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460、新斷句,新體驗,新領悟

第460章 460、新斷句,新體驗,新領悟

一天之計在於晨。

晨讀,晨練。

一邊舞劍強身健體,一邊聆聽郎朗讀書聲。

美好的一天,從這裏開始。

這是一直以來,徐庶和石韜從學館讀書,結識起養成的習慣。

一個人練武,另一個人讀書。

練武的人,也在練武時,稍微能吸納一些知識,而讀書的人,就能無比加深自己印象。

然後,再交換過來,這樣兩個人,一個人就都相當於,多做一件事。

持之以恒,保持下來,在身體和學識方麵,二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和提高。

也使得他們二人,隻要在一起,便會晨讀晨練。

到了荊州後,又結識了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孟建和崔均也相繼,都喜歡上了,這樣的晨讀晨練方式。

這個隊伍不斷擴大,數個月前,步騭和潘濬融入這個小團體,也都如此。

隻不過,步騭昨天告訴潘濬,他今天有事情,於是,潘濬一個人讀書。

就連諸葛亮和龐統,若無事,也會時常這樣加入其中。

用諸葛亮那句話:既能學習知識,獲得不同解讀,又能鍛煉身體,何樂而不為?

聽著郎朗讀書聲,看著舞劍者,徐庶和石韜,孟建和崔均兩兩一組,唯有潘濬一人抱著書。

劉楓精神有些恍惚,就像是置身在後世的一個校園。

彼時,清晨,也是有人早起晨讀,有人打球鍛煉身體。

除了,身上衣著和打扮,稍顯不同,那強健身體和學習知識的態度,幾乎沒有不同。

眾人見到他和步騭的到來 ,想要向他行禮,劉楓揮了揮手,示意不用多禮。

此情此景,劉楓想到這兩日,武功有些荒廢,忍不住和步騭小聲說著,也組成個小組。

步騭從潘濬那借來一本書,劉楓和潘濬在一旁練武,步騭在一旁讀書。

他練了一輪《五禽戲》,身體舒展,耳邊傳來步騭的生詞並茂的讀書聲。

還別說,開始還不太習慣,但練了一會,覺得這樣也不錯,類似後世興趣小組,值得在百家學院推廣。

然後,他和步騭交換過來,劉楓開始讀書,步騭練武,潘濬則旁聽。

劉楓接過書,一看這是一本《春秋經》的注解,據傳魯國史官左丘明著作的《左氏春秋》,也就是俗稱的《左傳》。

這本書,對後世的史書、小說、戲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盡管這兩年來,劉楓也習慣閱讀豎版書和公文案牘等等,這樣從右到左通讀。

說起來,他一開始還想普及,橫版書,從左到右。

但是他發現,一直這樣豎著排版,不是沒有道理的。

也讓他不得不說,老祖宗的智慧是強大的。

從右到左,豎版的讀,看第二行時,會潛意識還能在看前一行,防止讀錯,且加深印象。

橫版書不同,會一目十行閱讀,確實閱讀的快,但大部分來講,無法通悟。

這也造就了,字詞的意思,很多人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但有趣的是豎版書讀久了,往往相比而言,可以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當然,若能做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程度。

橫版和豎版,就不重要了,因為沒有區別。

不過,劉楓沒有多想,他開始朗讀起來,他讀的有些慢。

說起來,這兩年來,他還是第一次這樣讀書,好似回到了前世上學時,老師讓他念課文。

一旁在劉楓身旁的潘濬,他的心神衝擊極大,《左氏春秋》他讀了很多遍很多遍,每一次都有一種全新的體悟。

但這一次,耳邊聽著劉楓聲音,帶來的全然不同的體驗。

那是一種,仿若置身其中,劉楓一句一頓,一語轉化,雖然讀的慢,但恍若一篇史詩大作,在他麵前徐徐展開。

給他帶來全新的體驗,他隻覺得,腦海中不斷升起,還可以這樣讀?還可以這樣解讀?

而開始的時候,步騭練著武,聽著劉楓緩慢的朗讀。

然而,越聽,越覺得劉楓讀書雖慢,但吐字清晰,字正腔圓,且其斷句方式和用的語氣助詞,全都不同。

這就造就了,同樣讀一本書,不同斷句,不同語氣,他從中領悟出新的解讀,需要靜心體會。

他手上的動作,開始慢了下來,直至完全停止,完全沉浸這讀書聲其中。

他沒有注意到,不光是他,就連徐庶、石韜、孟建、崔鈞等人。

聽到這邊的讀書聲,不知道什麼時候,也都悄悄的靠攏了過來,聚在劉楓身邊,而劉楓也絲毫不知。

他還繼續的朗讀著,體會著很久沒有這般酣暢淋漓讀書的暢快

字,是同樣的字。

詞,是同樣的詞。

斷句不同,語氣停頓,感情色彩不同,聆聽到的也就不同,也有一種新的的體會。

這就是互相讀書,帶來的好處。

每個人理解不同,造就文字的博大和精深。

三千字言的竹簡書,劉楓讀到最後,他猶如走進了一次戰國,見證了那段曆史。

他比任何人,體悟的都更加的深刻。

因為,他就從後世,來到了三國,見證著天下興亡!

他身為一方諸侯,掌管一州之地。

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關係到治下百姓民生的生活。

行仁政,布人道,那麼百姓安居樂業,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君昏庸,臣無道,那麼百姓流離失所,將眾叛親離,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前人如斯,今人亦然。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都付笑談中。”

讀完《左氏春秋》,劉楓情不自禁,吟起了一首詩。

這是另一時空,明代詩人楊慎的《臨江仙》,也是劉楓前世,最喜歡一首詩,另一首就是宋代蘇軾的詞。

“好詩,大氣磅礴,蕩氣回腸,結合您朗讀的春秋之史,令人有一種觀古望今之感。

從您的朗讀中,庶尚是又一次對春秋,有了新的感悟和解讀。

不過,華侯,這首詩,庶也聽得出,這裏麵隱隱有隱居一方之意?

莫不成,您想要隱退不曾?”

徐庶聽完這首詩最後,他有些急了。

他迫切想要知道,劉楓的真正意思,別不曾,他想要的明主,隻想著偏安一隅。

眾人聞言,盡皆點頭附和,讚同徐庶的話。

他們也是這樣想的,一個個目不轉睛的看著劉楓,想要知道他的意思。

步騭自覺不是這樣,站在一旁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