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曹操引軍緩緩而行,至宛城,路過淯水,曹操忽於馬上放聲大哭。眾人不由驚問其故,曹操哭著說道:“我所哭者,是因為去年於此地折了我的愛將典韋,情不自禁!”
曹操說完立即下令屯住軍馬,大設祭筵,吊奠典韋亡魂。曹操更是親自拈香哭拜,三軍無不感歎。祭拜典韋畢,曹操又祭侄子曹安民及長子曹昂,並祭陣亡軍士,連那匹被射死的大宛馬,也都一概祭拜了。
次日,忽然留在許都的荀彧差人報說:“劉表助張繡屯兵安眾,截曹公歸路。”
曹操答荀彧書道:“我日行數裏,非不知賊來追我;然我計劃已定,若到安眾,必破張繡。君等勿疑。”
曹操回信荀彧後,便催軍行至安眾縣界,劉表此刻引軍已守險要,張繡隨後領軍趕來。曹操乃令眾軍黑夜鑿險開道,暗伏奇兵,及天色微明,劉表、張繡軍會合,見曹操兵少,疑曹操遁去,未及賈詡勸阻,兩家俱各引兵入險擊之。
曹操縱奇兵出,大破兩家之兵,曹兵出了安眾隘口,於隘外下塞,劉表、張繡各整敗兵相見。
劉表歎息一聲說道:“不想竟然中了曹操的奸計!”
張繡亦歎息道:“如今被曹操搶了先機,我們先看看吧。”
於是兩軍集於安眾,且說荀彧探知袁紹欲興兵犯許都,於是星夜馳書報曹操,曹操得書不由心慌,即日回兵,細作報知張繡,張繡欲追之,賈詡說道:“不可追,追之必敗。”
劉表不屑道:“今日不追,坐失機會。”
劉表力勸張繡引軍萬餘同往追之,二人約行十餘裏,趕上曹軍後隊,曹軍回身親自引軍奮力接戰,曹軍士氣如虹,張繡、劉表兩軍苦戰不勝,大敗而還。
回到大營後,張繡羞愧的對賈詡說道:“不用先生言,果有此敗。”
賈詡笑著說道:“將軍現在可再整兵,再往追之。”
張繡與劉表聽了不由一同說道:“今日我等已敗,奈何複追?”
賈詡胸有成竹的說道:“今番追去,必獲大勝,如其不然,請斬我首。”
張繡見賈詡如此說於是相信了,不過張繡雖信,但劉表並不信,不肯同往。張繡乃自引一軍往追,曹操兵果然大敗,軍馬輜重,連路散棄而走,張繡正往前追趕。忽然山後一彪軍擁出,張繡見了不敢前追,收軍回安眾。
劉表見張繡大勝而歸,不由問賈詡道:“前以精兵追退兵,而先生說必敗,後以敗卒擊勝兵,而先生曰必克,竟然都如先生所言,為何其事不同,而竟皆應驗?願先生教我。”
賈詡擺手說道:“這個簡單。將軍雖善用兵,但並非曹操敵手,曹軍雖敗,必有勁將殿後,以防追兵,我兵雖銳,不能敵也,故知必敗。而曹操之所以急於退兵,必因許都有事,既破我追軍之後,必輕車速回,不複為備,我等乘其不備而追之,所以能勝。”
劉表、張繡聽了之後,俱服其高見。賈詡勸劉表回荊州,張繡守宛城,二方互為唇齒,兩軍各散。
且說曹操正行間,聞報後軍為張繡所追,急引眾將回身救應,隻見張繡軍已退,敗兵回告操道:“若非山後這一路人馬阻住中路,我等皆被擒了。”
曹操急問何人,那人綽槍下馬,拜見曹操,乃鎮威中郎將,江夏平春人,姓李,名通字文達。曹操問其何來,李通開口說道:“近守汝南,聞丞相與張繡、劉表交戰,特來接應。”
曹操聽了大喜,封李通為建功侯,守汝南西界,以防劉表、張繡。李通拜謝而去,曹操還軍許都,表奏孫策有功,封為討逆將軍,賜爵吳侯,遣使齎詔江東,諭令防剿劉表。
曹操回府後,眾官參見畢,荀彧問道:“丞相緩行至安眾,何以知必勝賊兵?”
曹操笑著說道:“我軍退無歸路,必將死戰,所以必勝。”
荀彧聞言之後點頭表示佩服,這時郭嘉從門外進來,曹操看見郭嘉後,不由開口說道:“奉孝今天怎麼來遲了?”
郭嘉笑著從袖中取出一書,對操說道:“路上遇到了袁紹的使者,所以耽誤了片刻,袁紹使人致書丞相,言欲出兵攻公孫瓚,特來借糧借兵。”
曹操聽了之後不由皺眉說道:“我聞紹袁欲圖許都,所以領兵而回,今其見我歸,又別生它議,這個袁紹真是一點不顧及昔日的那點友誼了。”
曹操接過郭嘉的書信,拆書觀之,隻見書信上其詞意驕慢,曹操臉色難看的問郭嘉道:“袁紹如此無禮,我欲出兵討之,又恨力有不及,如何?”
郭嘉笑著說道:“勝敗之勝,惟有智取,如今袁紹有十敗,而公有十勝,袁紹兵馬雖盛,不足為慮!”
曹操聽了之後,不由來了興趣,他開口笑問道:“哦,奉孝說來聽聽!”
