洛陽活動,袁紹沒想到這邊剛出事,轉天一大早董卓的兵馬就到了。隨行官員裏,還得是出盡風頭的袁紹再次出頭。袁紹先拿出皇帝的名頭嚇唬對方,質問何人敢攔聖駕?董卓是個粗魯漢子,大吼:“天子何在?”

這太沒規矩了,君前失禮啊,算得上欺君之罪,要斬首的。但是人家帶著大隊人馬來,洛陽百官連大氣都不敢喘,皇帝也麵如土色。袁紹很憤怒,但是琢磨一下還是忍了吧,自己的大隊人馬沒帶著,太橫的話恐怕不好。但是人家問了,天子何在?大家都沉默仿佛不是那麼回事,但是回答他這位就是皇上,仿佛也不大合適。就在這個沉默的氣氛下,8歲的陳留王縱馬向前,怒斥董卓:問你呢,來者何人?

董卓不認識這個娃娃,自報家門:西涼刺史董卓!陳留王一看這哥們上道,接著問:你是來劫駕還是來保駕?董卓站在道義的製高點上,自然說是來保駕。陳留王一看董卓掉坑裏了,馬上批評董卓,既然來保駕,怎麼見了皇上還不下馬行禮?董卓大驚失色,慌忙下馬叩拜。陳留王一看董卓服了,接著安慰了他幾句。無非是小董忠心可嘉,以後盡力為皇帝盡忠之類。無論是滿朝文武還是西涼軍官,都服了這位8歲的陳留王,這才是大家風範,帝王氣度。

大家一起其樂融融的送皇上和陳留王回宮。但是,仿佛平靜的洛陽城暗流湧湧,更大的亂子還在後邊。要說起漢朝末年朝政頹廢的原因,肯定是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政導致。但是大家無論是看史書還是小說,都會把注意力放在外戚、宦官這倆字眼上,反而忽略的根本問題。漢朝國勢日衰的根本原因是專政,不在乎是太監專政還是外戚專政,誰專政都沒好處。

不過對於專政者來說,這個feel真的倍爽。漢朝好久都沒鐵腕君主來扭轉這些了,皇帝隻能靠著宦官打擊外戚,或者靠著外戚製約宦官。如今皇帝隻有13歲,身邊的宦官和外戚都被殺光了。那麼誰來專政,很多人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比如袁紹和董卓,都有自己的打算。董卓帶大軍進洛陽,頓時成了洛陽城最有實力的人。當初何進招來了三路地方部隊,東郡太守橋瑁、河內太守王匡聽說何進被殺,董卓進洛陽,扭頭回到了自己的駐地,隻有荊州刺史丁原進了洛陽。至此,洛陽城有了三股較強勢力,董卓、丁原、袁紹。其中董卓實力最強,因此董卓橫行洛陽,出入皇宮也肆無忌憚。這招來很多人的不滿,比如後軍校尉鮑信,橫豎看董卓不爽。於是鮑信去找袁紹報信,商議幹掉董卓。

袁紹此時並不想幹掉董卓,董卓在城外可有大量駐軍,貿然殺了董卓,軍士嘩變怎麼辦?再說了,就得讓董卓繼續作,作到天怒人怨再跟他分庭抗禮,才能讓自己的前途地位再上升一大截。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如果自己跟董卓拚了,豈不是便宜了丁原。於是袁紹婉拒鮑信的提議。

鮑信並不死心,又去找著了司徒王允。王允不是不想殺董卓,但是自己是文職,不掌兵權,拿什麼殺董卓?就算單挑,王允也不是董卓的對手。因此王允敷衍搪塞,不付諸行動。鮑信一看洛陽的官員都太有心眼了,又怕被董卓得到了消息,所以帶上本部人馬,跑到泰山去了。

董卓最羨慕的就是大將軍何進,那才是他的人生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董卓先控製了何進、何苗兄弟倆的部隊。然後打算做一件大事:廢漢少帝,立陳留王。自古以來,行廢立之事不被說成奸臣的,隻有伊尹和霍光。董卓這麼搞,目的就是立威和翦除異己,成為新的“何進”,從而達到專政的目的。有人說陳留王比漢少帝聰明,董卓此舉是忠臣之舉。他要是奸臣,為啥不留個好控製的漢少帝,而立一個更聰明的陳留王呢?

這個很好解釋,當時皇權旁落,至於皇帝本人是否聰明,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漢少帝背後還有一個何太後,而陳留王背後的勢力早就被何進連根拔起。有太後在,何進都不能完全自己說了算,何況董卓呢。因此董卓的廢立之舉,完全是針對何氏家族的最後一擊,跟皇帝本身的智力沒有關係。隻不過拿皇帝的智力做文章,說出去好聽罷了。事實證明日後的漢獻帝比漢少帝窩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