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0章:我中計了,我也中計

第2200章:我中計了,我也中計

聽聞北地兵馬異動,而且高柄大軍竟是不能抵擋,趙伯玖也怕了。

現在他的兵馬也不算多,如果高柄徹底戰敗,那沈堂就可以直接兵臨城下,到了那會兒可就晚了。

難不成沈堂想要攻打靜江府的消息,隻是掩人耳目?他們真正的目標是臨安?如果這樣,也未嚐不可能,畢竟在沈堂看來,靜江府和臨安沒什麼區別,總要先拿下一個,然後再合兵攻打另外一個。

想到這裏,趙伯玖當即就知道,自己‘中計了’。

一邊從南方調兵回來支援高柄,一邊派人向靜江府求援。

現在唇亡齒寒啊,你總不會不管我吧。

三月下旬,高柄再度傳來消息,除了嶽霖兩支兵馬外,淮南東路竟是有將近十萬兵馬從鎮江府、江陰軍、常熟等地過江,他雖然還沒有遣兵交戰,不過其兵甲整齊,顯然是沈堂麾下的主力兵馬。

現在沈堂麾下的兵馬不過三十萬上下,除去駐守各地城池的兵馬外,能夠抽調出十幾萬兵馬已經不容易。而且動兵也並非數量越多越好,兵馬越多,軍餉和糧草消耗越高,以沈堂的地盤,怕是無法支持幾十萬兵馬征戰。

如此一算,這十幾萬兵馬不是沈堂的主力是什麼?

好在,讓趙伯玖鬆了一口氣的是,南方的兵馬已經調過來去幫助高柄鎮守臨安之北的地域。

到了三月末時分,他總算是得到了消息,許是沈堂一方的兵馬忌憚他們勢大,因此隻是隱約徘徊在長江南岸,並沒有繼續進兵的打算,就連原先極為激進的嶽霖、耿鴻運兩支兵馬都直接退了回去。

這消息讓趙伯玖總算是放下心來,也是,沈堂雖然厲害,可也不是神,算上高柄的兵馬,現在北地已經彙聚了十萬兵馬以上,對方拚死倒是也並非沒有勝利的機會,然而,如果沈堂將主力兵馬都拚在這裏,還如何征伐靜江府?沈堂自然不會做這種賠本的買賣。

所以,隻要自己的兵馬能夠與沈堂在長江一帶對峙,而後盡快催促趙惇朝將領方向進兵,沈堂首尾不能相顧必然大亂,那時候便是自己真正北上的機會。

想到這裏,他趕忙再度遣人前往靜江府催促趙惇,這可是難得的良機,如果錯過就不好說了。

而且自己用兵十幾萬牽製沈堂主力,你趙惇好意思不動手嗎?

至於之前餘華前來,趙伯玖嗤之以鼻,這趙惇腦子壞了吧?沈堂的主力都在自己這邊兒,哪兒還有什麼兵馬能夠攻打靜江府?

餘華得到了臨安的消息,同樣是大吃一驚。

難道,這真的是沈堂盤算,之所以讓大理和南疆出兵,就是為了牽製靜江府,好騰出手來先行攻打臨安?如果是這樣的話,對於靜江府的確是個男的的喘息之機。大理和南疆的兵馬雖然厲害,可靜江府也並非沒有還手之力,而且終歸是在自己地域占據地利人和,對方還是進攻方,優勢在我……

四月初的時候,趙惇總算是得到了餘華快馬加鞭傳來的消息,趙惇當即大喜。

至於趙伯玖所說的北上動兵,他絲毫沒理會,先行將大理國和南疆的兵馬收拾了才是重要的。

經過這段時間,北方張浚的兵馬從利州南下夔州路,夔州的兵馬隻能選擇進入荊南、荊北之地,還有從江南調回來的兵馬,現在他能夠彙聚十幾萬兵馬,足可以與大理、南疆打一仗。

而且,主要是不打不行了。

南疆與大理合兵已經打到了象州、柳州一帶,距離靜江府也不過一線之隔,現在哪兒還有猶豫的時間?

既然沈堂的主力在建康,那荊南、荊北就沒必要囤積大量兵馬了,所以,趙惇一紙零下,除了部分守衛要地的兵馬之外,其他的兵馬盡快返回靜江府,並朝著西南方向進兵地域大理和南疆部眾。

命令執行的很徹底,不到五日時間,兵馬就開始陸續趕回來。

趙惇也幹脆,直接讓他們修整之後進兵西南。

約莫到了四月中旬,荊南、荊北之地,趙惇除了留下了將近兩萬兵馬駐守要地,其餘兵馬已經盡皆歸來,而且這些兵馬的到來,的確緩解了西南局勢。

在趙惇重賞之下,他麾下兵馬連連建功,追著大理國和南疆的兵馬交戰。

大理和南疆的兵馬好像也沒有與對方死戰的意思,接連退兵,短時間內就退出柳州、象州、宜州等地,隨後又退兵百餘裏,與靜江府的兵馬對峙在橫山寨一帶的右江。

趙惇已經下旨,讓麾下兵馬盡快進兵,將大理國和南疆的兵馬驅逐出邊境。

這段時間,隨著進兵的順利以及戰場上的捷報,趙惇可謂是過的極好,大理和南疆又怎麼樣?還不是讓自己打的節節敗退?當年也就是去的是沈堂,否則的話,他趙惇前去同樣能鎮壓南疆。

不過,有個詞叫樂極生悲。

就在趙惇歡喜的盤算之後該如何用兵之計,荊北突然傳來消息。

沈堂一部主力兵馬突然從江陵度過洞庭湖攻打潭州,潭州新任知府直接歸降,僅兩日時間潭州易主,而後沈堂的兵馬分兵攻打瀏陽、安化等要地。這封軍報傳來的時候,沈堂的兩支兵馬已經分別進入到邵州和衡州等地,軍情緊急。

之所以進兵如此順利,其一是趙惇沒留下多少兵馬。

一共兩萬兵馬還要分守各地,每一地最多也就幾千兵馬。

除此之外,便是各地的官府和百姓,基本上沒有想要抵抗的意思。

他們已經受夠了靜江府的通知,現在沈堂王師前來,可以說是順應民心,再加上沈堂麾下的兵馬,本就有不少本地人,在他們的聯絡下,甚至都不需要交戰,這些百姓便會直接造反裏應外合幫著沈堂的兵馬拿下城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這個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從趙惇放任麾下兵馬對百姓動手的那一天,就有了今天的因果。

對於各地百姓而言,沈堂的兵馬並非侵伐,而是前來解救他們的。而且,聽著鄉親講述著在沈堂統治下能安穩生活,他們怎麼還會給靜江府的趙惇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