郭嘉摘下腰間酒壺,喝了一口然後他徐徐開口說道:“袁紹繁禮多儀,而公體任自然,此道勝;袁紹以逆動,而公以順率,此義勝;桓、靈以來,政失於寬,袁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袁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而公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袁紹多謀少決,而公得策輒行,此謀勝;袁紹專收名譽,而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袁紹恤近忽遠,而公慮無不周,此仁勝;袁紹聽讒惑亂,而公浸潤不行,此明勝;袁紹是非混淆,而公法度嚴明,此文勝;袁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而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公有此十勝,敗袁紹簡直易如反掌。”
曹操聽了大笑道:“奉孝啊奉孝,你何時也學會溜須拍馬了,不過你說的我真是有點小心動啊!”
這時一旁的荀彧說道:“奉孝十勝十敗之說,正與愚見相合。袁紹兵雖眾,終不足懼!”
“哈哈哈!”曹操見荀彧也如此說,他不由笑的更開心了,眾人笑了一陣,這時郭嘉正是說道:“袁紹不足為慮,而徐州呂布,實乃心腹大患。今袁紹北征公孫瓚,我們當乘其遠出,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圖袁紹,此為上計,否則我方攻袁紹,呂布必乘虛來犯許都,到時候兩麵受敵,實為不妙。”
曹操點頭深以為然,然後眾人開始商議東征呂布之事。荀彧這時說道:“我們可先使人知會劉備,待其回報後,我等方可動兵。”
曹操從之,於是一麵發書與劉備,一麵厚待袁紹使者,奏聞天子封袁紹為大將軍、太尉,兼都督冀、青、幽、並四州,又密書一封於袁紹:“本初可放心討公孫瓚,我當於後方相助。”
袁紹得書大喜,便進兵攻公孫瓚。
且說呂布在徐州,每當賓客宴會之際,陳珪父子必盛稱呂布之德。陳宮不悅,他知道在如此下去徐州必危,於是他乘間和呂布說道:“陳珪父子表麵阿諛將軍,其心深不可測,將軍宜早防之。”
呂布這幾日早被陳珪父子美言迷的神魂顛倒,此刻他那裏聽的進去陳宮的話,於是他大聲怒叱陳宮道:“陳公台,我忍你很久了,你無端獻讒,欲害此二人麼?”
陳宮見了默然出了州牧府,陳宮抬頭歎息一聲說道:“忠言不入,看來我等要遭殃了!”
陳宮本意棄呂布而去,然而共事這麼多年,陳宮心有不忍,又恐天下人嗤笑,於是終日悶悶不樂。
一日,陳宮帶領數騎去小沛地麵圍獵解悶,忽見官道上一騎驛馬飛奔而去。陳宮不由疑惑,於是他棄了圍場,引從騎從小路趕上攔住來人,陳宮上下打量此人一眼,見此人眼神躲閃,他不由開口問道:“你是何處使者,來這裏幹什麼?”
那使者自然認識陳宮,知道他是呂布首席謀事,所以他慌不能答。
陳宮令左右搜其身,得回密書一封,陳宮視之乃劉備送曹操書信,陳宮大驚即刻連人與書,拿見呂布。
呂布見了問其何來,來使說道:“曹丞相差我往劉豫州處下書,今得回書,我並不知書中所言何事。”
呂布聽了乃拆書細看,書中寫道:“自奉明公之命,欲圖呂布,夙夜用心。但備兵微將少,不敢輕動。若丞相興師,備自當為前驅,現嚴兵整甲,專待鈞命。”
呂布看完之後,一把將書信扯的粉碎,他大罵道:“曹賊焉敢如此!”
呂布罵完之後,使人將使者斬首,立刻使陳宮、臧霸、結連泰山寇孫觀、吳敦、尹禮、昌稀,東取山東兗州諸郡,又令高順、張遼取沛城,攻劉備。令宋憲、魏續西取汝、潁二郡,呂布自領中軍為三路救應。
且說高順,張遼二人引兵出徐州,將至小沛,有人報知劉備。劉備急忙與眾人商議,孫乾開口說道:“如今之際,可速告急於曹操。”
劉備歎息一聲說道:“誰可去許都告急?”
劉備話音落,簡雍起身說道:“我願往。”
劉備見了,立即修書一封付於簡雍,使其星夜赴許都求援,一麵整頓守城器具。劉備守南門,孫乾守北門,關羽守西門,張飛守東門,又令糜竺與其弟糜芳守護中軍。
當日高順軍至,劉備在城樓上見了高順不由問道:“高將軍,我與奉先並無冤仇,將軍何故引兵至此?”
高順在城下聽了劉備的話,不由冷笑著說道:“劉備,你結連曹操,欲害我主,今事已敗露,何不就縛早降!”
言畢高順便麾軍攻城,劉備閉門不出,次日,張遼又引兵攻打西門。關羽在城上看了不由歎息一聲說道:“文遠忠義之人,何故失身於賊?”
張遼低頭不語,關羽知此人有忠義之氣,也不以惡言相加,亦不出戰。張遼引兵退至東門,張飛便出迎戰,早有人報知關羽。關羽急來東門看時,隻見張飛方出城,張遼軍已退。張飛方欲追趕,關羽急召入城。
張飛看到關羽後,不由開口問道:“二哥,他懼我而退,何不追之。”
關羽撫須沉聲說道:“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隻因此人忠義之士,我以正言感之,他頗有自悔之心,故不與我等交戰。”
張飛恍然大悟,於是眾人隻令士卒堅守城門,更不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