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火炮

第41章 火炮

趙銘道則是邊說邊從手下那裏取來一個夾子:“何先生,您說的用在船上的回旋炮、九磅炮之類的當然要購買一些,但此次前來既然遇到先生這等大才巨匠,晚輩倒是要請教一番,晚輩設計了一種火炮,不知卜加勞廠能夠幫忙鑄造。”

說著,一張張圖紙被趙銘道展開在了桌子上,何良燾聽聞趙銘道自己設計的火炮,眼睛裏流露出一些不屑,並不是他單單瞧不起趙銘道,而是對於大明人士設計的火炮都瞧不起!他為大明朝廷服務了二十年,知道官員們的德性。

可以說,大明朝廷裏上到閣臣下到無職文人都會設計武器,拿著毛筆,腦門子一拍,不管能不能造出來,不管有沒有實戰可能,劃拉幾下就有了成果,當然,武器上的成果不會有,關鍵是可以在朝局輿論之中博取一個知兵的名頭。

而更可笑的是,整個大明官方對於火器的了解都很淺薄,甚至發生過直接把洋人度量衡換成大明的笑話,動輒說洋人商船幾十丈,也幹過把葡萄牙磅數直接變成大明斤兩,往火炮裏塞發射藥炸膛的醜事。而說到火炮,更是怪相頻生,大明官員不在乎炮彈的磅數和長徑比,單單對火炮本身的重量感興趣,喜歡用那些幾千斤的怪物,至於什麼一炮糜爛十餘裏這種無腦說法更讓人無奈。

但看了趙銘道的設計圖,何良燾眼前一亮,別的不說,至少用是適合圖上作業的羽毛筆,而不是毛筆,而且圖上展示的物件比例合適,形狀也挺合理,但他看了設計圖,感覺趙銘道設計的火炮重點似乎不在於炮,而在於炮車,僅此一點,何良燾就感覺趙銘道不俗,與那些不懂裝懂的大明官員不是一路。

“這似乎是某種隼炮,是幾磅的火炮,看起來好像並非戰艦所用。”何良燾端詳著,給出了自己的判斷,主要是那炮車不是簡單的一塊木板前後各兩個小輪子,而是有兩個大輪子,還有一個可以拆卸的小車,相比於巨大的輪子,那火炮倒是小巧到精致。

“晚輩也沒有想好,可以是三磅炮也可四磅炮,最多就是六磅,越輕便越好了。”趙銘道解釋說。

何良燾道:“這大輪炮車與洋學士說的尼德蘭陸師用的火炮很是類似,隻是這小車是何物?千戶大人,這炮用在何處?”

趙銘道笑了:“當然是用來打韃子了。”

“真的打韃子?”何良燾瞬間認真起來,一開始他還不太相信趙銘道,他身處澳門,對國朝大事自然不太了解,絕對不會相信隆武朝廷頃刻間可以覆滅,因此也就感覺與清軍作戰和趙銘道這類廣東武官有什麼關係,他還以為趙銘道是為自己那艘武裝商船購買火炮以便更好的走私呢,但眼前這門火炮的設計,輕快而便捷,火炮短而輕,又是這麼大這麼長的炮車,肯定是用於陸戰的,不由得對趙銘道多了幾分信任。

趙銘道則是笑了笑:“怎麼,我趙銘道就不能打韃子了?”

何良燾搖搖頭,心裏升騰起來的熱情被他強行壓製下去,這些年他被許多大明官將激起過鬥誌,但在一場場的失敗之中又被澆滅,連朝廷的督撫大臣都做不到的事,眼前這個小小千戶又怎麼能做到呢?

“算了,我們還是說火炮吧,千戶大人能介紹一下這炮車嗎,小人從未見過這類複雜的炮車,當初為紅衣大炮打造的炮車也沒有這些配件,得知道它們做什麼,小人才能思量怎麼打製。”何良燾說。

其實趙銘道所設計的火炮是根據對十八世紀歐洲步兵火炮回憶所複刻的,以輕便為主,而在細節上更傾向於騎兵炮,一個炮組有一輛炮車一輛牽引車,炮車采用大直徑的車輪,被加寬後火炮兩側可以坐人或者放置彈藥箱,而牽引車才采用小直徑輪子,可以與炮車連接在一起,形成四輪車,這樣沉重的火炮和彈藥就不用把重量壓在駑馬身上,也可以更方便的轉彎通過崎嶇路麵。

除了炮車和牽引車還有四輪彈藥車,也是兩大兩小兩個輪子,可以拆解,用於盛放彈藥和人員。

趙銘道簡單介紹了它們的功能,而何良燾則很快意識到這與澳門的葡萄牙富貴人士乘坐的四輪馬車頗為類似,隻不過更堅固輕便和緊湊。

“這炮倒是簡單,隻需要鑄造時縮短一下炮管就行,如果您對分量很重視的話,建議用銅炮,鑄造成功率也高,這炮車的用途我心中了然,隻是從未製造過,須得花費些時日好好試製一番,倒也沒有什麼無法克服的困難,但也不是一時能拿出來的,不知千戶大人何時用,又肯出多少銀子呢?”何良燾問。

趙銘道說:“這新式火炮得兩個月內完成鑄造,但是晚輩也不強求。這樣吧,晚輩提一個最低要求,炮車和火炮必須能結合,用騾馬拖拽使用,投入戰鬥,火炮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測和試射,火炮所需的實心炮彈、大霰彈和小霰彈都要鑄造和包裝完畢,如何?”

“如果是這樣就更簡單的,說實話,大不了把一些輕炮鋸短了安在炮車上,有什麼難的。”何良燾笑著說。

見他有信心,趙銘道稍稍放心下來,說道:“至於價格,這新火炮我訂購六門,就按照六磅炮的價格來算,炮車另算,另外的火炮我希望看你們卜加勞的庫存,若有合用的,直接取走.........。”

從趙銘道的反應來看,何良燾就知道他是懂這類火器的,像是當年葡萄牙商人把從水裏撈起來的英國舊炮翻修了,三千兩一門的價格賣給大明朝廷這種事,是不能再幹了。於是何良燾索性拿出十足的誠意與趙銘道談判,討論了每一門火炮的價格。

“何先生,卜加勞既然能鑄炮,也該生產火槍吧,不知價格和產量如何?”在達成初步合作後,趙銘道問。

何良燾笑了笑:“卜加勞以鑄炮為主,平日也生產一些銅鍾等銅鐵器具,若說製造火槍也是以製造精良的燧發槍為主,產量不高,價格卻不菲,千戶大人若要為軍中采購,那就不太合適了。”

“可是晚輩聽說,耶穌會士為大明組建費雷拉營,已經收購了市麵上大部分的火槍,晚輩想要再買一些,不知何先生能不能幫忙籌劃一下。”趙銘道問,實際上不僅市麵上現存的火器被采買的差不多,連幾個生產火槍的作坊也訂單排滿了。

何良燾問:“千戶大人如此大規模采購軍械,當真是為了打韃子?”

“不打韃子,我買來造反麼,還是用來打獵?”趙銘道已經懶得和他解釋了。

何良燾咬咬牙:“也罷,小人就為大人獻上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