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444、心之至誠,盡皆歸心(上)

第444章 444、心之至誠,盡皆歸心(上)

“二位將軍請起,諸位請起。”

劉楓上前分別攙扶起麵前,拜倒的張郃和高覽,唏噓不已。

然後,對著拜倒的騎兵們,伸手示意起身,騎兵們紛紛站了起來。

“今日漢興得二位將軍相助,如虎添翼,如魚得水!”

劉楓打量著麵前張郃和高覽,二人很好認。

二人個頭都差不多高的,張郃國字方臉,棱角分明。

跟高覽比稍顯白一些,一身魚鱗甲,站立挺拔的如一柄長槍。

而高覽橢圓臉,濃眉大眼,皮膚飽經日曬,跟張郃比略黑一點。

同樣一身魚鱗甲稍粗壯一點,從其站姿,可以看出,從軍多年。

“敗將逃兵,愧不敢當,承蒙華侯不棄,願意收留吾等。”

在劉楓打量他二人的同時,張郃也在打量著他們新投的主公。

劉楓無比俊朗的樣貌,目光清澈,滿臉真誠,他不由的脫口而出。

“張將軍此言差異,你們當的起,敗將逃軍更是無從說起!

在漢興看來,官渡之戰,敗的是大將軍,可不是你們。”

微微一愣,劉楓嚴肅認真的看著張郃,那平靜的目光,他忽然明白了。

頓時,他無比嚴肅回答道。

在高覽打量著劉楓的時候,聽了張郃言語,微微皺了皺眉頭,沒有多言。

他們可不就是敗將逃兵嗎?

隻是,他不明白,張郃為何提出這茬?

緊接著,就聽劉楓這番言論,高覽微微一怔,他情不自禁道:“此話怎講?”

“不知高將軍和張將軍,你們可曾聽說過,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見到二人搖頭,一旁的沮授眉關緊鎖,微微點頭,劉楓又道:

“大將軍這一戰敗的消息也傳來了。

大家不妨仔細想想,大將軍,在官渡之戰,屢屢敗北,又是為何?

該因有良臣忠將諫言,他無一采納。

這是何等的可怕?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曹公奇襲烏巢前,他若采納沮兄之言,糧道斷不會被截。

奇襲烏巢後,他若采納張將軍之言,尚有補救的機會,斷不會因無糧而敗。

但,這些機會他痛失,你們做了身為將領、臣下該做的事情。

而大將軍,身為三軍之主,他犯下的錯。

卻非要你們承受不該你們承受之重,這並不合理。

有道是君擇臣,臣亦擇君。

漢興信奉一句話,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若有朝一日,漢興昏庸無道,不堪造就,二位大可自行離去。”

劉楓的話,言真意切,說很公允和客觀。

不光張郃高覽沮授讚同,一旁的眾人,也聽得連連點頭,目中連生異彩。

說到底劉楓跟曹操不同,張郃和高覽等人,因為和曹操交戰,了解曹操。

而卻跟沮授不同,不了解他,他要做的就是真誠,大大方方展現自己,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至誠之心。

他這段時間,也感受到了,雖然沒有係統。

但說實話,這創業,就像組建一家公司一樣,平台在這,大家來去自由。

可隻要你各方麵都好,對他們真心,別人為什麼不跟你打天下,要離開你呢?

而你對別人不好,經常非打既罵,別人感受不到你能成事。

幹嘛,陪你一起死?

當然了,也有極其忠誠,那是因為待人家,恩重如山。

他們也就願意陪你這艘沉船一同赴死。

就像程普韓當黃蓋等老將,曆經孫堅孫策兩代人,恩情大於天。

沒有周泰那番話,陰差陽錯救下蔣欽,想要收服他們真的難如登天。

不過,最關鍵還是劉楓隻是囚禁了少主孫權,並沒有殺了孫權,否則,他們隻會選擇死亡。

說到底,還是對人家好。

“多謝主公開解,主公之言猶如黃鍾大呂,震人發聵,主公胸襟廣袤,儁乂深感佩服!”

聞言,張郃躬身一拜,這一拜心悅誠服。

他知道劉楓明白了他的意思,這番話就是告訴他,不用擔心,我劉楓不為君主,你大可離去。

他被劉楓胸襟,和這番言論所折服,他心中的糾結,小疙瘩盡去,心中充滿了感激,連稱呼都改了。

他真心願意追隨這樣的主公,一起征戰天下!

“過譽了。”

劉楓伸手扶起張郃,二人四目相對,似乎達成了默契,能明白彼此的心意。

這一刻,他終於明白了,為何在曹魏,獲得那番成就了!

可惜,係統不在了,不然可以看看張郃的天賦,就好了。

“主公過謙了,感謝您,您的一席話,真教人大徹大悟。

怪不得您短短一年,就取得這般成就,子奐端是佩服萬分。”

聽了這些話,高覽心中震動,他終於明白,沮授帶他們不遠萬裏到來了,單單這份大度,就值得教人追隨。

他發自內心,肺腑搜刮肚子裏,為數不多的讚美之詞。

“子奐,儁乂,二位不遠萬裏而來,單這份心意,漢興銘記。”

拍了拍高覽和張郃,劉楓見又真正添兩員大將,他開懷笑道。

沒說那番話,二人雖然拜了,但還有些他們來都來了,不拜他,又拜誰呢?

現在尤為不同,二人是盡皆歸心。

這完全不一樣,有時候,一點疙瘩,沒有處理好,有可能會落下更大的隱患。

畢竟,現實不是曆史,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麵臨一件事時,也就有不同的選擇。

這就是不同身份說的話,帶來的震撼不同,換做劉楓剛出道時,說這些話,誰聽啊?

但現在他的話,別人就能聽進心裏去,且他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不偏不倚去說,就更有信服。

張郃高覽相視一笑,釋然的衝著劉楓,重重點頭,退立一旁。

“抱歉,漢興慢待了諸位。”

見此劉楓看向了一眾書生國淵和王融等陷入沉思的眾人,還有其家眷們,他一一躬身行禮。

有道是禮多人不怪,越知書達禮,別人越會敬重。

“主公,授為您介紹,這位是九江王祥王太守之父。”

“拜見華侯!”

“休徵於危難之際,義無反顧助漢興一臂之力,恩重於山。

他的父母就是漢興的父母,王叔父,您不必見外,大可稱我漢興就好了,漢興歡迎您和嬸娘回家。”

聽到王祥之父,劉楓趕緊上前行禮,緊握著王融的手,鄭重道。

“華、漢興,休徵能投效你,是他的榮幸。”

聞言王融備受感動,心中感歎萬千,連連道。

他一直聽王祥說,劉楓待他有多麼多麼好。

而這一刻,他真切感受到了,那是真沒有拿他當外人。

“漢興聽聞叔父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不知可願出仕,助漢興一臂之力?”

劉楓目光灼灼道。

“我我願意。”

望著劉楓真誠的眼睛,王融的心融化了,想到剛剛劉楓的那番言論。

他竟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拒絕,他答應了。

哪怕連王祥做夢也想不到,他一直拒絕出仕的父親。

就因劉楓一句叔父,為了這聲稱呼,和那番言論,他沒理由拒絕,出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