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繩金塔

因此徐景行連丁樹懷的條件都沒聽,甚至沒有給丁樹懷繼續說下去的機會,直接搖搖頭,“丁老,你就別逗我開心了,我不是那塊料,也沒興趣往建築設計方麵發展,幹完這一單,我還得回去繼續玩我的木頭,所以隻能說一聲抱歉了。”

丁樹懷苦笑一聲,“好吧,我早就知道是這麼個結果,隻是有點不甘心啊,你的才華可遠不止於雕刻。”

“一點歪才而已,上不了大台麵,”他擺擺手,直接轉移話題,“現在木拱廊橋建好了,該您的木塔群落了吧,等木塔群落建成,基本上就能完工了,希望一切順利。”

“是的,不過這事兒還是得麻煩你,”丁樹懷一臉歉意的說道。

“嗨,什麼麻煩不麻煩的,不都為了賺錢嗎,哈哈哈,”他哈哈一笑,心裏其實是有點累的,因為這工地上跟木頭有關的建築和構件都需要他負責,建造木拱廊橋和木塔群落更需要他親自帶隊施工,而且工期還那麼趕,不累才怪呢。

可上了丁樹懷的賊船,他能怎麼辦?

現在他隻能期望施工順利,並且在年後的比賽中拿到一個不錯的名次。

距離過年隻剩下一個半月的時間,要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裏建造五座木塔,其中還包括一座三十三米高的九層木塔,這工期說不緊張,誰信啊。

而且整個工地上誰都沒有建造木塔的經曆,包括丁樹懷。丁樹懷隻在以往的工作過程中建造過幾座高度不超過十米的磚結構塔,施工難度比蓋民房都低,跟建造木結構塔的難度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別的不說,就說如何搭建安全穩固而且適合修建塔型建築的腳手架就是一個難題。如果是蓋高樓大廈,那都好說,隨著樓體一層層的往上搭腳手架就是了,腳手架都是依附在樓體上的。

然而塔型建築在結構完全搭建起來之前,穩定性跟鋼筋混凝土建築完全沒有可比性,腳手架如果依附在沒有完工的塔身上,很可能會連塔帶腳手架一起倒塌。

為此,他專門在一些專業的網站上向專業人士請教一番,問題才得以解決。即便如此,正式開工的時候,依然麻煩不斷,光是塔基的建造就差點讓他跟丁樹懷決裂。

丁樹懷認為最好挖深一點的根基,免得塔身傾斜或者坍塌,畢竟這塔是建造在湖心小島上的,根基不是特別的穩定。

可他卻認為沒有必要挖那麼深的根基,用傳統的須彌座式根基就足夠了。

須彌座是一種由佛教中的佛座演化而來的建築根基模式,一般由多層磚石構件鋪疊而成,多用在宮殿、廟宇、塔、幢等建築上。這種模式的根基不但樣式美觀,而且建造起來省時省力,根基的深度都不用超過一米,一般有六十到八十厘米就足夠了。

然而這跟現代化的建築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在現代化的建築中,蓋個民房,根基都要挖到一米以上,然後鋼筋水泥奠基,還得打上一圈圈梁才放心,至於高層建築,那基底的深度能嚇死人。

按照現代化的科學的建築理念來施工,一座九層高的塔式建築,地基怎麼也得挖到三四米深才放心,畢竟九層高的塔,高度在三十米左右,地基太淺,一陣風吹來還不得把塔給吹歪了?

別看丁樹懷是個古法營造專家,但畢竟不是非常的純粹,他在學藝的時候本身就正值國家提倡學習西方科學、摒棄封建糟粕的時代,一些涉及到宗教方麵的東西更是一般人的禁區,所以丁樹懷的建築理念受現代化建立理念影響非常深。

當然,這不能說不是好事兒,能將現代化的建築理念跟傳統的建築理念融合在一起,其實能起到互補互通的效果。

可這並不等於傳統的就一定不如現代化的,榫卯結構的優異特性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須彌座同樣如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豫章的繩金塔。

繩金塔在傳統的塔式建築中是獨具一格的奇葩,也是一顆建築史上的明珠,同治六年開始建造,同治八年完工,時至今日曆經三百餘年,除了沒有經過防腐處理的木材因為常年的風吹日曬有些破敗外,整體結構幾乎沒有任何破壞,塔基更是完好無損。

整座塔共七層,高五十一米,周長三十四米,可地基深度卻隻有六十厘米。

六十厘米是個什麼樣的概念?有些小孩子一出生就有差不多六十厘米的身高,對高度達到五十一米的高塔來說,簡直跟沒有差不多。

可事實上呢,就是這六十厘米的須彌座式塔基,卻讓高達五十一米的繩金塔曆經三百餘年不沉不陷沒有絲毫傾斜依然挺拔如初。

由此可見,須彌式塔基的實用性和安全性根本沒必要擔心。

再說了,這些湖心島本來就不大,高出水平麵還不到兩米呢,要是挖個三四米的地基,一定會出水,到時候還得做防水處理,工程量更大,施工難度也更高,而這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隻要采用須彌式塔基就行。

為此,他跟丁樹懷爭執不下,這次兩個人誰都不願意讓步,連安心和劉毓芬兩個人勸說都沒效果,要不是兩個人的涵養還都不錯,算是個文化人,可能早就打起來了。

可文化人也是有火氣的,尤其是涉及到自己的原則性理念時,那種執拗勁兒上來,九頭牛都拉不回去。

然而兩個人的理由都非常充分,尤其是丁樹懷一口咬定“孤證不能當常理”的說辭,說就一座“繩金塔”說明不了問題,為了安全保證,必須挖足夠深的根基。

徐景行氣的火冒三丈,但又不能動粗,氣的最後一拍桌子怒吼道:“好,你說孤證不能當常理,我就給你證明一下,繩金塔的須彌座式塔基不是孤證,”說完氣呼呼的回到自己的小木屋,然後打開電腦,進入一個名為“古建網”的論壇,找到自己好友列表中唯一一個好友,發了一條信息:“老先生,快幫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