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收購百廠計劃

拿下了兩大企業。

李樹鵬的野心可遠遠沒有停止。

目前,李樹鵬和十三家央企、三十二家國企簽訂了兩萬億的超級訂單,供貨絕對是個難題。

所以鼎銘重工廠就得不斷擴大規模。

之前的收購百廠計劃正式提上日程。

因為鵬程實業有錢了,央企國企按照貨物批次量,先付30%的預付金,在每批訂單交貨前三個月,先結這筆預付金,然後在收貨後結70%貨款。

有了這筆預付金,鵬程實業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首批貨物在年底交貨,金額在80億,預付金也高達24億。

所以。

鼎銘重工廠開始瘋狂擴張中。

重工廠最缺的其實不是普通工人,而是工程師和熟練工,這個熟練工起碼需要6年以上的經驗,再加上肯吃苦肯學習和天賦,才能成為一個熟練工。

就算肯花大價錢去挖人,人家都未必樂意來,甚至工廠也不肯放啊。

培養肯定不行。

太慢了,必須得把框架先立起來,再慢慢培養。

所以李樹鵬天南海北的搞收購。

之前資金不足,是挑比較好的工廠優先收購,現在資金充足,那就無所謂了,隻要熟練工多,或者廠房麵積夠大的,統統拿下來。

鼎銘重工廠頓時掀起了收購狂潮。

其中一家巨鑫機械廠最難談。

李樹鵬加價到了三個億,巨鑫老板依舊不願意賣。

這家廠子絕對是顆明珠,前身是甬城機械廠,是最早搞機械的一批國企,後來搞公私合營,廠子仍舊虧損得不行,跑了幾個老板,最後廠裏搞民主選舉,把優秀的張承誌給選中了,自此張承誌當上了甬城機械廠的董事長。

當上董事長後的張承誌覺得自己廠工人水平不行,工程師技術也不行,所以他親自帶隊去通用電氣打黑工,沒錯,是打黑工。

後來被查出來,他們又跑到三菱重工打黑工。

幾乎全球出名的重工公司,都有他們打黑工的經曆。

幹了近十年,回國之後,這些人頓時成為巨鑫機械廠的中流砥柱,在本地特別有名。

進入九十年代,張承誌仍認為華夏機械技術遠遠不如美德日的技術,所以他把廠裏工人的子女組織起來,公費派遣出去學習。

憑借優良的組裝技術,巨鑫機械廠憑自己的力量,拿下富士重工的訂單,承擔給歐美市場供貨的主要責任,因為組裝的生產線十分精良,得到富士重工多次表揚。

張承誌仍不忘學習技術的理念,和富士重工合作期間,多次派遣廠內工程師去富士重工學習。

新世紀來臨,巨鑫機械廠從普普通通的機械廠,鯉魚躍龍門,飛躍成為富士重工指定的合作方,甚至川崎重工、精工等幾家日國重工企業,都搶著和巨鑫機械廠合作。

“張總,鵬程實業的成績你應該聽說了吧?”

李樹鵬笑著說:“年中的時候我成立鼎銘重工廠,計劃是收購百家機械廠,做全球最大的機械代工廠,當然了,鵬程實業的訂單也會由鼎銘重工廠來完成。”

張承誌年近七十,卻精神矍鑠,老當益壯:“李董,我承認你的想法很偉大,但我們巨鑫機械廠也是要吃飯的呀。”

“張總,我沒說三億價格不行,隻是我想以並購的方式,把這三億注入工廠內。”

張承誌一下子愣住了。

巨鑫機械廠哪裏值三個億啊!

它隻是一家組裝工廠,而不是技術支持,怎麼可能值這麼多錢啊!

如果李樹鵬不是心急,完全可以自己培養熟練工,花銷少價值高,還省錢,何必砸三個億,收購這樣一家普普通通的組裝工廠呢?

“您說真願意投三億進來?”張承誌懷疑自己耳朵背聽錯了。

“不錯。”

李樹鵬笑道:“我說了,鼎銘要收購百家機械廠,做全球最大的機械代工廠,目的何在?一方麵是促進我們國家製造業的崛起,另一方麵則是想通過組裝技術,培養人才,解析技術。”

“所以花三個億,收購巨鑫,我認為一點都不吃虧。”

賬可不是這樣算的。

首先巨鑫沒有自己的專利,也沒有品牌價值。

不可能值到三億這個價格的!

“張總,請聽我說完。”

李樹鵬笑道:“我聽說了你的事跡,也了解了巨鑫機械廠,你們廠的熟練工要比我知道的其他廠,製作更加精細,而且出錯率低。”

“而且,你們廠看似不大,其實熟練工高達4000多人,這是我從來沒見過的。”

“所以我出這個價,不是腦袋一熱,隨便給的。”

“而是經過我深思熟慮,我想把你們廠的模式,照搬到鼎銘重工廠,讓所有廠領導,來巨鑫機械廠學習。”

“當然了,我還看重巨鑫機械廠有二十幾位工程師。”

“您也清楚,熟練工培養個六年,基本上就成了,可工程師可不是呀,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的長時間栽培,再加上天賦努力,缺一不可,鵬程實業發展至今,我們工程師才有176位。”

然而,這話卻讓張承誌瞠目結舌。

他們廠大部分的工程師,那可是當初一起打黑工的老兄弟們,靠著一股子蠻勁兒,把東西學回來了,之後他送出二百多名廠裏子女,成為工程師的鳳毛麟角。

卻聽說鵬程實業擁有近二百位工程師,想不吃驚都難。

“除了上述這些理由之外,我還看重你們熟悉富士重工的技術,也許你們掌握的技術,對鵬程實業有著難以估算的作用。”

李樹鵬笑道:“所以呢,鵬程實業願意花3億,入股巨鑫機械廠,我要占股到70%!”

張承誌自然是舉一百隻手同意。

他開出3億高價,就是想嚇退李樹鵬,誰想到,這三億的笑談竟然成了真。

也變相看出李樹鵬對工業人才的渴求。

鵬程實業之所以發展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用外籍工程師,隻從國內遴選人才,所以就有了這個弊端,人才極度稀缺。

這也是李樹鵬的私心,希望國內的技術幹幹淨淨,完全靠國人自己的努力,發展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