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392、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元宵快樂)
建安初年,徐庶和諸葛亮等五人,相約一同遊學荊州,增長見識。
遊曆,培養聲望,結交荊州各地望族名士。
建安二年,那是徐庶見諸葛亮變化,最大的一年。
因為正月裏,那個把諸葛亮,拉扯大的叔父諸葛玄,去世了。
為此,諸葛亮極度悲傷,帶著弟妹到南陽臥龍崗結廬而居。
其實,也是在為諸葛玄守孝。
徐庶他們作為一起遊學的友人,也去南陽臥龍崗陪著諸葛亮。
此時,十六歲,越加的意氣風發,奪目照人。
平日裏,諸葛亮好念《梁父吟》,好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
別人或許還不信這點,他們和諸葛亮接觸下來,越接觸越了解其才能,佩服不已,也更是深信不疑。
去歲,劉楓派人送信,諸葛亮根本沒有二話,拒絕了。
守孝三年,那是第二年。
直到今年守孝期滿,諸葛亮還不打算出來,也是在他幾個好友勸說下,再次遊曆荊州。
除了徐庶外,沒有人知道,最關鍵的諸葛亮跟黃月英分別許久,想要見見黃月英了。
諸葛亮和黃月英,也是求學期間認識的。
那把片刻不離身的羽扇,就是黃月英贈給諸葛亮的定情信物。
因為一些原因,曆史上諸葛亮二十五歲未成婚,按理說諸葛亮這樣的英才,名聲傳播甚廣。
媒婆早就踏破門檻了,但沒有,他都拒絕了,還在隆中擇偶,擇的就是黃月英。
黃承彥跟諸葛亮這樣道:聞聽孔明擇婦,我有一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配。
孔明當然答應了,他等的就是這一刻。
除了徐庶外,沒有人知道,他和黃月英曆經了多麼曲折,才走到一起,也因此並不被世人所知。
這都是後話,暫且不談。
此刻,徐庶每每遊學在外,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母親,他想了想看著步騭道:
“子山,我沒記錯,華亭侯有兩首詩傳天下,一首道盡世間百姓疾苦,一首道盡世間母愛。
猶記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說著,徐庶情不自禁淚流滿麵,百姓疾苦,不用華亭侯的詩作,他也能感受到,也因此他棄武習文。
但,華亭侯的這首詩,幾乎包含全麵了。
而這首遊子吟,就仿佛是他的真實寫照,每次他出門,母親都會連夜為他縫好衣物。
“元直兄,你沒記錯,第一首,乃吾出使曹公時,所獻上的詩作。
而第二首詩,是為了勸說廬江太守王祥父母,隨我南下到廬江,主公特地做的詩作……”
步騭看著徐庶一眼,他出門在外,最能體會到徐庶的心情。
在徐庶沒有提起這兩首詩的時候,眾人一時半會還沒想起來,近來傳唱天下的兩首,劉楓的詩作。
此刻,在場的眾人,除了龐統和龐德公,大都是寄居他鄉,出門在外的學子。
頓時,他們聊得話題就多了起來。
也從詩裏,和通過步騭描繪,間接的側麵的,了解了一些,關於華亭侯劉楓的真實形象。
在他們談完詩後,正要換其他話題時。
忽然,龐統看著諸葛亮一眼,意味深長感歎道:
“孰能想到華亭侯,跟孔明一般年紀呢。
今年還尚未及冠,就已經封侯,拜將了,讓士元著實羨慕不已呐!
其出道一年時間,取得的成就驚人,先克孫策,在攻丹陽,現在已經兵圍吳縣!
一旦拿下吳縣,會稽也手到擒來,屆時這個揚州牧,便真的名副其實了!”
“士元兄,真是你不說,我還不知道,這樣看來啊,華亭侯還是青年才俊,文武雙全呢!”
聞言,孟建雙目瞪大,他震驚了,情不自禁感慨道。
“可不是嘛?華亭侯,以廬江守下孫策十萬大軍進攻,這一點不出無意外。
但這反攻丹陽,乃至圍住吳縣,這是讓人著實想不到的!
真難相信,縱橫長江,風頭無兩的,江東小霸王孫策,敗了不說。
一世英名盡毀,葬身於宵小之手,令人惋惜,但不能不說,華亭侯的不凡!”
崔鈞也沒有多想,不由的感歎道。
龐統不提,一直以來,他們都下意識忽略了劉楓的年齡,和其一年間取得的成就。
而龐統這一說,他們才恍然,華亭侯比他們都小呢。
但就再這樣的歲數,取得了讓人難以企及的成就。
要知道,哪怕是孫策創業之初,也比劉楓長一歲。
以往他們還以為劉楓是靠父親劉勳,而這番跟步騭交流,才知道不完全是。
沒有劉楓,廬江或許早就易主了。
此刻,眾人感慨著互相一視,哪怕是諸葛亮,也露出了沉思。
“那子山,廣元我就有個問題了,這連年征戰,華亭侯不是缺糧嗎?哪來的糧草呢?
哪怕奪下石城百萬石糧草,也不夠這近一年六萬多大軍的圍城用度吧?”
石韜想了想道。
他的關注點不同,跟他學識也有關,他在農事上,最為長處。
這一刻,他的這個問題,教眾人全看向了步騭,想聽聽他怎麼說。
“廣元兄,諸位,可曾記得去歲,吾主百萬錢重金招賢,招攬百家百業之師?”
步騭笑了,他感激的看了一眼龐統,並沒有第一時間回答石韜的疑問。
而是反問起來,見眾人相繼點頭,露出思索之色,他又自答道:“吾主有先見之明。
和孫氏爭鬥,不會短期結束,需要糧草供給,招納墨家,打造攻城器械,招納農家負責提高糧產。
吾主曾言: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領域做到極致,就將產生質變。
所以在吾主看來,得一個這樣的大才,花費百萬,千萬,勝得百萬雄兵。
這些領域的至強者,研究出來,提供的可以複製推廣全境,可行的方式方法,可當百萬錢?千萬錢?”
步騭的這次反問,尤其是讓石韜、孟建、崔鈞、和徐庶,想法萬千。
他們就覺得這是在說自己,他們務於精熟,鑽研一道,而不像諸葛亮,獨觀其大略,一通百通。
像石韜其人,便是在農業農耕之事,鑽研頗深,而孟建則在演習兵書,帶兵打仗之道擅長。
徐庶則在出謀劃策,治國用兵上鑽研的深刻。
而諸葛亮卻是少有的全才,出謀劃策、帶兵打仗、治國、務農等等無一不通,無一不精,可謂是曠世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