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開始準備

第348章 開始準備

李國翰哪裏不知道孟喬芳的意思,滿臉正色:“我正是受攝政王信重,所以才支持吳三桂,這是為了朝廷為了大局,而非是為了私利私心!吳三桂的辦法有道理,我自然支持他,而不是支持他這個人,相反,孟大人,吳三桂卻是不得不防。”

孟喬芳問:“這是如何說的?”

李國翰說道:“吳三桂就是一個反複小人,牆頭草隨風倒的家夥,誰強他就跟誰,而且愛占小便宜,趙賊重慶會盟,威脅保寧和漢中,這是事實,但吳三桂並非沒有私心,如果會盟不成,四川明軍仍舊是一盤散沙,而我軍平定陝北得勝,以吳三桂貪小利的性子,定然是不會再出兵的,這對朝廷大局不利。

反過來,若趙賊一統巴蜀,團結各方來攻,南朝勢大,而大清被北方各地造反牽扯,平西藩的家眷都在漢中,孟大人難道就不怕吳三桂倒戈造反嗎?”

孟喬芳見李國翰如此說,才是相信他並非是與吳三桂結黨,也是真真沒有私心的,於是問道:“李將軍,那你說該如何?”

李國翰說道:“得有一個人留在漢中督促他,警告他,而這個人最好就是你孟大人。”

孟喬芳微微點頭,一路之上細細思索,他本人是不知兵的,而出兵平定陝西的軍隊卻來源複雜,八旗滿洲、漢軍、漢藩、督標撫標外加普通綠營,而如此大的戰事,陝西卻沒有一個堪用的滿洲將領,即便是西安旗營,那也就是個梅勒章京而已,根本鎮不住其他大軍,而大清也沒有讓督撫指揮八旗兵的例子。

而這支軍隊之中,以李國翰部為主力,他又是攝政王的心腹,朝廷的定西將軍,作為主帥最為合適了,而除了他和自己,其餘人都不被吳三桂放在眼裏,既然李國翰要上前線,自己是唯一能留在漢中督促吳三桂的人了。

想定之後,孟喬芳對李國翰說:“李將軍,你說的沒錯,本官已經想好了,陝甘兵馬全部交由你指揮,平定陝北之亂,你放心,本官會交代陝西巡撫黃大人,讓他為你讚畫錢糧之事,而本官自然留在漢中督促吳三桂盡快出兵平賊,如何?”

“如此,就多謝孟大人了。”李國翰連忙說道。

永曆二年,二月底,重慶府衙。

“魏王........。”歐陽直見趙銘道從簽押房外進來,當即下跪。

趙銘道連忙上去,托住了歐陽直,看著他形容消瘦雙眼塌陷,風塵仆仆的模樣,感慨說道:“先生受苦了,真是受了大苦了!”

趙銘道一直在重慶府與各路豪強聯絡,合縱連橫,遠交近攻,而歐陽直卻是主動請纓前往保寧,不惜以身返險,打探滿清的消息,甚至為此剃頭,才得以深入保寧城內,好在他這些年顛沛流離,掌握了不少保命的能耐,即便如此,連日累月的奔波,也是受了不少苦。

“魏王托付,學生已經打探清楚,能夠完成任務,助魏王驅逐韃虜,還我河山,這點苦又算的了什麼呢?”歐陽直慨然說道。

趙銘道點點頭,拉著他坐下,說道:“人都說文人孱弱,而你歐陽先生雖手無縛雞之力,但卻是真男人,偉丈夫!”

歐陽直連連應稱不敢,說道:“多謝魏王誇讚,學生這裏有下情回稟。”

趙銘道對身邊幕僚親兵吩咐說道:“你們都下去休息吧。”

待房間裏沒了外人,歐陽直說道:“已經完全打探清楚了,陝西和山西已經亂了,山西薑瓖發動了起義,三晉震動,河洛響應,而陝北王永強自稱招撫大將軍,占領了十九個州縣,山西陝西已經連成一片,正是我王師北上恢複的好時機呀。”

“你這消息可是確鑿,本王是完全信的,但本王若是動兵,就是要全力而為,說服麾下官將,可不能隻憑空口之言呀。”趙銘道作為穿越者,雖然對山西薑瓖和陝北王永強的起義具體時間不知道,但這些事還是聽說過的,所以他是相信歐陽直的話。

而歐陽直卻是重重點頭,說道:“學生曾在李國英麾下效力,這一次偽作富商進入保寧,找到了幾個當時的同僚,花了些銀錢,就把清廷發往四川巡撫衙門的塘報抄錄下來了,全在這裏了,這些是作假不得的。

而且學生已經得到確實的消息,滿清偽陝甘總督孟喬芳已經把大軍交給了李國翰,並有吳賊一部,已經入陝作戰了,但孟喬芳卻在漢中沒有走,反而不斷與保寧的四川巡撫李國英聯絡,打探重慶會盟的事,不知何故!”

趙銘道笑了笑,說道:“吳三桂真是謹慎,聽說咱們在重慶會盟,就不敢全力出兵了,這是警惕咱們,怕西南大軍聯合起來,攻入漢中,顛覆了他的巢穴,哈哈,我早就料到會是如此,不然也不會大張旗鼓的搞會盟了!”

歐陽直聽趙銘道如此說,連忙說道:“學生也是這樣想的,一路南來報信,幾番思索都是不得其法,如今北方大亂,正是恢複江山的好時機,但漢中吳賊所部隔絕川陝,如守戶之犬,堵住北上的道路,實難解決,卻不想魏王殿下早有良策,哎呀,學生這一顆懸著的心,算是徹底放鬆下來了。”

“先生可莫要這麼說,你已經是盡責了,接下來一切都交由我了。”趙銘道哈哈大笑,繼續說道:“人言調虎離山,吳三桂,漢奸一個,守戶之犬,本王要來一個調狗離門!來人,把範鑛範大人找來,會盟也該開始了。”

重慶城外,關帝廟。

會盟是與各方商議之後定在了這關帝廟,這座小廟早已破敗,但位置很好,廟宇本身處於一座山丘之上,周圍的樹木早已被砍伐殆盡,山下四周全都是水稻田,藏人都藏不住,而按照大家商議好的規矩,各藩武勳和督撫大臣隻能各自帶五十個親兵和兩個書辦到來。

到了約定的日期,各藩武勳和督撫大臣紛紛趕來,但到了之後大家卻是發現,主持會盟的魏王卻是還沒有來。

“楊展,趙銘道呢,他邀大家來會盟,怎麼不見蹤影?”第一個表達不滿的是武大定,他是武勳之中的老資曆,當大家都還是流賊、小兵、拿鋤頭的農夫時,他就已經是大明朝的總兵了,他也是流賊出身,是賀人龍的部下,賀人龍被殺之後,部曲就被孫傳庭交由他統帥,先當流賊,後當官兵,再降順軍又降滿清,再又反了滿清當流賊,又接受招撫成了大明的侯爵,履曆也是豐富的很。

但這些資曆在這裏根本沒用,無論官職多高、爵位多顯還是資曆多厚,都是無用,大家就隻看實力,而楊展更是不願意理會他。

楊展這人行俠仗義,喜好結交,所以在前來會盟的武勳之中人脈很廣,曹勳、趙榮貴都是他的拜把子兄弟,其實武大定也是,隻不過武大定曾經想要火並他,幸好楊展早就從趙銘道那裏得到消息,所以沒有成功,但自此之後,武大定與楊展水火不容了。

“我怎麼知道,你問我作甚?”楊展滿不在乎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