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封存起來,脈絡就會變得薄弱?
燕無憂很是疑惑:“這是為什麼?記憶還能封存嗎?我隻聽聞過受了重傷或者上了腦袋才會導致失憶。”
“原來記憶還可以封存?那應該怎樣才能把封存起來的記憶給打開?”
老大夫被燕無憂這麼一問,怔愣片刻,把剛剛拿出來的銀針重新放回了遠處。
接著,把藥箱關上,站起身,說道:“小公子,看來這個人老夫是無能為力了,隻要不讓他去想一些以往的事情,那麼這個人就應該沒什麼大礙。”
燕無憂見狀,低頭看了看於安,又問道:“真的沒什麼大礙嗎?”
老大夫點頭:“雖然脈絡微弱,卻能以正常人生活,不會有什麼大礙的,就算出事早就出事了,不會等到現在。”
聞言,燕無憂才放心下來,如果這個時候於安發生了什麼事情,那就等於把於樓三兄弟給推向燕驊那頭了。
“那就好。”燕無憂見老大夫走出牢房跟在身後。
老大夫在經過燕玦的時候,腳步停下,說道:“公子,能把一個人的記憶封存,想來這個人的身份不簡單,如今大燕,雁北關,以及懷城都動蕩不安,這個人還需要好生看管。”
燕玦微微頷首,說道:“多謝提點,我會注意的。”
老大夫聞言,直接往牢房入口處走去。
燕無憂停留在燕玦的麵前,目送老大夫離開,老大夫來的快走的也快。
“父王,這老大夫是誰啊。”
燕玦看向燕無憂,解釋道:“是當年薑家的軍醫,後來薑家覆滅後,從雁北關退出,便一直在懷城,開了一家醫館。”
“後來薑珩重歸雁北關,這個老大夫便又跟隨了薑珩。”
燕無憂聞言,也算是明白那老大夫麵容蒼老身子骨卻很硬朗,也難怪健步如飛,在戰場上適應的人,就算上了年紀身體也不差。
這個時候玖歌也前來,在看到燕玦以及燕無憂的時候,玖歌第一次有種沒臉見主子的情緒。
想到現在都還沒有王妃的下落,便上前,拱手恭敬道:“主子,小公子。”
燕無憂見玖歌小心翼翼的模樣,扯出一抹牽強的笑容,然後別開眼。
玖歌垂眸:“主子叫屬下前來,是為了何事。”
燕玦想到齊越所說的,燕驊坐的輪椅上有機關,他便問道:“你看到從燕驊輪椅上發射出來的絲線猶如絲線半柔軟?”
玖歌沒想到燕玦會問這個問題,還以為是要追問王妃的事情。
“是的,當時王妃就是被那及其軟細的絲線給纏住的。”玖歌如實的說道。
燕玦眼眸半眯,事情果然沒有他想的那般簡單,又道:“墨家機關術由剛為主,柔軟……”燕玦細細的咀嚼著柔軟兩個字,然後眼中暗芒輕乍起,繼續道:“那麼,燕驊輪椅上的機關不是由墨家機關製造的。”
如果不是墨家機關術,那麼還有什麼機關書能如此厲害?
況且,燕驊還是一個少了一條腿的人,如果不是輪椅上的機關過於讓他肆無忌憚,也不會這般囂張的前來懷城。
更不會對付卿梧。
所有的種種,都是在彰顯著燕驊根本就不懼怕百裏卿梧,更沒有把他們放在眼中。
到底是誰讓燕驊如此的有底氣?
玖歌在聽到柔軟這兩個字的時候,思索了一小會,然後說道:“不知主子有沒有聽聞過半家?”
燕玦側眸看向玖歌,挑眉:“半家?”
玖歌抿了抿紅唇,想來也是了,這江湖之中隻流傳著墨家,況且主子的母妃還是師承墨家傳人。
最重要的是,這個半家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荊陽城中的裕親王府基本都覆蓋了墨家機關術,燕玦沒有過多的在意,最重要的還是有的人和事都已經被流傳,在燕玦的眼中就沒有必要把那些已經在流傳的東西在擺放在世人的眼前。
這些年來,荊陽城的裕親王府之中去的人不少,但是都被墨家機關給吞噬。
燕玦也沒有在乎過這些問題,畢竟,墨家在江湖,朝堂,氏族中都是一個話本中的家族。
今時今日出現一個與墨家機關完全不搭調的機關出現,所以,燕玦定然是不知道這世間還存在一個與墨家差不多會製作機關的半家。
“約莫在三百多年前,墨家盛興時是在大慶帝國,有一個與墨家相差不少的氏族崛地而起,不過那個氏族所有的機關皆是與墨家相反。”
“比如墨家巨子開創了連弩車以及藉車,皆是大氣以及作為軍事上的武器,都以剛為主。”
“但是這個崛起的氏族,也就是半家,卻顯得小氣了許多,就猶如一個是端莊大氣的正室和一個尖酸刻薄的妾室。”
“當年的墨家機關主要給帝國建造軍事武器,而半家創造出來的機關則是暗殺。”
“以柔為主,就像豔麗的女人,看著無害,實在殺起人來,猶如一朵食人花。”
“然而,墨家是帝國的麵子,攻打鄰國,就沒有攻不下來的小國,半家就不一樣了,半家是帝王用於暗中殺人的劊子手。”
“帝國越是強大,臣服之人就越多,但是臣服並非真臣服,那些暗中勾結對抗帝王的人皆是死在了半家的手中。”
“後來因著半家家主看不上墨家的清高,在帝王麵前時常挑撥,墨家也看不上半家的算計,便退出了朝堂,墨家也因此銷聲匿跡。”
玖歌雖然說墨家退出了朝堂,但是一個自來是被帝王看重的家族突然退出朝堂,定然是遭受到了什麼事情。
“那又為什麼正史中並沒有那個半家的事跡?”燕無憂挑眉問道。
燕無憂所疑惑的正是燕玦所疑惑的,燕玦睨了一眼牢房中昏迷的於安後,說道:“你繼續說。”
玖歌點頭,繼續說道:“許是大慶帝王知曉墨家甚得民心,便也與墨家留名青史,也或者半家做了什麼讓大慶帝王起殺心的事情。”
“也隻有野史才有半家的事跡,正史上絲毫沒有半家在大慶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