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打傻清軍
見平西王如此說話,一幹平西藩的將領全都喜笑顏開,這群人早就知道吳三桂的心思,縱然全軍將領都以為還是和明軍打一打為好,但打是為了打勝,無論勝敗,保存平西藩的實力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吳三桂說出自保的話,大家都是歡喜。
“王爺,現如今該如何進軍?”吳三桂麾下大將高得節問道。
吳三桂反問:“高將軍,依你之見呢?”
高得節說道:“喀喀木此人雖然魯莽少智慧,但也不是傻子,他搶了佯攻五裏坡的活計,讓咱們去打渡口,就是讓咱們勾引明軍伏兵,牽引其主力,而在五裏坡往西,渭水與隴山、汧山相交,地形狹窄,不利於軍隊轉圜,若此番進軍,恐難有建功,若無建功,則於大局無利,滿盤皆輸。”
高得節的分析得到了很多人的點頭認可,說白了,無論是喀喀木還是平西藩,對短時間內打破五裏坡的封鎖都沒有把握,通過襲擊明軍渡口勾出其伏兵,在平坦之中擊敗是必然的,可如今就難以自保實力,可若一味的自保,導致甘肅綠營被全殲的話,那就壞了大局,對平西藩也是不利的。
吳三桂卻不慌不忙,而是問向另一位將領:“王屏藩,本王讓你做的事你可做好了?”
王屏藩說道:“王爺放心,一切都是安排妥當的,郿縣宋之心一聽是王爺差遣,立刻著人去辦,而末將親自盯著完成的,還留了不少人看護浮橋,隨時取用。”
“原是用作不時之需的,現在看來,不得不用其先聲奪人了!”吳三桂似乎有遺憾的說道,他與王屏藩你一言我一語,說的大家雲山霧罩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吳三桂似乎很喜歡這種神秘的感覺,他揚起馬鞭,指著那麵說道:“郿縣知縣宋之心當年被順賊俘虜,殘酷虐待,是本王救他一命,保舉他知縣之位,此番西來,本王早已命其把境內陽平鎮的浮橋加固,以便軍用,現如今已經準備妥當了。”
高得節立刻明白過來其中用意,大讚吳三桂做事實在周全,此番西來就是為了接應甘肅綠營,雖然現在的局麵比原本預料的要壞很多,但是吳三桂卻是早早做了戰敗的打算,加固陽平鎮的浮橋就是如此,一旦在寶雞一帶作戰失敗,平西藩就可以沿渭水東退,到了陽平鎮後就可以用浮橋渡河,擺脫可能的追擊,實在是最穩當不過的一招暗棋了。
“王爺真是思慮周全,現如今可以從陽平鎮渡過渭水,從南岸襲擊明軍,縱然明軍有伏兵,也不可能部署在南岸,我軍必勝呀。”高得節稱讚說道。
“高將軍所言正是本王的心意。”吳三桂誇讚了幾句,又轉身對王屏藩吩咐道:“給你一千騎兵,另多一千備馬,前往五裏坡協助喀喀木,既然要做就要做的全麵,無論勝敗,都不許旁人說出不是來。”
王屏藩應下,點驗了騎兵向西去了,而吳三桂則是帶上剩餘的五千餘騎兵,前往陽平鎮渡河,從河南岸襲擊明軍主要節點。
永曆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清晨,戰役在五裏坡率先打響。
作為五裏坡戰場總指揮的劉傳興神情平淡的穿梭在各營的防區,兩日的時間,喀喀木的騎兵抵達了戰場,並且與汧水河穀裏的額色取得了聯絡,二人相約二十九日南北夾擊五裏坡。
但是對於這些戰場態勢的變化,劉傳興根本不以為意,因為兩天的時間,他的四個步營和一個炮營已經完全做好了準備,最精銳的步營安置上五裏坡下靠近河流的砂石灘上,而一個步營作為預備隊,兩個步營在五裏坡南北兩側同樣設置了火力點,而作為炮營指揮官的李察把六門火炮加強給了坡下的步營,其餘則是在山坡上設置了炮兵陣地。
劉傳興是魏王一脈之中出身最低的將領,他原本隻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但也是整個體係之中最善於學習的,他麾下擁有最多的講武堂軍官,而在設置陣地的時候,也更多的傾向於發揚火力,而非與敵人肉搏。
炮兵陣地修整完畢,射表製訂完畢,山下的步營也擁有了車營核心圈、壕溝和胸牆三道防線,六門野戰炮也被安置在了最適合發揚火力的地方,戰鬥就是在六磅野戰炮的怒吼之中打響。
清軍的進攻並不猛烈,在汧水河穀之中,額色與張勇多番努力、斡旋和強令之下,也僅僅是抽調出了五千兵力,山穀本身就是狹窄的,而且還被汧水切了一道,有限的空間根本展開不了兵力,第一波的進攻,僅僅是被山上山下野戰炮的交叉射擊就被擊潰,甘肅綠營遺屍七十餘,抱頭鼠竄回了出發陣地。
而在五裏坡南麵,山穀之外,清軍的進攻仍然被難以展開,五裏坡下的空地雖然寬闊,但是進攻山下步營的道路卻是充斥了河邊泥濘鬆軟的灘塗地,騎兵根本就衝不過去,而進攻山頂更是缺乏可能,麵南一側實在陡峭,戰馬上不去,隻能讓步兵披甲執銳衝擊,陣型是肯定保不住的,而在兩天多的時間裏,南北坡的雜草灌木被燒光,樹木砍伐,使得衝鋒道路上的清軍被完全暴露。
雖然南坡容易展開兵力,但喀喀木麾下卻沒有充足的兵力,他隻有四千兵,還要防備可能從西麵衝擊來的騎兵,所以第一波僅僅投入了兩千兵力,其中五百八旗兵。進攻在與額色約定的好的時間展開,原以為是讓敵軍首尾不能兼顧,但是沒想到的是額色在山穀之中布置的進攻因為火炮的襲擊,在尚未接觸就是被打崩潰了。
而劉傳興顯然也看出了兩麵敵軍的差異,他果斷調遣北麵的步營支援南麵,故意放近了清軍,當清軍累的像是三孫子一樣爬上山來的時候,兩個步營忽然齊射鉛彈,繼而擲彈兵扔出了一部分手榴彈,待硝煙升騰起來的時候,劉傳興親自率領一個步營上了刺刀衝殺下去,一直追到了山坡底部,刺刀不知刺穿了多少清軍的後背,然後在山坡底部列陣給了反衝擊的清軍騎兵一次齊射,才是爬上了山坡,在工事群裏的步營和炮兵火力的掩護下,順利回到了出發陣地。
發生在七月二十九號的戰鬥僅僅持續了不到半個時辰,卻是直接把穀內穀外的清軍全都打傻了,自從努爾哈赤造反以來,清軍就沒有麵對過這樣火力的對手,野戰之中怎麼會有紅衣大炮?為什麼人人都用鳥銃?這些都是清軍將領們想不明白的地方,或許這輩子再也沒有機會再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