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別院裏中,新羅女王一直在翹首以待妹妹的回歸,然而,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天色漆黑也沒見到妹妹的蹤影。
新羅女王禁不住在心裏泛起了嘀咕,她和妹妹的感情本就十分的要好,各自飽經患難,一年多沒見,妹妹竟然沒有第一時間來見她?
不會不知道她來到了平壤城吧?
不應該啊,她身為新羅女王來到平壤城,早就在平壤城裏引起了轟動,妹妹怎麼可能不知道你?
就算妹妹不知道,榮國公也不可能不知道,榮國公也不可能瞞著妹妹吧?
可是,妹妹為什麼還是沒有回來呢?
新羅女王心裏很是不解,該不會是妹妹隻想著情郎,把她這個姐姐給拋在了腦後吧?
也不至於吧,難道連來見見她這個姐姐的時間都不舍得抽出來?
似乎也隻有這個可能了,新羅女王有些哭笑不得,真是白疼這死丫頭了。
清晨的陽光灑落窗台,兩個侍女正在吃力的幫蘇程穿戴鎧甲,金勝曼斜倚在軟塌上,麵色紅潤欲滴,她不是不想起來親自為蘇程整理,實在是因為她一點力氣都沒有了。
光亮的鎧甲,大紅的披風,襯托著蘇程英武挺拔的身姿,讓金勝曼怎麼看也看不夠。
“你真不隨我入宮去啊?”蘇程轉頭笑問道。
金勝曼微微搖頭道:“我就不去了,實在是沒有力氣,我先休息一會兒,然後去別院等著姐姐!”
“那好吧,我走了!”
今天的王宮裏十分的熱鬧,一眾將領們濟濟一堂,因為今天皇帝將在王宮中設宴宴請新羅女王。
一眾將領們對新羅女王可謂是充滿了好奇,大家見過國王,但是女王卻從來沒見過。
別說一眾將領們了,就連李世民這個皇帝都對新羅女王充滿了好奇。
這裏畢竟不是長安的大朝會,所以氣氛並沒有那麼隆重,一眾將領們倒是議論紛紛。
“蘇程,你說這新羅女王長的美不美?”程咬金問道。
新羅女王長的美不美,這我哪知道?不過,想到人家是女王,保養的肯定好,而且又有氣質,蘇程沉吟道:“長的應該不會差!”
程咬金賊眉鼠眼的瞥了一眼皇帝,低聲道:“那新羅所占的城池豈不是要不回來了?”
蘇程聽了一臉驚訝道:“難道在你心目中,陛下竟然這麼荒淫無恥嗎?”
尉遲恭、李孝恭等人聽了默默退後了半步,全都一臉同情的看著程咬金。
“老程,沒想到你竟然是這樣的人!”尉遲恭痛心疾首道。
“什麼,什麼荒淫無恥?俺老程可沒說過!”程咬金自己都被嚇了一跳。
看到程咬金嚇的臉紫了,蘇程頓時覺得心裏舒坦極了,讓你大嘴巴到處亂說。
“陛下和皇後娘娘伉儷情深,實乃古今唯有之典範,所以,你們都多慮了!”蘇程笑道。
程咬金連連點頭道:“是極,是極!”
雖然蘇程嘴上這麼說,其實心裏也在犯嘀咕,後宮佳麗那麼多,皇帝都沒什麼興趣,天天膩在皇後宮裏,新羅女王徐娘半老,皇帝應該不至於動心吧?
“新羅女王到!”
隨著侍衛們的高聲大喝,大殿裏頓時安靜了下來。
新羅女王帶著幾位朝臣一起走進了大殿,一身王服的新羅女王看起來雍容華貴。
蘇程仔細打量了一下迅速作出了評價,嗯,挺有氣質的。
新羅女王來到了大殿中央微微下拜:“新羅女王金德曼拜見大唐皇帝陛下!”
李世民從王座上起身,揚聲道:“女王不必多禮,你能來平壤城朕很是高興,快請入座。”
新羅女王誠懇道:“新羅蒙高句麗攻打,無力抵抗,危在旦夕,幸得陛下親自領兵東征,我們新羅才得以解救,我們新羅上下感激不盡,所以我特來覲見陛下,表示誠摯的謝意和感激之情。”
李世民笑道:“新羅一直是朕的屬國,對朕恭順有加,兩國修睦,朕豈會袖手旁觀?高句麗倒行逆施,如今已經朕覆滅,女王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新羅女王一邊入座,一邊笑道:“我也是這麼想的,聽到高句麗覆滅,新羅上下一片歡騰,是陛下為我們新羅報了這一箭之仇。”
蘇程在下麵聽著,心裏禁不住感慨,一個個演技都真好,李二可不是為了新羅才領兵東征,新羅上下更不會因為高句麗的覆滅而歡欣鼓舞。
李世民笑吟吟道:“其實說起來,這些都不是高句麗百姓的罪責,他們又何嚐不想過安穩太平的日子?都是高建武、淵蓋蘇文等人倒行逆施,發動戰爭,使得生靈塗炭,好在,他們全都已經死了。”
長孫無忌出列笑道:“陛下說都是,首惡已誅,高句麗並入了大唐,從此遼東的百姓和我們大唐的百姓親如一家,新羅又是我們大唐的屬國,新羅的百姓和遼東的百姓和大唐的百姓也親如一家啊!”
李世民聽了欣然點頭道:“無忌說的對,從此,我們就親如一家了,還請女王放下成見。”
“那是自然,百姓是無辜的,如今他們都是陛下的子民,和我們新羅當然也就沒有了仇恨。”新羅女王笑吟吟道,對此她一點都不例外,既然高句麗都已經成了大唐的領土,他們新羅還能怎樣?
當然是放下仇恨,放下成見。不然,他們麵對的可就不是高句麗了,而是大唐。
如果說高句麗是一頭狼,那大唐毫無疑問就是一隻猛虎,而他們新羅不過是一隻溫順的羊而已。
長孫無忌笑道:“女王真是胸襟寬闊,令人敬仰!如此化幹戈為玉帛,實乃百姓之幸事啊!隻是,還有幾座城池割裂於外,無論是高句麗的官員還是百姓們無不盼著他們能回歸,我們陛下也能對高句麗的官員和百姓有個交代。”
“之前百濟曾經占據了幾座城池,還沒等陛下下旨斥責,他們就已經罷兵回師了,倒是東邊的幾座城池,還被女王麾下的大軍占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