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219、攻城前夕,諸葛三傑!

第219章 219、攻城前夕,諸葛三傑!

“不過話又說回來,有一點孫策恐怕想不到,錯過了上一次的絕佳良機。

這一次十萬大軍來,又能如何?

我們上下一心,堅壁清野,守住接下來的攻城之戰!

屆時,孫策退兵,這份討賊檄文,也是我們名正言順興兵,討伐他的借口!

對了,張將軍,你不是問,我有沒有破敵之策嗎?

張將軍、陸將軍、袁將軍,你們打城樓下來。

可想明白,我先前派人傳令,隻要不是雲梯、井欄等大規模攻城,不放箭射殺的號令了嗎?”

劉曄帶有考較式的詢問,這是劉楓一直以來,都在堅持貫徹的事情,培養一代名將。

不光是隻會守城,攻堅,還會動腦,用腦打仗。

於是,在廬江,隻要不是特殊時間,知道的人,都會這樣問不知道的。

哪怕他自己想出一點,進步一點,也是極好的。

由自己絞盡腦汁想出來的,往往會記憶猶新,不容易忘記。

不像別人說了,當時知道,過後就像耳旁風,忘了。

而習慣了這樣方式的張勳陸勉等人,相繼開始思索起來。

不一會,張勳忽然眼睛一亮,他出列道:

“軍師,敵方舟車勞頓,我們軍民一心,以逸待勞,待敵軍糧草耗盡,久攻不下,自會退兵。

而在這期間,我們盡可能造成大量傷亡,以待完成主公製定的下一段作戰計劃。我暫時就想到這麼多。”

“好,陸將軍,你呢?”

“我想到主公的一句話,五指隻有合攏,攥緊成拳,打出去才痛。

軍師讓我們隱忍,就等待敵軍大規模攻城,造成最大殺傷!

畢竟,新武器出世,在敵人沒有防備,造成的恐慌,帶來的傷亡也是最多。

一旦敵人防備,就反而不易造成最大程度傷害!”

“軍師,袁某愚鈍,想的跟張將軍陸將軍差不多。

不過,軍師你問袁某,孫策軍攻城時,注意他們弓箭手距離城池多遠射的箭。

我便留了心,他們大多數強弓手,在新修的護城河前。

約三四十步遠,少數弓手離護城河,差不多五十步遠。

興許是為了耀武揚威,彰顯強大。

他們沒有采用能射的更遠的拋射,而是定點射擊。

若不是按照計劃,怕打草驚蛇,當時,袁某一聲令下,這些百步之距的箭手,就全部射殺!”

袁胤說話間,臉上露出了一絲冷笑。

他跟侄女婿黃猗可以說,是最討厭孫策的人了。

他出任丹陽太守被孫策派徐琨擊敗,灰溜溜逃回壽春。

若不是孫策獻上玉璽,兄長袁術,哪怕在膨脹,也不會膨脹到直接建號稱帝。

這也是他和黃猗,率人直接投靠劉勳,不像陸勉張勳閻象楊弘等人,一開始對孫策就抱有希望。

好不容易苦盡甘來,大侄女袁琴聯姻劉家,他們這些兄長遺孀,就能徹底在廬江立足。

哪曾想,孫策這廝,又出來搗亂!

是可忍孰不可忍,孫策一直壞他們大好事。

若不是軍令如山,他早就忍不住,下令放箭射殺弓箭手,以解心頭之恨!

可以說,沒有劉楓橫空出世,整個廬江誰不會背叛劉勳?

要論袁胤和黃猗最為忠心,這也是劉勳大膽重用二人的原因。

然而,劉楓橫空出世,他給眾人更大的未來和希望!

“張將軍、陸將軍、袁將軍,你們說的都對,廬江有你們必能守住!

孫策他是個久經沙場老將,不會犯這樣低級錯。

不出意外,他還以上一次我們交戰弓箭手射程為準。

這也是我嚴令不放箭的原因,也不裝作故意射不到,故布疑陣。

慣性經驗,一般沒錯,但往往在新武器更換。

或者強軍練出,還以老眼光看人,就會自誤。

若我們放箭,以之前為準,孫策必起疑。

若射出箭隻,沒有弄好射遠了,敵人就會警覺,達不到最大化殺傷。

不若我們按兵不動,暫不放箭,敵人就會疑神疑鬼,說不得自己就給我們找理由的!”

劉曄笑著道,他拿捏人心特別準,這也是一直以來,他言之必中的原因。

在與江東對上之後,他明麵處理各種官府事務。

暗地裏不斷的通過各方麵了解,江東眾人做了一個個數據模型。

自從建立暗部後,劉楓把暗部的一些權限交給他後,更是如魚得水。

見狀,在一旁的宋覃歎了一口氣,心情無比的複雜。

在他心裏,孫策的野心,注定和劉楓二者不能共存,誰勝誰負,他都不好受。

雖然表麵江東人才濟濟,而廬江人才暫時不如江東多。

但照今天,這樣發展下去,一切都是時間的問題了。

尤其是和華亭侯劉楓接觸越久,在廬江待越久。

他就越覺得,隻要時間足夠,劉楓的未來,會是不亞於他的祖先太祖高皇帝劉邦、光武帝劉秀那樣的人!

劉楓的種種理念,和未來方向,規劃,就像一個人才吸鐵磁,吸引著各種人才願意追隨他。

看著眼前的一幕,宋覃有種強烈的預感,也許錯過了上一次最佳機會。

而這一次,劉楓不在城中,就是孫策唯一的一次一線拿下廬江的機會。

一旦,這一次再拿不下來,他覺得,以後,華亭侯在,也許就會更難……

甚至萬一損失太大,鬧不好,有可能被反攻……

而就算這一次,他看了一眼劉曄,隻要有這個軍師在。

頓時,他再也不覺得孫策機會有多大了,很可悲!

這一刻,跳出局中以旁觀者的宋覃,反而比局中人任何人,看的更遠。

……

於此時。

在大營,主帳中。

點燃了一個個火盆,驅散了寒冬的陰冷。

孫策端坐在大案前,目不轉睛的注視著前方,手指下意識的敲打著案幾。

“主公,在下同曼才一道巡視了一圈,皖城周圍的村落,都早已荒蕪人煙。

百姓房屋灰塵一層,約有一兩個月,無人居住,可見,城中早有應對……

這數月來,恐怕在不斷加固城池,加固防禦工事。

城內人們,因為這些防禦,守衛的決心,將會無比的頑固!”

在孫策眼前,兩個年輕男子挺拔的站立著,一個在說話,一個靜默。

說話的是一個身材修長,頭戴小冠,身穿儒服,舉止有度,儀表堂堂,氣質高雅的同齡年輕男子。

這人不是旁人,正是諸葛三傑。

龍虎狗中,龍弟諸葛亮之虎兄諸葛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