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殿內。
一名內侍過來向秦懷道請教,說馬車已經拉進來,車內東西多,怕搞壞,不敢輕易搬動,秦懷道便告退一聲,跟著來到外麵。
車內一共五個爐子,倒是有不少蜂窩煤球,秦懷道將那袋石膏拿開,抱起一個爐子,示意大家搬其他的,一起進了甘露殿。
大家好奇地圍攏過來,看著秦懷道懷裏這個簡陋不堪的東西有些懷疑,那麼醜,能行?就連李二也看向房玄齡,眼中帶著幾分質疑。
房玄齡也不清楚能不能行,示意李二稍安勿躁,反正東西都帶來了,試試就清楚,直言說道:“賢侄,給大家演示一下,看怎麼用。”
秦懷道答應一聲,剛準備動手,就看到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過來,兩人先躬身向李二行禮,也好奇地打量爐子,魏王李泰直言道:“父皇,這東西看著有些簡陋,如果冠以貞觀之名送與百姓,恐怕有損皇家臉麵。”
“沒錯,這東西也太醜了,秦大人,就不能製作的精美些?畢竟將來是要以朝廷名義贈送出去,又冠以‘貞觀’二字,確實不妥。”李承乾也說道。
上來就質疑,這是要找茬?秦懷道不樂意了,就要開口反駁,房玄齡趕緊打圓場道:“外表美觀問題稍後再議,回頭可以讓工部研究一下,做的好看些便是,關鍵是否能用,賢侄,先試試看看。”
“對,先試試看,外表問題回頭老夫找人研究研究。”工部尚書段綸讚同道。
然而,秦懷道脾氣上來了,冷冷地說道:“太子殿下和魏王說的對,確實醜了些,還是算了,免得損了皇家威嚴,朝廷形象。”
一席話,全場錯愕,都沒想到秦懷道脾氣這麼剛,不就是一句質疑嗎?
隻是,這麼一來太子和魏王有些下不了台了。
房玄齡還想打圓場,秦懷道卻搶著說道:“太子和魏王質疑微臣所製之物有理有據,微臣信服,想必有更好的取代之法,這取暖之物還是讓太子或者魏王來負責吧,聖上,微臣告退。”
大臣們麵麵相覷,這是要硬剛到底啊,紛紛看向李二。
李二臉色也有些不好看了,訓斥秦懷道吧,有維護太子和魏王之嫌,訓斥太子和魏王吧,秦懷道這話確實有些小題大做,甚至犯上之嫌。
魏王朝秦懷道躬身一禮,鄭重說道:“秦大人,本王並非質疑您的功勞,隻是就事論事,還請包涵。”
說完,魏王朝李二作揖,繼續說道:“父皇,既然這爐子冠以‘貞觀’之名,就不能太過隨意,外觀得精美些,更能體現父皇對萬民的關愛和仁義,懇請父皇下令,兒臣願意負責製作這爐子。”
太子李承乾也上前說道:“父皇,我是太子,理應表率,為百姓做些什麼,不如交給我來做,如做不好,甘願受罰。”
秦懷道一看這是來搶功勞,摘桃子,不急著走了,心中有些好笑,爐子免費贈送給百姓用,誰負責做,誰就能收獲民心,這李二還沒死呢,魏王和太子就跳出來搶奪民心,這是找死啊。
李二看著太子和魏王,臉色有些陰沉,沒人知道在想什麼,旋即看向秦懷道:“懷道,你來演示一下怎麼樣。”
“微臣遵旨。”秦懷道預感到一出好戲要上演,不走了,來到火盆前,拿起火鉗夾了些木炭放到爐子裏,然後將一個蜂窩煤放進去,木炭燃燒正旺,很容易就將蜂窩煤點燃。
大家見蜂窩煤燃燒起來,並沒有冒出毒煙,味道也不大,都好奇地圍攏上來觀看,李二看到下麵有個孔,問道:“下麵開孔有何用?”
“聖上,開孔是方便氣流進入,幫助燃燒,如果不用,可以用爛布之類堵死,火就會燃燒放緩,但不會熄滅,除非完全燒透,或者堵死旁邊那個小孔,沒有氣進去也會熄滅。”秦懷道解釋道。
李二一聽如此玄乎,對內侍喊道:“快,那個爛布過來試試。”
很快,一塊爛布送過來,秦懷道接過去揉成團,直接堵死下麵孔,大家看到燃燒起來的小火苗頓時消失,溫度也降低很多,但沒有滅,秦懷道將爛布拉開,火苗又冒出來,溫度提升上去。
“居然如此神奇?”工部尚書段綸感歎道。
秦懷道又夾了兩個蜂窩煤放進去,正好放滿,解釋道:“聖上,各位大臣,一次放三個最好,等最上麵這個也燒得差不多後,可以將最下麵那個取出來丟掉,剩餘兩個放回去,再填一個,如此反複,保證火不滅,還能節省,到了晚上不用時,用爛布堵死,隻留旁邊那個小孔,第二天一早火不會滅,不用再點火。”
“還能等到第二天?”李二震驚地問道。
秦懷道解釋道:“當然可以,做法的時候打開,不做的時候封死,如果煮水,或者保溫,可以封一半,留一點孔就好,不用像燒柴那般時刻看著,能騰出時間做別的,很方便。”
大家看著不可思議,嘖嘖稱讚。
房玄齡忍不住誇讚道:“這爐子看似簡單,卻頗為神奇,這蜂窩煤更是奇特,中間留空也是方便燃燒吧?賢侄大才。”
“此物從未見過,頗有化腐朽為神奇之妙,難道是源自你的《格物秘典》?”工部尚書段綸好奇地看著情懷到問道。
“正是!”秦懷道無所謂地應到,有個出處正好,免得人懷疑。
“這溫度一點不必燒柴低,而且火勢集中,看著燃燒也很慢,聽房愛卿說一文十個,用於取暖確實比木炭劃算多了,懷道,產量如何?”李二不愧是千古一帝,看問題直指本質。
秦懷道有所保留地說道:“眼下產量每天一萬左右。”
“太少,遠遠不夠,朕的子民千千萬,這樣,你全力生產,爐子的製作嘛。”李二說著看向魏王和太子,一時有些難以決斷。
魏王搶著說道:“父皇,交給兒臣吧,保證做好。”
“父皇,還是交由兒臣來辦,絕不讓父皇失望。”李承乾也趕緊說道。
交給誰事關國本之爭,大臣們都不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