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4章:正直的為人,糟糕的政治

第1964章:正直的為人,糟糕的政治

宋神宗病死之後,年近十歲的宋哲宗趙熙繼位,實際上大權被他的祖母皇太後所掌控。

之前後黨便是與帝黨一直相爭,在宋神宗的強勢之下,後黨才不得不一直妥協,而現在,宋神宗死了,小皇帝繼位,皇太後便想著借此反擊,並且將之前失去的利益彌補回來。

不過,這時候她雖然掌控大權,但是卻也不能親自到前台,所以,她需要一柄刀。

思索之後,她便是想到了司馬光。

首先這司馬光之前就曾不斷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其次,司馬光身份不低,最後,司馬光當年對她算是有恩,現在也算是報恩了。

在仁宗的時候,司馬光任起居舍人,那個時候司馬光多次上書讓仁宗解決子嗣的問題,並且給後來的宋英宗極大幫助,而這位高皇太後便是宋英宗的皇後、宋神宗的母親。

神宗死後,司馬光再度上書,主張新法必須廢除,並且提出保甲法、免役法、將兵法等‘病國傷民、有害無益’。

於是皇太後立即啟用司馬光,先任其為陳州知州,沒多久又擢升為門下侍郎。

司馬光任職之後,將之前王安石和神宗的新法比喻成毒藥,上書朝廷立即采取措施,改變之前的法度。

在司馬光的提議之下,朝廷先後廢除了保甲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保馬法等。不過,免役法、青苗法、將兵法沒有被廢除,司馬光悵然說到,‘吾死不瞑目矣’,當即上表請辭。

皇太後不允,並擢升其為尚書左仆射,正式拜相。司馬光拜相之後沒多久,免役法、青苗法、將兵法等盡皆被廢除,司馬光也達到了他的政治主張。

在這一場新黨舊黨的爭鬥中,司馬光一係可以說大獲全勝,但是卻也將王安石、宋神宗所付出的努力盡皆付諸東流,這著實有些可惜,也許一開始司馬光的確有為國為民的想法,但是到最後為了反對而反對,徹底的變成了黨政,而根本沒有考慮這些政策是不是真的對國家、百姓有利。

而且這一場黨政也讓當時的大宋元氣大傷,為三十年後的靖康之變埋下了禍根。

一應反對者,比如說章惇等,盡皆被司馬光打壓,所有變法派的官員,全部被貶黜,甚至逼死之人也不在少數。

除了這一場黨政之外,便是對黨項人的態度。

自李元昊自立以及緊接著而來的三川口戰役,大宋與黨項打了整整四十年時間,這幾十年大宋付出的代價可謂無可估量,也出現了諸多英傑人物,隻不過,黨項人善戰,大多數時候大宋都處於劣勢。

元豐四年,黨項內部同樣發生了太後與皇帝爭權的事情,宋神宗覺得時機已到,發兵馬五路攻打黨項。

此戰大宋的兵馬勢如破竹,雖然沒有徹底將西夏覆滅,但是卻也攻占了諸多橫山一帶軍事要地。

第二年,大宋兵馬以種家軍為首,繼續西征,這一次甚至打到了興慶府一帶,雖然最後同樣戰敗了,可戰果同樣不能小覷。

可是,這時候大權在握的司馬光卻是並不讚成占據黨項人的要地,並且極力采取妥協的措施,甚至將已經占據的安疆、葭蘆等地,繼續割讓給黨項,以求得雙方邊界穩定不再進行戰爭。

司馬光此舉,得到了朝野上下極力的反對以及不滿,不過司馬光依舊執意如此,並最終將諸多要地歸還給了黨項。

有人勸告司馬光說,要為年幼的宋哲宗著想一些,畢竟不管是對西夏的政策、態度還是變法,都是宋神宗所堅持的,如果將來有人以‘父子義’,唆使宋哲宗反對現在的‘以母改子’,後果肯定不堪設想。說白了,就是說你得想想以後,做事留一線、時候好相見,皇太後總有死的那一天,到時候你這個靠山沒了,有人拿出宋哲宗他爹宋神宗的遺訓來說事兒,你不得被找後賬?

不過,司馬光並不在意,並且說‘天若祚宗社、必無此事。’

再加上當時司馬光大權在握,並不考慮小皇帝的感受,也讓當時的宋哲宗極為不滿。

待到宋哲宗親政之後,宋哲宗就曾說,老子以前上朝隻能看見屁股和後背,司馬光你們這些王八蛋,懂不懂什麼叫君臣之義?

實際上就是斥責這些人隻理會皇太後不理會他這個皇帝的意思。

果然,有句話說得好,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皇太後一死,司馬光一係反對變法的勢力當即垮台,甚至受到了如同當年變法派一樣的沉重打擊。

好一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也是為什麼,後世之人對於司馬光的評價為何褒貶不一。實際上,這也並不矛盾,司馬光恭敬、節儉、正直的確為人稱道,可是在政治上實在有著一些汙點。

哪怕對他極為推崇的朱熹,也不得不說,‘元祐諸賢是關著門講道理的,溫公之說,前後自不相照應,被章惇捉住病痛,敲點出來。’

包括其他人,也大多隻是稱讚司馬光不好色、不好財、正直。

當然,也有讚揚司馬光政治正確的,比如說大名鼎鼎的蘇軾蘇東坡,這倒不是其他的原因,蘇軾就因為批評變法被貶,司馬光改變了法度後便是再度擢升了蘇軾,而且他們本來就是一個派係的……

趙匡胤死的太早,自然遷都的事情沒辦法完成,趙匡義本來就沒有這種想法,後世的君主也不想改了祖宗(趙老二)的意思,所以,從開封遷都洛陽的事情徹底無法完成了,隻剩下孤零零的皇陵留在鞏縣。

待到靖康之變,大宋退守到淮水之南,這洛陽自然也成了金國的地盤。

原本的洛陽一個年久失修,一個經曆了太多戰爭,所以使得整個城池已經破舊損毀,所以金國棄之不用,並且在原舊城東北角另外築造了一座新城。

當然,這座新城比之原來隋朝花費數十年築造起來的無法相比,無論是規模還是規製都差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