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一)
盡管對關中的部隊在渭河北岸大勝了一場之事興奮異常,可一得知公孫明已然率主力騎軍趕到了渭北大營,曹操也自沒敢掉以輕心了去,親率六萬大軍一路急行,三日內便從洛陽城趕到了潼關,因顧忌幽州軍有著渡河襲擊之可能,曹操不敢率部走華陰,而是徑直過了洛水,打算走藍田趕赴長安。
“哈哈……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也,此天佑主公啊!”
聞知曹操所部已然過了潼關,中軍大帳中氣氛陡然便為之肅殺不已,眾將們雖談不上有甚懼意,可神情凝重卻是難免之事,唯有徐庶不單不驚,反倒是仰頭哈哈大笑不止。
“軍師,您這是……”
曹操所部援軍雖不算多,也就六萬而已,可全都是百戰精銳,論及戰鬥力,並不在幽州軍之下,再算上這幾日鍾繇連續收攏起來的兵馬,關中曹軍的總兵力已然比幽州軍要多出了不少,在這等情形下,公孫明實在搞不懂徐庶到底都在興奮些啥,茫然之餘,不得不緊著試探出了半截子的話來。
“主公明鑒,曹阿瞞過潼關走藍田實是自尋死路啊,竊以為我軍必勝者有三,其一,曹賊不敢走華陰,足可見其必是畏我軍之強大,心存怯意之下,行事難免患得患失,進退失據,焉有不敗之理;其二,賊軍雖眾,然心實未齊,若是均衡之勢,倒也就罷了,一旦戰稍不利,軍心必亂無疑;其三,百裏而趣利,不蹶上將者,古來未聞也,主公以為然否?”
徐庶自信地笑了笑,抖了抖寬大的衣袖,就此伸出右手,一邊扳著手指,一邊潺潺而談著。
“嗯?軍師指的可是華陰麼?”
公孫明本身也是軍略大才之輩,而今有了徐庶的提點,他的眼神瞬間便亮了起來。
“主公英明,我軍若是一舉拿下了華陰,即可沿渭河西進長安,又可東向攻擊潼關,到那時,曹賊又豈能穩得住陣腳,倉促提兵來援之下,焉有不敗之理!”
見得公孫明反應如此之快,徐庶臉上的笑容頓時便更燦爛了幾分。
“唔……如此倒也不是不行,隻是以曹阿瞞之狡詐,必會先驅兵來攻我渭北大營,倘若不能穩守,卻恐有太阿倒執之危啊。”
攻占華陰固然是招妙棋,可無疑也是在冒險——一旦曹操不顧潼關遭圍之危,轉而先攻幽州軍的渭北大營的話,公孫明實不敢保證己方的留守偏師真能扛得住十數萬曹軍的狂猛攻擊。
“主公所慮甚是,某願領兵坐鎮於此,管叫曹賊不敢輕易來犯。”
徐庶敢提出這等風險不小的計策,自然是早就已通盤謀算過了的,此際聽得公孫明如此說法,自是不慌,一派自信滿滿狀地便自請了一句道。
“好,有軍師在,某可無憂也,這樣好了,某留兩萬兵馬於軍師,但消能穩守大營,便是首功。”
對徐庶之能,公孫明自是不疑有它,這會兒聽得徐庶願守大營,自無甚不放心之理。
“無須如此多兵馬,隻消一萬步卒並五千騎兵便足以應對。”
相較於公孫明的保守而論,徐庶無疑要激進得多,竟是自己生生減去了五千的留守兵力。
“嗯……也好,那就這麼定了!”
此番入關中的兵馬並不算多,加之後方幾座城市也須得分兵把守之故,目下在大營中的兵馬也不過就十一萬出頭罷了,若是在大營留守的兵力多了,後頭在部署之際,勢必會有著捉襟見肘之窘迫,一念及此,公孫明也就沒再多猶豫,嘉許地點頭之餘,就此下了最後的決斷……
華陰顧名思義就是華山之陰,東距潼關四十裏,自古便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美譽,向為中原通往西北之要隘,始建於夏朝,曆朝曆代皆沒少重修此城,然,至漢末潼關興起後,華陰的重要性便已大為降低,自董卓造亂時起,就再不曾修繕過,城防設施已然老舊不堪,守軍更是隻有兩千不到之數而已。
“報,稟縣尊大人,不好了,賊軍突然大至,已在渭河邊搭建浮橋。”
華陰的駐軍雖是不多,可時值戰雲密布之際,防禦上倒是不曾有所鬆懈,這不,幽州軍先頭部隊方才剛趕到渭河對岸,便被沿河巡視的曹軍遊哨們瞧了個正著,自有一騎瘋狂策馬趕回了華陰城中,將此消息報到了華陰縣令楊呈處。
“什麼?來了多少兵馬,是何人領的軍?”
楊呈乃是太尉楊彪的侄兒,不過區區一介文弱書生而已,此際一聽幽州軍大至,頓時便被驚得個麵色煞白不已。
“回縣尊大人的話,對岸人影綽綽,實難看清具體規模,唯見一麵繡著‘馬’字的大旗,疑是逆賊馬超到了。”
這一聽楊呈聲色有異,前來稟事的報馬自是不敢有絲毫的遷延,緊著便出言解釋了一番。
“啊,這,這……”
馬超在關中可是聲威震天之人,聽聞其至,楊呈當即便被嚇得渾身哆嗦不已,一時間都不知該如何是好了的。
“大人賊軍須臾即至,還請大人早作決斷。”
前來稟事的報馬等了片刻,見楊呈光顧著哆嗦,愣是沒個反應,不由地便急了,趕忙出言提點了一句道。
“啊,快,來人啊,傳令下去,即刻緊閉四門,另,趕緊去通稟丞相大人,啊,對,再給曹休將軍去信,就說賊軍已至我華陰城外,兵馬不計其數,提請丞相大人急速派兵來援,快去,快去!”
被報馬這麼一提醒,楊呈這才從暈眩狀態中醒過了神來,哪敢有絲毫的遷延,緊著便狂呼了起來,須臾,號角聲連天震響不已間,不算大的華陰城便已是好一派的兵荒馬亂之景象……
“全軍過河!”
渭河並不算是條大河,可時值初夏旺水之際,河麵也有著一百二十丈上下,饒是幽州軍的工程部部隊訓練有素,也足足花費了大半天的時間,方才在河麵上搭起了五座浮橋,而此時,日頭都已是偏西了的,縱使如此,已率主力趕到的公孫明也自無絲毫的猶豫,一聲令下,近九萬大軍就此開始了渡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