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手之前,徐景行想的挺簡單,可真動手的時候,才發現這門手藝遠比他想象的要難,難得多。
別的不說,緊緊是剪切金銀絲就花了他很長時間。
早知道就直接買金銀絲了。
哪怕是金銀紙也行啊,比較好剪。
現在好了,買的塊狀金銀還得自己熔煉,還得自己剪切,雖然這樣也有好處,可也太費勁兒了。
也就是他的力量夠大,身體素質夠強,不然的話,光是剪切這些金銀絲就能把一個正常人累到幹不動活兒。
等剪切出能鑲嵌進凹槽中的金銀細絲之後,還得一根一根的仔細往裏填裝然後用小錘子輕輕捶打至緊密凝實,讓絲線跟凹槽咬合到嚴絲合縫的地步才符合要求。
當然,對他來說最大的問題還是比較耗時間。
就算是他,在做這種活兒的時候,速度也不會比普通人快多少,畢竟這是個細致活兒,本來就是慢工,不是說你力量大腦子好使就能快起來的,手再快也得把每一根絲線都絲毫不差的安置在對應的凹槽呢,容不得半點馬虎,速度再快也隻能比熟練工匠快一點點。
所以當他第一隻金銀錯打火機新鮮出爐的時候,已經是淩晨兩點了。
“總算完工了,做這玩意兒真費時,比作玉雕、木雕費時多了,有這時間,我能雕個大件出來,”他對著鏡頭吐槽。
不過看到手裏的成品,他還是很滿意的。
雖然隻是常規造型,但用金銀錯工藝打造出來的外觀卻異常的高逼格,銀色絲線打底,金色絲線做圖,兩種色調之間的搭配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恰如其分的雅致和大氣,尤其是絲線與絲線之間形成的那種線條感,給人一種在看隋唐時期美術作品的感覺。
反正就一個字,美。
本來純金純銀這樣的材質做工藝美術品多少會顯得有點俗氣,就算造型和做工再精美,搭配上那種純粹的色調,都會呈現出那樣的效果,這就是材質的特性,一種材質有一種材質的特性,在藝術表現力上各有強弱,就像玉石和木頭在雕刻藝術中的表現力也各有優點各有缺點一樣。
但是當金銀這兩種材質以錯金銀的技法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所呈現出來你的藝術表現力卻格外的強。
其實絕大部分的金銀錯工藝隻不過是個點綴,比如說早期的金銀錯青銅器,不過是在青銅器表麵用金銀絲填一些簡單的圖案,底色還是青銅器,就像在白紙上作畫一樣,金銀絲填充的圖案比較簡單,隻占整個器皿表麵的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左右,反正很稀疏。
但徐景行卻不甘心做那麼簡單的,而且打火機這種小玩意兒本身尺寸就小,如果再把圖案做的那麼稀疏,看起來就太小家子氣。
所以在做設計的時候,他就把圖案做的要多複雜有多複雜,銀絲幾乎把整個打火機都包裹起來了,看起來仿佛是純銀打造的一樣,原本的銅胎反而成了陪襯。
然後,在銀白和銅黃之間以金黃做畫,這樣看起來就要美觀的多,也大氣的多。
當然也更值錢,畢竟用料在這兒擺著呢,這麼一隻小小的打火機上用的純金和純銀都能買到一隻名牌限量版的打火機了。
如果算上工藝錢,價格隻會更高。
至於這隻打火機上的具體圖案,其實也比較常見,就是十二花仙中的正月梅花仙。
花仙子的傳說早就有了,但十二花仙子這種說法卻大致是清代出現的,具體到文字層麵,應該就是《鏡花緣》這部早期的玄幻小說了。
說實話,徐景行沒讀過《鏡花緣》,畢竟年齡有限,滿打滿算才活了不到二十五年,就算天天看書也不可能將所有的書都讀過一遍,《鏡花緣》這種玄幻小說並不在他的興趣範圍內,或者說排名比較靠後,可能過幾年閑下來的時候會好好讀一讀。
但他小時候看過這部電視劇,反正那個時候他還小,隻記得這電視劇很有趣的樣子,斷斷續續的看了個大概,但電視劇裏貌似並沒有出現十二花仙子,或者出現了但他沒看到。
反正十二花仙子的故事他是從其他地方看到的,在之前的創作中偶爾也會使用到,畢竟十二花仙子的故事還是比較膾炙人口的,而且屬於比較正能量的故事,所以在民間的手工藝行業中,這也算是一個比較受歡迎的題材。
十二花仙子分別對應十二個月,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蘭花、四月牡丹、五月榴花、六月荷花、七月紅蕉、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木蓮、冬月山茶、臘月水仙。
這十二位花仙子的故事跟武則天與牡丹花的故事差不多,反正就是一個不畏強權的故事。
其實關於十二花仙的具體花種有好多種說法,有的版本裏有芍藥,有的有海棠,還有的有杜鵑,反正本來就是個民間流傳的故事,很多時候為了迎合當地人的胃口,說故事的人會特意增添一些,除了牡丹這種故事主角不能增改之外,其他的花仙子都能隨便換。
這也算是民間文化中一個比較有趣的地方。
徐景行選擇的是他最喜歡的一組,就是上邊講的那一組。
至於花仙子們的形象,那更是臨時創作的,完全沒有固定標準,不像壽星、關公這些聞名遐邇的角色已近有了固定的形象不能輕易改變。
這些花仙子們不管是在傳說中還是在民間文化中,形象都是不固定的,怎麼創作都可以,隻要看起來像個仙子。
在民間手藝人的手中,大部分花仙子都會跟本身代表的花種息息相關,比如說梅花仙子手裏就會拿著一枝梅花,或者杏花仙子的發簪是一支杏花,荷花仙子則會拿一朵蓮蓬之類,這樣方便辨認,不至於讓觀眾看的一頭霧水。
但徐景行沒那麼做,他用金銀錯工藝刻畫的這個梅花仙子幾乎沒有那方麵的特征,就是一個普通的仙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