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射大炮結束,效果頗好,林立隨夏雲澤一起回城,還是先回了鐵匠作坊,將剛剛試射之後發現的問題琢磨了下。
大炮的射程與林立的計算結果稍稍有些差異。
實心彈大炮射擊原理不複雜,火藥填充量和炮管的角度,都會造成一定的誤差。
誤差在一定的範圍內是可以接受的,林立就是想要弄明白原因在哪裏。
好能在開花彈上改進。
還有個問題就是炮管的壽命上。
不論是實心彈還是開花彈,都是靠火藥爆炸壓力推送炮彈發射的,火藥爆炸對炮管底部的損毀也很嚴重。
炸膛,是最常見的損毀方式。
想要增加炮管的壽命,就要研製出來更耐高溫的金屬。
這個,暫時在林立的知識點之外。
他和鋪子裏的鐵匠們研究了一會,大家眾說紛紜,一致認為,隻要在純鐵中加入足夠的某種金屬,就能達到林立所要求的強度。
這源於這些天的實驗。
繼加入粉碎的炭粒提升了鐵的硬度之後,鐵匠師傅們又嚐試在其中填入其它東西。
林立對此呈鼓勵態度,隻要不耽誤炮管的生產就可以。
商議的結果就是,專門成立一個小組,用來研發新的鋼材。
林立乘機宣布大炮試射成功,月錢翻倍的消息,大家工作的熱情也更高漲起來。
夏雲澤雖然沒有要求大炮的數量,但是作為一個盡職的下屬,是要想領導之未想,做領導之未做的。
林立早就計劃了實心炮的數量。
大炮是遠距離攻擊武器,熟練越多,效果就越好。
根據現有的騎步兵方陣的列隊方式、進攻方式,大炮要是也能采用三排連射的方法,直接就能將敵人遠距離殲滅。
剩下的,弩箭手收割一批,弓箭手再收割一批。
估計到時候也不見得有多少士兵那麼悍不畏死了吧。
林立在鐵匠鋪子裏一貫是要早退的,因為他還要在“參軍”的職位上點卯。
雖說從得到參軍這個官銜之後,他一次也沒有參加過王府官員的會議,也沒有行駛過一次參軍的權力。
林立坐著馬車回到王府裏,才一進門就被請到了夏雲澤的書房內,書房內,莫子楓和李程都在。
見到林立進去,莫子楓笑著道:“才我們還在猜林大人什麼時候能回王府了呢。”
林立解釋道:“我先回了鐵匠作坊。實心炮還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和工匠們研究了一會。”
又對夏雲澤道:“大家聽說王爺給漲了月錢,幹勁十足,恨不得明天就做出個加強連的炮彈來。”
李程奇怪道:“加強連是什麼?”
林立在邊關這些天,再加上以前在永安城防守時了解的,知道這時代軍隊的編製不那麼嚴格。
軍隊是以“部”為基本單位,一般是千人左右,由校尉指揮。
部以下的編製不固定,幾個“部”構成軍。
所以一旦打仗,會說多少萬人的大軍出征,但實際可上戰場廝殺的人數,並不確定。
林立便笑著道:“關於實心大炮,我是這麼想的。”
林立看向書房牆壁的黑板——黑板上有些勾畫的東西,左邊留有一部分空白。
他拿起粉筆,入手就感覺到粉筆的質量比他用得好多了。
“實心炮發射,需要裝入炸藥,再裝入彈丸,瞄準校對,點火發射這幾個過程。
一發炮彈發射之後,最快速度也要十息時間才能第二輪發射。”
十息,就是十個呼吸,大約在半分鍾到一分鍾之間。
“這個速度按說比較快了,但是在戰場上,這個時間騎兵就有可能跑出實心大炮的攻擊範圍。
所以我想,實心炮也要按照三連射的方式發射,每一排至少也要有十門大炮。
這十門大炮按照‘班’作為編製,三排連射,就是三個班的編製,作為‘排’。
三個排就是‘連’,所謂的加強連,就是比九十門大炮還要多。
很多很多的意思。”
林立不但解釋了他口誤的“加強連”的名字,幹脆還將他設想的實心大炮的攻擊方式也一並說出來。
接著在黑板上勾畫了他設想的排炮布陣方式。
“這樣,每一次的射擊,還能及時修正炮口的角度,能夠躲過第一輪的三排連射,基本上就是騎兵。
若是提前布置上鐵絲網,就能夠有效阻攔住騎兵的攻擊,第二輪的三排連射也能發揮效果。
剩下的,弩箭手、弓箭手全是這種攻擊方式,這般打擊之下,再有戰鬥力的就不多了,咱們士兵再一衝殺……”
林立看著夏雲澤幾人道:“當然,這是平原戰上,對我方最有利的打法。
實際上戰場的局勢千變萬化,我們以為的戰場,對手並不一定會落入圈套。”
書房內幾人都看著林立,神情頗為……難以描述。
林立眨眨眼睛,小心地道:“王爺,林大人、李將軍,我這是,僭越了嗎?”
林立覺得他沒有僭越。
他是參軍,莫子楓給他解釋了參軍的職責,就是王爺的幕僚、軍師。
幕僚就是秘書,軍師,那是出謀劃策的,他行使參軍的職責,按說是該嘉獎的。
夏雲澤神情複雜:“林大人說得炮兵布陣很好,隻是你這班、排、連的說法,頗為……新穎。”
夏雲澤說得委婉了。
能說到班、排、連的這種軍隊編製安排,可見林立在其上下的功夫。
夏雲澤有一瞬間以為,林立誌向並非在工部,而是想要帶兵打仗,做一個將軍。
林立笑道:“就,等著炮管鑄造的時候隨便瞎琢磨的。”
莫子楓道:“這哪裏是瞎琢磨,分明是專研成魔。”
林立臉一熱,真誠實意地道:“莫大人過獎了。”
心裏安慰自己道,這也不能算作剽竊,前世的常識麼,自然而然就想到就拿來用了。
夏雲澤接著道:“實心大炮這般用法,在平原作戰上確實好用。”
說著看向李程,“以往我們與匈奴交戰,都是依靠城池或者山地,避免平地遭遇。
便是因為匈奴騎兵眾多,騎兵衝擊對步兵殺傷力巨大。
如此,我們便不懼匈奴騎兵,可以打他個出其不意。”