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326、相持對峙,並無大戰

第326章 326、相持對峙,並無大戰

袁軍大營。

任誰都看出,袁紹很生氣,他能不氣嗎?

眼下跟曹操在這僵持著,一天天的糧草消耗,都是大問題。

他派大兒子袁譚,去請大儒鄭玄來前線激勵士氣,爭取民心,士望。

哪曾想,大兒子見鄭玄病重,竟然留著人家在元城,自己回來了?

袁譚回來稟報時,他氣的指著袁譚的鼻子,就差沒把袁譚罵死:

“顯思呐,就這點小事,你都做不好?幹什麼吃的?”

不知道,把人抬,也要抬來嗎?

低著頭,袁譚不敢狡辯,也不敢辯解,苦澀道:“都是孩兒的錯。”

在一眾謀士勸說下,袁紹氣才消了不少,把目光轉向該如何打敗曹操?

然而,沒多久,元城縣令派人上報,一代大儒鄭玄於元城,去世了。

一代大儒,一直遠離政治,遠離糾紛。

隻想安心的注釋各種《經學》,先祖留下的寶貴遺產。

卻很可悲,最終,逃脫不了,被政治迫害。

如若,沒有袁紹派兒子袁譚,前去高密縣,逼迫鄭玄抱病,隨軍而行。

或許,鄭玄就不會病情加重,也不會這麼早逝世。

鄭玄乃集儒家之大成,他在世一天。

多注釋一本儒家典籍,對讀書人,天下學子,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但奈何,不論是袁紹,亦或是曹操,沒有人在意這些。

對於袁紹來說,鄭玄之死,或許還不如顏良文醜這等大將之死重要,讓人難受的緊。

畢竟,屁忙沒幫到他,就不說了,還死在元城了。

這就像羊肉沒吃到,還惹上一身騷。

鄭玄這一死,不光打亂了,袁紹想要實施的,各種計劃,還落不得好。

他冷冷的,回了一句:“吾知道了。”

鄭君,一代名儒,終,不為他所用。

而郭圖也是好生了得,下明上意,僅僅從一句“吾知道了”。郭圖便告訴元城縣令上報之人,大軍交戰,一切從簡。

因為這個一切從簡,也因此,並沒有多少人知道。

鄭玄之死,跟袁紹脫不了關係,愣是把此等影響惡劣大事,化到最小。

其實,也不然,若不是袁紹有四世三公之名,大將軍為依仗,換做誰,都很難受得了,迫害大儒之名!

哪怕是司空曹操,雖然殺害不少名士,但那些人沒有一個,可比擬鄭玄這樣重量級。

但,也不得不說,鄭玄的死,除了在青州,北海一代造成影響比較大,其他地方,似乎也沒多大影響和波瀾。

畢竟,說到底,在這個多災多難的年代,活著,都不容易了。

能讀書識字,學習的,就更不容易了。

期間,袁紹也接到過,遠在千裏之外的沮授的密信,信上表明華亭侯劉楓,堅定的曹操鐵杆,結不了盟。

他還在石城做最後的努力。而袁紹見此,與郭圖許攸等人一番合計,讓他在石城多待一陣子,想想辦法。

等他們率軍大敗曹操時,相信劉楓便會有新的結果!

此刻,袁紹等人誰也不知道,他們的這一封回信,在接下來劉楓收服沮授,取得多大進展中,有多重要!

也間接又幫了,劉楓多大的忙?

當然了,他們哪怕知道,恐怕,也不會覺得沮授又有多重要?

否則,也不會將其,外派出去,袁紹更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對沮授進言一律不納!

還不是因為,在他們眼裏,沮授之謀,算不了什麼?

但實際上,他們的計謀加起來,都不如沮授一人之謀,可歎到現在,無人發現這個事實。

或者,有人發現,但接受不了,比如袁紹,寧願不采納,也不想給沮授提高聲望的機會。

實際上,換個角度來想,又何嚐不是,他自己作為主公,怕被奪權,不自信的表現?

畢竟,袁家,在大將軍何進時,扮演的角色可不光彩!

亂漢者,表麵看似和董卓也好,大將軍何進引狼入室有關,可歸根到底,也跟他袁紹脫不開關係。

而袁術,更是第一個稱帝,掘開大漢根基的第一人。

這也是,袁紹反感的沮授的一點,他不光為了麵子,還有自己說不出的私密。

那就是,他在袁術稱帝後,袁術敗亡之際,表示願把帝號讓他,袁紹見信表麵不聲張,但他心裏求之不得。

還暗中指使主薄耿苞,為他袁紹,找到當皇帝的依據,或者說,異象,來推動此事發展。

但那一次,他向軍府所有僚屬們,幾乎包括沮授、田豐在內,所有人全都投了反對票。

哪怕是懂王郭圖,也是委婉的不讚同。

袁紹為怕露出馬腳,不得不狠心,下令殺了耿苞。

但自此,他對帶頭反對的田豐和沮授,暗記在心裏了。

按理說,這事,大家都反對嘛?

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袁紹過兩天也就忘了。

畢竟,他能占據北方四州,也不可能,沒有這點容人之量。

而是,從此以後,很有趣,沮授和田豐,就沒有跟他意見統一過!

比如,迎奉天子這事,就不說了。

分立三子,擇優而取,有什麼壞處的?

他所有想法,思路,全都被二人頂牛推翻,就好像不管他袁紹,做什麼都是錯的?

教他心裏,怎麼對二人,有個好啊?

就好像,他們二人謀略越正確,小尾巴翹的越高,而郭圖跟他說:沮授威震三軍,臣強主弱,誰為主誰為臣?

其實,這話在袁紹心裏並不起波瀾,一直以來袁紹並不擔心,自己駕馭不了沮授。

而是他猛然,想到了一點,才聽從郭圖建議的。

那就是,沮授威年之勢正隆,一旦他百後,自家三子間,誰能駕馭的了沮授呢?

他悲哀的發現,不管是袁譚、還是袁熙,又或者他最喜愛的袁尚。

無人可駕馭!

他覺得這一戰,打贏曹操,就能乘勢一統天下!

於是,他不得不提前,為兒子鋪路,想要掃清障礙,以至於自斷雙臂。

另一邊,曹操等人,也是在很久,才知道鄭玄之死,為此還留下了,一首詩作。

也能看出來,曹操對鄭玄跟袁紹一樣,不能為我所用的人,也都不太感冒。

因此,袁曹兩軍進入了,對峙階段,也是在比拚毅力,耐力,和信念。

自四月,襲殺顏良文醜,為曹操迎來了三個月,寶貴的喘息時間,兩軍相繼小摩擦不斷,卻並無大戰事。

彼此,都在找尋對方破綻,誰也不敢輕舉妄動,牽一發而動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