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501、藏書布局,網羅書籍
走在前麵的張丫丫,回頭見到諸葛亮有些發愣,連忙催促道。
頓時,諸葛亮應了一聲,趕緊收斂心神,跟著張丫丫,夾雜在隊伍中前進。
他們隨著張機的帶領,和醫學院學子們,紛紛排成兩隊,步入食堂。
食堂內部的梯子,眾人分別踩著樓梯,上了二樓,轉入三樓。
三樓走廊,一扇大門敞開,門上掛著鄭玄公藏書館的木牌子。
剛一入館,諸葛亮就愣住了,在隊伍中的他連連揉了揉眼睛,仿佛看到了什麼不敢相信的事情。
他看著前麵長長的一個櫃台,後麵站著兩個藏書館管理員,正在給在場所有人,講解藏書館內條例和事宜。
負責講解的不是旁人,赫然是他僅僅兩日未曾相見的好友——崔均和孟建。
此時,二位好友神采奕奕的,在講解著各項事宜。
不消說,他們正是被劉楓,以藏書誘惑,請其在鄭玄公藏書館先任圖書管理員。
其實,劉楓不是不知道這樣大才小用,可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至少現在二人可用,總比人才在那,卻無用強的多。
萬事開頭難吧,邁出第一步,也許,逐漸習慣了,他們就真正出仕了。
諸葛亮震驚的不是別的,是他們遊學的一行好友們,如今,似乎隻剩下他這一個獨苗,其餘的全都覆滅了。
來不及多想,前麵隊伍,開始進入藏書正館,他趕緊側著頭,收斂心神,緊跟其後,不教好友和劉楓認出來。
首先,映入諸葛亮眼簾的是一排排高大的書架,一目了然,清晰的看到,每個書架上貼著類別牌子,分門別類的放著各類書籍。
書架書櫃大戶人家,幾乎都有,但像這樣陳列擺放的,他們尚屬於第一次見到。
可以按照分類目錄索引,就能無比的簡單便捷找到想要的書。
進館一觀的眾人,就跟先前其他人一樣,第一次進館,無不驚訝萬分。
諸葛亮看向在前麵介紹各地用處的劉楓,心中讚歎:這難道就是皇家漢室底蘊嗎?
而劉楓沒有注意到學子中有那麼一個人,正在注視觀察著他。
此時,他正跟張機帶著最後一批醫學院學子,參觀了藏書館內的布置。
他一邊張機交流著,耳邊時不時傳來,學子們各種驚歎之詞。
他微微笑著,並沒有說話,偶有瞥見有學子怪異慌亂,他有些詫異,卻也沒有在意。
自豪的介紹著鄭玄公藏書館,這完全是劉楓按照計算機尚未普及,電子化還沒有取代時,一些大型圖書館進行布局。
可以說,這個藏書館,在整個大漢獨樹一幟,不是說它多麼新奇。
而是它形成一定的規模,並且製定了一套標準化、可行性的運行規章製度,最重要一點是對外開放!
追溯起來,圖書館早在周代‘盟府’的出現,就有萌芽,而老子李耳,就是曆史上第一個圖書館長。
那時候在周朝不稱館長,而是守藏室之史,簡稱守藏史,俗稱史官。
此前,圖書事業,一直發展很慢。
據記載:大約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於越,他反對當時秦始皇實行的“郡縣製”,要求根據古製,分封子弟。
而此時,作為當朝丞相李斯則加以駁斥,並且,他主張百姓禁止以古非今,更不可以,以私學誹謗朝政。
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有私藏的《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焚毀。
對於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
並且,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乃“焚書”。
這事,有利有弊,弊端就是圖書事業受到空前打擊,但在書同文,車同軌、幣同製、行同倫,統一度量衡。
並為統一文字,統一思想,大統一,做出了卓越貢獻。
說起來,漢初時,皇家就已經著手大量網羅收藏珍貴典籍圖書了。
開國之相蕭何,更是在宮內專門督造設置了,用來收藏書籍的石渠閣和天錄閣。
這也是人們常常把皇家藏書館稱為“石渠”、“天錄”的原因。
漢武帝劉徹稱得上一位比較重視,保存典籍的開明皇帝。
他不但在宮內建造了,專門收藏圖書典籍的“秘府”館舍。
還以下達公文,以官方形式,正式在全國廣泛征集典籍藏書,算得上對秦朝以來“焚書”的拯救了。
但武帝之時,收繳書籍並不多,而到成帝時期,書籍豐富了,成帝時,下令命陳農訪求天下遺書,珍貴孤本。
同時,又命劉向等人校讎諸書: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類書。
步兵校尉任宏整理兵書,太史令尹鹹校對數術(占卜之書)。侍醫李柱國校對方技(醫藥之書)。
以前的書都是用竹帛記載的典籍,受焚書、戰亂等影響,難免錯亂失序、文字訛衍,故有“校讎”。
每一書校核完畢,全都由光祿大夫劉向編撰條成篇目,寫出提要。
劉向去世後,劉歆承繼父業,完成這一工作,並成《七略》一書。
書分《輯略》(諸書總要)、《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
共計著錄圖書13000餘卷。
《七略》作為曆朝曆代第一部目錄書,雖有遺失,但精髓卻保存於《漢書·藝文誌》,流傳至今。
漢和帝時,因經傳之文,多不正定,又由蔡倫、劉珍、良史等人整理校讎。
靈帝時,則是蔡邕與盧植、韓說等校訂經書後,便將定本,用古文、篆、隸三種字體書寫,篆刻在石碑之上。
豎立在太學大門,作為標準,被人稱為熹平石經,又或太學石經。
也因此,逐漸的私人藏書豐富起來,經學世家,藏書更多。
而眼下,劉楓微笑著目送,最後進館的醫學院的學子後。
他在心裏盤算琢磨,待會下樓,怎麼把各位家主調動起來,令他們主動將家中藏書貢獻出來,校對抄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