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309、朱然朱恒徐盛,出仕江東

第309章 309、朱然朱恒徐盛,出仕江東

牢獄中,四人說白了,全是對孫策亡故,對孫權繼位,不確定的未來而憂慮不已。

但,聯想到自身身陷囫圇,又無能為力,相幫也幫不上忙。

唯一能做的,恐怕就是堅守對孫氏的忠心,絕不投降了。

至於孫權願不願意相信,這就無人可知了。

就連劉楓也如何想得到,淩操主動前去大牢。

這舉動,就像一條鯰魚,鑽進了沙丁魚群,帶來的變化,不是一點半星。

雖然,短期內還不能奏效,也許,某一天,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

怎麼說也比他劉楓,空口白話,說上半天,沒人回應,強更多。

這也是劉楓穿越到現在,第一次,不斷吃癟,吃到他自個兒,都有些懷疑人生的地步。

其實,劉楓也明白,程普、韓當、黃蓋,在孫氏屬於頂呱呱,元老級別的人物。

打黃巾之亂起,追隨孫堅舉義兵,剿滅黃巾,討伐董卓。

後來,又追隨孫策平三郡,立下赫赫戰功,還有同等履曆的人,也就朱治、徐琨、孫靜、孫賁,孫河八人!

曆經了孫堅、孫策兩代,他們要是那麼容易被收服,真就沒天理了。

饒是他們這些老臣,都不太看好孫權,就更不消說孫權治下的,其他人了。

呂岱和徐原從吳郡投靠而來,就是個例子。

但就算這樣人才流失,跟廬江交戰,也損兵折將不少,可江東依舊人才濟濟。

張昭、周瑜、吳景、孫靜、孫輔、朱治、周泰、全柔、魯肅、陳端、諸葛瑾、嚴畯等等。

這也是劉楓沒有趁機進攻的原因,不是不想快速擴張,而是固守優勢穩紮穩打,一個不慎翻車,就有可能被翻盤了。

當務之急消化收編降卒,多了四萬五六兵馬,還都是見過血的士卒。

隻需要經曆一場勝利,就可成為強軍。

屆時,打哪不能打下來?而且,補充八牛弩消耗,也是需要時間的。

畢竟,劉楓再厲害,也不能憑空變出軍械。

小輔助係統在的時候,尚不能變出大量軍備,現在就更不能了。

要知道,現實不是策略遊戲。

很多人都誤以為,曆史上袁紹官渡輸了,就會被曹操一舉直入,一口氣拿下來。

哪怕是劉楓,他如果不穿越過來,沒有記憶加強,他也會這樣想當然認為,是這樣的。

實際上,袁紹隻不過元氣大傷,沒有了那麼絕對,壓倒性的統治力而已。

就是那種,一戰而定乾坤的能力!

他也不是沒有機會卷土重來,東山再起的機會的。

曆史上,袁紹官渡兵敗回冀州,陸續兩年時間,平定內亂。

這期間,曹操隻打下一個倉亭,就寸步難進,一直和袁紹對峙足足兩年。

一點都不敢輕易,給袁紹稍微喘息的機會。

直到袁紹發病去世,若袁紹提前立下誰來繼承家業。

他三個兒子,但凡有個主要掌權的,不禍起蕭牆。

不給曹操各個擊破的機會,曹操想要統一北方,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就算這樣,曹操也是從官渡之戰勝利。

曆時,八年才徹底平定北方。

這期間,他是不敢把官渡的兵馬,調轉其他地方。

可惜,孫權沒有這麼好的抓住機會,一舉拿下荊州,完成《榻上策》之略,統一南方。

也都與內部的山越不斷反叛,脫不開關係。

說到這裏,不得不讚歎一點,在繼承人問題上,大多數人,都沒有孫策那麼果決。

哪怕是曹操,在繼承人問題上,也稍顯猶豫,在問及賈詡,也是因為賈詡一句話,點醒了他:“我想起了袁紹和劉表。”

才下定決心,明確曹丕為繼承人。

現在官渡勝負未分,一切都尚是未知。

而那個孫策選定的繼承人孫權,扶兄長孫策棺柩,回到吳郡,郡治吳縣。

整個吳郡為之一震,所有人都恍惚,那個縱橫兩江的孫策死了?

此消息一經傳出,人心各異。

孫權在為大兄舉行葬禮後。

因損兵折將過多,采納了周瑜建言,繼續按照孫策生前,廣招賢納士

有的像呂岱這樣,打消了原本投靠孫氏的準備,沒有呂岱的行動力,選擇觀望,暫不出仕。

也有的,打定主意,覺得此刻,孫權缺人,雪中送炭,要比錦上添花更好。

正是,可以在孫權帳下,大顯身手的好時機。

還別說,朱治這個跟隨孫堅的老人,就推薦了養子,也是外甥,且其跟孫權讀書學習友情深厚的——朱然!

或許,老朱家人想法,驚人的一致,跟打丹陽郡故鄣縣的朱治一樣。

吳郡四大望族之一朱家——朱恒,也選擇了,在孫權最缺兵短將的時候,送上溫暖,出仕了。

當然,四大望族還有一家,也早早下注了。

那就是顧家,顧雍,準確來說,不管孫策占沒占據江東三郡,他一直在任。

從弱冠即任合肥長,曲阿,到婁縣,又到上虞長,頗有治績。

而孫權繼位,便大加重用,任顧雍為郡丞,署理會稽郡大小事務,名為郡丞,實為郡守。

吳郡四大家族,顧、陸、朱、張。

除了陸氏和張氏外,陸續出仕了。

其實,孫權派人到陸氏,招攬陸績為奏曹掾,想要緩和與其父陸康的恩怨。

但奈何,比較可惜,得到消息是陸績和陸遜一起,遊學去了。

這才,隻好作罷。

還有一個人,從莒縣遷居到吳縣避難的徐盛,他此時投靠孫權,入了孫權之眼,得到了重用。

除了招賢納士,還有另一件事,孫權認為比任何事都當先的大事——募兵。

他認為必須把人馬,補足十萬,才能抵擋進攻!

得賴於,孫策遺計,遷走了春穀宛陵以南的近三十萬人口,約莫五六萬戶。

不然,他想要招募十萬,還真不容易。

這些家庭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田地,大部分男丁,都選擇了投軍,誓死奪回家園!

其實,這也是孫策死前,不要城池,也要遷走人口的原因。

丹陽人,一經訓練,就可成兵。

如不遷走,一旦教劉楓趁他死亡期間,持續攻打宛陵等地,萬一,丹陽郡被占據了。

屆時,他們在想得到這麼好的兵源,可就難了。

可以說,孫策為了孫權,幾乎考慮到方方麵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