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踏上新的征途
至此,南越全境盡歸大漢統治,再也不是什麼附屬國,而是成為了徹頭徹尾的漢地。
確切的說,是大漢荊州的屬地。荊州牧劉琦最近打下來的地盤。
安穩下來後,才將南越王,黎誌明等死不悔改的死硬派,以戰爭犯的罪名,就在河內鬧市區,當眾活剮。
經過劉琦事先的大力宣傳,連南越國的人民自己,都對南越王和黎誌明深惡痛絕。
都說要不是他們異想天開,想要占領漢境,哪會有現在的慘敗。
南越王和黎誌明這些天雖然沒有遭受折磨,但是沒一天能吃飽飯,每天餓的半死不活,行刑日連半點掙紮的力氣都沒有,隻是盼著早死早托生。
於是南越全境,三郡,十一州州,四十多個縣,兩百多萬人口,自此徹底成了劉琦的屬地屬民。
南疆僻壤這番大事,在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北方,卻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
在曹操等人眼中,不外乎是劉琦以大國的智力和武力,奪得了一塊領地而已。
而且那屬地是窮鄉僻壤,窮山惡水出刁民,地盤看似大了,將來隻怕不好管理。
江東孫權也不是很看好劉琦的這一舉動,歸根到底,他覺得南越太窮,將來不但沒有幫助,可能反而會拖累自身。
唯獨豫州的諸葛孔明,對劉琦此舉大為讚揚。
“主公!劉琦以後背朝大海,後顧無憂,隻需向北發展就可,論地理優勢,比咱們可是大多了。”
劉備的豫州,地勢是很不錯的,人口也不少,商業農業都很發達。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夾在曹操,劉琦,孫權之中,向哪裏發展都不難,所以早早就進入了瓶頸期。
也就是諸葛亮驚才絕豔,才勉強維持著目前的局麵。
劉備默認不語。
前幾天,劉備因為很久沒有騎馬,於是想去郊外跑一圈,結果發現小肚子已經有了肥肉,上馬都很費勁了。
他不由的十分感慨,自從起兵一來,二十年轉瞬即逝,自己別說理想抱負,連地盤都沒怎麼擴大,人卻已經漸漸老去。
“軍師!阿鬥已經慢慢長大,我卻依然一事無成,實在是愧對子嗣啊。”
諸葛亮老臉一紅,當著和尚罵禿子,這是說我這軍師不稱職啊。
“主公!曹操剛剛平定西涼,中原腹地現在略為空虛,不過,劉琦這次平定南越,據說用了一些很是為人所不齒的手段。這孩子我們看著長大的,現在變成這樣,不知道是禍是福啊。”
劉備一怔,“軍師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們出兵曹操腹地,隻怕劉琦就成了我們身後的威脅?”
諸葛亮給他來了個不吭聲,默認。
劉備皺眉道,“不會吧,我們畢竟是同盟,曹操,孫權,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就算真要翻臉,也應該是到了最後,滅了孫曹……”
“不然,主公,遠交近攻,是千百年來的規矩啊。”
劉備倒吸了一口涼氣,劉琦這次滅南越的手段,他也是聽說了,心狠手辣,陰險狡詐,這些詞都不算過分。
而且聽說他研製了專門攻城的大炮,手下又有眾多名將。
如果劉琦再要發兵擴張,隻怕現在最合適的對象,還真就是自己了。
現在早已經不是當年的諸侯亂象,大的諸侯就這麼幾家了。
而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地盤和勢力,都要比自己大。
嘶!
“軍師!你不說還好,一說起這個,我還真的馬上自危起來,那咱們現在,該怎麼才好?”
諸葛亮沉吟半晌,“主公可以派糜竺去荊州恭賀劉琦,並且說咱們馬上要北進進襲曹操,順便向他尋求支援,人馬,大炮,金銀,什麼都好。”
“他若是痛快給了,那麼暫時可能還不至於生變。他若是由於推脫,那我們就不能發兵,反而要小心提防背後了。”
劉備覺得不對,“軍師,那他要是表麵答應支援,背地裏卻來些調動人馬的事情,我們豈不是腹背受敵?”
“所以,主公!我們現在,無論如何都不能對曹操用兵,說也隻是說說而已。對曹操,我們隻采取守勢,反而要攛掇劉琦去打孫權,無論雙方誰輸誰贏,我們都暫時利於不敗之地。”
劉備重重點頭,“軍師說的有理。我這就去和糜先生說。請他明天動身去荊州。”
“主公!我覺得咱們還要再派一位使臣,去勸說曹操。就說前段時間,曹丞相發兵西涼的時候,孫權曾經數次來找我們,要和我們共同發兵,進襲曹丞相的後方,我們當然婉拒,不過還請曹丞相多加小心!”
劉備麵色一喜,“軍師!這個主意好。把事情推到孫權身上,我們還要個曹操的好,如果在勸劉琦對東吳用兵的話,看似最危險的我們,反而成了最安全的,而孫權可就倒黴了。”
諸葛亮微笑,“這封信我來草擬,到時候主公親手抄寫一遍就行了。”
於是第二天,糜竺就帶著禮物出發了,來到荊州拜見劉琦,祝賀他拿下了交州和南越。
然後又由諸葛亮寫了信,劉備手抄一遍,派孫乾送去給曹操。
這叫二石一鳥,既算打不下孫權,起碼自己是安全了。
卻說糜竺帶著禮物,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荊州。
親自出征南越的劉琦,也是剛剛回到了荊州。
聽見糜竺前來祝賀,立刻接待了他。
“糜先生辛苦了!皇叔最近的情況如何啊?”
“大人!曹操勢大!前段時間他打西涼的時候,我們本打算暗中偷襲他後方,可是這時候孫權卻來使者,詢問我們可有和他們聯軍,攻打劉荊州的意願。”
劉琦一驚,“孫權要聯合你們攻打我?”
“正是!”糜竺一本正經的點頭。
“當時劉荊州正在攻打南越,無暇他顧,我家主公擔心你被偷襲,隻好放下了北進的事情,一心監視孫權,唯恐他對你不利。”
劉琦點了點頭,心裏八成不信,不過卻也不是完全不信。
畢竟國家之間的利益,大於一切。
無論是劉備說的,還是孫權說的,都隻能聽其一而已,不能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