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先難後易
“開炮!”
從昨天午後開始到如今,大小戰事已然不算少了,可作為大軍王牌的火炮部隊居然還不曾開過一炮,反倒因匆忙逃離新野城之故,丟失了十二門大炮,炮兵營長心中早就憋足了怒氣,而今終於有了個可以發泄的機會,他心中的激動也就可想而知了的,這不,在下令之際,聲線裏都已是顫音滿滿了的。
“轟、轟、轟……”
不止是炮兵營長憋足了勁要揚威一把,一眾大燕軍炮手們也都急於證明自身,操炮動作自是都快速絕倫,刹那間,數十枚炮彈便已準確地砸進了兩路急衝而來的荊州軍隊列之中,一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響起中,一團團火光騰空而起,無數的彈片四下橫飛,頃刻間便炸得高速衝來的荊州軍將士們心膽俱喪。
“撤、快撤!”
無論是關羽還是廖化,都曾在堵陽城一戰中吃過大燕軍炮火的苦頭,這一見大燕軍已明顯有備,哪敢再往前衝去,齊齊嘶吼了一聲,撥馬便逃,一見及此,已然被大燕軍的炮火覆蓋炸得個魂飛魄散的荊州軍將士們又哪還有膽子留下來等死,呼啦啦地便全都逃了個精光……
盡管連番挫敗了荊州軍的夜襲,可顧念到己方的軍需已基本盡毀,龐德自是不敢再在新野一帶多逗留,在天亮後,匆匆收攏了零星趕來彙合的潰兵之後,便即快速地渡過了白河,一路向東北方的宛城急撤了去,關羽所部兵力不多,又無騎軍,自是不敢窮追不舍,可對那些掉了隊的大燕軍將士們,關羽卻是不會有啥憐憫之心,一大早就將手下各營全都放了出去,四下搜捕個不休。
“軍師,您看,這就是賊軍所用的雷震子。”
大燕軍撤退得實在太匆忙了些,遺留下來的東西還真不少,在荊州軍的大肆搜查下,兩門完好的重炮以及三門輕便步兵炮全都落在了荊州軍的手中,得此利器,關羽自是興奮得不行,急急忙忙地便押解著那些大炮趕去了諸葛亮所在之處。
“好,雲長立大功矣,且抓緊時間審訊那些被俘士卒,看其中是否有懂操縱此物者,若能尋得能造此物者,當重賞!”
諸葛亮之所以冒險過江來指揮新野之戰,延遲大燕軍席卷南郡的時間隻是其次,他最期盼的其實就是想得到大燕軍所用的火炮,而今,實物已然就在眼前,饒是諸葛亮生性沉穩過人,也自不免激動得個麵色潮紅不已。
“末將遵命!”
在親身體驗過大燕軍的火炮之威後,關羽對此物可謂是忌憚到了極點,他當然希望己方也能擁有這等戰爭利器,對諸葛亮的吩咐,自然不會有甚異議,恭謹地應諾之餘,匆匆便張羅著審訊之事去了……
“啟奏陛下,宛城急報在此,請陛下過目。”
十月初九,巳時三刻,原漢廷皇宮後花園的一棟亭子中,一身白狐裘袍的公孫明正自端坐在棋盤前,與新近歸附的賈詡手談著,棋至中盤之際,卻見公孫冷急匆匆地從園門處行來,疾步便到了亭子中,湊到了公孫明的身旁,一躬身,低聲地稟報了一句道。
“嗬,好一個諸葛村夫,沒想到還真就跟朕來了這麼一手火燒新野。”
這一聽是宛城急信,公孫明自是不敢大意了去,伸手接過了公孫冷遞過來的小銅管,麻溜地扭開了其上的暗扣,從內裏取出了一封密信,隻掃了一眼,臉色不由地便古怪了起來。
“陛下,我軍遺失火炮不少,個中恐有落入賊軍手中者,萬一若是賊子仿製得手,後果恐不堪設想。”
這一見公孫明的臉色雖然有異,可顯然並不怎麼在意此番的敗仗,公孫冷可就不免有些沉不住氣了,緊著便從旁提醒道。
“文和,依你看來,劉、孫二賊中,朕該先伐何人?”
火炮落入荊州軍手中固然是個不小的麻煩,可真要說荊州軍一方能在短時間裏仿製成功麼,公孫明根本不以為然,再說了,就算諸葛亮智慧近妖,真能從繳獲的那些樣品中推演出火炮的所有製造工藝,以荊州目下鐵礦奇缺的窘境,又能在短時間裏造得出多少的火炮來,相較於如今已大規模開始鑄炮的大燕帝國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陛下,臣以為當先伐孫。”
賈詡心中顯然早有盤算,這不,公孫明話音方才剛落呢,他便已毫不猶豫地給出了答案。
“哦?此是為何?”
一聽賈詡這般說法,公孫明的嘴角便登時便蕩漾出了一絲笑意,但並未對賈詡之言加以點評,而是饒有興致地往下追問了一句道。
“今,孫強而劉弱,伐劉,孫必全力相救,伐孫,劉雖有心,也不敢去救,故,當先伐孫。”
既已決意歸順,賈詡自然不會在公孫明麵前隱瞞自己的觀點,隻見其略一躬身,便已將個中之道理簡潔地道了個分明。
“哈哈……文和所言甚合朕意,來人,傳朕旨意:著海軍司令何崇即刻整頓全艦隊,十月二十日離港南下,先給朕平了孫賊的淮河水師,另,著徐庶所部加快行軍速度,務必在月底前趕到全椒縣;再,傳旨蜀中大都督司馬懿,集結蜀中十五萬大軍,做好東進之準備,而龐統所部在中旬前務必蕩平南陽全郡,兵進樊城,以形成東西夾擊劉賊之勢!”
賈詡所言正是公孫明之所想——往昔之所以不攻孫權,那是因為大燕帝國的海軍還在重新整編中,而今兩年多過去了,大燕帝國的新式艦隊已然有了一定的規模,也到了該拿出來亮相一下的時候了,不奢求一戰便能徹底滅掉江東,可將孫權所部趕回江東去卻還是有必要的。
“陛下聖明。”
見得公孫明的決斷下得如此之果決,毫無半點的拖泥帶水,賈詡心悅誠服之餘,緊著便躬身稱頌了一句道。
“嗬,來,接著下棋。”
時至今日,手下人才濟濟,公孫明已然無須親自披掛上陣了的,他也就隻管指定一下戰略計劃,至於具體的實施麼,那就交由各路大軍統帥去自由發揮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